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镀铬溶液三价铬含量高怎样处理

镀铬溶液三价铬含量高怎样处理

镀铬溶液三价铬含量高怎样处理镀铬三价铬升高很多电镀厂都遇到过而且是件很头疼的问题,一般三价铬升高只能通过大阳极小阴极电解处理,阳极表面积是阴极表面积的20-30倍,按阳极面积每平方分米2-3安培给电流电解,电解前检查每根阳极必须都导电,最好化验一下药液中硫酸含量,若硫酸含量高电解前最好把硫酸降至正常再电解,硫酸过高会严重影响电解效果,导致三价铬很难降低。

这是目前降低三价铬唯一办法。

不要相信那些所谓的三价铬处理剂,都是骗人的。

三价铬降低后应及时找到导致三价铬升高的原因,避免以后再升高。

一般三价铬升高有以下几个原因:1、阳极面积过小。

阳极面积应是阴极面积的2-3倍。

2、药液中金属杂质含量过高。

3、阳极氧化导致部分阳极不导电。

如果还有其他镀铬问题可百度搜索丰拓科技我们可以帮您解决.用双氧水降低镀铬槽中三价铬的含量陈俊黄仁钦【摘要】:正在镀铬过程中,由于阴阳极面积比例变化不定或其它还原性杂质的影响,常会发生三价铬含量升高的现象。

一般的处理办法是根据化验结果,增大阳极面积,进行电解处理。

这不仅消耗电能,而且处理时间较长,镀液损失也大。

我们通过试验和生产实践发现,用双氧水来氧化镀铬电解液中过量的三价铬,反应迅速,效果显著。

当出现电解液深镀能力下降;工件电流密度大的部位稍有光亮,而电流密度小的部位镀层灰暗难以抛亮;槽电压上升,开大电流仍无烧焦现象,以及阴积附近镀液翻动【关键词】:三价铬双氧水电解液电流密度镀铬处理办法电解处理还原性杂质效果显著面积比例【正文快照】:在镀铬过程中,由于阴阳极面积比例变化不定或其它还原性杂质的影响,常会发生三价铬含量升高的现象。

一般的处理办法是根据化验结果,增大阳极面积,进行电解处理。

这不仅消耗电能,而且处理时间较长,镀液损失也大。

我们通过试验和生产实践发现,用双氧水来氧化镀铬电解液中过量电镀装饰铬常见故障及其处理方法:三价铬电镀的常见故障和处理发布日期:2009-08-26 浏览次数:398 关注:加关注核心提示:电镀装饰铬常见故障及其处理方法:三价铬电镀的常见故障和处理电镀三价铬是目前比较实用的代替六价铬的电镀工艺,镀液主要有硫酸盐和氯化物体系的镀液。

三价铬电镀主要有以下特点:(1)从三价铬镀液中获得的镀铬层色泽较六价铬镀液获得的镀层稍有不同,三价铬获得的镀层色泽容易偏暗黄,而六价铬则偏白蓝;(2)三价铬镀液在电镀过程中断电,可以再直接进行电镀,而且三价铬电镀的沉积速度较六价铬快,深镀能力与均镀能力较六价铬镀液好;(3)硫酸盐体系的三价铬镀液需要用铂包钛网做阳极,而氯化物系的三价铬镀液需要石墨作阳极;(4)三价铬溶液具有很强的腐蚀性,在电镀过程中镀液对零件低电流密度区具有较强的腐蚀性;(5)三价铬镀液的金属和有机杂质的容忍度较低;(6)和六价铬电镀相同三价铬镀铬槽也需要配置加热和降温装置,通常是用钛材做加热和冷却管。

在三价铬镀液电镀时需要注意:零件需要带电人槽;电镀掉落的零件需要及时打捞;三价铬用的电解板需要表面电镀镍处理。

主要存在的电镀故障有以下几种。

1 镀液沉淀发生这种故障的主要原因有:镀液的pH值偏高;镀液的密度太大;镀液中的稳定剂含量不当;镀液中主盐的含量太高等。

因为当镀液pH>3时,往往会导致镀液中的三价铬出现沉淀。

氯化物三伤铬镀液的pH 值调整通常是采用氨水/盐酸,在调整镀液的pH值时,pH值发生变化到稳定的时间较长,所以需要精确计算需要加入的量,避免pH>3时镀沼出现Cr(OH)3,要严格控制镀液的pH值在工艺要求范围内。

