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曾国藩经典语录 精品

最新-曾国藩经典语录 精品

曾国藩经典语录经典语录一居心不净,动辄疑人。

人自无心,我徒烦扰。

为善者常受福,为利者常受祸,心安为福,心劳为祸。

说人之短,乃护己之短。

夸己之长,乃忌人之长。

皆由存心不厚,识量太狭耳。

能去此弊,可以进德,可以远怨。

胸中只摆脱一恋字,便十分爽净,十分自在。

人在最苦处只是此心沾泥带水,明是知得,不能断割耳。

提出良心,自作主宰,决不令为邪欲所胜,方是功夫。

血气盛,则克治难。

欲养心者,先治其气。

圣贤成大事者,皆从战战兢兢之心来。

易摇而难定,易昏而难明者,人心也,惟主敬则定而明。

君子事来而心始见,事去而心随空。

人之精神有限,过用则竭。

每日默检,要见这念头自德性上发出,自气质上发出,自习识上发出,自物欲上发出,如此省察,久久自识得本来面目,初学最要如此。

服金石酷烈之药,必致损命。

即坐功服气,往往损人,人能清心寡欲,自然血气和平,却疾多寿。

省官不如省事,省事不如清心。

官事不省而望从容,可得乎?人心能静,虽万变纷纭亦澄然无事。

不静则燕居闲暇,亦憧憧亦靡宁。

静在心,不在境。

寡言者可以杜忌,寡行者可以藏拙,寡智者可以习静,寡能者可以节劳。

一国有一国之气,一家有一家之气,一身有一身之气,元气者,生气也。

能养生气,则日趋于盛矣。

治心以广大二字为药,治身以不药二字为药。

凡仁心之发,必一鼓作气,尽吾力之所能为。

稍有转念,则疑心生,私心亦生。

疑心生则计较多,而出纳吝矣;私心生则好恶偏,则轻重乖发。

去其不善而勉进于善,是谓之善学。

为己之学,成己所以成物,由本可以及末也。

为人之学,徇人至于丧己,逐末而不知反本也。

]学而废者,不若不学而废者。

学而废者恃学而有骄,骄必辱。

不学而废者愧己而自卑,卑则全。

勇多于人谓之暴,才多于人谓之妖。

学者能高众也,毋以胜人,行标俗也,毋以绳人,免矣。

学贵有常,又贵日新。

日新若异于有常,然有常日新之本也。

造诣不尽者,天下之人品;读不尽者,天下之书。

省事是清心之法,读书是省事之法。

经典语录二读经要就情事参理道,读史要就理道定是非。

智从学问聪明中自然而生,非可强为,强为之智便成愚诈。

人皆可以至圣人,而君子之学则必至于圣人而后已。

不至于圣人而后己者,皆自弃也。

孝其所以当孝,弟其所当弟,自是而推之,则亦圣人而已矣。

学莫贵于自得,得非外也,故曰自得。

自其外者学之而得于内者谓之明,自其内者得之而兼于外者谓之诚,诚与明一也。

闻见之知,非德性之知。

物交物,则知之非也。

今之所谓博闻多能者是也。

德性之知,不假闻见。

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学者有益,须是日新。

古之学者为己,其终至于成物。

今之学者为物,其终至于丧己。

古代学习的人为了完善自我而学习,最终成为知名人物;今天学习的人为了知为知名人物而学习,最终丧失了自己不深思则不能造于道。

不深思而得者,其得易失。

责己者当知天下国家无皆非之理。

故学至于不尤人,学之至也。

学习和为本,取次之,行次之,言次之。

不思,故有惑;不求,故无得;不问,故不知。

为学从切实际出发,自不落空。

圣贤领要之语曰人性惟危,道心惟微。

危者,嗜欲之心,如堤之束水,其溃甚易,一溃则不可复收也。

微者,理义之心,如帷之映灯,见之难而晦之易也。

读书不独变人气质,且能养人精神,盖理义收摄故也。

人莫不刚愎自信,刚愎自信,即是自绝,谁敢语以至道。

凡人有才气而复虚己问者,实大难得。

君子之学也,忧不得乎实,不忧名之不得也。

君子之仕也,忧不崇其德,不忧官之不崇也。

学者不患立志之不高,患不足以继之耳。

不患立言之不善,患不足以践之耳。

古之为师者,以诚教,弟子亦以诚学。

今之为师弟子者,交相欺而已矣。

欲胜名而饵利,不亦惑乎?古之学者,知即为行,事即是学,今之学者,离行言知,外事言学。

心理要宽平,识见要超卓,规模要阔远,践履要笃实,能此四者,可以言学矣。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

