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一、基础知识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
他正向古代典藉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
..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jiǒnɡ jiǒnɡ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宝藏.锲.而不舍jiǒnɡ jiǒnɡ目光(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
(3)文中“弥高”的“弥”意思是。
“锲而不舍”比喻。
二、选择题(共1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分)2.(3分)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1)他要给我们________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2)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几年辛苦,________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3)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
十年艰辛,一部《校补》________而出。
(4)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________了。
A.衰弱凝结蓦然一反既往B.衰弱凝固赫然一如既往C.衰微凝固蓦然一如既往D.衰微凝结赫然一反既往三、填空题(共1小题,每小题0分,满分0分)3.文学常识填空。
(1)臧克家(1905﹣2004),诗人,代表作有诗集《》等。
(2)闻一多(1899﹣1946),诗人、、。
代表作有诗集《》《》。
四、选择题(共1小题,每小题0分,满分0分)4.对下列各句所用修辞方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①(闻先生)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②他,是口的巨人。
他,是行的高标。
③“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④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
闻先生也总是头发凌乱,他是无暇及此。
A.①排比②排比③引用④对比B.①反复②比喻③对比④引用C.①排比②比喻③对比④对比D.①反复②排比③引用④引用五、解答题(共1小题,满分0分)5.某班开展“走近闻一多”的主题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
请你参与解决。
(1)请用简洁的文字向同学介绍闻一多。
(2)根据《邓稼先》和本课内容拟写对联。
上联:唐诗杂论下联:邓稼先两弹一星刻苦钻研(3)陈洁同学为本次活动写了结束语。
下面是结束语的部分内容,请你按要求帮她修改。
真正美丽的生命应该像闻一多先生那样,执着地追求着真善美。
它不会趋炎附势地扭曲自己的形象,不会莫名其妙地涂改自己灵动的线条。
【A】有时,它也许会被冷酷地阻断□有时,它也许会被无情地搁浅。
【B】但是,生命之所以美丽,正在于它始终高扬着一个美丽的主题的原因:在生命的底蕴中,始终流动着人类对世界最纯粹的良知与渴望。
【C】希望闻一多的精神在新时代里能够继续被发扬和继承。
①【A】处画线句子的方框内应填的标点符号是。
②【B】处画线句子有语病,请修改:。
③【C】处画线句子有语病,应将“”和“”调换位置。
六、课内精读6.阅读《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1)请从结构和内容上分析开头两段在文中作用。
(2)请理解下面句子的含义。
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3)文中“炯炯目光”“头发凌乱”都属于什么描写?作用是什么?(4)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和革命家有什么共同的地方?请结合闻一多先生的一生,谈谈什么样的人才是“有些人死了他还活着”的人。
七、拓展阅读7.闻一多先生上课汪曾祺①闻先生性格强烈坚毅。
日寇南侵,清华、北大、南开合成临时大学,在长沙少驻,后改为西南联合大学,将往云南。
一部分师生组成步行团,闻先生参加步行,万里长征,他把胡子留了起来,声言:抗战不胜,誓不剃须。
他的胡子只有下巴上有,是所谓“山羊胡子”,而上髭浓黑,近似“一”字。
他的嘴唇稍薄微扁,目光灼灼。
有一张闻先生的木刻像,回头侧身,口衔烟斗,用炽热而又严冷的目光审视着现实,很能表达闻先生的内心世界。
②联大到云南后,先在蒙自待了一年。
闻先生还在专心治学,把自己整天关在图书馆里。
图书馆在楼上。
那时不少教授爱起斋名,如朱自清先生的斋名叫“贤于博弈斋”,魏建功先生的书斋叫“学无不暇”,有一位教授戏赠闻先生一个斋主的名称:“何妨一下楼主人”。
因为闻先生总不下楼。
③西南联大校舍安排停当,学校即迁至昆明。
④我在读西南联大时,闻先生先后开过三门课:楚辞、唐诗、古代神话。
⑤楚辞班人不多。
闻先生点燃烟斗,打开笔记,开讲:“痛饮酒,熟读《离骚》,乃可以为名士。
”闻先生的笔记本很大,长一尺有半,宽近一尺,是写在特制的毛边纸稿纸上的。
字是正楷,字体略长,一笔不苟。
他写字有一特点,是爱用秃笔。
别人用过的废笔,他都收集起来,秃笔写篆楷蝇头小字,真是一个功夫。
我跟闻先生读一年楚辞,真读懂的只有两句“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⑥闻先生教古代神话,非常“叫座..”。
不单是中文系的、文学院的学生来听讲,连理学院的、工学院的同学也来听。
工学院在拓东路,文学院在大西门,听一堂课得穿过整整一座昆明城。
闻先生讲课“图文并茂”。
他用整张的毛边纸墨画出伏羲、女娲的各种画像,用按钉钉在黑板上,口讲指画,有声有色,条理严密,文采斐然,高低抑扬,引人入胜。
闻先生是一个好演员。
伏羲女娲,本来是相当枯燥的课题,但听闻先生讲课让人感到一种美,思想的美,逻辑的美,才华的美。
听这样的课,穿一座城,也值得。
⑦能够像闻先生那样讲唐诗的,并世无第二人。
他也讲初唐四杰、大历十才子、《河岳英灵集》,但是讲得最多,也讲得最好的,是晚唐。
