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研究中国高新技术产一、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现状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利用廉价的劳动力成本、庞大的市场规模和良好的外部环境,积极引进外资、参与全球高新技术产业分工.迅速增大高新技术产业规模。
1、规模不断扩大.但出口产品种类单一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迅速,规模不断扩大.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额从1995年的100.91亿美元增长到2005年的2182.5亿美元.在2004年首次出现顺差,顺差金额为44.1亿美元。
但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种类单一,计算机与通讯技术产品和电子技术产品占到了绝大多数。
据2005年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分类统计.计算机与通讯技术产品和电子技术产品的出口额为2016亿美元,占到总出口额的91.3%,而其他7项只占到总额的7.7%2、出口企业以三量为主.对外依赖度较大从高新技术出口企业性质来看,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内资企业竞争力不强,对外商的依赖程度过高。
从口口口出口的现状研究蒋树军2002年到2005年,我国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主体是三资企业。
其占高新技术产品总出口额的八成多,并且这个比重还在上升;相反,国有企业所占的比重在不断下降,从2002年的15.07%下降到7.4%:私营企业在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中增长速度较快,但总量不大。
3、出口方式以加工贸易为主从贸易方式来看,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以加工贸易为主。
据2004.年中国海关统计,以加工贸易方式出口的高新技术产品为1479亿美元,占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89.3%;同期,一般贸易出口121.9亿美元,占高新技术产品的5.6%。
且从2004年我国高新技术产品进出13额排前15名的商品来看我国加工生产的技术含量不高,即属于两头在外的加工方式。
从国外进口中间产品及关键零件,出口成品。
综上我国高新技术出口产业位于国际高技术产业分工的低端。
整体来说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拥有较少的自主产权.处在以外资为主体,以加工贸易为主要方式的发展阶段。
二.爱国近期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制约因素1)知识产权成为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主要制约因素。
就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结构来看,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加工贸易比重高.近年来,加工贸易比重一直保持在90%左右的水平,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较少。
尤其是近两年频繁出现的如DVD、路由器等众多产品知识产权纠纷,对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造成制约。
据分析.2002年机电产品出口企业因专利赔偿的损失近200亿元人民币,占机电产品出口总额的1.5%,按我国当年工业产值利润率计算,约占机电产品出口利润的30%。
随中国加入全球化分工的深人,知识产权的影响对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影响仍比较突出。
2)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对高新技术产品出1:7结构产生影响。
2003年底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出口货物退税率的通知>.退税率的调整在短期内对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造成一定影响。
如2004年l-6月。
出121退税率保持17%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113.3亿美元,增长94.6%,于一身,按照大数法则原理和保险经营规律。
必须通过再保险方式。
在更大范围内分散风险,分摊损失.在农业风险频繁发生的情况下.农业再保险显得更为重要。
..6.农业保险的发展具有一定程度的强制性.立法都相时健全皿宣!查竺苎垫塑:皇美国的农业保险原则上实行自愿保险,但由于1994年美国<农业保险修正案>明确规定,不参加政府农作物保险计划的农民不能得到政府其他福利计划,如农产品贷款计划、农产品价格补贴和保护计划等;必须购买巨灾保险,然后才能追加购买其他的保险。
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事实上的强制保险。
日本通过法律明确规定,对具有一定经营规模的农民实行强制保险对达不到规模的农户,实行自愿保险。
f作者单位:长春税务学院\、责任蝙辑:耿午,经济研究占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额的16%;出口退税率下调的高新技术产品出593亿美元,增长55.3%;但对整体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影响不大。
3)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南新技术产品出口形成障碍。
…2002年我国有71%的出口企业遭到技术壁垒影响,而2000年为66%;39%的出口产品受到影响,比2000年上升了14个百分点;对出口造成的损失愈170亿美元,比2000年增加了60亿美元。
2003年2月13日,欧盟公布了<报废电子电气设备指令’和<关于在电子电气设备中禁止使用某些有害物质指令),进入欧盟的10类机电产品的生产企业要负责回收或交纳“报废金”.出口机电产品成本有所增加。
数据表明,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高新技术产品已形成障碍。
4)来自经济发展水平和舅易结构相近国家的同类产品竞争。
欧盟东扩后。
中国与这10个新成员国中大多数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贸易结构相近,10国入盟后,给中国企业和商人带来一些不可避免的损失。
中东欧国家产品的价格、技术含量水平都与中国相似,所以,中东欧产品在欧盟范围内对中国产品将在一定程度上形成竞争。
欧盟对外部贸易依赖的进一步降低。
将产生贸易转移效应。
5)投资与贸易的替代及产品贸易与服务贸易的替代关系影响高技术产品出口。
我国目前仍以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为主要贸易方式,对外直接投资较少,随着我国“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将有更多高新技术企业走出去,在国外直接投资办厂.就地销售,减少中间流通环节。
这样,体现在产品贸易的量将出现减少。
兰、我国中长期影响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因素1)加入WTO后。