秉烛之明,孰与昧行乎?或师或友,皆宜常存敬畏之心,不宜视为等夷,渐至慢亵,则不复能受其益矣。

学问之道无穷,而总以有恒为主。

上智安行乎善而天所晞避;中人觊福虑祸,故强为善而不敢为恶,下愚憨不畏祸,故肆为恶而无所忌惮。

一毫善行皆可为,勿徼福望报;一毫恶念不可萌,当知出乎尔者反乎尔。

士能寡欲,安于清澹,不为富贵所淫,则其视所物也轻,自然进退不失其正。

矜名誉,畏讥毁,自好也。

忘检制,肆偷惰,自弃也。

自好者,中人也,可导之使为善也。

自弃者,民之为下矣。

欲为君子,非积行累善,莫之能致。

一念私邪,一事悖戾,立见其为小人。

故曰终生为善不足,一旦为恶有余。

教之而信,必先有令人爱者。

禁之而畏,必先有令人敬者。

经典语录三易责人而乐讥俗,其亦弗思也已。

夫己无遗行,后可责人;家罔阙事,后可讥俗。

君子直不发人所不白;清不矫人所不堪;刚不绝人所不忍;察不掩人所不意;任不强人所不胜。

乍得勿与,乍失勿取,乍怒勿责,乍喜勿诺。

凡遇事须安祥和缓以处之,若一慌忙,便恐有错。

盖天下何事不从忙中错了。

故从容安祥,为处事第一法。

人生一日或闻一善言,见一善行,行一善事,此日方不虚生。

遇富贵人,宜劝他宽,见聪明人宜劝他厚。

得失有定数,求而不得者多矣,纵求而得,亦是命所应有。

安然则受,未必不得,自多营营耳。

行事常思退一步。

处毁誉要识有量,今之学者反有向上底,见世所誉而趋之,见世所毁而避之,只誉我而喜,闻毁我而怒,只是量不广,真善真恶在我,毁誉与我分毫无干。

见人耳语,不可窃听。

恐所言之事,其人避我。

又恐正值议我短长,闻之未免动意,且使其人惭愧无地自容矣。

久利之事勿为,众争之地勿往。

物极则反,害将及矣。

贫贱时眼中不著富贵,他日得志必不骄。

富贵时意中不忘贫贱,一旦退休必不怨。

静坐自我妄为,读书即是立德。

可以一出而振人之厄,一言而解人之纷,此亦不必过为退避也,但因以为利,则市道矣。

定静安虑得,此五字时时有,事事有。

离了此五字,便是孟浪做。

久视则熟字不识,注视则静物若动,乃知蓄疑者乱真,过思者迷正应。

曾国藩经典人生哲理语录2礼义廉耻,可以律己,不可以绳人,律己则寡过,绳人则寡和。

寡合则非涉世之道。

故君子责己,小人责人。

德有余而为不足者谦,财有余而为不足者鄙。

闻善言则拜,告有过则喜,有圣贤之气象。

坐密室如通衢,驭寸心如六马,可以免过。

心不清则无以见道,志不确则无以立功。

和以处众,宽以接下,恕以待人,君子人也。

以爱妻子之心事亲,则无往而不孝。

以保富贵之心事君,则无往而不忠。

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

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

轻财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乱臣贼子,皆从一傲字养成。

惟正己可以化人,惟尽己可以服人。

莫谓己无善,善人之善即是善。

莫谓己无恶,谈人恶即是恶。

行事不可任心,说话不可任口。

事之可否,当以理裁之。

一使气,但坏事。

财与色之地须当远避,近则有污。

居有恶邻,坐有损友,借以检点自慎,亦是进德之资。

善所当为,著一报念,胸中便要增累,口中便要增过。

怒时易激,义愤亦当裁抑;喜时易狂,即微言亦须谨慎。

礼义廉耻,可以律己,不可以绳人,律己则寡过,绳人则寡和。

寡合则非涉世之道。

故君子责己,小人责人。

德有余而为不足者谦,财有余而为不足者鄙。

闻善言则拜,告有过则喜,有圣贤之气象。

坐密室如通衢,驭寸心如六马,可以免过。

