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成长足迹
2、忆:难忘的小学生活
类别
内容
难忘的理由
难忘的老师
难忘的同学
难忘的一节课
难忘的一次活动
难忘的运动会
难忘的……
第四、五课时
学习内容:
制作“班级纪念册”(包括课外实践时间)
教学要求:
1、通过制作“班级纪念册”,培养学生热爱母校、珍惜同学情谊的思想感情,培育团队精神。
2、以生活为本位,启发学生从自己的经历中选取作文材料;开拓思路,使他们体会到:同一题材,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写出不同的作文。
教学方法
师生双边活动
媒体资料
(1)独立思考:这张照片是在什么情况下拍的?其中有什么故事?
(2)小组交流,练习口述。
四、大组交流。
请各小组推荐:哪位同学说得较好?讲评:进一步启发思维,介绍各自的特点。
五、当堂习作。限定时间,快速习作。
六、相互修改。找一个朋友,征询意见,自行修改。
七、小结。
板书设计:
班级纪念册
①小组三言两语汇报本活动小组的名称、收集材料的途径,作文类型(记叙文、书信、诗歌)等,并表达对提供材料的同学的谢意。
②欣赏习作。(寻找成长的足迹,感念师恩)
(预设)生:这些作文写得很好,同学们能从各自的成长过程中,选取独到的事例,再现老师对的鼓励、教育和关爱,表达了对老师的感激之情。请大家与我们一起再来感受“师恩浓浓”!
3、说写结合,完成两篇作文:
(1)介绍照片中的“我”;
(2)为同学的照片写一份说明(照片中的“他”)。
教学过程:
一、导语。
二、范例及讲评。你为什么带这张照片来?它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它能说明什么?先想一想,谁愿意说说?讲评重点:有无具体内容,是否介绍清楚。
三、练习。
第12册语文学科第六单元《我的成长足迹》教学设计
第12册语文学科第六单元《我的成长足迹》教学设计
教学方法
师生双边活动
媒体资料
(2)学生自读课文,划出不认识的字,然后查字典。
(3)检查。
4、指名读课文,齐读课文,要求做到:
正确(读准字音,不漏字,不加字,不读破句)、流利(口齿清楚,音量适中,速度适宜。
三、再读,理解课文。
1、默读课文,思考:怎样领进门?找到有关句子,然后交流。
教学方法
师生双边活动
媒体资料
板块一:成长足迹
教学目标:
1通过读“阅读材料”中的文章,感受作者对小学生活的怀念,对母校、对老师、对同学的感情。
2、回顾个人和集体的成长经历,懂得成长需要自己的努力,也离不开学校的关怀、老师的教导和同学的帮助。
3、用多种形式表达对老师和同学、对母校依依不舍的感情,并立下美好的志向
(2)治学严谨,教育严格
①“嗅觉特长”的故事 教师引导:你对这件事怎么看?你由此想到了什么?
②“写大字”的故事 教师引导:老师说“我”时“我”的心情是怎样的?联想一下,老师批评你时你是怎么想的?
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部分。
第12册语文学科第六单元《我的成长足迹》教学设计
教学方法
师生双边活动
媒体资料
3、理解最后一段话
4、根据“活动建议”和学校的实际情况,确定开展哪些活动。制定和交流活动计划。
活动过程:
根据表格内容分组展开活动
活动计划
活动时间
活动地点
小组长
小组成员
活动内容
资料收集分工
第二、三课时阅读材料
学习内容:
认真读“阅读材料”中的5篇文章,感受作者对小学生活的怀念,对母校、老师、对同学的感情。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释题:什么叫启蒙?
(2)在你六年的小学生活中,给你印象最深的老师是谁?请用简单的一两句话说说他对你的影响。
(3)文中作者那“难忘的启蒙”是什么?课题为什么叫“难忘的启蒙”?请找出一句话来说明。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全文,思考文章写了启蒙老师的哪几件事?
2、这几件事表现了启蒙老师怎样的品质?
第12册语文学科第六单元《我的成长足迹》教学设计
总第52-58课时 主备教师王素云
授课时间
课型
新授课
执教教师
教学目标
通过读“阅读材料”中的文章,感受作者对小学生活的怀念,对母校、对老师、对同学的感情。
回顾个人和集体的成长经历,懂得成长需要自己的努力,也离不开学校的关怀、老师的教导和同学的帮助。
用多种形式表达对老师和同学、对母校依依不舍的感情,并立下美好的志向。
4、通过引导学生分类筛选评语、给相片加小标题、个性化作文,培养学生处理、加工信息的能力和概括、表达能力。
5、承前启后,为下阶段的活动做好铺垫。
教学难点:
充分运用多种语文形式,让学生回忆美好的小学生活,用心感受老师的辛勤耕耘,在浓浓的师恩中找寻成长的足迹
教学准备:教师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收集相关资料。
教学时数:五课时
3、你有哪些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三、交流感悟,深入理解
1、这篇文章回忆了小学启蒙老师的哪几件事情?