他把晚唐诗和后期印象派的画联系起来。
讲李贺,同时讲到印象派里的点画派,说点画看起来只是不同颜色的点,这些点似乎不相连属,但凝视之,则可感觉到点与点之间的内在联系。
这样讲唐诗,必须本人既是诗人,也是画家,有谁能办到?闻先生讲唐诗的妙悟,应该记录下来。
我是个大大咧咧的人,上课从不记笔记。
听说比我高一班的同学郑临川记录了,而且整理成一本《闻一多论唐诗》,出版了,这是大好事。
⑧我颇具歪才,善胡诌,闻先生很欣赏我。
我曾替一个比我低一班的同学代笔写一篇关于李贺的读书报告﹣﹣西南联大一般课程都不考试,只于学期终了时交一篇读书报告即可给学分。
闻先生看了这篇读书报告后,对那位同学说:“你的报告写得很好,比汪曾祺写的还好!”其实我写李贺,只写了一点:别人的诗都是画在白底子上的画,李贺的诗是画在黑底子上的画,故颜色特别浓烈。
这也是西南联大许多教授对学生鉴别的标准:不怕新,不怕怪,而不尚平庸,不喜欢人云亦云,只抄书,无创见。
(选自《人间草木》)(1)选文①②段用了两个事例来体现“闻先生性格强烈坚毅”,请简要概括这两个事例。
(2)结合文意说说第⑥段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闻先生教古代神话,非常“叫座..”。
(3)汪曾祺为同学代笔写的读书报告为什么会受到闻先生的赞赏?(4)请你发挥想象,把闻一多先生教古代神话时学生听课的情景描写出来。
(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和一个成语,60字左右)一、基础知识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
他正向古代典藉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
..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jiǒnɡ jiǒnɡ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宝藏.zàng锲.而不舍qièjiǒnɡ jiǒnɡ炯炯目光(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典藉”,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典籍”。
(3)文中“弥高”的“弥”意思是更加。
“锲而不舍”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考点】13:注音;16:根据拼音写字词.【分析】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要结合汉字的拼写规则来掌握字的读音,对一些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要能准确辨析;写汉字题要注意形近字、同音字辨析。
【解答】答案:(1)zàng;qiè;炯炯;(2)典藉﹣典籍(3)弥:更加;有恒心,有毅力。
二、选择题(共1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分)2.(3分)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1)他要给我们________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2)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几年辛苦,________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3)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
十年艰辛,一部《校补》________而出。
(4)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________了。
A.衰弱凝结蓦然一反既往B.衰弱凝固赫然一如既往C.衰微凝固蓦然一如既往D.衰微凝结赫然一反既往【考点】23:词义辨析.【分析】本题考查词义辨析及词语运用能力。
选词填空,先要分析词本身的意思,根据语境判断选用,要分析句子之间的关系、句子中成分搭配的关系、修饰语与中心语的关系。
可使用排除法,先总观各项,抓一个词义比较简单的词语与句子比照把明显有错的先排除,缩小判断的范围,减轻判断的难度。
【解答】通读四个句子,查看选项中的供选词语。
(1)“衰弱”意思是生机不旺盛,软弱无力或指由强转弱;“衰微”衰落,不兴旺。
联系语境,用来形容当时的民族用“衰微”恰当。
(2)“凝结”有聚集、积聚的意思;“凝固”指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
联系语境,与“硕果”相搭配的应为“凝结”。
(3)“赫然”显赫,盛大的样子;“蓦然”忽然、猛然。
联系语境,应用“赫然”。
(4)“一反既往”意思是完全与以前相反;“一如既往”指态度没有变化,完全像从前一样。
与“迥乎不同”相搭配的应为“一反既往”。
综合以上分析,对照四个选项,D与之一致。
故选:D。
三、填空题(共1小题,每小题0分,满分0分)3.文学常识填空。
(1)臧克家(1905﹣2004),诗人,代表作有诗集《有的人》等。
(2)闻一多(1899﹣1946),诗人、学者、民主斗士。
代表作有诗集《红烛》《死水》。
【考点】F5:文学常识.【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文学常识的信息点有: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阅读作品时要注意记忆,根据考试的要求作出相应的解答。
【解答】(1)本题考查作家常识。
臧克家,山东潍坊诸城人,曾用名臧瑗望,笔名少全、何嘉。
其短诗《有的人》被广泛传颂。
(2)本题考查作家常识。
闻一多是20世纪中国著名诗人、学者、民主斗士。
早年热心于新诗的创新与理论研究,积极倡导新格律诗,以《红烛》、《死水》两部诗集,开一代诗风。
他创作的著名爱国诗篇《七子之歌》,在20世纪末澳门回归祖国时唱响中华大地。
答案:(1)《有的人》(2)学者、民主斗士;《红烛》、《死水》四、选择题(共1小题,每小题0分,满分0分)4.对下列各句所用修辞方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①(闻先生)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②他,是口的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