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导论一、单项选择题1.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包括( )。
A.不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B.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C.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D.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2. 债务人明确表示履行拖欠的债务,这在法律上将引起( )。
A.诉讼时效的中止B.诉讼时效的中断C.诉讼时效的延长D.诉讼时效的消灭3. 下列关于公司的民事行为能力表述正确的有( )。
A.与其权利能力范围相一致B.一律平等C.始于出生终于死亡D.分为完全、限制与无行为能力三种4. 下列具有法人资格的是( )。
A.合伙企业B.某股份公司的销售部C.个体工商户D.有限责任公司5. 下列关于法人民事行为能力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与民事权利能力同时发生B.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与民事权利能力在范围上不一致C.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只能由其机关来实现D.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与民事权利能力同时开始,同时终止6. 代理人超越代理权所为的民事行为,其法律后果是( )。
A.一经告知被代理人后,即对其有约束力B.经被代理人追认后,被代理人才承担责任C.代理人与被代理人负连带责任D.被代理人承担责任7. 本人知道他人以本人的名义实施民事行为而不作否认表示的,视为( )。
A.不同意代理B.同意代理C.放弃追认权D.以上说法都不对8. 甲委托乙代买10吨水泥,乙见当地水泥价格特别低且质量好,于是代买了15吨,此行为属于( )。
A.无效行为B.有效行为C.滥用代理权D.越权代理9. 普通诉讼时效开始计算的时间是( )。
A.权利被侵害之时B.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时C.告诉之时D.达成协议之时10. 某人购得一台电热水器,在使用时因漏电而受伤害。
其诉讼时效为( )。
A.20年B.2年C.1年D.6个月11. 某甲只有12岁,按照法律规定,他可以进行哪些活动?A.与其年龄相适应的民事活动B.与其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C.与其年龄和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D.任何民事活动都需要经其监护人的同意才可以进行12. 下列选项中具有法人资格的有哪些?A.合伙企业B.公司的分支机构C.公司董事长D.子公司13. 下列关于我国经济法地位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经济法从属于民法B.经济法从属于行政法C.经济法是独立的法律部门D.经济法从属于刑法14. 享有经济职权的主体是( )。
A.企业B.国家机关C.事业单位D.社会团体15. 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 )。
A.经济法律关系B.经济关系C.经济权利与经济义务关系D.特定的经济关系16. 下列各项中属于事件的有( )。
A.签订合同B.地震C.发行股票D.商品买卖17. 经济法律关系的内容是( )。
A.经济权利和经济义务B.非物质财富C.物D.经济组织18. 行政法规是由( )制定。
A.国务院各部委B.国务院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地方人民政府A.经济法律关系主体B.经济法律关系客体C.经济法律关系内容D.经济权利20. 罚款属于( )。
A.民事责任B.刑事责任C.行政处分D.行政处罚21.下列各项中,可以成为经济法主体的有哪些?A.商场B.市政府C.某公司的生产车间D.财政局的预算科二、多项选择题1. 法人应当具备的条件有( )。
A.依法成立B.有必要的从业人员C.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D.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2. 下列行为中属于滥用代理权的有( )。
A.代理他人与自己进行民事活动B.代理双方当事人进行同一民事行为C.越权代理D.无权代理3. 下列代理行为中属于表见代理的有( )。
A.被代理人对第三人表示已将代理权授予他人,而实际并未授权B.他人以被代理人盖有公章的空白合同文本与第三人发生法律行为C.代理授权不明D.代理关系终止后未采取必要的措施而使第三人相信行为人有代理权4. 引起诉讼时效中止的原因有( )。
A.不可抗力B.其他障碍C.义务人主动履行义务D.权利人提起诉讼5. 引起诉讼时效中断的原因有( )。
A.债权人提起诉讼B.债务人主动履行C.债务人同意履行D.债务人失踪6. 下列各项中,哪些属于经济法的表现形式?A.宪法B.法律C.地方性法规D.行政法规A.经济职权B.债权C.知识产权D.所有权8. 下列选取项中可以作为经济法律关系主体的是( )。
A.某股份有限公司B.中国银行C.消费者D.某律师事务所9. 下列选项中,属于经济法律事实的有( )。
A. 某公司因战争导致合同无法履行B. 某企业因台风导致供货日期推迟C. 某商场大量抛售伪劣商品D. 某企业严重拖欠农民工工资10. 经济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有( )。
A.主体B.客体C.内容D.法律事实11. 下列可以作为经济法律关系客体的有( )。
A.空气B.嘉奖、表彰C.专有技术D.商品12. 经济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必须具备的条件有( )。
