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师生关系在教学层面上的特点是(A )A、授受关系B、民主平等C、相互促进D、教学相长64、下面选项中,直接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是(B)A.政治体制B.生活环境C.科技水平D.生产力发展水平65、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不包括(C)A.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B.要求全面发展、和谐发展C.要求尊重教师、孝敬父母D.强调发展个性、培养创造精神66、进行德育时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
这指的是德育工作的(A)A.疏导原则B. 尊重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C.导向性原则D.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67、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不包括(A)A.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B.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人才C.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的舆论力量D.教育可以促进民主68、教育目的不具有(C)A.导向作用B.评价作用C.巩固作用D.激励作用69、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是(A)A.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B.课外活动C.劳动D.班主任工作答案:1—5 . CBBBC 6—10 . DCBDC 11—15 . ADCDB 16—20 . DDCAC21—25. DADCD 26—30 . CADAB 31—35 . ACDCB 36—40 . DBCAB41—45 . BACCA 46—50 . ACDBB 51—55 . ACBAD 56—60 . ABDBB 61—63 . ABC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教育目的对教育工作的作用表现在(ACD)A.导向B.辅助C.评价 D.激励 E.督导2.学生思想品德的心理结构要素有(ABCD)A.道德认识B.道德行为C.道德情感 D.道德意志E.德育内容3.下列描述中,能体现循序渐进教学原则的有(AC)A.学不躐等B.学而时习之C.不凌节而施D.“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E.“相观而善之”4.课外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有(ACD)A.群众性活动B.自发活动 C.小组活动 D.个人活动 E.社会活动5.我国的教学组织形式有(ABC)A.班级授课制B.个别教学.C道尔顿制 D.现场教学E.复式教学6.我国普通中学教育的任务是(BD)A.培养专门人才B.为高一级学校培养合格新生C.培养特殊专长的职能D.为社会输送劳动后备力量E.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7.我国德育基本方法中的说服法包括(ABCDE)A.讲解B. 谈话C. 报告D.讨论E.参观8.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包括(ACD)A.教育理念B.语言表达能力C.教育能力D.研究能力E.组织能力9.具有启发性意义的原则有(BC)A.教学相长B.不愤不启,不徘不发C.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D.学不躐等E.因材施教10.我国义务教育教学计划的基本特征是(ACD)A.强制性B.综合性C.普遍性D. 基础性E.特殊性11.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包括(ACD)A.先进的教育理念B.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C.教育教学能力D.研究能力E.管理能力12.体现循序渐进原则的有(ACD)A.学不躐等 B.学而时习之C.不陵节而施 D.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E.因材施教13.教学方法中的讲授法可分为(ABD)A.讲述B.讲解C.讲叙 D.讲演E.讲读14、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有(ABCDE )A.教学目的和任务B、课程性质与教材特点C.学生特点D、教学条件E.教师自身特点15、我国义务教育教学计划的基本特征有(ADE )A、系统性B、全面性C、强制性D、普遍性E、基础性16.学生文化的基本特征有(BCDE)A.差异性B.非正式性C.过渡性D.多样性E.互补性17、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层次有(ABE )A、生理活动B、心理活动C、认知活动D、交往活动E、社会实践活动18、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有(ADE )A、学习辅导B、情感辅导C、交往辅导D、生活辅导E、择业辅导19、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包括(ABDE )A.德育B.智育C.教学D.美育E.劳动技术教育20、教学的一般任务包括(BCDE)A. 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B.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C.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D.野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E.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三、判断题1、现代生产力的各要素中,都渗透了教育的作用。
因此,就其本质来说,教育是生产力。
(×)2、现代教学论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的教,就是为了不教。
(√)3、目前,我国正在进行教育体制和劳动人事制度的改革,要逐步实行“先就业,后培训”的新型制度。
(×)4、教学大纲是由学校制定并颁发的,对某门学科的教学作出统一要求和规定的重要文件。
(×)5.人的实践活动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6.上课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对其他环节具有支配和决定性作用。
(√)7.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继续。
(×)8.社会上父学校德育的基本方法就是榜样教育法。
(×)9.现代生产力的各种要素中,都渗透了教育的作用。
因此,就其本质来说,教育就是生产力。
(×)10.目前,我国正在进行教育体制和劳动人事制度的改革,要逐步推广“先就业,后培训”的新型制度。
(×)11.“多学近乎智,无知即无能”。
