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教案 (国学第十一册管仲相齐)精编版
教案 (国学第十一册管仲相齐)精编版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划出齐国能一统诸侯的原因。并在旁边用关键词标注你的理解。
1.学生默读,老师巡视。
2.生汇报
3.小结:说得真好,在国内,管仲通货积财,富国强兵,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故而万民归顺,一心向国;对外,齐国奉公,仗义,守信用。让各诸侯国奉为霸主。于是:诸侯由是归齐。诸侯由是归齐?诸侯由是归齐!
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断句,熟练朗读课文。在粗知大意的基础上了解管仲为政的才能。
难点:学会利用注释和译文理解课文,并通过理解重点句,准确把握文章大意。
学情分析
对于本届六年级学生来说,因为从五年级开始才初步接触国学,没有《弟子规》《三字经》《论语》《庄子》等古文阅读的坚实基础,加上学生的语文功底参差不齐。在设计本课教学环节和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考虑学生因素适当降低难度,用划分好节奏的文章,适时质疑等方式帮助学生尽快理解课文并进行一定的知识拓展和迁移。教学内容较饱满,教学节奏应适当把握和加快。
5.读了这么多遍,同学们能自己读了吗?现在就自由练读课文吧。可以对照老师帮大家划分的节奏练习哦。
6.谁愿意来读一读?通过这些遍的朗读,你们读懂了什么呢?
三.小组学习,理解课文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我们读了这么多遍,也好像读懂了文章的意思。其实呀,读古文光靠猜,可不能做到正确理解呀!有哪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古文的意思呢?(指生回答)
你们真是会读书的孩子,网络啦,工具书啦,图书馆里的历史书都可以成为我们理解古文的好帮手。还有我们国学书上的注释和译文,也是离我们最近的好帮手呢!借助帮手,小组学习吧。
1.学生小组学习,教师巡视。
2.指生说说理解,学生补充或教师补充。
过渡:孩子们真是底蕴深厚,轻轻松松利用所学过的语文知识正确地理解了课文。可是,读着读着,是不是发现又产生了一些问题呢?这就对了,“学贵有疑,疑则进也”。现在,你还想知道什么?
板书设计
第7课管仲相齐
诸侯由是归齐
民本信
国内外交义
强国公
教学后记
单元名称:贤哲智慧
课题
第7课管仲相齐
教学目标
1.了解春秋霸主之首的齐桓公以及一代名相管仲。
2.正确断句,熟练朗读课文,背诵“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依据注释和译文大致理解文章大意,在理解大意的基础上了解管仲为政的才能。
3.通过阅读古文,对历史故事产生阅读兴趣,从而产生阅读《史记》等名著的愿望。
这就是管仲,就是他让本来连年战乱,在海滨不足挂齿的齐国仅仅六年时间便成为诸侯之首,让他辅佐的齐桓公成为春秋霸主之首。我们一起来读读他的故事。
二.初读感知,赏析课文
1.听老师朗读课文,为不会读的字注音。
2.跟老师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3.跟老师合作读课文,注意读准节奏。
4.在课文中,有一句很长,我们来练习练习。注意把握节奏。
五.拓展延伸,感知友情
齐桓公终于成就了一番霸业,管仲也到了垂暮之年。这时候,很多人都直夸他治国有方,是一代名相。可是管仲却这样说:“……”换句话说就是“没有鲍叔牙就没有我管仲!”鲍叔牙又是谁,他怎么就让管仲心存感激到这种程度呢?请打开书35页,这里就写了管鲍之交的故事,大家快速地浏览一遍吧!
读了故事,大家已经对管鲍之交有了了解,一百多年后,孔子也这样说:“益者三友”大家说说,鲍叔牙对于管仲是怎样的朋友?
这么多的问题,课堂上可不能一一解答,我们一起来挑选一个大家最想知道的问题共同研究,其它的问题,我们就留到课后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吧!
四.问题导读,品读课文
真是英雄所见略同,我们知道了管仲相齐的结果是“诸侯由是归齐。”可是以齐国一个“区区之国在海滨”怎么能让“诸侯由是归齐呢?”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课文,找找诸侯由是归齐的原因。
教学准备
CAI教学课件课前适当布置学生预习(充分尊重学生学习基础和兴趣)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师生交流,激趣导入
古人说:“以铜为鉴,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本学期我们的《国学》讲的就是一个又一三国时期非常著名的一位宰相,就是他让刘备统领下的蜀国以三足鼎立之势与曹操,孙权抗衡。而大家知道吗?诸葛亮有一位偶像,他曾经说过,要做像管仲一样的宰相。那么,管仲是什么人?他又怎么能取得诸葛亮那样一位有大才能,大智慧的人的景仰呢?
当然,除了“益友”肯定也有“损友”。于是乎就有了“损者三友”只要你高兴,在你面前只说好话的人为一损;当面夸你背后害你的人为二损;满口大话,没有真本事的人为三损!于是乎,杜甫就有了感叹。齐读《贫交行》。关于友情,老师还要送给大家一些礼物。
六.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没有伯乐,千里马就只能是马厩里那匹时刻嘶吼一声的普通良驹;没有鲍叔牙,管仲有可能已成为齐桓公为报一箭之仇的刀下亡魂;于是古人发出这样的感慨: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吾死而无憾!
于是历史上就有了伯牙子期的《知音》;有了蔺相如廉颇的《将相和》有了刘关张《桃园三结义》莫逆之交,刎颈之交,生死之交。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乃求同年同月同日死。
愿你们的人生,也能得一知你,懂你,守望相助的好友。以大智慧观人——择友,以诚待人——好好呵护你们的友谊。有了知己,你的人生一定会更加幸福。下课!谢谢同学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