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发展中国家的二元经济结构概述
发展中国家的二元经济结构概述
22
一、费景汉—拉尼斯模型
费景汉—拉尼斯模型意义: 费景汉—拉尼斯模型的意义在于它强调
了农业对工业的贡献不仅仅在于它提供工业 部门所需要的劳动力,而且它还为工业部门 提供农业剩余。如果农业剩余不能满足工业 部门扩张后新增工业劳动力对农产品的需求, 劳动力的转移就会受到阻碍。
23
一、费景汉—拉尼斯模型
39
三、走出二元经济
城乡协调发展战略的对策: 第一,加速城市化进程是中国走出二元结
构的根本出路。 第二,改造传统农业,走产业化农业的发
展道路。 第三,实施工业反哺农业和城市带动农村
的发展战略。
40
树立质量法制观念、提高全员质量意 识。21.1.1921.1.19Tuesday, January 19, 2021
33
四、小结:几点一般性评论
第三,二元经济结构这一特征本身意味 着经济发展可以有两条引线:现代部门的扩 张和传统部门的改造。这两条引线的交织构 成了不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主旋律。
第四,不容忽视的一点是,无论如何界 定现代部门和传统部门,制度都是一个重要 维度。
34
第三节 二元结构与中国的经济发展
一、中国二元结构的基本特征 二、城乡分割的危害 三、走出二元经济
35
一、中国二元结构的基本特征
中国二元结构的存在由来已久,并且在 建国初期及之后的若干年间继续加强。改革 开放之初,由于农村中农业和非农产业都有 所发展,因此这种二元结构有所改善,但是 之后又因为特定的历史和现实原因而有所反 复。
36
一、中国二元结构的基本特征
城乡二元结构的特征: (1) 中 国 农 村 人 口 比 重 大 , 城 市 化 水 平 低 ,
农业现代化进程受到阻碍,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2)加剧了国有资源配置的不合理程度,造成
资源浪费和经济效益下降。 (3)阻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城乡人口的流
动。 (4)造成农村贫困化,引发社会问题。改革开
放前广大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人地矛盾激化, 农村普遍贫困化。
38
三、走出二元经济
由传统农业社会到二元结构,再到工业 化社会是许多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必由之 路。相对于传统农业社会,二元经济是一个 更高的发展阶段。然而,当经济社会发展到 一定阶段后,城乡的分离、对立及差异过分 悬殊,又会不利于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从二元经济中走出,向工业化社会转变是当 前许多发展中国家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09:17:2209:17:2209:171/19/2021 9:17:22 AM
19
一、费景汉—拉尼斯模型
按照费景汉—拉尼斯模型,经济发展过 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与刘易斯模型没有区别。在这 一阶段,经济中存在着隐蔽性失业,即相当 一部分劳动的边际生产力为零或接近于零, 因而劳动力是无限供给的。农业部门的人均 收入没有改变,工业部门的工资也保持不变。 当这部分劳动力转移完毕,经济发展就进入 了第二阶段。
如果资本家欲以现行工资招收更多的劳 动力,争求职业者会大大超过需求,也就是 说,劳动力供给在现行工资水平下有无限弹 性。
3
一、劳动力无限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发展
1.劳动力的无限供给 刘易斯并不认为劳动力无限供给的假设
是普遍适用的。他认为,这一假设对于英国 和西北欧并不正确。它也不适用于非洲、拉 丁美洲和某些发展中国家。他说,对埃及、 印度或牙买加等国的经济来说,是一个适用 的假设。
主义部门这一陌生环境的心理费用; (3)工人在资本主义部门中的生产力水平
可能较高; (4) 资本主义部门中工会的力量也是一
个原因。
9
一、劳动力无限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发展
4. 经济发展的过程
刘易斯认为: “经济发展理论的中心问题是要理解这
样一个过程:一个先前储蓄和投资占国民收 入的4%或5%(甚至更少)的社会如何转变为 自愿储蓄达到国民收入的12%或15%或更多 的经济。这一问题之所以是中心问题,是因 为经济发展的中心事实是快速的资本积累。”
生存部门(subsistence sector),是不使用 可再生产资本的那一部分。这个部门的很大 一部分是自我雇佣的,如传统农业的小家庭 耕作等。
6
一、劳动力无限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发展
2.资本主义部门与非资本主义部门 刘易斯指出,不应将资本主义生产等同
于制造业。资本主义部门可能是工业,也可 能是其他行业。生存部门也不仅仅是农村或 农业部门,虽然传统农业构成了这一部门的 主体。
12
一、劳动力无限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发展
