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电火花加工最新技术
图12 电火花加工的绝缘陶瓷小孔
6单次放电微细电极加工
毛利尚武教授在研究用细小钨电极 (加.1mm)对工件表面进行液中表面改性处理 时,当选择合适大的电规准和加工极性时,单脉 冲放电就可使钨电极前端变细变尖,即可得到钨 微细轴和探针。图13是单脉冲放电加工的微细 轴和其前端,前端微细轴的直径为359m,长
高了材料去除率并降低了电极损耗。 日本东京农工大学的韩福柱与国枝政典应
用混沌理论分析了放电点分布。认为放电点的分 布混沌的。通过计算吸引子的维数可以区别不同 的放电状态。放电点的混沌程度愈强,则放电过 程与稳定。通过浑河不同的脉冲,可以增加放电 点分布的混沌性。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 电火花加工放电状态检测新方法4液中放电表面改性处理
× V
* 茸 聒 骂 脚
味宣(岿)
麓g盏裟嚣皇簧;飘
图20电极损耗率的比较
图16气体电火花附 着堆积的微细圆柱(直 径约140uITI,高
22mm)
图17电火花附着堆 积后电火花去除加工
缩空气中放电来代替液体介质中的放电来修形、 修锐金属基金刚石砂轮,其结果表明经过这样处 理后的砂轮的磨削性能同传统的修形方法几乎相 同。这种方法同样可以修曲曲线轮廓。
10
特种加工技术
的负极,电极错开半个直径进行电火花去除加工 所得的样件。图18是电火花附着堆积加工断面, 黑色小坑是硬度试验压痕,其硬度为HV500, 远高于¥45C钢的硬度HV200。
8 气体中放电电火花加工
日本东京农工大学国枝正典副教授开展了气 体中放电电火花加工,气体中线切割加工的研 究。图19气体中电火花加工原理,是使用管电 极,
川伸哉博士等,通过计算钢打钢时正极和负极的 温度分布,选择合适的电参数,使得工具电极的 放电点温度超过其材料的沸点,工件电极的温度 在其材料的熔点和沸点之间,在空气中进行了电 火花堆积造型实验,图16是气体电火花附着堆 积的微细圆柱(直径约1409m,高2.2mm),工 件和电极都是S45C钢,电极直径0.1mm,放电 电流2.5A,脉宽59s,工件接脉冲电源负极,加 工时间6.3小时。图17是电火花附着堆积后其 他参数不变,仅将加工极性变为电极接脉冲电源
综
述
元件,具有自主间隙调节功能.结构简单,且可 以通过调节其姿态实现三维曲线孔的加工。但这 一装置的加工性能取决于整体动力学性能,如形 状记忆合金弹簧的热惯性与刚度、偏置弹簧的刚 度.放电电流的大小等。该实验装置的加工试验 表明其整体加工效率在相同的加工规准下,仅为 普通电火花加工机床的l,l∞l,2。
图Il电火花加工的绝缘冉瓷螺纹孔
绝缘陶瓷ZrO:上电火花加工的螺纹孔,图 12是在绝缘陶瓷Zr02上电火花加工的100个 00.3mm小孔。他们还把这一技术同混粉工作液 相结合,结果发现加工表面质量得以提高 (&,41sm),而且由于可以用较宽的脉宽来进行 加工(241as)从而提高了加工效率。加工Si3N4 的速度可以和磨削相当。
2弯曲孔电火花加工装置
日本电气通信大学机械工程与智能系统系的 石田与竹内发明了一种用于模具三维冷却通道加 工用的自主式弯曲孔加工装置,并称其为“自动 放电间隙控制器”。这一装置巧妙地运用了一个 螺旋压缩弹簧和一个有形状记忆合金制成的伸长 式弹簧使之具有自行走和放电间隙自动调节功
图l 自动放电问隙控制善
