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简析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原因

简析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原因

简析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原因
【摘要】日本与我国隔海相望,是个四面临海的岛国,却是近现代史上侵略
中国和亚洲最残暴的国家。

本文以简析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原因为目的,立足史实,以史为证,重点探讨日本1931年到1945年发动侵华战争的原因。

最终得出以下结论:根本原因是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征服满蒙作为日本的既定国策是历史原因,加上西方大国实施绥靖主义政策的国际环境,直接原因是日本受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现实原因是日本面积狭小,国内资源匮乏,军国主义思想、岛国情结是其思想根源,有利时机是中国国民政府全力围剿红军,无暇顾及。

【关键词】侵华战争经济危机绥靖主义军国主义
【目录】
(一)根本原因: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二)历史原因: 征服满蒙是日本的既定国策
(三)客观原因:西方大国实施绥靖主义政策
(四)直接原因:受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影响
(五)现实原因: 日本国内资源匮乏
(六)思想原因:日本军国主义思想浓厚
(七)有利时机:中国国民政府全力围剿红军
【引言】
改革开放后,中日关系史、日本侵华史研究也因多方面条件逐渐成熟而日益广泛地开展起来。

与诸多学术领域一样,近年来的抗日战争史研究明显深化了与港台学者和国外学者的交流。

历史告诫日本:侵略能一时得逞但必自取灭亡,告诫中国:腐败与落后必然挨打,告诫世界:维护世界和平与地区稳定。

研究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原因,是为了以史为鉴、面向未来、追求正义、保障和平,更深刻地认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性,为今后中日关系的友好发展提供历史借鉴。

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在中国侵占大片国土,扶植汉奸傀儡政权,残酷奴役、杀害中国人民,疯狂掠夺中国的资源和财产,严重的侵犯、破坏了中国的主权,使中国国家的统一程度在抗日战争时期受到了严重的削弱。

日本在侵华战争中制造了一系列令人发指的暴行,比如在占领区实行的三光政策;制造南京大屠杀;制造平顶山惨案等;日军杀害中国平民数千万,并造成千万中国百姓流离失所,家破人亡。

本文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原因:
(一)根本原因: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日本资本主义经济带有浓厚的封建性,导致了日本资本主义经济结构的畸形,即资本主义大工业同封建落后的农业并存。

后果是国内市场发展极不充分,资本主义一开始就缺乏稳定的国内市场,其经济的循环进程非借助于世界经济是无法实现的。

日本这个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要向外扩张经济势力,就只好依靠“军事力量上的垄断权”,用超经济的手段,通过对外发动战争的途径达到其目的。

明治维新后,日本同时进行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 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国内原料和市场的限制,需要通过向外扩张,获得大量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而中国资源和劳动力众多并且成本低廉,是极好的目标。

(二)历史原因:征服满蒙是日本的既定国策
日本明治维新后,开始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并逐渐发展成为军国主义国家。

一战结束后,实行法西斯专政,对内疯狂镇压,对外侵略扩张。

1927年,日本首相田中义一支持召开“东方会议”,发布了八条《对华政策纲领》,其精神实质是“征服满蒙,侵略中国”,企图把“满蒙”从中国本土彻底分割出去,并决心为之付诸武力。

《帝国对满蒙之积极根本政策》主张贯彻“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将“征服满蒙”定为日本国策,对外扩张的大陆政策进一步发展和具体化。

(三)客观原因:西方大国实施绥靖主义政策
20世纪30年代至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夕,国际形势极度动荡不安,国际联盟和英、美等国政府实行绥靖政策,为求苟安,对日姑息纵容,退让屈服,以牺牲弱国为代价,同侵略者勾结和妥协,大大刺激了日本的嚣张气焰。

如美国为了保障自身最大的经济利益,对日本采取了绥靖与遏制相结合的政策,导致其更嚣张。

且当时西方帝国主义国家受各自国内经济危机困扰,无暇东顾。

(四)直接原因:受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影响
1929年10月由美国开始的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使日本经济受到了很大的冲击。

