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歌曲创作与曲式分析教学大纲

歌曲创作与曲式分析教学大纲

歌曲创作与曲式分析》教学大纲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课程编号:120903课程名称:歌曲创作与曲式分析英文名称:Song Writing and Analysis of Music Form课程简介:本大纲是为沈阳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四年制本科的学科课程而制定的。

本课程将通过对中外古今音乐作品的分析以及对歌曲的创作技巧方面的讲授,使学生获得有关歌曲创作方面和作品分析方面的知识(音乐形象的塑造,音乐主题的发展手法,对各种音乐体裁的识别,对各种曲式结构的分析等),从而使学生初步掌握及较熟练地运用歌曲创作方面的各种技巧,用所学过的知识与技能对各种音乐体裁、各种曲式结构的声乐作品进行分析及音乐上的处理,能够进行乐段、一部曲式、单二部曲式、单三部曲式及二部歌曲的创作,并且能够具备改编合唱的能力。

一、说明1、教学目的和要求:本课程强调音乐语言表达的“深入浅出” ,强调教学方法的“合规律性”根据“各门理论课程的相同点要从不同角度切入”的原则,力求真正做到各门相关课程之间的“相互渗透” 、“触类旁通”,通过“分析与创作”并进的方法,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和创作能力。

2、与相关课程的衔接:本课程开课前,要求学生应具备一定的乐理、和声、钢琴和视唱练耳等方面的基础和知识技能。

3、开课学期:第四、五、六学期4、周学时/总学时(周学时X开课学期X 16周):2学时/96学时5、学分:6 学分6、教学形式:集体授课7、检课方式:通过课堂教授(强调理性与感性知识的结合,利用乐谱、录音带、CD 光盘及CAI 课件进行谱例分析)、课堂作业(根据教学内容,进行作品分析和歌曲写作方面的基本练习)、课堂改题(对学生所作的练习进行有选择、有目的的公开改题)的方法,使学生接受歌曲创作及作品分析方面的基本功和技能方面的训练。

8、考试安排:(1)考试方式:考试成绩评定均为百分制,60 分为及格标准。

考试时间为100 分钟。

采用笔试、闭卷的考试方式。

(2)考试标准:①对考试的总体要求:考核目标和考试命题应体现本课程的特点。

在测试水平方面,既要达到四年制本科学科课程的要求,又要不同于作曲专业的相关课程的要求。

②对考试的具体要求:对认知层次的要求:可分为识记、理解、应用三个层次。

比例约为:3:3 :4。

③对难易程度的要求: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和所要达到的教学目的而定,注意“点”与“面”的比例,约为:3:7。

9、免修、提前修毕:无、本文1 、教学内容与教学进度(见下表)(要求:要明确作品的调式、调性)第五节歌曲的基本结构作业:1、分析相关谱例的基本结构(图式:标明乐汇、乐节、乐句、乐段及小节数)2、为指定的歌词进行旋律创作(要求:创作方整性、收拢性乐段)第二章主题第一节主题1、主题2、主题写法3、主题发展意义第二节歌曲音乐主题作业:1、分析相关谱例的音乐主题及整个作品的旋律进行特点2、为指定歌词进行旋律创作(要求:注意主导乐句的构思与创作;运用适当的音乐体裁)第三章音乐主题的发展手法第一节重复作业:1、分析相关谱例的主题发展手法2、为指定的歌词进行旋律创作(要求:侧重“重复”的主题发展手法)第二节对比作业:1、分析相关谱例的主题发展手法系;掌握调式转换的常用手法;重点掌握:创作不同调式的旋律。

1、了解音乐的动机、副动机、句逗及乐句划分、重点掌握单乐段的各种类型和基本结构2、掌握歌曲的基本结构,掌握方整性乐句和非方整性乐句。

重点掌握方整性乐和非方整性乐段;收拢性乐段和非收拢性乐段。

1、了解歌曲音乐主题、歌曲音乐主题的特点、种类、数量及写法2、了解歌曲音乐主题的特点和各种音乐体裁,掌握歌曲音乐主题的种类、数量及写法,重点掌握歌曲音乐主题的写法(要求:音乐形象准确,体裁运用适当)。

掌握“重复”这一音乐主题的发展手法,并在创作中进行合理的应用。

掌握“对比”这一音乐主题的发展手法,并在创作中进行合2、为指定的歌词进行旋律创作(要求侧重“对比”的主题发展手法)第四章歌曲的高潮、前奏、间奏及尾奏第一节歌曲高潮的写法作业:1、分析相关谱例的高潮处理2、为指定的歌词进行旋律创作(注意歌曲高潮的处理)第二节歌曲的前奏、间奏及尾奏的写法作业:1、分析相关谱例的前奏、间奏及尾奏的写法2、为指定的歌词进行旋律创作(要求创作前奏)第五章一部曲式第一节乐段作业:1、分析相关谱例的曲式结构2、为指定的歌词进行旋律创作(要求:创作起、承、转、合或重复性单乐段)第二节乐段的特殊形式作业:1、分析相关谱例的曲式结构2、为指定的歌词进行旋律创作(要求:创作带引子和尾声的单乐段和六句单乐段)理的应用掌握歌曲高潮的位置、形成的条件及写法掌握歌曲的前奏、间奏及尾奏的写法1、了解各种形式的一部曲式2、了解乐段的种类,掌握乐段的写法,重点掌握四句单乐段(起、承、转、合单乐段、重复性单乐段)的写法1、了解各种形式的一部曲式2、了解乐段的特殊形式,掌握其写法,重点掌握带引子和尾声的单乐段和六句乐段的写法。