心不清则无以见道,志不确则无以立功。

经典语录四和以处众,宽以接下,恕以待人,君子人也。

以爱妻子之心事亲,则无往而不孝。

以保富贵之心事君,则无往而不忠。

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

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

轻财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乱臣贼子,皆从一傲字养成。

惟正己可以化人,惟尽己可以服人。

莫谓己无善,善人之善即是善。

莫谓己无恶,谈人恶即是恶。

行事不可任心,说话不可任口。

事之可否,当以理裁之。

一使气,但坏事。

财与色之地须当远避,近则有污。

居有恶邻,坐有损友,借以检点自慎,亦是进德之资。

善所当为,著一报念,胸中便要增累,口中便要增过。

怒时易激,义愤亦当裁抑;喜时易狂,即微言亦须谨慎。

士有三不斗毋与君子斗名,毋与小人斗利,毋与天地斗巧。

和可消人怨,忍足退灾星。

好胜人者,必无胜人处,能胜人,自不居胜居。

善观人者观己,善观己者观心。

勿扬人过,反躬默省焉,有或类是,丞思悔而速改也。

好胜人者,必无胜人处,能胜人,自不居胜。

独立之行,不徇流俗,然怨不可不恤也。

高义之事,弗避小嫌,然累不可不虑也。

吾常见夸己者,以要誉而受嗤也;吾常见媚人者,以求悦而招鄙也。

夫士处世,无为可议,勿期人誉,无为可怨,勿期人悦。

甘苦自得。

文人富贵,起居便带市井。

富贵能诗,吐属便带寒酸。

忧时勿纵酒,怒时勿作札。

能食淡饭者方许尝异味,能溷市嚣者方许游名山,能受折磨者方许处功名。

薄福之人过享其福,必有忽然之祸。

贯贫之人不安其贫,必有意外之忧。

素食则气不浊;独宿则神不浊;默坐则心不浊;读书则口不浊。

甜酸苦竦宜尝遍,是非好恶总由人。

出死入生宁不易,各宜努力去修身。

轩冕而敬,伪也。

匿就而爱,私也。

多躁者必无沉毅之识,多畏者必无踔越之见,多欲者必无慷慨之节,多言者必无质实之心,多勇者必无文学之雅。

爵禄可以荣其身,而不可以荣其心。

文章可以文其身,而不可以文其行。

功名官爵,货财声色,皆谓之欲,俱可以杀身。

诚无悔,恕无怨,和无仇,忍无辱。

巧辩者与道多悖,拙讷者涉者必疏,宁疏于世,勿悖于道。

绮语背道,杂学乱性。

知足则乐,务贪必忧。

广积聚者,遗子孙以祸害;多声色者,残性命以斤斧。

立身之道,内刚外柔;肥家之道,上逊下顺。

不和不可以接物,不严不可以驭下。

口腹不节,致疾之因;念虑不正,杀身之本。

古之人修身以避名,今之人饰己以要誉。

所以古人临大节而不夺,今人见小利而易守。

君子出则忠,入则孝,用则知,舍则愚。

智大心劳者狂,力小任重者踣。

善人种德,降祥于天。

恶人种祸,贻殃于后。

沽虚誉于小人,不若听之于天。

遗货财于子孙,不若周人之急。

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

独利则败,众谋则泄。

一念忽略,便有错言错事。

越自尊大,越见器小。

君子但尽人事,不计天命,而天命即在人事之中。

才智英敏者,宜加浑厚学问。

恶莫大于毁人之善,德莫大于白人之冤。

经典语录五事以急败,思因缓得。

能甘淡泊,便有几分真学问。

只是一个见小,便使百事不成,亦致百行尽堕。

信算命,信风水,皆妄念所致。

读书明理人以义命自安,便不信也。

尖酸语称快一时,当之者终身怨恨。

曾国藩经典语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