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管理工程系毕业论文调研日志学生姓名:苏子洋论文题目:施工项目管理中的环境污染与防护研究专业:工程管理班级:管06-1班指导教师:陶庆2010年4月10日调研日志之一大学4年的学习已经接近尾声。
我们现在面临着的就是毕业论文设计了。
我认为毕业论文设计是对我们4年所学知识的运用与实践,是我们温故而知新,在前人的成果上创新的一个很好的机会。
所以无论是从学校还是自身的角度来讲,做好毕业论文设计都具有其非常重要的意义。
我会以极其认真负责的态度完成我的毕业论文设计的。
从今天开始,我就正式进入论文的设计阶段了。
我写的论文题目是——施工项目管理中的环境污染与防治研究。
国民经济中起着举足轻重作用的建筑业,在解决广大劳动力就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其在生产活动中产生了大量的污染物,严重影响了广大群众尤其是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所以在我们提高环保意识的时候,也要对施工中的环境保护加强重视。
在论文的最初调研阶段,我对于我国环境保护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初步了解。
通过网上资料调查,在中国网上关于中国环境保护发展的历程有所了解。
①近年来,环境问题的探讨日益加深,不论是在国内还是国际上,对于此问题都引起了重视。
我国的环境保护事业大体上走过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70年代,这是我国环保事业的创建时期。
1972年召开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使中国了解了世界环境状况和环境问题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影响。
1973年8月5日至20日,在北京召开了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
会议检查了我国环境保护的情况,通过了《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确定了“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的环境保护工作方针。
1978年12月31日,党中央批准了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关于《环境保护工作汇报要点》,这是我党历史上第一次以党中央的名义对环境保护工作作出的指示。
1979年9月,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使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走上了法制的轨道。
第二阶段是80年代,为环境保护事业的开拓期。
1983年12月31日,国务院在北京召开了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
会议在总结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明确了环境保护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一项战略任务,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从而确立了环境保护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制定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相统一的指导方针,实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谁污染,谁治理”和“强化环境管理”三大政策。
第三阶段为90年代,是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期。
1992年6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把可持续发展作为未来共同的发展战略,得到了包括中国在内的与会国家政府的赞同。
1992年8月,联合国环发大会之后,我国政府提出了中国环境与发展应采取的十大对策,明确指出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当代中国以及未来的必然选择。
1994年3月,我国政府批准发布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从人口、环境与发展的具体国情出发,提出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对策以及行动方案。
1996年3月,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把实施可持续发展作为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大战略,使可持续发展战略在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得以实施。
2009年12月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召开,全球多个国家就环境问题进行深入讨论,希望为环境保护负起责任。
环境保护直接关系着人类的前途与命运,影响着世界每一个国家、地区、民族乃至每一个家庭及每一个人的生存与发展。
近年来,在国际社会的积极倡导和不断努力下,许多西方国家都把环境保护提升到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考虑,并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制定强有力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确保社会可持续发展。
调研日志之二进行调研的第二天,我今天的主要工作就是明确一下基本概念,比如说:什么叫项目管理,什么叫环境污染,什么叫项目管理中的环境污染有哪些?进行环境防护的重要性等等。
资料来源于施工现场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应急预案及案例分析。
②环境:组织运行活动的外部存在,包括空气、水、土地、自然资源、植物、动物、人,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环境影响:全部或部分地有组织的环境因素给环境造成的任何有害或有益的变化。
环境保护就是通过采取行政的、法律的、经济的、科学技术等多方面的措施,保护人类生存的环境不受污染和破坏;还要依据人类的意愿,保护和改善环境,使它更好地适合于人类劳动和生活以及自然界中生物的生存,消除那些破坏环境并危及人类生活和生存的不利因素。
