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译汉心得体会【篇一:英汉翻译心得体会】英汉翻译心得体会英语1101 袁立冬 111001116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们即将结束《英汉翻译教程》的学习。
通过学习,我又掌握了一门新的英语学习技能,也初步了解了英汉翻译的基本要求与要领。
简而言之,就是获益匪浅。
英汉翻译是一门建立在综合能力基础之上的学科,囊括了全方位的知识以及中西文化的差异。
不管是对个人能力以及日常积累都有较高的要求。
前我一直有一种误区:认为只要掌握大量的词汇,翻译起来就会很容易,认为翻译只不过是把大量的词汇拼接连接在一起。
可是当我真正接触到这门课程时惊觉自己原来的思维是有多么的狭隘。
当翻译一句话时,我根本不知道该怎么组合。
勉强组合在一块时不是错误百出,就是很chinglish.首先,英汉翻译应遵循“忠实,通顺”的标准。
所谓忠实,就是忠实于原文的内容。
由于中西文化之间存在的巨大差异,一句英文在欧美人看起来顺理成章,而在我们中国人看起来就会极其别扭。
我们就会在翻译过程中不自觉的用上自己的思维,因而改变了原文的意思破坏了原文的风格。
通顺就是指原文语言必须通俗易懂,符合规范。
译文必须通顺,避免死译,硬译,符合规范。
把原文的内容适当的表达出来,既不能改变扭曲,也不能增加或删减。
如“he is seriously ill”.就译为:“他病得很厉害”。
有人为了追求汉语的“漂亮”译为“他苟延残喘”,这就得不偿失了。
其次,翻译分为三个阶段:理解,表达,和校核。
准确理解原文所要表达的意思,注意上下文的关系在翻译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
在翻译时采取直译或者意译两种方式。
有时在翻译过程中我们也可以直译和意译结合起来使用。
主要取决与具体的情景。
校核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不可忽视。
即在翻译时要经过反复的推敲,已到达最好效果的翻译。
翻译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做好的事。
我们在日常学习中必须注重积累有关英译汉方面的知识以及基本方法。
了解基本英汉语言对比(词法和句法)。
通过对比,掌握两种语言各自的特点,以及所对应的意思,在翻译的时候才能得心应手的运用。
避免造成错用,误用,闹出笑话。
需要注意的是随着语言的发展,很多英语单词已经不再紧紧局限于其原有的意思,更有了扩展。
这就要求我们积极扩充自己的积累。
同时,我还学习掌握了英译汉时常用的方法和技巧。
如:增词法,重复法,省略法,以及词义的转义等等。
还有关于各种不同句型的不同翻译方式。
如定语从句,被动语态,状语从句等等,这些在书本上都有系统的介绍。
我们在日常练习的时候也要避免为了做题而做题,要在过程中学会理解,应用这些方法。
我还体会到理解和翻译并不是一回事,几个人的理解相同,翻译成的文字风格可以是不同的。
通过学习,我了解到可以直译的就直译,只要把词序调整一下,保证通顺,不致引起误解就好。
如果不能直译,可凭借各种翻译技巧,在不偏离原文意思的前提下,对句子的结构作一些变动。
方法也好,技巧也好,都是为忠实、通顺地再现原作这个目的服务的,其功效自不待言,但并非万应灵药。
任何方法在应用中都有其限度,过犹不及。
如果一味死搬教条,盲目遵照翻译的规则,过分依赖这些翻译的技巧,最终只会落得个邯郸学步的结果。
优秀的翻译者会在在实践中经常数法并用,因人因文而异,并无一定之规,主要靠自己不断实践、不断总结经验和不断提高理论水平,才能最终达到得心应手、曲尽其妙的境界。
经过学习,我确实获得了不少的进步以及在本学期的翻译学习中,我们获得了翻译专业应具备的一项技能,也对下学期的汉英翻译学习有了初步的计划和想法,以后学起来的时候亦不会无从下手。
我相信我在今后的翻译道路更加宽阔平坦,我会再今后的学习中,不断总结经验技巧,是这些宝贵经验成为翻译学习的宝贵财富,力争做一名合格的英语人。
