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困生成绩跟踪调查及成因分析摘要:学困生,这一“特殊群体”是学校教育评价中不可回避的问题。
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而言,如何评价和界定“学困生”一直是一项重要工作。
但作为众多学科教师而言更多只是关注结果和表面现象的分析,比较缺乏对学困生持续成绩的分析。
因此,在教学管理中尝试运用“比值分析法”,通过对学困生历经数年的成绩分析,可以帮助教育工作者更好的了解学困生的成绩变化规律,从而探讨学困生分化的阶段,以此分析学困生的形成原因,探讨教育对策。
关键词:学困生成绩跟踪调查成因分析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描述:班级管理中学生两级分化严重,“落后生”转化难度大等等。
应该说,学困生(也称之为学业不良儿童)是指学习成绩不良的学生[1]。
在任何一所学校中,学困生都作为一种存在“刺激”着普通教师的神经。
而且随着年级的增高,许多学困生在经历学业失败之后,往往在高年级易转化为问题学生。
他们无心向学,和家长关系紧张,对老师“阴奉阳违”;和社会上的闲杂人员来往密切,惹是生非,寻衅滋事。
面对这些由于学业成绩落后而变成问题生的孩子,家长和教师急在心头却无良策。
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而言,面临众多学困生“转差”的工作,学科教师往往容易看到已经形成的“学困生”,而缺乏对学困生持续的跟踪了解,并分析具体原因。
笔者在历经数年的教学成绩分析中,尝试运用“比值分析法”,将学生的历次考试成绩与年级平均分进行比较。
试图通过成绩的跟踪分析,来了解学困生分化的阶段,以此分析学困生的形成,探讨教育对策。
一、概念理解:学困生困在何处?学业不良的概念很多,基本上采用四种分类:第一是根据学业不良的结果来定义,即以成绩落后为主要标志;第二是以学业不良的特征来定义,主要可以指反映慢理解能力差的学生;第三种以特定的标准来定义,比如按照学科不及格或者道德品质差等来衡量;第四种根据形成原因来定义[1]。
鉴于学业不良的概念较多,而本次研究主要是侧重于运用比值分析的方法归纳成绩,因而在研究我校学困生问题时,主要对以成绩落后为标志的学困生进行分析研究。
本文所定义的学困生主要指那些在学校学习中存在严重问题的、明显落后于全班水平的学生。
即研究的学困生专指感官和智力正常,但学习效果低下,学习有困难,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教学大纲要求的学生。
其特点为:①学习成绩长期而稳定的达不到规定要求;②身心生长发育正常,智力正常;③造成原因不同,学困生之间有差异;④存在不同程度的潜能,通过干预或辅导是可以逆转的[2]。
二、成绩分析:学困生问题出在哪里?本次成绩分析研究涉及一至九年级历时五年的数据,本文仅摘选其中相关数据进行分析。
同时为更全面的分析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因而只选取2012届九年级毕业生中具有代表性的学生作为研究样本。
通过样本的成绩分析、课堂跟踪调查、访谈等方式,分析其成因,发现学生学业成绩分化的阶段及其影响。
更重要的是通过研究个别学生发现共性特征,为教师的教育教学提供有力的支持。
(一)比值分析法的相关说明比值,在数学中的定义为:一个数与另一数相比的结果。
它反映是个体在集体中的相对位置而非真实成绩描述。
它在专业会计学中运用较多,用于多种数据之间的比较。
而在教育评价体系中,并没有专门提出进行阐述。
根据教育评价的分类方法划分,比值分析的方法属于常模参照标准的评价[3],又称相对评价。
它是指在某一集团中(班级、学校、地区、国家),以这个集团的平均状况为基准,评价每个被评对象在这个集团中所处的相对位置的一种教育评价。