进一步开放的市场对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产生积极影响。
我国加入w'ro以后.政府更加关注产业发展和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国家对外开放总格局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产品和技术升级。
同时。
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将高新技术产品的加工制造业务转移到我国,有力地带动了以我国为生产基地的加工贸易产品更多地进入国际市场。
中国巨大市场潜力和制造业优势将进一步为世界各国、地区所倚重,跨国公司投资、采购和生产向我国转移的势头加强.也会对我国出口、引资和经济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2)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与世界贸易增长趋高度正相关.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将直接受世界贸易形势影响。
据商务部研究院报告,目前全世界GDP总额大约在30多万亿美元,而世界贸易约占其l,4左右。
从1999-2004年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曲线与世界贸易增长曲线看,两者呈现高度正相关关系。
2004年,世界经济全面强劲增长,增长率达到5.1%,刨近20年来的最高水平;国际贸易发展迅猛.世界贸易量增长9%,全球货物贸易总额达到8.88万亿美元;全球外国直接投资在连续3年减少后开始回升,投资额约为6120亿美元。
据专家预测。
到2050年贸易将占世界GDP的50%,世界贸易活动将更加频繁。
3)外商投费的扩大在中长期仍将影响袅国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结构。
无论从战略考虑还是从经济利益考虑,发达国家对技术的封锁和垄断不可避免,如果长期过高地依赖外资与港澳台资本,我国高技术产业就很难占据高技术产业国际分工的龙头地位。
很难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办公机械、电气机械等虽然资本装备程度比较高。
但由于资本产出规模明显、税负水平较低等原因,有可能继续成为外商投资相对集中的领域。
但外资对莸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控制力的增大隐含着重大的危险。
对于国家来讲,外资对高新技术出口产品控制力的加强意味着国家对该领域作用的削弱。
外资是永远不会将最先进的技术投资中国的事实,将使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始终处于加工地位,很难提高高新技术出口产品的自主知识产权。
4)技术性贸易壁垒夏贸易保护主义特时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环境持续影响。
2004年8月。
墨西哥经济部指出,自从中国于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针对中国出口产品采取的反倾销调查有103起,中国已成为该组织中被实施反倾销措施最多的成员。
美国和欧盟是对中国实施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和地区,到2004年8月为止。
欧盟对中国产品实施反倾销的有32起正在调查的有22起;美国对中国产品实施反倾销的有52起;根据墨西哥经济部国际贸易惯例总局的统计,墨西哥对中国产品实施了9起反倾销调查。
5)知识产权壁垒将对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长期产生影响。
继美国、日本相继公布了‘知识产权战略大纲)<有关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及其利用的推进计划>之后,欧盟也于2004年月4月公布了l:欧盟知识产权维权指令’。
世界各大经济体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日益加深,将在中长期与我国高技术产业自主知识产权少形成—对矛盾。
发展自主知识产权高新技术产品不是短期内可实现的目标,因而。
面对日益紧逼的双重壁垒。
即使世界经济与贸易形势好转,我国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仍将不同程度受到该类因素的制约。
‘6)随着区域一体化进程的发晨,区城内贸易量迅速增加。
对我国出口空问形成制约。
在WTO的146个成员中已有65个成员签署了或正在签署跨区域或跨洲际的贸易协定。
欧元区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区内贸易替代区外贸易的趋势在一定程度加强,类似情况还有北美自由贸易区。
世界上一些主要自由贸易区区内贸易的迅速增长,一方面使这些区内国家对区外需求的依赖大大降低,另一方面则反映出我国扩大对这些国家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会遇到贸易制约。
71国际经济政策形势将会不同程度影响中国南新技术产品出口。
欧盟2004年5月顺利实现规模最大的一次扩大。
据中国海关统计,2003年中国同欧盟贸易额达到125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4.4%。
而同波兰等这次增加的lO个欧盟新成员的贸易额为76.5亿美元,同比增长50.2%。
2004年头4个月.中国与这10国贸经济研究我国中小企业发展问题研究一、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现状截止2007年,我国中小企业数已达到4200多万户,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8%,经工商部门注册的中小企业数量达到430多万户。
个体经营户达到3800多万户。
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8%,生产商品占社会销售额的59%,上缴税收占50.2%。
出口额已占到全部商品出口额的68%左右。
据测算我国城镇就业的75%一80%是在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注:民营企业的绝大多数都属中小企业),近几年有1.3亿农民工在城市就业.这些就业岗位绝大部分由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提供。
统计数据显示,有66%的新技术由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创造,80%的新产品是由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生产出来的。
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小企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
二.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一)我国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内部问题1.管理水平不高。
中小企业多为家任晓云族式管理,产权规范性不足,随意性很大。
易造成管理上的混乱。
我国中小私营企业所有权与管理权紧密结合,决策权和管理权高度集中在企业主手中,大部分企业是投资者与经营者—体化,家庭成员在企业中居要位,表现出茹:厚的家庭控制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