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大学松田学院证券,外汇,期货模拟交易课程论文题目(中)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研究姓名孔斌、彭丽爱、刘勇、纪元、汪天琪、邬嘉杰年级08级班级08金融2班2011年5月09日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研究内容摘要:我国上市公司违规现象屡见报端,且违规的形式花样不断推陈出新,而这些违规行为绝大多数与财务造假有关。
日益猖獗的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已经超越了会计范畴而演变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
它严重扭曲了上市公司股票的价值,扰乱了正常的资本市场秩序,并且严重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极大地挫伤了股民的投资积极性。
因此,本文详尽分析了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原因及手段,并分析了上市公司造假屡禁不止的根源,提出了防范上市公司造假的对等及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对策。
关键词:企业诚信财务作假政府监管在国内,财务作假已经不是什么秘密。
财务作假可以为企业虚构出企业期望发生的某方面的变化,从而通过这种半欺诈式的行为吸引投资、政府拨款,得到资金或者是为了逃税。
而且因为我国的法制不健全、监管能力有限、以及企业方与股民方的信息极度不对称,造成上市公司的财务作假现象频频发生。
所以在中国,不少人认为股民是最没尊严、最没人权的群体。
一、研究背景2001年,朱镕基总理在视察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时,为该校题写的校训:“不做假账”,引起轰动,一度引起热议。
在这4个题字的背后,是朱总理对我国未来企业诚信的担忧。
简单点说,会计团队在企业的作用是核算外加避税,但在巨大的利益面前,不少企业和它们的会计团队铤而走险。
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以来,因给上市公司作假账入狱悔过的人数不胜数,但依然在作假账却逍遥法外的人更是无以计数。
以下篇幅,我们就对企业的财务作假展开探讨。
二、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现状上市公司财务造假一词随着我国上市公司的诞生而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
一段时间以来,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快速发展,上市公司财务造假事件层出不穷,似有愈演愈烈之势。
这不仅损害了广大中小投资者的切身利益,不利于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良性发展,而且给我国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带来了严重影响。
为此,加强对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分析,提出解决办法,共同推进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就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
财务造假是指造假行为人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制度的规定,采用各种欺诈手段在会计帐务中进行弄虚作假,伪造、变造会计事项,从而为小团体或个人谋取私利的违法犯罪行为。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形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2.1参与关联的企业交易首先,利用关联方交易,特别是大股东占用的资金是关联方交易包括其母公司与子公司的受托经营、资产购销、费用分担、资金往来等。
关联方的交易常成为某些上市公司用来操纵盈余的工具,并成为大股东非法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重要手段;其次,利用债务重组或资产重组。
上市公司常以母公司及其下属的公司为依托进行资产的重组。
达到将不良资产进行转让给关联的公司,将优良的资产转让给上市公司,使上市公司在短时间内经营业绩有较大改善的目的;再次,利用会计个体变更。
母公司对被投资企业拥有控制权时必须将该企业纳入合并报表范围。
母公司可以通过内部重组,使上市公司在合并报表时增加一些盈利好的企业,或减少一些亏损的子公司,达到操纵上市公司利润的目的。
2003年山西省的漳泽电力公司所属的发电厂违反了国家规定,累计提取了3965.8万元的“地方电力建设基金”,计入了生产成本。
2003年末,发电厂以“能源基金”名义,将上述资金金额上交给上市公司,上市公司直接将此笔资金在“其他应付款”挂账,造成2003年生产成本多计了3965.8万元。
中瑞华恒信会计师事务所未能查出上述问题。
2002年,湖北武昌鱼公司的子公司与武汉某公司签订供货合同,金额共计1.07亿元,截止2003年12月底,该上市公司的子公司账面反映将1.07亿元全部预付给供货方,但截止检查日,该子公司实际收到2311万元的货物,其余款项均由供货方直接或间接付给上市公司的第一大股东,形成大股东占用资金8376万元。
2.2虚构交易事实部分上市公司为达到上市条件或骗取配股资格,通过虚构销售对象、填制虚假发票和出库单、建立虚假的业务账册等手段虚构交易事实以粉饰经营业绩。
四川省天科股份以委托购买国债的名义,将3000万元资金交给深圳几家公司,实际用于股票买卖,截止2004年3月已损失1623万元。
2004年3月,该上市公司为掩盖上述委托理财损失,与其大股东控制的某公司签订了虚假协议约定由该公司出资3000万元。
受让上市公司委托理财形成全部财产。
双方在当月另签合作备忘录,约定原投资损失仍由上市公司承担,该上市公司未能将此重要信息对外披露。
该公司已经让证监局立案调查,该公司2004年年度报告称:2004年3月,公司将3000万元委托理财项目转让给成都博宏,实质是以受控证券投资账户内的1400余万元资产换取了3000万元无保障的债权,扩大了公司风险。