环境保护所要解决的问题大致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保护人类身心的健康,防止机体在环境的影响下变异和退化;二是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减少或消除有害物质进入环境,以及保护自然资源(包括生物资源)的恢复和扩大再生产,以利于人类生命活动。
污染预防:为了降低有害的环境影响而采用(或综合采用)过程、惯例、技术、产品、服务或能源以避免、减少或控制任何类型的污染物或废物的产生、排放或废弃。
为了降低建筑施工企业全部作业活动、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中有害的环境影响,避免、减少或控制任何类型的污染物(废水、废气、噪声、扬尘、热辐射、光污染等)废物的产生、排放、废弃,应该从作业活动前的策划、作业过程实施、作业后的检测和服务中对源的削减和消除;土建和安装工程所涉及的全部作业过程、产品、服务中采取先进、适宜的作业程序、施工方法,淘汰落后的、对污染无控制的施工工艺和作业方法;应对作业活动、产品和服务中所涉及的水、电、油能源和其他资源进行有效的综合利用,淘汰落后的,能耗高的、效率低的,环境不达标的设备、材料;提倡“四新技术”、其他能源、中性水和再生资源的广泛利用,加工余料、废物的再次利用,降低消耗;对废弃物应分类按规定回收和处置。
工程项目管理方法不仅是具体方法,也包括思想。
工程项目管理的目的不仅是实现具体的目标(工期、质量、费用),也应做到项目建设与环境、社会的协调,否则可能重蹈以前投资失误、失策、失控的覆辙。
施工阶段是建设程序中惟一将蓝图转化为项目实体,以实现投资决策意图的生产活动。
这一阶段具有广泛的社会性、技术性、经济性,与国民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
施工项目管理是对项目实体这一特殊商品,在特殊市场环境进行特殊交易和生产活动的管理,环境污染防护的复杂性和艰难性都是其他生产管理无法比拟的。
施工项目管理的内容是一个长时间进行的并按阶段变化的有序过程,因此环境污染防护必须实行有针对性的动态管理。
强化组织协调,建立动态控制体系,通过业务系统管理,实行从决策到贯彻实施,从检测控制到信息反馈的全过程监控、检查、考核、评比和严格管理。
调研日志之三今天是调研的第二周,在这一周,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环境污染中,环境污染分析是重中之重。
所以今天我主要是了解一下都可以从哪几个方面进行环境污染分析。
早在1991年12月5日,建设部发布的第15号令《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规定》这一现场管理的法规和准则,将环境管理专章单列。
此后的施工项目管理,针对高温、严寒、粉尘、噪声、震动、毒气、废液、污染等采取的防护。
建筑业的环境污染状况建筑业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故污染物排放种类和特征也有别于其它行业,具有污染面广、难以治理和危害群体广等特点。
建筑业排放的污染物主要有施工噪声、建筑粉尘、建筑垃圾、固体废弃物等 ,主要反映在以下几方面。
经过多篇论文的调研,大多数的施工现场环境污染主要和噪声、对空气质量污染(尤其在粉尘方面,施工对环境的影响较大)、建筑垃圾等。
通过阅读施工现场环境控制规程③以及建筑企业如何建立和实施环境管理体系④1.建筑施工噪声的环境污染建筑施工噪声是指建筑工地现场产生的环境噪声,主要是由施工机械工作产生的。
不同类型的施工机械产生的噪声强度也有区别,如推土机 78~96 dB (A),挖土机 80~93 dB(A),运土卡车 85~94 dB (A),汽锤风钻 82~98 dB (A),打桩机95~105 dB(A)。
同时 ,据测建筑场地清理工程噪声约为80~85 dB(A),地基工程为75~85 dB(A) ,安装工程为75~85dB(A),整修工程为85~95 dB(A)。
噪声是建筑施工过程及构件加工过程中,存在的多种无规则的音调及杂乱声音。
建筑施工现场主要的噪声来源于搅拌机、空压机、电动机、混凝土振动棒、钢筋加工机械、木工加工机械、模板安装与拆除、混凝土修凿;施工现场要求控制在85dB以内,但实际建筑施工现场噪声通常达到95~100dB。
2.建筑粉尘的环境污染建筑粉尘是地表扬尘的主要来源,是影响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的重要因素,且近年来其对环境空气的 TSP(总悬浮颗粒物TSP)贡献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建筑粉尘污染主要是指水泥、石灰、沙石和回填土等建筑原材料在运输、堆放和使用过程中由于人为原因或某些气象因素造成的部分建筑原材料小颗粒散失到环境空气中所造成,也包括由于建筑施工造成的裸露地表对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
粉尘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并能较长时间浮游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
施工现场主要含游离的二氧化硅粉尘,水泥尘(硅酸盐)、石棉尘、木屑尘、电焊烟尘、金属粉尘引起的粉尘;主要受危害的工种有混凝土搅拌司机、水泥上料工、材料试验工、石工、风钻工、炮工、出碴工、电(气)焊工等工种。
3.建筑垃圾的环境污染建筑垃圾主要指一些废弃的建筑原材料、建筑半成品和建筑原材料的包装物。
建筑垃圾排放量大,且面广,影响深远,比较难以降解,长期存在于土壤中会改变土壤特性,影响植物的生长,并影响城市的美观。
4.建筑废气的环境污染。
建筑业的废气主要来源于建筑装修材料 ,如油漆、涂料等。
建筑业废气的排放量较小 ,对环境空气的影响不大。
但是由于此类废气具有污染物种类较多、毒性较大的特点以及产生的地点一般都是人类活动较为频繁的地方 ,通风状况一般都不佳 ,故对人的危害较大。
生产性毒物,可使大气、水、土壤等环境因子受到污染,被人体接触或吸收,可引起急性或慢性中毒。
如铅、苯、二甲苯、聚氯乙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亚硝酸盐等。
调研日志之四在新的一周的调研中建筑施工中污染的防治措施进行了一些总结。
结合对施工中污染的总结与分析,消除和降低施工污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
噪音的防治。
根据研究,一般认为85dB(A)下的噪音是可以接受的,根据《建筑施工场界噪音标准》GB12523-90,施工阶段不同,噪声值也不同。
夜间的施工除打桩阶段为禁止施工外,其他阶段限制均为55dB;白天以打桩施工最高,为85dB。
减噪音的防治就是努力降低其强度,以减少对人体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