需要严格控制三价铬电镀需要将镀液的密度,密度太高也容易使得镀铬沼出现沉淀,氯化物三价铬镀液密度的控制范围为1.20~1.24,镀液的密度太高时需要用纯水稀释。

通常情况下三价铬镀液中含有一定的络合剂,如果络合剂含量不当也会出现镀液沉淀,络合剂需要严格按照安培小时消耗进行补加或通过滴定分析来进行调整。

严格控制三价铬镀液中的三价铬含量,含量过低会导致镀铬层沉积速度慢,含量过高会导致镀液沉淀,氯化物三价铬镀液的三价铬控制范围为209/L~239/L。

三价铬浓度的调整可以根据滴定分析结果进行。

2 高电流密度区漏镀和镀层色泽暗、绒毛状条纹出现这种故障的原因是镀液中铁含量过低或过高。

当三价铬电镀铬液中没有铁离子时,在高电流密度区会出现漏镀的现象,需要将三价铬镀液的铁含量控制在50m9/L~100m9/L范围内。

通常在镀液中铁含量低时,就补充含铁的添加剂,并严格控制加入量。

当镀液中铁含量高时(铁含量>150m9/L),使得铬镀层色泽变得暗黑;当镀液中铁含量>500m9/L 时,铬镀层出现绒毛状条纹。

去除镀液中的铁含量高的方法有:①长时间低电流电解(电流密度l.6A/dm2~4.9A /dm2),电解板需要镀镍,以避免电解板被腐蚀而重新污染镀液;②采用专用的离子交换树脂吸附去除三价铬镀液中铁的高浓度。

3 低电流密度区镀铬层出现白渍出现这种故障是由于镀液中锌杂质的影响,镀液中锌杂质含量通常要控制在<lOm9/L,锌杂质含量一旦超过l0m9/L,在低电流密度区的镀铬层就会出现白渍。

去除三价铬镀液中锌杂质的方法也是长时间小电流电解(电流密度1.6A/dm2~4.9A/dm2),使用镀镍电解板;或者采用专用的离子交换树脂吸附去除。

4 镀层出现棕黑色条纹出现这种故障是由于镀液中的镍杂质的影响,通常三价铬镀液中的镍杂质含量控制在<200m9/L,如果镍杂质超过200m9/L,镀铬层就会出现棕黑色条纹,如果镀液中同时存在铁杂质并且浓度过高,零件的低电流密度区镀铬层呈金色。

排除镀液中镍杂质的方法是采用专用的离子交换树脂吸附去除。

5 低电流密度区镀铬出现白斑,高电流密度区镀层剥落出现这种故障的原因是由于镀液中铅杂质的影响。

一般三价铬镀液中的铅杂质含量控制在<10m9/L,超过10m9/L时,零件低电流密度区镀层会出现白斑,而且镀液的覆盖能力下降,零件高电流密度区的镀层结合力下降,甚至出现镀层剥落的现象。

去除镀液中铅杂质的方法仍然是长时间低电流密度下进行电解处理,电流密度控制在1.2A/dm2~2.2A/dm2。

三价铬电镀∙1基本内容∙2概述∙3三价铬镀铬液的主要特点∙4电镀工艺∙物理法∙吸附法∙生物法∙化学法1基本内容2概述长期以来,电镀铬通常采用六价铬电镀液。

近年来,由于六价铬对环境等方面带来污染影响,于是加紧了对三价铬电镀的研究。

实际上提出用三价铬代替六价铬的研究已经有很长时间。

用三价铬镀装饰铬与六价铬电镀相比,具有很多优异特性,但在实际应用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其可镀性受到一定限制。

因此,用三价铬电镀功能性铬还没有被实际广泛应用。

还介绍了三价铬电镀的机理及展望,并提出了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六价铬的毒性大,对环境污染严重。

