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学防治原则培训课件

教学防治原则培训课件

状的病证。 适用于食积腹痛、泻下不畅以及膀胱湿热所致
尿路刺激症状。
2/28/2021
教学防治原则
14
治病求本
(二)标本缓急
• 1.急则治其标:如突发小便不利、出血证等。 • 2.缓则治其本:如肺结核、糖尿病、高血压病等。 • 3.标本兼治:如糖尿病/尿毒症同时合并感冒发热
等。
2/28/2021
教学防治原则
教学防治原则
16
扶正祛邪
• 扶正:扶助正气,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抗邪能力。多用补虚的方法。 • 祛邪:祛除病邪,减轻或消除邪气的毒害作用。多用泻实的方法。 • 扶正与祛邪:
⑴单纯扶正:适用正气虚而邪气不盛的虚证。 ⑵单纯祛邪:适用邪实而正气未衰的实证。 ⑶扶正兼祛邪:适用正虚邪实病证,“扶正不留邪,祛邪不伤正”。
2/28/2021
教学防治原则
7
治病求本
即寻找疾病的本质所在。 • 本:正气 病因 原发病 • 标:邪气 症状 继发病
2/28/2021
教学防治原则
8
治病求本
(一)正治与反治 • 1.正治(逆治):逆其证候性质而治的常用法则。适
用于疾病的征象与本质一致的病证。 例如: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
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 2.防止邪气侵害:讲究卫生、防止环境水源食物污染,避免
六淫、七情、饮食、劳逸、疫疠等侵袭。“邪之所凑,其气 必虚”。 • 3.养生保健:保养生机,延续生命。太极拳、气功、五禽戏 等。“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2/28/2021
教学防治原则
5
养生与预防(预防为主)
(二)既病防变 • 1.早期诊治:掌握疾病的发展规律及传变途径,
15
调整阴阳
阴阳为八纲之总纲,阴阳失衡必然导致体内脏腑阴阳偏盛 偏衰。 • (一)损其偏盛(损其有余):适用于实证;如阳热亢盛
之实热证,采用“寒者热之”治法,清泄其阳热。 • (二)补其偏衰(补其不足):适用于虚证;如阴虚阳亢
虚热证,采用滋阴以治阳法,运用“壮水之主,以制阳 光”。
2/28/2021
2/28/2021
教学防治原则
1
复习思考题
• 1.中医学的基本治则有哪些? • 2.何谓正治?何谓反治?各有哪些具体 内容? • 3.何谓“八法”? • 4.试述八法中清法及补法的分类及注意 事项。
2/28/2021
教学防治原则
2
防治原则与治法
防治原则: 是治疗疾病的总原则,是在整体 观念和辨证论治精神指导下临床 治疗立法、处方、用药的普遍原 则。
治 法: 是治疗疾病的基本方法,是治则 的具体化。
2/28/2021
教学防治原则
3
防治原则
• 预防为主 • 调整阴阳 • 病治异同
治病学防治原则
4
养生与预防(预防为主)
(一)未病先防 • 疾病发生之前做好预防。 • 1.注意调养正气,提高机体抗邪能力。“恬淡虚无,真气从
①先扶正后祛邪:适用邪盛正虚者。 ②先祛邪后扶正:适用正虚邪实者。
2/28/2021
教学防治原则
17
同病异治 异病同治
• 同病异治:同一疾病采用不同方法治疗,如感冒 有风寒、风热之别,头痛有血瘀、血虚之别。
• 异病同治:不同疾病采用相同方法治疗,如中气 下陷——胃下垂、子宫下垂、脱肛。
2/28/2021
目的要求
• 1.掌握中医的防治原则,掌握八种基本治疗方法的概念, 临床适应症以及注意事项。
• 2.熟悉中医“未病先防”及“既病防变”的预防医学思想; 熟悉标本缓急,病治异同等治则的应用规律以及八大治法 的临床适应症。

在这里,我重点讲解中医防治原则的临床意义与应用;
八种基本治疗方法的概念,临床适应症以及注意事项。
泻之。
2/28/2021
教学防治原则
9
治病求本
(一)正治与反治
• 2.反治(从治):顺从疾病假象而治的一种法则。适 用于疾病的征象与其本质不一致,甚至相反的病 证。 例如: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因塞用、通因 通用。
2/28/2021
教学防治原则
10
治病求本
(一)正治与反治
• 2.反治:(1)热因热用: 即用热性药治疗具有假热症状的病证;
热助湿之品。
2/28/2021
教学防治原则
20
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三)因人制宜
• 根据患者性别、年龄、体质、生活习惯等 不同进行适当的治疗。
2/28/2021
教学防治原则
21
治法
包括治疗大法(基本治法)和具体治法。 • 基本治法:共性和普遍性。
适用于阴寒内盛、格阳于外的真寒假热证—— 如:少阴病(主要指心肾功能衰退病症)出现下 利清谷,手足厥冷,又见虚烦面赤等热象,采用 温阳药而不用清热药。
2/28/2021
教学防治原则
11
治病求本
(一)正治与反治
• 2.反治:(2)寒因寒用: 即用寒性药治疗具有假寒症状的病证;
适用于里热盛极、阳盛格阴,反见寒象的真 热假寒证——如:急性热病病人,有时会出现肢 冷色青、脉微欲绝之寒象,采用寒凉药,而非温 阳药。
教学防治原则
18
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一)因时制宜
• 根据不同季节和气候特点考虑用药原则。 • 如夏季不宜辛温发散药,避免开泄太过,耗伤气
阴;冬季慎用寒凉药,以防伤阳;暑季多雨多湿, 治宜酌加化湿、利湿之品。
2/28/2021
教学防治原则
19
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二)因地制宜
• 根据不同地理环境特点选择用药。 • 西北病多燥寒,治宜辛温滋润,慎用苦寒之品。 • 东南多雨,病多湿热或温热,治宜清化,慎用温
2/28/2021
教学防治原则
12
治病求本
(一)正治与反治 • 2.反治:(3)塞因塞用:
即以补开塞,用补益药治疗具有闭塞不通症状 的病证。
适用于因虚而致闭阻的真虚假实证——如:脾 虚便秘、血枯经闭。
2/28/2021
教学防治原则
13
治病求本
(一)正治与反治
• 2.反治:(4)通因通用: 即以通治通,用通利药治疗具有实性通泄症
早诊断,早治疗,防变化。 • 2.先安未受邪之体:《难经 七十七难》“上工治未
病,中工治已病者-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于 脾,故先实其脾气,无令得受肝之邪。”
2/28/2021
教学防治原则
6
养生与预防(预防为主)
• 《素问 四气调神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 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 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 总之,不要发生“亡羊补牢”的现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