实验证实,平均间隙电压和加工问隙的大 小与间隙的污染程度几乎没有直接关联,而运用 间隙超声波传导系数却可以直接反映间隙的污染 情况。利用这种检测方法,有希望获得加工状态 的新的信息,对于改进加工控制策略,提高加工 性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德国汉堡大学的A.Belm∞等人针对击穿 延时信号的分散性所引起的屯极间隙伺服系统过 进给现象.选用相对短路频率和相对开路频率作 为控制系统的输入信号,并通过模糊控制策略提
关键词:电火花加工放电沉积气体中放电加工陶瓷材料加工微细电火花加工
1 前言
近年来电火花加工方面的研究取得了许多 新的进展。主要表现在突破了许多传统观念的束 缚,产生了一些新的加工方法。使得这一方法不 仅可以进行体积去处,还可以进行表面陶瓷化改 性和沉积。加工不仅可以在绝缘工作液中进行. 也可以在气体中进行。不仅可以加工导电材料, -也可以加工非导电材料。大大扩展了之一技术的 应用领域。
能。具体原理如图1所示。电极被安装在轴上. 形状记忆台金弹簧在没有放电电流流过时处于收 缩状态,被偏置弹簧顶住。当整个机构距离工件 足够近时,电极与工件间产生火花放电,放电电 流通过形状记忆合金弹簧,产生热量使得弹簧温 度升高,导致形状记忆合金弹簧伸长,使电极远 离工件,放电间隙增大,其结果将使空载率增加、 有效放电率降低,流过形状记·『乙合金的平均放电 电流也随之下降,从而引起形状记忆合金的收 缩,带动电极向工件方向移动。当达到一定平衡 时就可以稳定地进行加工。这一自动调节功能与 间隙伺服系统的作用是完全相同的。其有效行程 范围取决于偏置弹簧与形状记忆合金弹簧的设 计。实际加工时还需要有一个蠕动机构配合,随 着工件被蚀除,将其不断地向前推进并保持在其 有效的调节行程范围内。这一机构无需其他驱动
和热影响层构成。图7是用TiC烧结体电极对 ¥45C表面处理后的X衍射分析结果,其含有明 确的TiC衍射峰、Fe3C衍射峰和Fe的衍射峰。 说明表面含有TiC、Fe3C和Fe。图8是用TiC
E侧略誓耐
图6是用TiC烧结体电极对¥45C表面处理后的 断面照片和电子探针分析结果,加工面积
100mm2,峰值电流I,=8A,脉宽‘=8“s,脉间 “=1289s,工件接脉冲电源的正极。基体主要成 分Fe从基体到表面层的浓度逐渐减少,在最表 面几乎为零,另一方面,Ti的浓度越接近表面 层越高。Ti扩散渗透到工件材料基体内,在处 理膜和基体的界面附近,即成分浓度变化为零的 区域其组织形态和基体的不同,这一区域为热影 响层。表面处理改性膜由成分浓度变化的层(硬 质层)
8圣亲’冀黼S花E加M吾蔫喜S。U。B。3.04勰在
毛利尚武教授、斋藤长男教授和三菱电机 名古屋制作所合作开展的液中电火花放电表面改 性处理的研究,主要有硅电极液中电火花放电表 面改性处理,混粉(硅粉等)液中电火花放电表 面改性处理,粉末压结体电极液中电火花放电表 面改性处理,细小电极液中电火花放电表面改性 处理等。图4为压结粉末电极在液中电火花放 电表面处理的原理is],图5是用硅电极表面处 理后的不锈钢在王水中浸泡50min后的断面照 片,可以看出经过处理后的表面,没有任何腐蚀 的痕迹。
旦———一 一——
壁登塑三堡查
国外电火花加工最新技术
赵万生郭永丰耿春明
(哈尔滨工业大学)
摘要: 介绍了国外近年来电火花加工研究的最新成果,其中包括液中电火花表面改 性处理,单次放电微细轴电极和探针电火花加工,放电沉积造型加工,绝缘陶瓷电火花加工, 气体中放电加工,扫描创成电火花加工,钛合金电火花线切割表面着色,弯曲孔电火花加工 和放电状态的超声检测等电火花加工最新技术,可为我国的电加工研究提供借鉴。
图18电火花附着堆积加工断面
雷19气体电^花加工原理
