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河流水电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中国河流水电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中国河流水电规划环境影响评价顾洪宾喻卫奇崔磊中国水电工程顾问集团公司,北京,100011摘要:本文简要阐述了中国的法规体系和有关水电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标准,以及水电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发展过程。

作者通过总结近年来国内开展的水电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经验,探讨了水电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思路和方法,初步提出了河流水电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指标体系。

1 引言中国常规能源资源以煤炭和水能为主,水能资源仅次于煤炭,居十分重要的地位。

中国水力资源居世界首位,目前开发程度仅为水能资源技术可开发量的21%左右,开发前景广阔。

如果按世界一些国家水力资源以200年计算其资源储量,中国水能剩余可开采总量在常规能源构成中超过60%,水能在能源资源中的地位和作用重大。

长期以来,中国一次能源结构中煤炭占主导地位。

今后相当长时期内,以煤炭为主的格局不会改变。

但是,由于火电造成的大气环境问题,水电的发展受到中国政府的高度重视。

根据我国水能资源分布与经济发展布局,实施“西电东送”,是我国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措施。

2002年,南非约翰内斯堡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上,国际社会就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展开了讨论,各国政府呼吁全球能源供给多样化,增加包括水电在内可再生能源。

我国在《中国21世纪议程》中也把水电作为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作为鼓励开发的能源形式列入了能源发展战略中。

针对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趋势,确定了大力开发水电,优化发展煤电,积极发展核电,加快新能源发展步伐的能源建设思路。

同时,加大了解决各种能源开发建设中的环境问题的力度,逐步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我国历来重视水电开发中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

自二十世纪80年代初,参照国际上的经验做法(如国际大坝委员会的框架性环境影响评价导则),我国在一些已建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影响回顾评价的基础上,探索性地开展了水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

到80年代后期,大、中型水电建设项目基本纳入环境管理轨道,建立了比较健全的管理程序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标准体系。

随着水电开发范围和规模的不断扩大,河流梯级电站建设对生态环境的连续、累积影响不断显现出来,河流水电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提上了议事日程,并逐步成为一种制度要求。

2 水电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发展过程我国水电开发是从河流的水电规划开始的,水电规划作为一门综合性科学,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形成了一整套成熟方法,并且已经完成了大部分河流水电规划工作,为我国水电建设取得辉煌成就打下了坚实基础。

我国水电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起步于80年代初期,1981年国家有关部委出台了“加强水电规划工作的几点意见”,[g1]共强调了9点意见,其中第7点要求在规划阶段开展环境和生态平衡影响的调查研究工作,从此水电规划编制工作均开展了环评工作,规划报告中也有相应的章节内容。

随着对水电开发环境影响认识的不断深入,有关环境调查、分析评价工作更加系统和完善。

在不断总结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依据《环境保护法》和《水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要求,1992年11月,水利部和原能源部联合颁发了《江河流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规范》,对评价范围、内容、方法和深度等方面进行了明确规定。

[g2][g3]1995年,原电力工业部颁布的《河流水电规划编制规程》对水电规划中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做了如下具体要求:(1)对规划河流应进行环境状况调查,并对环境现状作出分析评价。

(2)应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法规,结合规划河流的实际情况和技术条件、经济能力,提出环境保护要求。

(3)对拟定的各梯级组合方案应进行环境影响总体评价,从宏观上评价各梯级组合方案对流域环境的影响,分析各方案环境影响的差异,提出对方案的比选意见。

(4)对选定的河流梯级开发方案和推荐的近期工程应对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作出简要说明,并提出对不利影响的对策、措施和建议。

2003年9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把战略性的、规划性的环评纳入到法律的范畴,充分体现了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学发展观。

环境影响评价是水电规划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进一步在保护生态基础上有序开发水电”。

生态保护是我们水电开发一贯的目标和基本要求。

更进一步说,国家鼓励积极开发水电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要在解决能源问题的同时保护好生态环境。

生态保护、环境友好历来都是我们工程建设不可忽视的基本前提。

“十一五”规划的这种提法只是客观地反映出,制约我国水电开发的主要(资金)矛盾已经发生了转移,而国家在保护生态的基础上积极开发水电的能源政策丝毫也没有改变。

国家强调“有序开发”,更进一步体现了“预防为主”、“源头控制”的环境保护政策,由此对水电开发的合理规划布局提出了更高要求。

水电开发建设正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按照新的法规和政策要求,我国从2003年开始先后开展了澜沧江、大渡河、怒江、雅砻江的大型河流和其它一些中小型河流水电梯级开发环境影响研究和水电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河流水电开发的环境保护工作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水电规划环境影响工作的深入对于保护河流生态环境,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有利于我国水电事业的健康有序的发展。

3 水电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程序和工作重点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法》,水电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任务是对水电规划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以及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水电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内容包括:规划分析、环境现状调查分析、环境影响识别、确定环境目标和评价指标、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环境保护对策措施、推荐规划方案、公众参与、监测与跟踪评价计划等,并在此基础上编报河流水电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

规划分析。

包括分析拟议的规划目标、指标、规划方案与相关的其他发展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的关系。

具体分为:规划的描述、规划目标的协调性分析、规划方案的初步筛选、确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内容和评价范围等内容。