镀铬溶液大量使用铬酐,是电镀行业含铬废水的主要污染源。

这一问题已经引起人们普遍的关注,各国政府也加强了立法管理,如美国对六价铬的排放标准已从0.05mg/L降到0.01mg/L,并从1997年起开始执行。

六价铬镀铬液的电流效率低和覆盖能力差也是一个问题。

为了从根本上减轻污染和提高电流效率及覆盖能力,三价铬镀铬工艺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三价铬镀铬自1854年Bunsen发表第一篇论文以来,迄今已有100余年历史,由于有些技术问题难以突破,因此进展比较缓慢。

至20世纪70年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化学原料的增多,以及人们对环保意识的进一步增强,三价铬镀铬研究又提到电镀工作者议事日程上来了。

1974年英国发表了 Alecra-3的三价铬镀铬工艺,并于1975年申请了一份用三氯化铬作主盐的三价铬镀铬专利,即Alecra-3000。

1981年,英国开发了硫酸盐的环保铬(Envir0-chome)的三价铬镀铬工艺。

该工艺采用选择性离子隔膜将阴极区域和阳极区域分开,这样可避免阳极板上氧化成的六价铬对三价铬镀液带来的危害:几乎同时,美国Harsha0公司也开发了Tri-chrome三价铬镀铬工艺。

到了90年代,三价铬电镀有了较快的发展。

1998年 Ibrahim等人发表了几篇以尿素为配位体的三价铬电镀厚铬工艺。

我国中南工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华南师范学院等也相机开展了三价铬电镀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仍不能实现工业应用。

90年代后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提高镀液的稳定性、改进阳极、改善镀层的外观和提高镀层的厚度等方面。

21世纪初,国内的研究开始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广州二轻工业研究所经过几年的努力,在硫酸盐三价铬电镀工艺和钛基涂层阳极方面取得了突破,目前已实现工业化,多家工厂已在应用,并有商品出售。

目前国内外研制或代理的三价铬镀铬产品和工艺已有10多家,他们是:广州二轻工业研究所、美国电化学公司、美国乐思公司、美国安美特公司、国际化工公司、美坚公司、安恩特公司、柏安美公司、金迪公司、意笙公司、瑞期公司等,但大多数工艺操作较复杂,生产条件要求苛刻,不易维护和管理,而且所得铬层多以不锈钢色或亮灰白色为主,与人们早已习惯的传统六价铬的蓝白色调相差较远,同时镀层厚度也较薄,硬度较低,耐蚀性也较差,这些问题还需一步改进、提高和完善,以适应工业化生产和产品性能的要求。

3三价铬镀铬液的主要特点(1)毒性低,废水处理容易。

据报道三价铬的毒性只有六价铬的1/100,而且在电镀过程中不产生六价铬酸雾。

镀液浓度低,只有六价铬镀液的1/7左右,因而带出镀液量少,废水处理也容易。

(2)镀液的电流密度范围宽,可在0.5~100A/dm宽广的阴极电流范围内获得合格的镀层。

(3)镀液分散能力和覆盖能力优于六价铬镀液。

(4)镀液的电流效率高,可达25%左右。

(5)镀液可不必加温,在常温条件下工作,从而节约了能源。

(6)镀层耐蚀性佳,可直接镀取微观不连续的铬镀层。

(7)电镀时,即使电流中断也不影响结合力。

但早期的三价铬镀层的缺点是比较突出的,主要有如下几点。

(1)色泽不像六价铬镀液中取出的呈青白色,而是带有不锈钢的黄白色,因而难以使用户接受。

(2)镀层的厚度只能达到3μm,不能再增厚,因此不适合镀硬铬。

(3)镀液稳定性差。

(4)镀层的硬度低。

通过电镀工作者不懈的努力,上述存在的四个问题目前已基本被突破。

(1)现在已能镀取较青白色接近六价铬镀液中镀取的色泽。

(2)镀层厚度也可达到数十微米甚至可达数百微米。

(3)镀液的稳定性也大有提高。

(4)镀层的镀态硬度虽较低(HV600~900),但若经一定的温度热处理后,硬度可达到HVl200~1800,耐磨性也大大增强。

我们知道,这一硬度值已经大大超过了六价铬镀铬层。

配方主盐用硫酸铬钾,作为配位体的有甲酸、草酸和醋酸铵,作为缓冲剂和导电添加剂的有硼酸、硫酸铝、硫酸钠和硫酸铵。

,三价铬镀液中三价铬离子在阴极上放电是分步进行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