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婚姻法中的夫妻财产权内容摘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夫妻对其财产的处分直接关系到夫妻在家庭中的地位和家庭的稳定,也关系到市场经济的健康进展。
婚姻家庭关系是身份关系与财产关系的统一,财产关系是婚姻家庭得以连续进展的基础,也是夫妻关系的核心。
夫妻对财产的享有的权益和负担的义务,是夫妻财产关系的核心内容。
关键词:夫妻共同财产财产权交易安全婚姻家庭关系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展,人身关系开始弱化,财产关系逐步加强,因此,夫妻的财产权益,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为此,笔者就个人对我国的夫妻财产权的浅薄认识,发表一些个人见解。
1 / 1一、夫妻财产权的概念及特征(一)夫妻财产权的概念。
夫妻财产权是夫妻对夫妻财产所享有的权利,其涉及到夫妻各自的、共同的以及第三人的利益,为各国法律所重视,更是我们婚姻法的中心内容。
所谓夫妻财产权的内涵,是指关于夫妻婚前和婚后所得财产的归属、治理,使用,收益、处分以及对债务的清偿,婚姻解除时财产清算的权利和义务。
夫妻财产权与夫妻身份关系有着紧密的关系。
夫妻身份关系为夫妻享有夫妻财产权的前提,夫妻财产权是夫妻身份关系进展的必定产物,对夫妻身份关系有着重大的阻碍,即阻碍到夫妻身份关系的连续或终止。
(二)夫妻财产权的特征1、以男女双方结为夫妻为前提。
没有结为夫妻关系,也就无所谓的夫妻关系,更没有夫妻财产权的存在。
因此必须以男女两性结为夫妻为夫妻享有夫妻财产权的前提。
2、须以共同生活为基础。
我国婚姻法规定,男女双方必须办1 / 1理结婚登记后,才为夫妻。
但法律都强调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假如男女仅结为夫妻关系,而未共同生活,即没有财产上的权利和义务的统一。
如现在让双方享有均等的财产权,对一方或双方不公,这民法上的公平合理原则相违背。
只有双方在结为夫妻并共同生活后才能享有夫妻间的财产权利,承担对等的义务。
3、夫妻财产权的平等性。
我国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婚姻家庭关系包括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因而婚姻法属于民法范畴,其调整的主体也应是平等的。
在现实生活中,一般是女性主内,男性主外,夫妻之间存在着收入的差异,存在着表面上的不等。
但男性的收入是因为有妻的支持:关心夫君操持家务,使夫君能安心地工作,再讲,妻的付出也是属于夫妻共同财产的内容。
如我国先行《婚姻法》第40条规定,付出义务较多的一方,有向另一方请求补偿的请求权。
也体现了夫妻权利义务的统一。
因此讲双方在权利和义务上是平等的基础上,夫妻的财产权也是平等的。
1 / 14、遵循公序良俗。
公序良俗是法律渊源之一,其与法律一起调节人们之间的关系,也是法律的辅助工具,在法律的范围之内行为,要那道德来平衡自己的心,做到不偏不倚。
如夫妻在行使夫妻财产权的时候,不能不顾子女及善意第三人的利益。
5、爱护交易安全。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其行为直接涉及到社会的利益。
夫妻对夫妻财产权的行使,会关系到社会上的其他人的利益,也会阻碍到社会的稳定。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夫妻的财产权不仅对内,而且对外。
对外表现在交易上,其交易行为必定会涉及到第三人的利益,为了保障交易安全,爱护第三人的合法利益,夫妻在行使夫妻财产权时,不能损害他人或社会的利益。
二、规范夫妻财产权的法律原则我国没有专门的财产法,而是在民法差不多原则下,在《婚姻法》及其司法解释和《妇女权益爱护法》中体现出来。
从这些法律中,能够看出对夫妻财产权的规范原则。
1、坚持男女平等。
我国《宪法》第48条规定:“妇女在政治1 / 1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
”我国〈民法总则〉也规定,当事人在民事活动中的地位平等。
我国〈妇女权益爱护法〉第二十八条规定:“国家保障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财产权利。
”第二十三条规定:“在婚姻、家庭共有财产关系中,不得侵害妇女依法享有的权益。
”在社会主义的中国,男女是平等的,夫妻是婚姻家庭关系中的平的平等主体,其在行使财产权时,必须贯彻男女平等的宪法原则,彼此尊重,才能体现夫妻在家庭中的地位。
2、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爱护弱者。
“民主,公平,正义”是法的最高要求,我国民法也强调民主、公平合理、维持正义。
但我国依旧一个年轻的国家,刚从具有“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走到现在,封建的不良思想还深深地阻碍着人们的活动。
妇女在家庭里仍处在弱者的地位,爱护弱者是法律的任务。
我国现行《婚姻法》第39条规定:“离婚时,夫妻的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依照财产的具体情况,照顾子女和女方权益的原则判决。
”《民法通1 / 1则》规定当事人在日常生活中的享有平等的权利。
只有爱护里处于弱势的群体的合法利益,才能体现法律的公正、公平。
3、促进婚姻家庭的稳定、和谐。