第六章:单二部曲式作业:1、分析相关谱例的曲式结构2、为指定的歌词进行旋律创作(要求:曲式结构为带再现或不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第七章:单三部曲式作业:1、分析相关谱例的曲式结构2、为指定的歌词进行旋律创作(要求:创作单三部曲式)第八章:其他曲式结构作业:1、分析相关谱例的曲式结构2、为指定的歌词进行旋律创作(要求:曲式结构为多部曲式或变奏曲式)第九章:奏鸣曲式作业:实例分析:(1)《嘎达梅林》交响诗的主部(2)《梁祝》小提琴协奏曲(3)柴柯夫斯基《第六交响乐》第一乐章(4)贝多芬《第三交响乐》第一乐章(5)肖斯塔科维奇《第七交响交》第一乐章(6)舒伯特《未完成》(7)里姆斯基-科萨科夫op.35交响组曲《舍赫拉查达》第三乐早1、了解单二部曲式的基本结构类型2、掌握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和不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的创作原则及创作手段3、具备分析单二部曲式作品及创作单二部曲式歌曲的能力1、了解单三部曲式的基本结构类型2、掌握单三部曲式的创作原则及创作手法3、具备分析单三部曲式作品及创作单三部曲式歌曲的能力1、了解复三部曲式、多部曲式、变奏曲、回旋曲式的结构原则2、具备分析以上各曲式结构的能力3、对复二部曲式做一般性了解1、了解奏鸣曲的主要类型(1)定义(2)基本特征(3)发展过程和历史演变(4)特殊类型(5)其它类型2、掌握奏鸣曲的结构。

(1)呈示部(2)展开部(3)再现部32第十章复调音乐第一节复调音乐与主调音乐作业:分析不同类型的复调音乐作品第二节复调音乐与主调音乐的关系作业:分析不同类型的复调音乐作品第三节复调音乐的表现作用作业:分析不同类型的复调音乐作品第十一章二部歌曲写作第一节人声的类别、音域及合唱声部第二节合唱谱表的写法、合唱谱的记法、合唱队各声部的名称及常用音域第三节二部歌曲的组合形式及其特点作业:对不同组合形式的二部歌曲进行技术分析第四节和声式二部作业:1、对和声式二部歌曲进行技术分析2、为指定的歌词进行二部歌曲创作(要求:创作和声式二部歌曲)1、了解主调音乐的基本类型(和弦式、伴奏音型式等)2、了解复调音乐的发展简况3、了解复调音乐的基本类型(对比复调、模仿复调、支声复调等)在了解复调音乐的同时要进一步了解主调音乐和复调音乐之间的关系了解复调音乐的特点及其表现作用(揭示音乐形象,促进乐曲的继续发展,加强乐曲的统一性)了解人声的类别、音域、合唱声部1、了解二部歌曲的各种组合形式(同声组合、混声组合、童声组合)2、掌握二部歌曲各种组合形式的规律及特点(同音色、不同音色、共同音域的使用等)1、了解并掌握和声式二部歌曲的基本形态和主要特征2、处理和声式二部歌曲声部组合时所遇到的技术问题(音程距离、音域安排、主旋律的突出等)32第五节对比式二部作业:1、对对比式二部歌曲进行技术分析2、为指定的歌词进行二部歌曲创作(要求:创作对比式二部歌曲)第八节支声式二部作业:1、对支声式二部的歌曲进行技术分析2、为指定的歌词进行二部歌曲创作(要求:运用支声复调的手法)第七节各种不同手法的综合使用及对声部的特殊处理作业:1、分析相关谱例中各种复调手法在作品中综合使用的情况2、为指定歌词进行二部歌曲创作(要求:各种复调手法的综合作用)第十二章三声部、四声部组合及混声四部合唱第一节、同声三部、同声四部组合作业:分析相关类型的合唱作品第二节混声四部合唱作业:为指定的民歌或歌曲改写四部合唱1、了解对比式二部歌曲的基本形态和主要特征2、掌握并运用常用的复调手法(繁与简的对比、起与落的对比、模仿的手法、呼应填充的手法、长音衬托与固定音型的手法、两个声部节奏型的对比等)1、了解支声式二部的基本形态和主要特征2、掌握两个声部结合时的声部进行及音程运用掌握不同的复调手法在一首作品中综合使用的技巧,对声部能够做特殊效果的处理(同声八度、混声八度、假交错等)了解并掌握同声三部组合、同声四部组合的基本形态及组合原则,掌握分析这类作品的能力。

了解混声四部合唱中的和弦音排列规律,解决声部之间的平衡问题。

2、实践、作业:为学生提供实践性教学环境,如:班级观摩,系内观摩,新作品视唱,音响、影像欣赏等。

3、教材:《歌曲创作与曲式分析》高虹黑龙江人民出版社4、参考资料:1)中外经典音乐作品的谱例及音响。

2)《曲式与作品分析》李吉提著(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3年4 月第1 版3)《复调音乐写作基础教程》陈铭志著(人民音乐出版社)1986年9 月第1版4)《合唱写作技巧》谢成功、曾理中著(人民音乐出版社)1985年7 月第1版执笔人:胡净波高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