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省说课比赛一等奖课件认识三角形说课稿终学习资料
省说课比赛一等奖课件认识三角形说课稿终学习资料
省说课比赛一等奖课件认识三角 形说课稿终
教
材 的 地 位
本节课是在小学初步认识三角形的基础上, 进一步学习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和三角形三边 的关系。它既是上学期所学线段和角等知识 的延续和深化,也是后继学习全等三角形和 四边形的基础。在知识体系上具有承上启下
和
的作用。对丰富和发展学生的数学活动经历
作
及体验起到积极的作用。
用
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概念及其基本要素,能够 用符号表示三角形; (2)理解三角形三边之间关系;并能用其解决有关 的问题;
教
学
结合具体实例,经历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几何模型
过程与方法 的过程;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地表达
目
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
标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和“学”的整个过程,激
活动1、让学生自己画一个三角形。
1:与同伴交流你所画的三角形。 2:提问:观察所画的三角形有什么共同特点?
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 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观察所画图形,在学 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进行提炼,引出三
角形定义。
问题1:找出图中的三角形,与同伴进行交流。 问题2:我们是如何表示线段和角的? 问题3:你认为如何表示三角形?
练习1、小明要做一个三角形的铁架子,下面几
组铁条中,哪组铁条能够焊成一个三脚架?
(1)6cm ,8cm ,10cm (2)5cm ,5cm ,11cm
(3)9cm ,9cm ,9cm
(4)7cm ,7cm ,12cm
练习2、小明有两根小木棒分别长5cm和7cm,要构 成一个三角形,你能给出第三根木棒的长 度范围吗?
练习3、小明要做一个三角形的铁架子,有5cm、6cm、 11cm、14cm四根可供选择的铁条,他有几种选择?
练习4、(1)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为4cm和6cm, 那么第三边是多少厘米? (2)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为4cm和10cm, 那么第三边是多少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1、这节课你都收获了什么?
情感与态度 发求知的欲望,体验求知的成功,增强学生学习的
兴趣和自信心。
重点
三角形的定义、表示方法及基本要
重
素,三角形三边关系的三边关系的探究和归纳
三角形是学生在小学时就已经熟悉的图形, 在七年级又学习了边和角的相关知识,为本 节课的学习做好了知识的储备,同时七年级 的学生也具备了一定的语言概括能力及抽象 概括能力,他们思维活跃,模仿能力强,能 在老师的指导下,针对某一问题展开讨论并 归纳总结。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4分钟) 第二环节:操作交流 探究新知(22分钟) 第三环节:课堂演练 巩固新知(15分钟) 第四环节:课堂小结(3分钟) 第五环节:布置作业(1分钟)
问题:哪些地方可以看到三角形?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学生搜集的图片,让学生经历几何 模型的抽象过程,体会到三角形是最简单,最基本的几何 图形,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激发学生学习三角形的兴趣和 热情。
情情情景景景三二一
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活动3:
1、分别测量下列三角形三边的长度。
2、计算每个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差,并与第三边比 较,得到什么结论?
3、几何画板演示
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测量、比较等操作活动,由特例中发 现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归纳出结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抽象 概括能力,最后由几何画板进行验证,从而得出这个结论对 任意的三角形也是成立的,体现了结论的普遍性。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意义的学习活动不能 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本节课通过观察、测量 等动手实践活动和一系列问题串,激发学生探究 知识的欲望,发挥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合作 交流进行自主探究学习。针对学生的特点及教材 的内容,本堂课将采用“情境—问题—探究—归 纳” 的过程和方法,使学生体验到数学是一个充 满着观察、实验、归纳的探索过程。以引导—发 现为主,讨论和演示相结合。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 度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表示方法:△ABC
边:AB、BC、AC
角:∠A、∠B、∠C
顶点:A、B、C
B
A C
练习: 1、用符号表示你刚刚找到的三角形。 2、图中共有多少个三角形?
A
F
G
B
D
E
C
活动2、分别观察三个情境中,装有黄色彩灯的电线 与装有红色彩灯的电线长度。 问题1:装有黄色彩灯的电线与装有红色彩灯的电线 哪根长呢?说明你的理由。 问题2:在一个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和与第三边的 长度有怎样的关系?为什么?
例题:
有两根分别是5cm和8cm的木棒,
(1)用长度为2cm的木棒与他们能摆成三角形吗?
为什么?
(2)用长度为13cm的木棒与他们能摆成三角形吗?
为什么?
(3)用长度为10cm的木棒与他们能摆成三角形吗?
?
为什么?
(4)第三根木棒的长度在什么范围内,能与前两根
木棒摆成三角形?
【设计意图】通过对本节课两个重要结论的应用,引导 学生找出实际应用中的简便方法,让学生对这两个结论 的理解更加深刻,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的能力。
2、你认为本堂课中哪位同学的表现比较好?你自己 还有需要提高的地方吗?
三角形
定义
表示方法 三边关系
1、P137:知识技能1、数学理解1、问题解决1 2、利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解释一个生活中的现象。
与同伴交流。
谢谢!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