5. 刘易斯模型的其他两种形态
刘易斯模型的第三种形态假定: (1)经济是开放型经济; (2)资本主义部门与非资本主义部门都与 外部世界有贸易往来。这样,资本主 义部门可以通过从外部世界进口来免 受非资本主义部门的停滞之累。但因 此产生过多的进口会使增长放慢速度, 或导致结构性通货膨胀。
13
二、现代部门对传统部门的影响
刘易斯于1954年发表了第一篇关于二元 经济的论文,此后又发表文章对“无限的劳 动力”做了进一步阐释。1979年他又发表了 “再论二元经济”,讨论了现代部门对传统 部门的影响等问题。
刘易斯指出,现代部门的扩张可以通过 四种方式或途径使传统部门受益,而每一种 方式也可能会产生破坏性的影响。
14
二、现代部门对传统部门的影响
(1)就业; (2)分享物质设施; (3)现代部门的发展促进传统部门的观念和制
度的现代化; (4)两个部门之间的贸易。
15
三、对刘易斯模型的批评
对刘易斯模型的批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劳动力的转移过程可能因要素分
配份额的变化而突然中止。 第二,剩余劳动力不仅仅存在于农业部
10
一、劳动力无限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发展
4. 经济发展的过程
N N4
N3 N2 N1
W
Q1 Q2 Q3 Q4
S
O
Q
图9-1 经济发展的过程
11
一、劳动力无限供给条件下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济发展
5. 刘易斯模型的其他两种形态
刘易斯模型的第二种形态假定: (1)经济是封闭型经济; (2)资本主义部门依赖于与非资本主义部 门的贸易,如换取食物、原料,等等。 即使劳动力蓄水池仍能提供足够的劳 动力,资本主义部门的扩张也可能会 由于贸易条件恶化而受到遏制。
21
一、费景汉—拉尼斯模型
第三阶段,当农业中全部的剩余劳动力 都被吸收到工业部门就业以后,经济就进入 了第三阶段。在这一阶段,经济已进入商业 化过程,农业已开始资本主义化了,农业和 工业中的工资水平都由其劳动力的边际生产 力来决定,当农业部门劳动力的边际产量与 工业部门相等时,经济就进入了新古典世界。
20
一、费景汉—拉尼斯模型
第二阶段,工业部门所吸收的劳动力使 一些劳动的边际生产力低于农业部门平均产 量的剩余劳动力。由于这部分劳动力的边际 生产力大于零,当他们转移出去以后,农业 总产量就会下降,经济中开始出现农产品特 别是粮食的短缺,工农业之间的贸易条件变 得有利于农业部门,工业部门的工资水平开 始上升。
费景汉—拉尼斯模型的不足: 首先,这一模型未能对不发达经济停滞的
本质和原因做出说明,而这对农业落后原 因的清楚认识有重要的政策含义。
24
一、费景汉—拉尼斯模型
费景汉—拉尼斯模型的不足: 其次,和刘易斯模型一样,费景汉—拉尼
斯模型假定在经济发展的初始阶段,农业 部门劳动的边际生产力为零,这与许多实 证研究的结果不一致。
25
一、费景汉—拉尼斯模型
费景汉—拉尼斯模型的不足: 此外,费景汉和拉尼斯未能对雇佣劳动和
家庭劳动做出区分,模型在很大程度上是 封闭的,贸易条件变化所起的作用未得到 说明,货币和价格的作用也被忽略了。
26
二、 乔根斯模型
乔根森(D. W. Jorgenson)模型通常被认为 是新古典主义增长理论在发展中国家的应 用。
门,城镇工业和城市也可能存在剩余劳动力。
16
三、对刘易斯模型的批评
对刘易斯模型的批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三,许多人指出,农业劳动的边际生
产力接近或等于零的观点很难令人接受。许 多经验表明农业劳动的边际生产力是正数。
第四,从理论上说,剩余劳动吸收速度 决定于可用于再投资的剩余。
17
第二节 二元经济理论的发展
将几种不同的二元论统一起来,刘易斯模 型在这一框架中成为一个特例,即劳动市 场的二元论。 另一方面,迈因特更准确地把握住了二元 性的实质:现代经济与小农经济的并存。
32
四、小结:几点一般性评论
首先,在许多发展中国家,现代部门与 传统部门的并存是一个重要特征。
其次,经济发展的水平、方向和速度在 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现代部门与传统部门的相 互作用。
30
三、迈因特模型
劳动市场的二元性。现代部门工资较高, 传统部门的收入比较低。劳动力市场的这 种二元性来源于劳动力的不同性质。
最后是政府行政和财政机构的二元性。政 府总部必须通过一系列的中间层次机构才 能与村落里的小规模经济单位建立联系。
31
三、迈因特模型
迈因特模型的优点: 它从更具一般性的角度分析了经济二元性,
7
一、劳动力无限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发展
3.工资水平 扩大的资本主义部门所必须支付的工资
取决于人们在这一部门以外所能赚得的收入。 在二元经济结构下,资本主义部门的工资决 定于生存部门的收入。
8
一、劳动力无限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发展
3.工资水平
资本主义工资与生存收入之间存在差额的原 因:
(1)资本主义部门生活费用比较高; (2)劳动力从熟悉的生存部门转移到资本
城乡人口结构性矛盾突出。 (2)城乡分割,城乡居民存在两种身份制。 (3)城市和农村形成互相独立的两大经济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