我也知道只是经过这学期的学习,我还有很多缺失以及不足的对地方。
像中西文化这方面我就做的不是很好,经常在翻译时会弄不清具体的背景知识而做出错误的译文。
翻译的时候也会出现措辞不当的现象。
我还需要继续的加深关于这方面的知识。
翻译不像我想象中的那么简单,但是也不是高不可攀。
最重要的是要保持一颗积极学习进取的心,无论何时何地不能失去对翻译的热情。
只有这样,才能在日后的学习中遇到困难时有勇气克服它。
翻译本就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积累,应运的过程。
我有信心在未来的学习中会越走越远,越做越好!!!另外,在此对我们的吴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谢谢您的陪伴以及指导!!!【篇二:英汉翻译心得体会】英汉翻译心得体会经过大三一学年学习,《翻译》和《翻译实践》这两门课使我受益匪浅。
具体一点说就是,我又掌握了一门新的英语学习技能,也初步了解了英汉翻译的基本要求与要领。
接下来,我将从一下四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翻译的定义对于翻译这一概念的定义,不同的译者有不同的看法。
冯庆华教授著的《实用翻译教程》将翻译定义为:是许多语言活动中的一种,它是用一种语言形式把另一种语言形式的内容重新表现出来的语言实践活动;翻译是一门艺术,是语言艺术的再创作。
在我看来,翻译,英文为translation,是指将一种相对陌生的表达方式,转换成相对熟悉的表达方式的过程。
其内容有语言、文字、图形、符号的翻译。
其中,“翻”是指对交谈的语言转换,“译”是指对单向陈述的语言转换。
“翻”是指对交谈中的两种语言进行即时的、一句对一句的转换,即先把一句甲语转换为一句乙语,然后再把一句乙语转换为甲语。
这是一种轮流的、交替的语言或信息转换。
“译”是指单向陈述,即说者只说不问,听者只听不答,中间为双语人士,只为说者作语言转换。
二、翻译的条件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译者,必须具备一定的自身条件,否则翻译便无法进行。
首先,译者要具备一定的汉语功底。
许多学生,包括我在内,总是认为汉语是自己的母语,凭借这个优势,应付翻译中出现的问题绰绰有余,实则不然。
从我自身来讲,在英译汉时,语言平淡,有许多不符合汉语习惯的表达;在汉译英时,对比较正规的文体,如文言文,会在理解方面出现偏差,译文相应的也会出现偏差。
由此可见,汉语水平的高低会对翻译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
因此,学好汉语,打好汉语基础对翻译至关重要。
其次,英语功底要扎实。
掌握英语语法知识和大量的词汇量至关重要,二者缺一不可。
如果只掌握了语法知识而词汇量欠缺,就会迫使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不断查阅字典。
久而久之,译者会对翻译产生抵触情绪,也影响了翻译的整体效果。
如果只有大量的词汇,而没有扎实的语法知识,读者在读译文时会有一种不知所云的感觉。
由此可见,买一本讲解详细且权威的语法书,认真学习,牢固的掌握英语语法。
同时,多阅读一些英文原著或期刊,扩充词汇量,提高译者的语言功底。
三、翻译的标准翻译的标准我国比较全面的翻译标准是由清代翻译严复提出的。
他认为一篇优秀的译文应该做到“信”、“达”、“雅”三个标准。
其中,信”指意义不背原文,即是译文要准确,不歪曲,不遗漏,也不要随意增减意思;“达”指不拘泥于原文形式,译文通顺明白;“雅”则指译文时选用的词语要得体,追求文章本身的古雅,简明优雅。
作为一名翻译的初学者,在翻译时很难同时满足这三个标准。
翻译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译者在初学翻译时应当尽量满足“忠实与通顺”的翻译原则,即严复先生提出的第一条标准“信”。
