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国银行存款保险费率计量模式的比较及启示张同功,赵英伟青岛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266061)Email:zhang_hugo@,hugo7619666@摘要:在我国或将实行存款保险制度之际,面临的一个核心技术问题是采用何种存款保险费率计量模式。
纵观世界,虽然现阶段采用统一存款保险费率的国家偏多,但是差别费率模式却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实施何种费率计量模式要综合兼顾,考虑国情,我国合理的选择应该是初期实行机构等级费率制,等条件成熟时再实行风险等级差别费率制。
关键词:存款保险制度,统一存款保险费率模式,差别存款保险费率模式1.引言据报道,争论多年、酝酿已久的存款保险制度或将实行,下半年专业的存款保险公司有可能挂牌,各相关部门就存款保险公司的原则问题已达成共识,但涉及多个不同部门,一些技术问题的解决需要一定时间,技术问题主要是保险费率和存款保险公司监管职能的确定。
存款保险费率的计量和实施是存款保险制度的核心问题,值得关注和探讨,本文在比较世界各国存款保险费率计量模式的基础上,依据我国现实提出了合理的存款保险费率计量模式。
以供参考。
2.各国存款保险费率的计量模式2.1美国存款保险费率计量模式1993年以前,美国的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一直实行统一保险费率,即根据银行存款的规模,而不是依据其风险构成来征收存款保险费。
但是,1980年以后美国由于实施利率的自由化,放开了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的管制,使利率飞速上涨。
S&L(Savings and Loa -储蓄与贷款组合)由于贷款和存款利率出现负差额,1989年前后大量的商业银行倒闭使FDIC的负担剧增,不得不考虑修正统一的费率的征收方式,因此1991年美国就颁布了《联邦存款保险公司修正法案》(FDICIA ),为实施差别保险费率未雨绸缪,1994年FDIC开始实行差别存款保险费率制度。
美国现行的差额保险费率,风险评估和保险费率进行挂钩,具体衡量指标是资本充足率和CAMELS的评价标准。
具体见下面表格[1]:表1:资本充足率划分表资本比率% 资本比率良好资本比率充足资本比率不充足全部资本充足率(%) 10%以上 10%-8% 8%以下核心资本充足率(%) 6%以上 6%-4% 4%以下表2:CAMELS的评价标准Category (A)没有任何一点弱点,财务健全的金融机构Category (B) 如果不改正,金融机构将会使保险机构风险增加Category (C) 不进行有效的改革,金融机构将给保险机构带来相当的损失[1]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官方网站表3:美国的差额保险费率表(A)Category (B) Category (C) 现行的保险费率(%) Category资本比率良好0.00 0.03 0.17资本比率充足0.03 0.10 0.24资本比率不充足0.10 0.24 0.27 资料来源:Federal Deposit Insurance Corporation (FDIC)表1给出了资本充足率的划分标准,表2是CAMELS的评价标准,根据这两个标准进行矩阵排列得出表-美国的差额保险费率表,共0.00%-0.27%九个档次,根据银行的风险程度进行银行存款保险费率的确定。
美国是全球最早采用差额保险的国家,而美国的商业银行资本比率合理,对金融创新和金融风险的控制能力强大,财务体系的高度透明性等因素都为美国可以顺利的实施差额保险费率提供了有效的保证。
2.2日本存款保险费率的计量模式日本于1971年建立存款保险机构起就采用统一费率来征收存款保险, 20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西方各国效仿美国纷纷采用差额保险制度时,日本财政当局也考虑,将现行的统一费率改作差额保险费率。
但是泡沫经济的崩溃,使日本的经济体系暴露了大量的问题,以下的分析是使日本很难做出相应的改革的原因。
2.2.1商业银行资本比率低下泡沫经济崩溃后,以不动产和股票为代表的金融资产的价格持续下跌导致了日本企业的资产剧减,尤其是长达14年之久的土地价格的持续下跌,对于日本商业银行以土地作担保给与企业贷款的“土地神化”彻底崩溃,为了尽快处理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数额,而出售担保土地的行为更加剧了日本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的增加速度。
为了尽快处理不良资产,商业银行的自有资本不断减少,资本弱小的商业银行因此被市场强制淘汰,银行业不良资产严重,2002年日本银行的不良资产按照严格的《金融再生法案》的认定标准达到了40兆亿日元以上,(如图1)日本政府为了挽救濒临倒闭的商业银行,开始向其主要商业银行注入公共资本,(如图2)以来防止金融危机的进一步恶化。
1998年开始日本政府先后向其商业银行注入了12兆亿日元的公共资本,来充实商业银行的自有资本比例。
因此,现阶段日本采用美国式的定量分析来确定商业银行的保险费率,而高额的保险负担对其商业银行的收益能力打击很大。
日本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问题和资本比率的低下是困扰着日本采用差额保险费率的原因。
图1-历年银行业不良资产图2-日本政府对其商业银行历年注资额资料来源:日本金融厅资料来源:存款保险机构2.2.2金融机构的差额费率影响。
日本现阶段对于差额费率另一个担心是来自市场。
因为差额费率来自于对不同金融机构的风险的定量分析,如果公开必然对市场造成很大的影响,这种定量的评价很容易被作为投资的判断标准,其对金融机构的影响很大。