同时,截止到2003年7月末,成都博宏仅仅归还100万元,涉嫌关联方占用公司资金2900万元,公司也以挪用资金罪举报前高管,根据整改公告显示该公司财务管理和对外投资失控。
2.3不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会计核算例如,不恰当的股权投资核算,对于采用成本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的企业,对超过被投资企业累计净利润的当期投资收益,不冲减投资的账面价值;不计提或少计提折旧与减值准备;不按配比原则确认收入与成本费用;借款费用的过度资本化;虚拟资产挂账,对不再对企业有利用价值的项目不予注销,以达到虚增资产的目的等。
2003年湖南某上市公司,据分析是天一科技,为掩盖其利用募股资金和银行贷款1.94亿元,转移账外买卖股票的事实,与其在当地的开户银行相互串通,通过伪造银行对账单的方式,多记存款1.31亿元,少记贷款7100万元,造成资产、负债均不实。
三、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危害3.1严重破坏市场经济秩序市场经济是一种信用经济,会计信用则是这根经济活动链条的基石,若没有了信用,市场经济形成的各类社会与经济关系就不能顺利建立起来,并无法持久维系。
3.2侵害会计资料使用者利益随着市场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对客观、准确提供会计资料的要求,不仅是单位会计人员的权利和义务,且越来越广泛影响到相关会计资料使用者。
3.3 有损会计队伍自身形象会计从业人员不讲诚信,其最终结果,轻者调离会计岗位,重者将按法律规定受到法律的制裁,极大地破坏了会计队伍良好形象。
3.4危及经营主体自身生存市场是公正的。
如若在没有自愿平等的前提下,失诚信,搞欺骗,只能自酿苦果,一败涂地,昔日巨头安燃公司、世界通信的惨痛事实说明了一切。
四、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原因4.1 会计造假的根本原因——两权分离会计造假的原因众说纷纭,大多以独特的视角从不同的侧面进行了探究。
如果透过表象来思考这一问题,人们不难发现,“两权分离”才是会计造假产生的根本原因。
两权分离是经济发展的产物,更是社会进步的必然。
在两权分离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资本所有者与资本运作者的矛盾,矛盾的最终结果是:资本运作者虚列成本,虚计收入,虚报盈余,会计造假也就在不知不觉中产生了。
4.2 会计造假的直接原因——利益驱动4.2.1政治利益仔细地分析一下会计造假的公司不难看出,不管是上市公司还是非上市公司,它们大多是一些在全国或地方比较有名气的大公司,甚至是地方的支柱产业。
但随着市场、竞争格局的变化,这些企业没有跟上变化了的形势,管理模式陈旧,产品失去了竞争力。
为了保住昔日殊荣,维护企业领导形象,有些个别企业领导为了捞取政治资本,不惜一切代价,账上添彩,表中生花,虚报产值,虚报收入,虚报利润。
更有甚者,有些地方政府或主管部门为维护地方或部门形象,有意识地引导企业会计造假,行政干预银行贷款给企业,以解决企业虚报利润应上交税收的资金。
4.2.2经济利益经济利益驱动会计造假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为了筹措资金。
《公司法》对股份有限公司上市有着严格的规定,比如上市前三年应连续盈利等。
有些上市公司上市后更加变本加厉,伪造购销合同、伪造出口报关单、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伪造免税文件、伪造金融票据等,极力粉饰财务数据,以实现“最近三年内净资产平均收益率在10%以上,计算期内任何一年都必须高于6%”的配股资格线。
二是为了偷逃税款。
据财政部公布的数字显示,1998年有八成以上企业的会计信息失真,1999年有九成以上企业的会计要素失实,剔除客观失真因素,占有较大比重的是为了偷逃税款。
4.3 会计造假的间接原因——监督不力在日常工作中,经常出现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造成企业法律意识淡薄,削弱了企业自我约束能力。
当企业的财务行为与会计法规制度发生抵触时,往往片面强调搞活经营,而放松了对违纪违规行为的监督。
况且目前会计监督、财政监督、审计监督.税务监督等监督标准又不统一,各部们在管理上各自为政,功能上相互交叉,造成各种监督不能有机结合,不能从整体上有效地发挥监督作用。
虽然有关部门每年都要进行税收财务物价检查,会计师事务所每年都要对会计报表审计验证,但其经常性.规范性以及广度、深度、力度都不能给企业内部会计监督提供有力的支持,进而难以形成有效的再监督机制。
内部审计作为国家监督体系的组成部分之一,代表着国家利益,通过企业经济活动的监督和控制,保证国家财经法规的贯彻执行。
单位领导迫于各种压力,不得不设立内部审计部门。
但内部审计无论在隶属关系上还是在利益关系上,都始终未能解决其真正的独立性问题,因而这种审计监督无法从根本上遏制会计造假现象。
再加上地方政府或主管部门对民间审计业务的不正当干预,强制注册会计师做出一些不符合实际的审计报告,大大削弱了审计报告的公证作用。
监督不力,在客观上助长了会计造假行为的猖獗,致使会计信息失真、会计造假处于恶性循环的状态。
五、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案例分析案例1:高资产负债率,高现金流量东盛科技一直都陷于财务造假的谣言中,一方面我们可以看到他的资产负债简表(如图1),资产负债率较高,资金紧张,但是一方面,公司账上现金流量简表(如图2)货币资金数额又特别大。
这种情况很不符合常识。
而且东盛曾经虚假陈述实施期间2003年4月15日发布2002年年报至2006年10月27日刊登重大事项公告并予以停牌;虚假陈述揭露目的是2006年10月31日,这一天东盛科技刊登了《关于会计差错更正的提示性公告》,公开承认公司存在重大财务差错。
该会计差错更正。
公告不但导致东盛科技股价连续5个交易日跌停,股价从公告前一个交易日12.74元,一直跌到11月7日的6.03元,投资者损失惨重。
资产负债率(同花顺软件)现金流量(同花顺软件)案例2:隐瞒或不及时披露重大事项国能集团(600077)(现改名ST百科)的资产真实性多处存疑,国能集团2007第三季度报告中显示公司“预付账款”为2.44亿元,全部为预付钢材采购款,其中最大的供应商为“本溪钢铁板材有限公司”,截止2007年9月30日余额超过2.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