比如在考试成绩“两率一分”的评价中,我们要了解年级与班级之间、班级中学生个体之间的比较,都是通过和平均分衡量来进行区别。
而比值分析法就是将各班总平均分(个人成绩)和年级平均分进行比较,如果数值高于1.00,说明该班级(个人)成绩高于年级总体水平,而如果数值低于1.00,则说明班级(个人)分数低于年级平均水平。
再将此种比较结果进行连续若干次的比较,从而说明班级或个体的总体发展趋势。
(二)综合成绩分析本次研究以2012届九年级学生中8位学生作为样本,跟踪调查从2005至2010学年第一学期的期中期末共计10次成绩,并根据每学期的学科年级平均分,将学生成绩转化为比值,然后对每一位学生的成绩进行比较说明。
因成绩涉及学生个人隐私,因而报告中所采用的学生均用化名。
下面以2012届学生为例,对语文、数学、英语学科成绩进行跟踪分析。
在样本图例中,a代表男生,b代表女生1.成绩说明①通过对样本成绩汇总,可以发现在8位学生中,小学阶段女生的学习成绩要普遍好于男生,但随着年级的增高,部分女生在数学学科中出现问题,成绩下滑较快;②四位男生中,a2学生数学成绩浮动特别大,语文和英语总体而言比较稳定,略低于年级平均水平;③a1和a4男生成绩从小学四年级就开始低于年级平均水平,延续到初中阶段学业成绩落后更为严重;④a3男生存在成绩偏科现象,数学成绩在八年级时居于样本最高,但英语成绩却比较低。
2.结论①学生学业成绩从小学四年级存在分化现象,而此种分化如果不加干涉,那么容易演化为落后学生;②女生的数学成绩容易在六年级产生较大的滑坡现象,这会对女生其他学科的学习带来不利的心理暗示,应该引起教师的重视。
③在小学阶段如果语文数学英语三科统考科目中出现单科或双科不及格,或明显低于年级平均分,容易产生学困生。
(三)重点学生分析以上对样本的8位学生进行了学科成绩的综合分析比较,从中可以发现,并非8位学生都属于学困生,有些学生只是属于“偏科生”,还有些学生成绩浮动很大,说明学习还是具有潜力的。
真正出现成绩持续落后、无法跟上正常进度的学生只有四位。
下面就四位学生的成绩进行具体分析。
1.a1学生成绩分析(1)成绩说明:a1学生三科成绩从小学阶段就明显低于年级平均水平,而且在进入初中后,数学、英语均呈现持续下降趋势,在班级的排名很落后,其他科目的成绩也均不理想。
(2)原因分析:从成绩上可以将a1划分为学困生,该生属于学习非常吃力的学生。
如果探究其原因,通过课堂实录和访谈能够发现造成其学习困难的部分原因:①作业拖欠严重。
小学老师就说:懒,能不做作业就不做,能少写一点就少写;进入初中后,科目增加,作业完成质量很差,如果不能抄作业,那么作业就无法正常上交,或者是遗漏许多题目;②上课注意力不集中。
小学时的任课教师说:不知道上课都在忙什么,就是没有听讲;中学任课教师反映:人进课堂了,心不知道在哪里。
好多时候连书应该翻到哪里了都不知道;③家庭教育支持不够。
由于该生持续落后的成绩,家长对其不报任何希望,对学生的要求“一低再低”,只希望能够安安稳稳拿到初中毕业证即可。
2.a2学生分析(1)成绩说明a2学生的语文和英语成绩在小学时还不算太差,基本稳定。
但数学成绩波动较大,趋势是逐步下降。
(2)原因分析①情绪化严重,动手操作能力较弱。
该生在课堂中很情绪化,如果教师给予足够的重视和表扬,那么在课堂中就能够积极回答问题,但涉及动手练习时就开始分心;②上课注意力保持时间很短,易受教学内容和授课教师的影响。
在课堂教学中,如果出现无关的事情,立刻就能转移学生的注意力。
老师评价:操的都是别人的心;③缺乏应有的辨别是非的能力。
由于持续学习落后,该生已经出现厌学的现象,和社会上的人员来往接触较多。
3.a4学生分析(1)成绩说明a4学生的成绩也属于在小学就落后的情况,延续到初中各学科更是加剧和同年级学生的差距。
尤其是该生的英语成绩进入初中后下滑较大,这对2012年的中考影响极大。
(2)原因分析①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学习动力。
该生在小学阶段由于上课好动,注意力不能集中,需要教师高度关注;回家后的作业完成也需要家长的监督,因而缺乏独立学习的能力,离开成人的约束就无法自觉学习。