在翻译时,四、提高翻译水平的方法1、加强自身基本素养,即译者应当具备一定的英语水平、较高的汉语和丰富的学科专业知识。
从我自身的经验来看,这三方面的素养越高,越能顺利地完成翻译工作。
英语中有句谚语,one cannotmake bricks without straw,即“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因此,要想提高翻译能力,我们必须打牢基础知识,扩大词汇量,积累一些固定搭配的词汇、俚语或成语。
增加阅读量,最好能听、说、读、写、译五方面训练同时并进,较之单攻翻译能更快提高英语水平。
在汉语修养方面,应加强语法、逻辑、修辞等方面知识的研修,多阅读、多写作、多练习修改文章。
在学科专业知识方面,要努力精通本职业务,多了解相关专业知识。
2、哲学上提倡实践出真知,在翻译实践中锤炼翻译是一项创造性的语言活动,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不通过大量的实践而要提高翻译能力,无异于想学游泳却又不下水一样,实数异想天开。
当然,实践也要讲究科学性。
初学者若无行家的指点,最好是先找一些难度切合自己水平且有汉语译文的材料进行翻译练习。
自己的译文写成后同人家的译文相对照。
先看看自己在理解方面是否准确,其次看看自己的表达是否符合汉语的语言习惯,从中找到不足。
随着水平的提高,可找些比较简单的本专业基础知识方面的文章进行翻译,以后逐步过渡到英文护理文献的翻译。
坚持循序渐进多翻译多投稿,定会果实累累。
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最好能坚持每天都多少搞点翻译。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定会大有长进。
3、作为一名英语学习者,一定要具备不耻下问的精神,要多向他人学习并勇于创新。
初学翻译的同学一方面可多读些英汉对照类阅读材料或有汉语注释的英语读物。
达到一定水平之后,可以尝试阅读一些英文原著;另一方面还可根据译文类杂志上提供的某篇译文的原文出处去查找到相应的原文,继而进行对照阅读。
通过对比分析,可以找出自己与原译文的差距,学习和吸收他人在理解原文精神和翻译表达等方面的长处,促进翻译能力的提高。
如果是自己选材进行翻译,当遇到问题难以解决时,要主动虚心向他人求教。
另外经常阅读一些有关翻译技巧的书籍,也有助于翻译能力的提高。
与此同时,还要有敢于创新的精神。
在翻译过程中,既不能拘泥于别人提供的译文,也不能受囿于以往形成的条条框框。
随着翻译能力的不断提高,可以根据翻译标准的要求去创造新的表现手法,进一步完善翻译工作。
总之,翻译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做好的事。
我们在日常学习中必须注重积累有关英译汉方面的知识以及基本方法。
了解基本英汉语言对比(词法和句法)。
通过对比,掌握两种语言各自的特点,以及所对应的意思,在翻译的时候才能得心应手的运用。
避免造成错用,误用,闹出笑话。
需要注意的是随着语言的发展,很多英语单词已经不再紧紧局限于其原有的意思,更有了扩展。
这就要求我们积极扩充自己的积累。
同时,我还学习掌握了英译汉时常用的方法和技巧。
如:增词法,重复法,省略法,以及词义的转义等等。
还有关于各种不同句型的不同翻译方式。
如定语从句,被动语态,状语从句等等,这些在书本上都有系统的介绍。
我们在日常练习的时候也要避免为了做题而做题,要在过程中学会理解,应用这些方法。
我还体会到理解和翻译并不是一回事,几个人的理解相同,翻译成的文字风格可以是不同的。
通过学习,我了解到可以直译的就直译,只要把词序调整一下,保证通顺,不致引起误解就好。
如果不能直译,可凭借各种翻译技巧,在不偏离原文意思的前提下,对句子的结构作一些变动。
方法也好,技巧也好,都是为忠实、通顺地再现原作这个目的服务的,其功效自不待言,但并非万应灵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