2、你觉得“我”的启蒙老师具有怎样的品质,作者是怎样写出来的?
(1)热爱祖国
①演讲:教师引导:“我们”的演讲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进行的?说明了什么?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部分。
②宽严之间:教师引导:对什么宽?对什么严?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部分。
调查搜集途径
调查内容
人员分工
《小学生评价手册》
期末评语
同学珍藏的礼物
礼物、奖品上的话
同学保留的作业
作业批语
第12册语文学科第六单元《我的成长足迹》教学设计
教学方法
师生双边活动
媒体资料
2、“精彩瞬间”(照片组)
(1)小组成员一边展示照片,一边进行简要的解说。
(2)给照片加小标题。
3、“师恩浓浓”(作文组)
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老师们的爱国精神和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感受作者对启蒙老师崇敬、感激和怀念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作者对启蒙老师回忆的三件事
教学难点:
“抗日讲演比赛”与“抵制日语课”的理解
第12册语文学科第六单元《我的成长足迹》教学设计
教学方法
师生双边活动
媒体资料
教学过程:
难忘的启蒙
一、板书课题
(2)“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老师的教诲之恩,我终身难忘。解释第一句,并朗读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深深感激之情。
4、尝试背诵第二节。
四、总结:
尊敬老师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许多名人不忘师恩的故事流传至今。推荐阅读鲁迅的《藤野先生》、毛泽东的《我的老师许特立》。
五、完成《词句活动室》2
六、课后拓展。说说我心中的好老师。
教学重点
回顾个人和集体的成长经历,懂得成长需要自己的努力,也离不开学校的关怀、老师的教导和同学的帮助。
教学难点
用多种形式表达对老师和同学、对母校依依不舍的感情,并立下美好的志向;会写临别赠言、简单的倡议书、建议书和演讲稿。
教学方法
继续让学生掌握收集资料的方法,并逐步养成收集资料的好习惯。讨论和制订活动计划。共同制作“班级纪念册”。依据“单元导语”引导学生进行自读、自悟、收集资料、表达、讨论,抓好策划、活动、交流、评价、开展活动等学习活动,使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板书课题:指导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思考以上问题,然后说说课文大意
3、自读课文,找出生字,集体识字。
(1)告诉学生识字新要求:“大家看到了,课文后面没有列出生字,以后的课文都这样,为什么呢?因为同学们已认识了很多生字,还掌握了识字的方法,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呢?自己找生字、自己学生字。
“师恩难忘”“同学情深”“集体荣誉”
“艺术天地”“美好祝愿” ……
第六课时
学习内容:(难忘师恩)交流汇报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这段时间为了制作好我们的成长记录册,大家都在积极地活动开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交流“难忘师恩”的板块。
二、师恩难忘,活动载情
1、“教诲深深”(评语组)
老师为了我们的成长为我们写了多少评语呀,于是我们就进行了一次评语大搜索。小组成员出示活动计划,并给予介绍。
(一)、自读《新来的王老师》《忘不了的笑声》《作文上的红双圈》完成表格:
课文
主要内容
表达的感情
《新来的王老师》
《忘不了的笑声》
《作文上的红双圈》
第12册语文学科第六单元《我的成长足迹》教学设计
教学方法
师生双边活动
媒体资料
(二)、难忘的回忆:
1、说:想想在小学生活里,曾经发生过哪些让你难忘的人或事?可借助照片,小组互说,指名全班交流。勾起回忆,引起共鸣。
2、会用“娓娓动听”、“恭恭敬敬地”造句。
3、学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2节。
4、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文。
2、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老师深深的感激之情。
课前准备:收集赞美老师的诗句或名言。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谁能来说说赞美老师的诗句或名言?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是一位作家写的,作家回忆了她的启蒙老师。
2、领会田老师想象力的丰富。
(1)朗读课文中的小诗:
(2)默读田老师讲述的故事;
(3)对照故事理解小诗,找到两者对应的内容;
(4)听:想象故事中的意境,感受田老师的丰富的想象力;朗读:品味故事的韵味,感受田老师的口才。
3、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
(1)“我听得入迷,恍如。田老师戛然而止,我却仍在发呆,直到同桌捅了我一下,我才惊醒。”抓住重点词语(尤其是“身临其境”)品味、朗读
第12册语文学科第六单元《我的成长足迹》教学设计
教学方法
师生双边活动
媒体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