②没有学习兴趣,敷衍塞责。
该生各科成绩在小学阶段语文和英语基本稳定外,但数学成绩比较差。
进入初中后,各科成绩持续下滑,因而该生对学习更是缺乏兴趣。
老师反映:上课就是愣神、发呆,啥也不干,下课就精神了。
③目标定位较低。
通过个别访谈,该生对自己已经失去了信心,觉得自己就不是学习的料,而且对于将来也没有特别的希望,抱着走一步看一步的态度。
4.b2学生分析(1)成绩说明b2学生如果单纯从成绩分析看,还不完全属于学困生。
该生的英语和语文成绩都基本略低低于年级平均水平,成绩最大的问题是数学成绩持续下降,同时带来的也就是偏科现象。
(2)原因分析之所以将b2学生归类为学困生,主要是该生的态度较为消极,在家长的督促下才能坚持学习,同时对学习也缺乏兴趣。
①作业完成不够自觉主动,随意性大。
从小学开始,该生按时交作业就比较费劲,需要家长每天提醒和检查,一旦家长疏忽,那么势必就有老师反映:作业又没有按时交。
教师询问往往会说:做了但是没有带;但如果教师认真追究,其实作业并没有做完,而且还拖欠较多。
②缺乏好的时间分配和科学的学习方法;该生在家中完成作业的速度较慢,而且容易转移注意力。
在家里和家长上演“猫鼠大战”,有空就看电视,什么节目都看,看多晚都可以。
因为看电视而忘记做作业的现象屡屡发生,让家长头疼不已。
③家长支持不够。
通过和家长交谈,发现家长对孩子的兴趣爱好并不是很支持,因为学习成绩差,所以要求孩子在家时间尽量看书、做作业。
对孩子喜欢的手工制作、绘画等事情,很不支持。
导致孩子许多事情回避家长,一提学习就沉默。
三、对策思考:转困转差为什么那么难?通过以上成绩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学困生的形成在很大程度是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缺失。
这部分学生在小学阶段自我约束能力较弱,难以较好的控制自己,听课效率不高;作业无法保证每天按时完成,需要家长的监督和检查才能完成作业。
当课程难度不大时,通过家长的监督和辅导,这些“上课分神听课效率不高”的学生还可以跟上正常教学进度,但是只要一进入小学高年级,课程难度加大,问题也就随之出现。
针对学生上课听讲效率不高、作业完成不好的现象,对学困生教育教学措施应该重点注意以下方面。
(一)注意加强小学入学初学习习惯的培养,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学生在小学阶段正是培养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
这个时期的学习任务较为简单,学生对学习和学校充满喜欢和信心的。
要利用好这个时期的价值,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奠定基础,一定要认识到:低年级习惯比成绩更重要,品质比聪明更关键。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的学生,适时用提问、眼神等方式提醒学生保持注意力。
同时教师要注意掌握学生的学习心理,注意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留有“余地”,给孩子一定的活动时间,如小组交流,角色扮演等,让孩子在轻松的活动中发现学习的乐趣。
毕竟个体的学习方式存在极大的不同,动作型的儿童在学校教育中本身就处于劣势地位,需要教育工作者给予额外的帮助。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首先应该观察和认识孩子的学习方式,对于注意力不够集中、好动的孩子,在孩子入学初首先应该培养孩子的任务意识,即每天回家给家长汇报学校见闻和作业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