环境现状与分析。

包括调查、分析环境现状和历史演变,识别敏感的环境问题以及制约拟议规划的主要因素。

现状调查应针对规划对象的特点,按照全面性、针对性、可行性和效用性的原则,有重点的进行。

调查内容应包括环境、社会和经济三个方面。

现状分析与评价主要工作内容:明确当前主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原因;生态敏感区(点)分析,如特殊生境及特有物种、自然保护区、湿地、生态退化区、特有人文和自然景观、以及其他自然生态敏感点等;确定受到规划影响的重点环境因子;分析对规划目标和规划方案实施的环境限制因素;“零方案”分析等。

环境影响识别。

识别环境可行的规划方案实施后可能导致的主要环境影响及其性质,编制规划的环境影响识别表,并结合环境目标,选择评价指标(因子)。

环境影响预测分析与评价。

包括预测和评价不同规划方案(包括替代方案)对环境保护目标、环境质量和可持续性的影响。

规划的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主要内容包括规划对环境保护目标的影响、规划对环境质量的影响、规划的合理性分析;常用的方法有专家咨询法、核查表法、矩阵法、数学模型法、叠图法等。

环境影响预测内容包括直接的、间接的环境影响,特别是规划梯级电站的累积性影响预测。

环境保护对策措施。

针对各规划方案(包括替代方案),拟定环境保护对策和措施,确定环境可行的推荐规划方案。

拟定监测与跟踪评价计划。

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

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包括9个方面的内容:总则、拟议规划的概述、环境现状描述、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环境保护对策措施、公众参与、监测与跟踪评价、困难和不确定性、执行总结。

4 水电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主要是用来描述和标识环境背景状况、环境变化总体趋势,从宏观上把握规划实施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程度,作为确定环境保护目标和优化规划方案的重要依据。

由于河流水电梯级的环境影响具有整体性、潜在性和累积性等特点,合理确定评价指标体系是十分必要的。

从我国近年来开展的澜沧江、大渡河、怒江、雅砻江的大型河流和其它一些中小型河流水电梯级开发环境影响研究和水电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初步归纳出河流水电规划环境影响研究和评价指标体系见下表。

5 结语通过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可以使河流水电开发在更高的层面上充分考虑水资源综合利用、地方经济发展、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研究规划水电梯级整体开发后可能产生的累积性影响,优化水电开发规模和梯级合理布置,因此,水电规划环评对科学合理有序的开发水能资源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

由于规划的时效性,规划实施过程中累积性环境影响逐渐显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对环境保护认识的加深,需要定期开展回顾评价,并对规划的后续实施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重新做出预测,以利于优化规划方案和环境保护对策措施。

鉴于河流水电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需要从多个方面完善此项工作,如加强水电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和环境影响评价模型的研究工作,使整个评价工作建立在一个各方共识和相对科学的基础之上,同时加强河流水电梯级开发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环境监测和研究工作。

表1 河流水电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表 系 统 环境要素 环境因子评价指标 环境保护目标月平均流量m 3/s 流 量月平均流量m 3/s 典型年流量亿m 3 径流量汛期、枯期径流量亿m 3 正常蓄水位m 水 位汛期水位m 坝前流速m/s 流 速水库流速m/s 水 文 蒸 发多年平均蒸发量mm 输沙量年、月输沙量万t 含沙量 年、月含沙量kg/m 3 泥 沙冲刷深 年平均冲刷深mm/a 水资源量 年总水资源量亿m 3/a 用水量工农业及生活用水量万m 3/a 水资源 开发利用量年开发利用量亿m 3/a 库区水温梯级电站累积月平均水温℃水 温 下泄水温梯级电站累积月平均下泄水温℃ 水环境功能功能区水质类别 废水排放量万t 污染源污染物排放量万t/a 有机污染物BOD 5 水 质 溶解氧DO 铅、镉等水环境底 质 重金属 泥沙吸附速率 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 保护流域水质; 水电站合理联合调度, 减少下泄低温水影响; 保护水功能区水质目标, 保护饮用水资源及重要生境水环境功能。

河流水电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表(续) 系 统 环境要素 环境因子 评价指标 环境保护目标自然系统生产能力评价生物量t/a 恢复稳定性 阻抗稳定性 景观系统拼快优势度值景观格局稳定性流域生态 完整性 自然系统稳定性生态系统地域连续性植物区系 植物科、属、种数植物资源 植物类型、种属面积淹没、 占地损坏面积 陆生植物 珍稀濒危 保护植物 珍稀濒危植物 保护级别、淹占数 动物类型、种群及数量 陆生动物 陆生动物资源珍稀濒危保护动物种群及数量保护区类型、保护对象 自然保护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省级自然保护区 功能分区与工程距离、受影响面积水生生物区系组成区系目、科、属种 鱼类资源 主要经济鱼类种、数量水生生物 其它水生生物、珍稀、特有鱼类濒危程度、保护级别、种及数量水土流失类型土壤侵蚀类型及面积 生态环境 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程度土壤侵蚀模数保护和改善河谷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维护生态完整性;保护自然保护区; 保护重要植被类型;保护珍稀动植物生境; 减少工程水土流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