高速气体为Dns_介质,电极旋转,高速气体从管 电极中喷出进行电火花加工的。气体放电电火花 加工安全,不污染环境,电极损耗率非常低,放 电加工时的反作用力非常小,有利于微细加工. 选择合适的气体时,加工表面再凝固层(白层) 非常小。图20是电极损耗率的比较,图21是加 工断面观察结果,图22是气体中WEDG加工的 微细轴,图23是气体中电火花三维扫描创成加 工样件。富山地方大学岩井等人还利用大气获压
目前国外的电火花加工新技术主要有线电 极电火花磨削精微、微细电火花加工,混粉镜面 电火花加工,液中放电表面改性处理,单次放电 微细轴电极和探针电火花加工,放电堆积成型加 工,绝缘陶瓷电火花加工,气体中放电电火花加 工,气体中放电线切割加工,双电极电火花加工, 电火花放电点位置的检测和控制,线切割放电点 位置的检测和控制,扫描创成电火花加工,钛合 金电火花线切割表面着色,反复反拷精微、微细 电火花加工,弯曲孔电火花加工,电火花直线电 机伺服控制,新的摇动控制技术等。限于篇幅, 今就以下几项日本的放电加工最新技术成果加以 介绍。
毛利尚武教授和斋藤长男教授在研究用硅电极进 行大面积镜面电火花加工时,发现了一个有趣的 现象,从而萌发了在煤油中用放电进行表面改性 的概念.开始了渍中放电表面改性处理的研究。 他们采用硅电极,峰值电流lp=l~4A,脉宽tr-2~ 5ps电火花精加工SUS304(18Cr-8Ni钢),13Cr 钢,SKI-I-51(高速钢),SKI).61,SKD.11等 3~5min后,获得了用王水也不腐蚀的加工表 面。对于处理后的13Cr钢在空气(炉内)中,900 ℃加热20h,氧化也不向其内部扩展。图3是用 硅电极电火花加工过的SUS304工件浸泡在王水 中30分钟后的断面SEM照片和ERMA分析结 果.表面已融熔入16%的Si,呈玻璃状的非晶 态,结合强度非常高,进行30%的永久变形的 反复拉伸实验,也不产生剥离和裂纹Is,7]。
距基体表面的距离(岬)
图8表面处理后的硬
烧结体电极对¥45C表面处理后的硬度分布,加 工面积400ram2,加工时问32分钟,峰值电流 Ip=SA,脉宽t{=2ps,脉间to=64p,s和脉宽tj=8I_ts, 脉问to=128ps,处理后的硬度提高明显,由基体 内距基体表面约100m到处理表面,其硬度都高 于基体的硬度,硬度逐渐增高,越接近表面,硬 度越高,最高硬度约时基体的5倍。图9是冲 了2.5万次后冲头磨损的对比,处理后的冲头比 不处理的耐磨得多。
日本三菱电机公司的今井、广井与中野研 究了用超声波对电火花加工放电状态检测的方 法。他们用图2所示的装置对加工间隙的超声波 传导系数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改变间隙的大 小、金属粉末浓度、吹入间隙的气泡含量对间隙 的超声波传导系统进行了测试。试验证实了在间
图2加工间隙的超声波检测方法
隙距离5~80pJn范围内间隙的大小与间隙的超 声波传导系统几乎无关。间隙中金属粉末浓度在 O~O_39,ml范围内金属粉末的浓度与间隙的超声 波传导系数几乎无关。但随着间隙中加入的气泡 流量在0~50ml/min范围内变化,相对于没有气 泡和金属粉末的间隙的超声波传导系数之比由 100%逐步下降到55%左右。因此得到间隙的超 声传导系数主要受到间隙气泡含量的影响。实际 加工过程中气泡浓度随着加工的进行而增加,因 此.间隙的超声波传导系数也随之下降,但经多 一个抬刀过程,气泡会被排除出而恢复到接近初 始值。加工规准愈大,则间隙的超声波传导系数 下降愈迅速,尤以峰值电流影响最为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