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了解基本国情与发展战略第一框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班级组别座号姓名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对外开放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
2.能力目标:认识对外开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辩证地看待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对外开放带来的好处,理解并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等;树立开放的胸怀和世界的眼光。
二、教学重难点:对外开放和独立自主的关系是本课的难点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先要正确理解对外开放和独立自主的含义。
二是要正确认识二者对现代化建设的作用:三要要结合我国改革开放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
对外开放不排斥独立自主、自主创新。
三、教学过程:【预习导学】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必要性(1)在______的世界中,无论什么国家要发展壮大,都必须把自己______世界发展的大潮中去,关起门来搞建设都是不能成功的,_______只能导致愚昧落后。
(2)我们国家要_____、要_____、要_____,就要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一切先进文明成果。
适应_________深入发展和_________持续推进的新形势,我们要以更加_____的姿态走向世界。
(3)中国的发展离不开_____,实行对外开放,符合当今________和世界___________规律,是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________。
怎样坚持对外开放这一基本国策?(1)我国对外开放是对世界上开放,等各个方面都要开放。
(2)我们国家任何时候都不能依靠别人搞建设,必须始终把、作为自己发展的。
任何时候都要坚持我们自己选择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
(3)要坚持“”和“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4)总之,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坚持的基本国策,既要积极敞开国门又要维护自身安全,既要一切先进的东西又要一切腐朽的东西。
【问题探究】1.“天涯若比邻”(1)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体会加深对情境材料的理解。
(2)请一两个学生列举类似事例。
(3)教师总结。
2.“前事不忘,后事之师”(1)教师解读邓小平这段话的背景及其深刻内涵。
(2)如果时间允许,教师可以联系唐朝对外开放与清朝闭关自守所带来的不同结局,帮助学生拓展思路。
(3)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教材提出的问题,可以从闭关自守导致信息不灵、思想僵化、不思进取等方面进行分析。
3.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思考教师简要介绍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艰辛历程,让学生明确我国政府坚持对外开放的信心和决心。
4.全方位的对外开放(1)启发学生从活动要求的几个方面收集材料,并填写在表格中。
(2)通过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相互启发,相互交流,得出答案。
5.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1)结合所列观点引导学生进行辨析。
(2)观察学生在讨论中发表的不同观点,探究原因,引导学生正确对待。
四、课堂训练单项选择:1.2008年中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达25616.3亿美元,居世界第三位,贸易大国的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这是因为我国()A.坚持了贸易立国的方针B.坚持了四项基本原则C.坚持了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D.坚持了工业立国的方针2.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之一,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必须()①坚持全盘吸收、全面引进的方针②吸收借鉴一切先进的东西,抵制一切腐朽的东西③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④必须把独立自主,自强不息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A.①②③B.②④C.②③D.②③④3.我国的对外开放是全面的开放。
“全面”是指()①对世界上所有国家开放②向发展中国家和友好国家开放③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开放④先进的东西和落后的东西,我们都接受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4.在对外开放中,我们发展的根本基点是()A.吸收和借鉴一切先进的东西B.独立自主、自力更生C.对内搞活、对外开放D.“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5.邓小平同志说:“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这告诉我们()A.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B.对外开放是我国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C.我们应当吸收和利用世界各国所创造的一切成果来发展社会主义D.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五、教学反思:第二框计划生育与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班级组别座号姓名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我国面临的人口国情,计划生育的必要性,我国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及总体形势,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我国面临严峻的资源、环境和人口形势。
2.能力目标:具有在正确认清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等基本国情的基础上,坚持实行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和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能力。
具有用实际行动保护环境、关爱自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具有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我国人口现状的特点及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2)我国面临的环境问题及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2.教学难点(1)人口问题的本质。
(2)可持续发展的选择。