A.经济法律规范B.经济法律关系主体C.经济法律事实D.经济法律关系内容13. 下列各项中,属于民事责任形式的有( )。
A.返还财产B.支付违约金C.罚款D.责令停产停业14. 违反经济法,可能承担的法律责任有哪些()A.民事责任B.行政责任C.刑事责任D.行政处分三、辨析题1. 我国民法的调整对象是调整所有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2. 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始于出生,终于死亡。
()3.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行为能力人接受奖励、赠与,他人不得以行为人无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为由,主张上述行为无效。
()4. 诉讼时效届满,当事人将丧失实体权利。
()5. 因委托人授权不明确,则受托人的行为后果只能由委托人承担。
()6. 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实施的民事行为受法律保护。
()7. 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后,义务人不知时效届满而履行的,可以要求返还。
()8. 经济法是调整一切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9. 经济组织的内部机构,不具备法人资格,不能成为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
()10. 最高法院对法律的解释也是经济法的形式之一。
()1. 小张年满17周岁,初中毕业后在A厂务工,月收入1600元。
为增加收入,业余时间小张开始学做生意,并向其同事借现金5000元。
事后,生意做砸了,无法还款,其同事便找小张父母追要。
试分析:小张父母是否应替小张还款?为什么?2. 甲服装店将盖有公章的空白合同和介绍信交给李某,介绍信上写明委托李某为服装店购买服装。
李某以甲的名义向乙服装厂订购了总价款10万元的工作服。
但工作服销售很不理想。
甲服装店认为自己委托李某购买的是时装而不是工作服,而且自己店面很小,一次不可能进10万元的货,便以李某的行为属于越权代理为由,拒绝交付货款。
试分析:(1) 甲服装店的主张是否有法律依据?为什么?(2) 此案应如何处理?3. 某村的丁某2011年春节借给邻居唐某现金5000元,唐某写有借条,并约定年底还钱。
当年3月唐某到县上做生意,半年后将全家搬到市里,年底唐某未还钱,丁某也未催要。
2013年10月1日丁某的儿子结婚,唐某主动还了1000元,2015年8月丁某的女儿考上大学,为筹集学费丁某向唐某催要剩余的4000元,唐某以时效已过为由,拒不还债。
试分析:诉讼时效过否?为什么?项目1 导论自测题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A2、B3、A4、D5、B6、B7、B8、D9、B 10、B 11、C12、D 13、C 14、B 15、D 16、B 17、A 18、B 19、C 20、D 21、A二、多项选择题1、ACD2、AB3、ABCD4、AB5、ABC6、ABCD7、ABCD8、ABCD9、ABCD10、ABC 11、BCD 12、ABC 13、AB 14、ABC三、辨析题1、×。
我国民法的调整对象是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2、×。
我国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始于出生,终于死亡。
3、√。
4、×。
诉讼时效届满,当事人并不丧失实体权利。
5、×。
委托人负对第三人承担民事责任,受托人负连带责任。
6、√。
7、×。
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后,义务人不知时效届满而履行的,不可以要求返还。
8、×。
经济法是调整宏观调控关系和市场规制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9、×。
经济组织的内部机构在一定条件下才可以成为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
10、√。
观念应用1答案:小张的父母不应该替小张还款。
我国《民法通则》规定,凡是年满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小张17周岁,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属于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应对自己的行为承担完全的民事法律责任。
观念应用2答案:(1)甲服装店的主张是没有法律依据。
甲服装店将盖有公章的空白合同和介绍信交给李某,从第三人的角度来看,足以认为服装店与李某之间存在委托代理关系。
李某的代理行为并未越权。
介绍信上写明“委托李某为服装店购买服装”,并没有写明购买服装的类型,属于授权不明。
工作服也是“服装”的一种,因此,在代为购买货品的种类上,李某并未越权;而关于10万元价款的服装,由于委托书并未对购货金额进行限定,因此乙服装厂有理由认为李某对此单货物的购买享有代理权。
(2)根据法律规定,有权代理行为应由被代理人来承担最终的后果,因此,对乙服装厂来说,甲服装店无权拒付货款。
而李某应当知道甲服装店不买“工作服”、店面小不能一次性进货10万元,因此,作为代理人与被代理人之间,虽然代理的权限不是很明确,但李某是应当知道具体情况的,他购买了不符合甲服装店经营的大量服装显然是越权代理了。
按照法律规定,受托人超越权限给委托人造成损失的,应当赔偿损失。
据此,甲服装店在支付乙服装厂货款后,有权就实际造成的损失向李某主张赔偿。
观念应用3答案:诉讼时效没有过期。
2013年10月1日丁某的儿子结婚,唐某主动还款1000元的行为构成了诉讼时效的中断,诉讼时效将重新计算2年,即延长至2015年10月1日。
2015年8月丁某向唐某要剩余的4000元并未超过诉讼时效期间,因此,唐某的主张不予支持,应当还钱给丁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