说明知识的掌握与智力的发展是同步的。
(×)12.现代教学论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的教,就是为了不教。
(√)13.职业技术教育属于专业定向性质的专门教育。
(√)14.社会主义教育有着统一的教育目的,因此,各级各类学校在培养人才的具体要求上应该是一致的。
(×)15.“孟母三迁”的故事向我们证明,环境因素决定了人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
(×)16.“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
说明了家庭作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7.“多学近乎智,无知即无能”。
说明了知识的掌握与智力的发展是同步的。
(×)18.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教师和学生两大要素。
(√)19.因材施教的实质就是根据国家规定的教材向学生施教。
(×)20.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独立于其他社会活动的特性。
(√)21.教学大纲就是由学校制定并颁布的,对某门学科的教学作出统一要求的重要文件。
(×)22.现代生产力的诸要素中,都渗透了教育的作用。
因此,就其本质来说,教育就是生产力。
(×)23.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素,任何教学手段必须通过学生而起作用。
(√)24.据课程任务可将课程分为基础型、拓展型和研究型三类。
(√)25.一定的教育目的完全是由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的。
(×)26.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是建立了班级领导核心。
(×)27.道德情感对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起着激励和调节作用。
(√)28.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的基本方法是榜样示范法。
(×)29.道德教育的认知模式是由美国的柯尔伯格提出来的。
(×)30.根据课程任务,可将课程分为基础型、拓展型和研究型三类。
(√)31.学和教的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学生和教师两大系统。
(√)32.我国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是三科四学。
(×)33.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的教是为了不教。
(√)34.职业技术教育属于专业定向性质的专门教育。
(√)35.班主任在组织班级教育力量中起核心作用。
(√)36.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37.奥苏伯尔认为,接受学习是一种机械学习,而发现学习则是一种有意义学习。
(×)38.义务教育就是大众教育。
(√)39.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被人们视作教育学形成独立学科的开始。
(√)40.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
(×)41.上课时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它对其他环节具有支配和决定作用。
(√)42.道德教育的认知模式是瑞士的皮亚杰提出来的。
(√)43.教学是以传授知识和掌握知识为中心,从而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44.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被视作教育学形成独立学科的开始。
(×)45.锻炼法就是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
(×)46.评价是根据测验分数、观察和报告,对被测验者的行为、优缺点或价值做出的判断。
(√)47.安排课表应遵循整体性、稳定性和迁移性三大原则。
(×)48.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叫锻炼法。
(×)49.目标管理是一种以自我管理为中心的管理模式。
(√)50.测验的效度是指一个测验经过多次测量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
(×)51.循序渐进原则就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去进行。
(×)52.重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涵。
(√)53.个体主观能动性的最高层次是心理活动。
(×)54.教学过程的内部发展动力是教学任务同学生完成任务的需要与水平之间的矛盾。
(√)55.道德教育的认知模式是由科尔伯格创立的。
(×)56.中国近代第一个被实施的学制是壬寅学制。
(×)57.夸美纽斯主张“泛智教育”,而不是仅强调宗教教育。
(√)58.网络教育是指在网络上构建“网络学校”。
(×)59.开设哪些科目是教学计划的中心问题。
(√)60.德育过程最一般、最普遍的矛盾是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61.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多样化。
(√)62。
为完成特定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照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称为教学组织形式。
(√)63.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进行阐述的著作是(学记)。
(×)64.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65.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民主平等关系。
(×)67、成熟程度为一定年龄阶段身心特点的出现提供了可能和限制。
(√)68、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多样化。
(√)69、在德育过程中,必须遵守知、情、意、行的一般教育培养顺序。
(×)70、“平行影响”教育思想是指把表扬和批评结合起来。
(×)71、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继续。
(×)72、教学过程的内部动力是教学任务与学生的需要及实际水平之间的矛盾。
(√)73、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
(√)74、传统学校教育是等级制教育,网络教育是平等的开放式教育。
(√)75、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与人类社会共始终。
(√)76、在现代社会中,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越来越清晰。
(×)77、教育可以促进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