因此对于金融机构定量标准的保密制度建立是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
[2]因此,日本一直采用统一费率模式,具体如表4[3]所示。
表4:日本的保险费率推移表一般保险费率特别保险费率1971年0.006% 无1982年0.008% 无1986年0.012% 无1996年0.048% 0.036%特定存款其他存款2001年0.048% 0.049% 0.036%2002年0.094% 0.080% 无支付存款一般存款2003年0.090% 0.080% 无2005年0.115% 0.083% 无资料来源:日本存款保险机构可见日本对不同的银行机构一直采用统一的存款保险费率,只是依据存款类型的不同有所区别,具体费率水平与美国相比明显偏低。
[2] http://www.dic.go.jp 日本存款保险机构官方网站[3]日本存款保险机构研究会『中期报告』2004年6月18日 4页2.3其他各国存款保险费率的计量模式选择2.3.1德国的存款保险费率:德国无论是储蓄银行业的存款保险,还是合作金融业的存款保险,以及私人商业银行业的存款保险以前都是采用统一费率的,但现在都已进行了改革,以合作金融业的存款保险费率制度为例,德国的信用合作业现行之保险体系由大众银行及莱夫艾森银行联邦协会(BVR)的保障基金和保障协会两部分构成,审计协会每年向信用合作社按客户贷款额的0.5‰-2‰收取费用,以缴入保障基金。
费用收取比例,一般是根据国民经济景气状况、经济周期和整个合作银行业面临的风险程度来确定。
年度间一般有所不同。
1994-2000年,存款保险基金收取的保费费率(见表5)。
表5:1990-2000年德国合作金融保险基金费率表单位:‰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0.8 0.5 0.5 0.5 0.7 0.7 0.7 0.5 1.25 1 1.25 资料来源:由德国大众银行及莱夫艾森银行协会(BVR)提供。
2002年以前,德国所有的合作金融机构均是按照统一的费率向基金组织缴纳费用。
2002年德国合作金融业达成共识,把德国所有的合作金融机构按照风险程度分成三类,并分别制定不同的保险费率。
开始实施差别费率模式。
[4]2.3.2其他国家的存款保险费率模式:英国对银行征收累进保险费,最高限额为存款总额的0.3%,是一种差额费率模式,意大利、葡萄牙及瑞典从1995年7月起,根据银行的风险程度收取存款保险费,即实行差别费率;迄今为止,在实施存款保险制度的70多个国家中,已经有20多家采用差别费率模式,可见差别费率模式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3.存款保险费率计量模式的优劣分析3.1统一费率模式的优缺点在统一费率征收方式下,投保存款不分存款种类,不分投保金融机构的差别,同样以相同的费率征收存款保险费。
这种征收方式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即操作简单易行,计算方便,因此,被国际上许多国家采用。
但是,其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3.1.1违背了公平竞争的市场原则。
金融自由化和业务多样化趋势的形成使存款机构的经营活动出现了很大的不确定性,单一的存款保险费率无法反映出不同存款机构的经营态势和风险状况,效益不佳和风险较大的存款机构将从中受益。
换句话说,单一存款保险费率制度的实施使那些经营状况良好的存款机构对那些经营不善的同业者们进行了补贴,这显然违反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法则。
3.1.2单一存款保险费率制度将引发存款机构的道德风险,进而增强经营风险。
即在此制度下,单一保险费率的设置独立于银行资产组合的风险,银行为追求利润最大化以牺牲存款人和保险者的利益为代价而提高其资产组合的风险。
由于高风险高收益的普遍经济规律,经营稳健的金融机构在商业盈利性上处于劣势,成为风险性金融机构。
从而,高风险经营机构充斥整个金融体系,使得整个金融体系的营运风险不断攀升。
银行经营风险进一步增强,这样做有悖于设立存款保险制度的初衷。
[4]何广文、冯兴元,德国存款保险的制度特征及其对中国的启示,3.1.3导致整个社会资源的非优化配置。
在单一费率征收方式下,高风险业务被金融机构广为推行,直接促使社会资金流向高风险经营的企业,使得资源配置难以优化。
3.1.4引发逆向选择问题。
在许多采取自愿投保方式的国家,单一费率征收方式还会引发逆向选择问题。
稳健经营的金融机构往往自身具有较为严格的内控机制,能较好地把握经营风险,不愿参加存款保险,支付保险费徒增金融机构的经营成本。
这使得参加存款保险的大多数是高风险金融机构。
3.2实施差别费率模式的障碍差别费率模式与投保银行风险水平挂钩,风险高的则费率高,风险低的则费率低。
实行差别保费费率可以促进银行加强自身业务和风险控制,提高资本充足比率,增强资产流动性,努力提高经营管理水平,而且更能体现公平。
但是实施差别费率却面临着许多苦难。
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3.2.1信息不完全,使得很难对各金融机构的风险程度进行客观评价。
实施差别费率的前提是要能准确鉴别银行的风险水平,而要做到这一点却是很难的。
在现实经济中不完全信息情形下,对各金融机构的风险程度进行客观评价是十分困难的。
3.2.2费率级差难以确定,而且差别费率可能引起不良影响。
对未来风险进行预期的困难,使得难以科学地确定费率级差;况且同一费率如果不公平的话,那么什么样的差别费率才是公平的?此外,还有许多问题是采取差别费率所必须考虑的,如差别费率导致对银行风险“级别”的划分,一旦公开或引起公众的怀疑,就会动摇信心,带来新的不稳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