我国《宪法》第49条规定,婚姻家庭受国家爱护。
现行《婚姻法》也是为了家庭的平等和睦,稳定和谐。
夫妻财产关系是婚姻家庭的物质基础,夫妻对其财产的权利,直接关系到婚姻家庭的稳定。
4、符合中国的国情。
各国的法律制定与本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传统乃至家庭的结构和规模有着紧密的关系。
正是那个特点,我们对国外的成功的夫妻财产权法律制度,应立足于国情,理性地借鉴。
5、爱护交易安全。
在市场经济的阻碍下,夫妻对财产的处分,开始商业化,交易逐渐增多,这必定涉及到第三人的合法利益。
为了爱护他人的合法利益,夫妻有按照市场规则行为的义务。
三、我国夫妻财产权的类型我国的夫妻财产制度,包括法定夫妻财产制、约定夫妻财产制和特有财产制。
在此财产制下,夫妻的财产权的类型能够1 / 1分为:法定夫妻财产权、约定夫妻财产权和特有财产权。
法定夫妻财产权是法律强给予婚姻家庭当事人所享有的权能;夫妻约定财产权是法定财产权派生出的一项全能,并与法定财产权处于同等地位,其兼有法定夫妻财产权和特有财产权的内容。
特有财产权是夫妻对各自的财产享有独立的全能。
四、夫妻财产权的内容夫妻财产的权利及承担的义务,不仅关系夫妻之间的财产关系,而且关系到夫妻婚姻外的财产关系。
“全面规范夫妻对财产的权利与责任,既是平衡夫妻相互关系的需要,也是减少和幸免夫妻财产纠纷的必要,有利于爱护涉及夫妻财产的民事交易的安全。
”财产权括占有、治理、使用、收益、和处分。
不管中外的何种夫妻财产制都包含这些财产权内容,并确定夫妻财产对外责任的清偿及分割。
对财产权的五种全能,将借助法定夫妻财产权给予阐述,现仅就贯穿于三种夫妻财产权类型的权能进行阐述。
1、所有权。
夫妻对财产的所有权是夫妻为方或双方财产权的前提。
涉及到所有权的始终间和方式。
如在法定夫妻财产制1 / 1中,夫妻对法定财产的全能开始于结婚,婚姻当事人不能以约定的方式或其他方式决定共有关系的开始。
婚后,当事人能够以约定的方式或其他方式变更共有关系。
2、使用权。
夫妻对财产的使用,直接体现夫或妻在婚姻家庭中的地位。
我国《婚姻法》规定,夫妻对共有财产享有平等的使用权。
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对配偶他方的个人财产在一定时刻一定范围内享有使用权。
如在婚姻存续期间,一方对配偶他方的房屋享有居住权(即使用权)。
3、家庭生活费的负担。
婚姻家庭的生活是有夫妻共同治理的,夫妻以其个人或共同财产对家庭的开支负担。
夫妻的对财产的使用和处分,关系到婚姻家庭的利益。
在共同共有财产制下,先用夫妻共同财产负担,不足部分有个人财产分担。
在分不财产制下,夫妻以其个人财产对家庭生活分担。
在某些地区,一方婚姻当事人专门从事家庭事务,无婚后所得财产,其完成的家务劳动,视为对家庭生活费用的负担4、对外财产债务。
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的债务,是夫妻财产关系的内容。
涉及到夫妻财产与第三人的利益关系。
在现实生1 / 1活中,家庭债务现象较为普遍。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进展,家庭债务只会增加可不能减少。
为了爱护民事交易安全和交易相对人的合法利益,而要求夫妻对共同债务负连带责任。
我国现行《婚姻法》解释(二)第25条规定:“婚姻当事人的离婚协议或者人民法院的判决的、裁定的、调解书差不多发生对夫妻财产分割问题作出处理的,债权人仍有权就夫妻共同债务向男女双方主张权利。
”及第25条规定:“夫或妻一方死亡的,生存一方应当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的共同债务负连带清偿责任。
”夫妻个人所负债务,应有个人财产来清偿,但个人财产不足清偿时,应有共同财产来清偿。
《婚姻法》解释(二)第24条规定:“债权人就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一方以个人名义所负债务主张权利,应当按夫妻共同财产处理。
”如此规定的目的,确实是为了幸免婚姻当事人利用财产制躲避责任。
但用共同财产清偿后,对配偶他方所造成的损失,有损失方给予补偿。
五、法定财产制中的财产权(一)法定财产权的历史沿革1 / 1我国古代,长期按照“男尊女卑”、“同居共财”、“夫权汲取妻权”的封建思想,有家长掌总管庭的一切事务。
无所谓的夫妻平等,更无所谓的夫妻共同财产存在。
在中共苏共区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婚姻法》规定,夫妻婚后共同经营所得财产为共同财产,所负债务为共同债务,应有夫妻双方共同处理,离婚时平均分割。
同时《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强调男女平等,财产平等。
至此我国才出现真正意义上的平等的夫妻财产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1950年颁布的《婚姻法》第10条规定:“夫妻双方对家庭财产有平等的所有权与处分权。
”(其把夫妻婚前个人财产归为共同财产,是由于当时的生产力决定的)1980年的婚姻法规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财产归夫妻共同共有,夫妻对共同财产享有平等的处理权。
但没有体现婚姻当事人对财产的自治原则。
修订后的《婚姻法》体现了当事人的自治原则,现在的夫妻财产关系才比较完善。
(二)夫妻享有的财产权在我国现实生活中,法定财产制还处于主流地位,尽管现行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