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孝经》第一章:原文、译文及故事

《孝经》第一章:原文、译文及故事

《孝经》第一章:原文、译文及故事
开宗明义章第一
【原文】
仲尼居,曾子持。

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

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复坐,吾语汝。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
父母,孝之终也。

夫孝,始于事亲,忠于事君,终于立身。

《大雅》云:‘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译文】
孔子在家里闲坐,他的学生曾子侍坐在旁边。

孔子说∶“先代的
帝王有其至高无上的品行和最重要的道德,以其使天下人心归顺,人
民和睦相处。

人们无论是尊贵还是卑贱,上上下下都没有怨恨不满。

你知道那是为甚麽吗?”曾子站起身来,离开自己的座位回答
说∶“学生我不够聪敏,哪里会知道呢?”孔子说∶“这就是孝。


是一切德行的根本,也是教化产生的根源。

你回原来位置坐下,我告
诉你。

人的身体四肢、毛发皮肤,都是父母赋与的,不敢予以损毁伤残,这是孝的开始。

人在世上遵循仁义道德,有所建树,显扬名声於
后世,从而使父母显赫荣耀,这是孝的终极目标。

所谓孝,最初是从
侍奉父母开始,然后效力於国君,最终建功立业,功成名就。

《诗经·大雅·文王》篇中说过∶‘怎麽能不思念你的先祖呢?要称述修
行先祖的美德啊!
【品读】
本章为《孝经》总纲,是《孝经》的基本精神所在。

孔子对曾子讲:孝啊,是一切德之本,所有品德、教化由此产生,教就是孝的文化,
人有品德的根源是孝,由孝这个源头流出的河流就是教化。

[故事]忠孝双全
明朝湖南道川守将沉至绪,有一个独生女儿,名叫沈云英。

自小
聪明好学,跟父亲学得一身好武艺。

因其父率兵迎异军死在战场上,
当时沈云英才十七岁,她登上高处大声呼曰:“我虽然是一个小女子,为完成父亲守城的遗志,我要决一死战。

希望全体军民保卫家乡。


家深受感动,发誓要夺回失地。

很快解除了包围,取得了胜利。

沈云
英找到父亲的尸体,大声痛哭,全体军民都穿上孝服,参加了葬礼。

朝廷下令追封沉至绪为副总兵,并任命沈云英为游击将军,继续守卫
道州府。

后来人们为她建了一座忠孝双全的纪念祠。

有诗颂曰:异军攻城围义兵,娥眉汗马解围城;父仇围难两湔雪,千古流芳忠孝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