各种产业萧条,工人大批失业,农业连年歉收,不断掀起米粮暴动,国内动荡不安,阶级矛盾激化。

处于内外交困的日本帝国主义为了挽救它的垂危统治,尽早摆脱危机和转移民众的注意力,决心加紧实施侵华政策。

1937年6月近卫内阁一上台就致力于建立战时体制,并表明要以战争来摆脱经济危机,因而挑起了全面侵华战争。

(五)现实原因:日本国内资源匮乏
日本四面环海,属于典型的岛国地理环境,国土面积狭小,共37.7万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仅占国土面积的14%,而人口的逐渐膨胀导致粮食资源匮乏。


地、矿产资源有限,作为最重要的能源与工业原料的石油和铁更是严重缺乏,日本经济表现出更多的对外依赖性。

日本对生存空间和工业资源的渴望演变到极致就成了对外侵略掠夺。

(六)思想原因:日本军国主义思想浓厚
日本军国主义思想浓厚,封建残余严重。

军国主义的最终目的就是侵略扩张,神道教是日本传统侵略意识的根源。

武士道是日本封建时代的军国主义完整体系,体现了日本军国主义传统的发展成果。

日本在推崇武士道的同时,还向国民疯狂进行军国主义教育,宣扬法西斯思想,这是他们发动侵略战争的精神基础。

日本所以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在于其传统的扩张思维和国际秩序观。

征服亚洲为传统扩张思维的核心,武力扩张是传统扩张思维的基本特征。

日本特殊的地理环境带来“岛国情结”,自我封闭、排他主义、危机感和集体主义是这种情结的必然心态。

(七)有利时机:中国国民政府全力围剿红军
与此同时的中国疲惫不堪,军阀割据的情况虽然有好转,但是全国仍然没有一个能真正控制全局的中央政府。

国民党政府正全力围剿红军,根本无暇顾及,而各地的军政势力也节制了国民党的统治。

全国普遍腐败,长期积弱不振,空军、海军与日本相比只是聊胜于无,陆军除部分部队外,少有能与日本正规军匹敌者。

国内军阀之间又陷入新旧军阀交战,给日本以可趁之机。

总之,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根源是有着丰富背景的,是长期蓄意的,是必然选择。

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日本对华战争的实质是日本对中国大陆的依赖乃民族生存和国家存在所不可缺少的条件。

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原因有多方面,主要集中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通过以上分析,基本可以找出其根源所在。

这有助于我们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更加深刻地认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性,在今后团结一切和平力量,坚持走共同发展的和平道路,为今后中日关系的友好发展提供历史借鉴。

【结论】日本1931年到1945年发动侵华战争的根本原因是日本资本主义发
展受到国内原料和市场的限制,需要向外扩张获得原料产地及商品销售市场。

受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影响,国内矛盾激化,急需摆脱危机。

加上本来日本国土面积狭小,资源匮乏。

日本长期推行对外侵略扩张的政策,在东方会议上确定征服满蒙为既定国策。

且中国国民政府正在全力围剿红军,无暇顾及,为其提供了有利时机。

国际上西方大国更是实行绥靖主义,对日本对外侵略扩张采取姑息纵容的态度,刺激了其侵略野心。

军国主义思想浓厚、普遍存在的岛国情结是其思想根源。

【参考文献】
1. 肖一平《研究抗日战争史的重大意义》[K]——《抗日战争研究》1995年03期
2. 廖大伟《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历史根源和特殊背景》[K]——《中国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上卷)》2005年
3. 沈予《日本东方会议和田中义一内阁对华政策——评<田中奏>伪造说》[J]——《近代史研究》1981年01期
4. 彭训厚《论日本发动侵华战争(1931—1945)的主要原因》——《军事历史研究》1990年01期
5. 陈婞《论日本军国主义思想的核心及其文化渊源》[K]——《贵州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