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岳麓版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一轮复习

高中岳麓版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一轮复习


多极化
一超多强
趋势:多极化
包含: 维也纳体系 凡—华体系
包含:雅尔塔体系
一、雅尔塔体系和两极格局是既有区别又有紧密联系的两个概念。 1、两者区别:
(1)形成的时间不同:前者在战争接近尾声到战争结束后不久形成的 (1943——1946年初),主要是雅尔塔会议前后,以美苏为首的大国间所达成 的一系列有关战后国际政治秩序的协议。后者形成于1955年,标志是华沙条约 组织的建立。 (2)内容不同:前者的内容多,主要有:处置战败国,消灭法西斯主义;重新 确定确定战后欧亚的政治地图,重划战败国及其被占领地区的疆界;建立联合 国;承认民族自决等 。而后者的内容指:美苏对抗、争霸、社会主义阵营和资 本主义阵营的对峙。两极格局是不完整的,所谓的不完整,就是指即使在“冷 战”(两极格局最明显的特征)最高潮的时代,两极格局也没有囊括所有的国 家和地区,主要还是在欧亚两洲。而雅尔塔体系则包括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 地区。它的范围比两极格局要广得多。 (3)作用不同:前者虽然打上了大国强权政治的烙印,但更多的是有利于世界 的和平民主建设这在战后初期特别明显;同时它也有利于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对殖民体系的最终瓦解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而后者虽然使世界在近半个世纪 里避免了世界大战的爆发,但更多的是两强相争,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并导 致了局部战争的不断爆发。其消极作用要远远大于积极作用。
知识框架:
一、两极对峙格局 1、“冷战”的兴起
(1)背景: ①根本原因:a.美苏两国国家利益根本冲突。(二战 后,美国凭借其强大的经济与军事实力,企图称霸 世界。苏联则努力扩大自己在世界上的影响) b.美苏在政治、军事上形成抗衡。 ②二战后,美苏同盟解体,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与意 识形态方面的根本对立,美推行反苏、反共政策 (2)实质:美苏争霸
第七单元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
考试大纲:
1、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和瓦解,以及世界 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2、新中国建立初期重大的外交活动,以及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重要的外交活动。
知识脉络:世界格局演变趋势
欧洲为中心
开始:新航路开辟 初步形成:一工 完全形成:二工 削弱:一战后 终结:二战后
两极格局
开始:二战后 形成:1955年华约 建立 冲击:60—80年代 终结:苏联解体 东欧巨变
(2)表现:1956—1972年期间呈现高速发展的局面,国民 生产总值上升到资本主义世界第二位,一跃成为仅次于美 国的经济大国。
2、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 (3)影响:
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经济大国。 日本要求改变战后初期的政策,实行以日美关系 为轴心的全方位外交。 西欧和日本的崛起,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领域呈现 出了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冲击了美苏 两极格局。 ④日本开始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3)“冷战”中的“热战” 朝鲜战争(1950-1953) 越南战争(1961-1975) ①实质: 体现了美国的霸权主义政策和遏制共产主义的意图, 是冷战的延伸和激化。 ②结果: 美国战败,没达到战略目的。 ③影响:
削弱了 — 美国国力,导致美国转攻为守 鼓舞了 — 发展中国家反帝反霸权的信心 有利于 — 中国国家安全,扩大其在国际上的影响
知识拓展:美苏争霸的三个阶段
时间
50年代中 期—60年代 初
态势
优势在美
对外战略 重大事件 对华战略
苏:平起平坐 缓和:赫鲁晓
夫访美 对抗:柏林墙 美:强硬对抗 (61—89) 古巴导弹危机
苏:从扶植到 恶化 美:敌视
60年代中 期—70年代 苏攻美守 末
苏:进攻 美:收缩
缓和:尼克松 访苏 对抗:苏联入 侵阿富汗
苏:紧张 美:建交
苏:收缩
80年代
美强苏弱
美:强硬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苏:和平演变、 苏:缓和 新思维 美:星球大战、 美:时好时坏 里根主义
二、世界多极化趋势
当今世界形势的特点:总体趋于缓和,但和平与动荡将 长期并存。
1、欧洲共同体的形成 (1)背景:
近代,二战使欧洲各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国际地位下 降,不得不依附于美国。 50年代西欧各国生产力发展,经济联系加强。 在两极格局下,只有团结起来才能保障自身的安全与 发展,在世界上发挥自己的作用。 ④共同的文化遗产和心理认同感。
二、世界多极化趋势
(3)意义: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标志着第三世界国家以独立的力量登 上了国际政治舞台,开始改变由超级大国和西文国家决定 世界事务的局面。 社会主义阵营瓦解,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恢复,共同构 成了世界多极化的趋势。 4、中国的振兴 1971年第26届联大会议上,在广大亚非拉民族独立国家的 支持下,中国成功恢复了联合国合法席位,在世界上发挥 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世界多极化趋势
3、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1)运动背景:
二战后,亚非拉地区出现了许多新兴独立国家 在两极格局下,新兴独立国家处于弱势地位
(2)概况:
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贝尔格莱德举行, 通过《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宣言》,标志着不结盟运动的正 式诞生。 确立了独立、自主、不结盟、非集团的基本原则和宗旨。
D
7.(2008年广东文基,35)二战后欧洲一体化的 政治目的是: ①对付苏联威胁 ②压制殖民地独立运动 ③抵消美国优势 ④准备武装解放东欧
B
C.②③ D.③④
A.①④
B.①③
四、新中国的外交
1、50年代的外交成就 (1)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方针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新中国外交的三大政策: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一边倒。 (2)建国初期的外交成就(50年代的外交成就) ①第一个建交国家—苏联(1950年《中苏友好互助条约》) 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年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 出,是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 ③1954年,第一次以五大国的身份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起了 积极作用 ④1955年,参加亚非国际会议——万隆会议,以“求同存异” 的方针促成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C
6.(09安徽文综卷,20)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 和政府首脑会议通过的宣言指出:“现有的军事 集团正在发展成为越来越强大的军事、经济和政 治集团,根据逻辑和它们的相互关系的性质来看, 必然不时引起国际关系恶化。”这句话中“它们 的相互关系的性质”是 A.互相妥协 C.互相合作 B.互相竞争 D.互相对峙
D
2、(全国文综卷2012年)冷战期间,美苏两大阵 营不断采取针锋相对的措施。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成立6年后,华沙条约组织于1955年宣告成立。 促使华约成立的直接原因是
A. 第一次柏林危机 【4—5题考点】二战后美 B. 两个德国分立 苏冷战的影响 C. 联邦德国加入北约 D. 共产党情报局成立
C
(4)两极格局影响:
两者势均力敌,彼此不敢轻易动武,又使得近半 个世纪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客观促进科技发 展。 美苏两个超级大国进行军备竞赛,世界受到核战 争的威胁; 世界分裂为两个部分; ④美苏两国为争夺势力范围,肆意践踏国际法,引 起局部热战,干涉别国内政,严重破坏了世界和 平。
2、两极格局的瓦解 1991年12月苏联解体,宣告两极格局最终瓦解。
链接高考:
1、(2012年上海文综历史) “这条线以西的欧陆各 国,一直根据自己的民族传统来解决战争所带来的 诸多难题,没有受到英美等国的压力或胁迫。而这 条线以东的欧洲国家的发展,则被打上了外国势力 的明显印记。”上述内容出自 A.《开罗宣言》 B.《大西洋宪章》 C.《联合国宪章》 D.《马歇尔计划》
3、(2012年江苏文综历史)19.进入20世纪90年代, 日本加快了向“政治大国迈进的步伐。1991年4 月借“海湾危机,战后首次向海外派兵;同年12月 提出“争取在5年内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冶。出 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日本开始主导日美同盟 B.日本经济发展和实力增强 C.日本急于开拓海外市场 D.日本军国主义势力占上风
二、世界多极化趋势
(2)形成过程:
形成: A、1951年,法、德、意、比利时、卢森堡、荷兰成立欧洲 煤钢共同体 B、1958年,六国成立经济共同体 特点: C、1967年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 经济领域的局部合作到全面合作; 原子能共同体合并成欧洲共同体。 从经济领域开始到政治经济一体化 发展: A、建立关税同盟,成员国之间取消全部内部关税,实现对 外统一关税率。 B、实现共同的农业政策,统一农产品价格。 C、1979年成立欧洲货币体系,2002年欧元开始流通。
B
【考点】20世纪国际关系
4.(2009宁夏辽宁文综,32)第二次世界大战结 束后,美国占领日本,采取削弱日本的政策。 1948年,美国改行扶植日本的政策,力图将日本 建成冷战的前哨阵地。这一政策转变 A.成为日本长期推行仇视中国政策的开端 B.促使美国承认美日平等伙伴关系 C.提高了日本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地位 D.标志着冷战在亚洲全面展开
四、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2、当今世界形势的特点: 总体趋于缓和,但和平与动荡将长期并存。 (动荡的具体表现是由民族、宗教问题,霸权、恐怖主义引 发的一系列危机和战争:1999年北约轰炸南联盟;2001 年阿富汗战争;2003年伊拉克战争) 3、多极化趋势加强: ①美国在苏联解体后,推行单边主义; ②多种政治力量的发展—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不结 盟国家等; ③多极化趋势对世界的影响: 抑制和削弱霸权主义;建立公正合理的世界新秩序;维护世 界和平与发展。 (应对态度)
四、新中国的外交
2、70年代的外交成就 ①1971年,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 原因:A、70年代美国霸权地位衰落,中美关系缓和。 B、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作用增强。 C、中国在内政外交方面取得巨大成就。 ②中美正式建交 1972年尼克松访华,1979年正式建交 ③中日邦交正常化 1972年田中角荣访华,签署中日联合声明,标志两国建交 (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的原因) ④许多西方国家与中国建交,出现了一个与中国建交的热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