三、教学过程:自学步骤:阅读教材完成下列知识要点(1)世界人口已达70亿,告诉我们当今世界人口问题面临着怎样的形势?文中的“两个观点”又告诉我们我国人口现状与基本特点怎样?(2)人口过多和过快增长对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有何影响?(3)从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明确在我国为什么要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4)实行计划生育的目的与基本要求是什么?(5)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有什么意义?(6)造成环境问题的原因是什么?(7)我国环境污染的主要表现是怎样的?(8)面对严峻的环境形势,我们的选择是什么?四、练习设计:(一)、单项选择题1.2009年1月15日,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会议上指出,过去一年全国人口计生部门围绕“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开展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为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做出了特有的贡献。
可见,实行计划生育()A.已经成为每个公民的自觉行为B.是我国现阶段的根本任务C.使我国人口众多的问题已经基本解决D.利国利民,是符合我国国情的一项基本国策2.根据我国人口普查及人口研究中心预测数据显示,2030年前后,我国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预计将增至4亿左右;到2050年,我国60岁和65岁以上的老龄人口总数将分别达到4.5亿和3.35亿,这意味着每3个人中就有1个老人。
这说明()A .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B .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C .农村人口多D .人口分布不平衡3. 右图反映了( )4.某市在大力治理河涌污染、灰霾天气的同时,积极开展“无车日”“关灯一小时”等活动。
这启示我们要( )①树立环保节能意识,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②走“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 ③坚持把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结合起来 ④把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作为当前一切工作的中心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5.20世纪90年代以来,沙尘暴几乎年年发生,造成的危害越来越大,影响范围也越来越广。
对于沙尘暴问题,下列理解错误的是( ) A.沙尘暴再次向人们敲响警钟:我国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B.沙尘暴肆虐的重要原因在于人们不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资源,破坏环境C.沙尘暴威胁着生态平衡,危害人类健康D.解决沙尘暴的根本出路在于减缓经济发展6.据统计:全球每分钟有5万吨污水排入江河大海,每年污水排放量约为4500亿吨,全球每天有5000名儿童死于污染,这说明( )A.污染是导致人类死亡的最大因素B.人类严重污染环境从根本上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存与发展C.污水排入大海,对人类没有影响D.污染就是指废水污染7.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以下观点能体现这一基本国策的是( )①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污染不可避免,等经济发展了再治理污染也不迟 ②保护环境是当前的中心工作 ③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我们人类自己 ④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8.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下列做法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有( )A .保护生物多样性B .植树造林C .对工业废水、废气进行处理D .大量使用农药、化肥9.我国生态环境的总体形势是( )A.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B.我国妇女地位低C.部分人仍存在重男轻女的思想D.看病难依然存在A.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危及子孙后代的生存和发展B.水土流失、荒漠化仍在加剧C.环境恶化的趋势已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D.污染物排放总量远远高于环境自净能力10.右边漫画说明()A.发展和环保势不两立B.我国森林资源开采率高C.我国环境恶化的问题已得到遏制D.发展经济决不能以破坏环境的为代价(二)、非选择题为了创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你所在的学校准备开展“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建美好家园”为主题的创建活动。
为此,学校将开展以下具体活动,请你积极参加。
活动一:知识探究(1)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我们必须坚持哪些基本国策?活动二:社会调查(2)为了解家乡水资源状况,开展一次社会调查活动,你认为开展此项活动有哪些方法?(不少于三点)活动三:环保宣传(3)请为保护环境设计一条宣传标语。
活动四:具体行动(4)请你列举一个让你感触最深的环境问题,并谈谈解决这个问题的建议。
五、教学反思:第三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班级组别座号姓名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现状及特点,明确人口、资源、环境之问的关系,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2.能力目标:认识科学发展观的含义,提高正确处理人口、资源、环境之问关系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人口、资源、环境之问的关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二、教学重难点:结合世界和我国面临的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引导同学们认识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三、教学过程:自学步骤:阅读教材,梳理以下知识点1.我国的资源特点是什么?2.导致我国的资源形势越来越严峻的原因是什么?3.怎样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地关系?4.人类为什么要谋求可持续发展?5.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和要求各是什么?7.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性是什么?四、练习设计:(一)选择题:1.“杀鸡取卵、竭泽而渔”反映了在资源和环境问题上的观念。
()A. 物尽其用的观念B.只顾眼前利益而不顾长久利益和整体利益的观念C.积极的生产的观念D.敢做敢为的观念2.我国七大水系中有一半河段被有机物或重金属污染,86%的城市河段水质污染超标。
这些情况表明()①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②发展经济必然带来环境污染③保护环境是我们一切工作的中心④我国的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A.①④.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3.下列观点中与可持续发展要求相违背的有()①“围湖造田,毁林开荒”②“我国地大物博,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③“但留方寸土,传与子孙耕”④“先污染,后治理”A.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4.面对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国情,我们必须:()①实行计划生育②保护环境③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④坚持四项基本原则A. ①④B. ①②③C. ②④D. ③④5.据统计,我国除了煤炭资源的人均占有量接近世界平均水平之外,绝大部分矿产资源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