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证券基础知识》第五章、金融衍生工具

《证券基础知识》第五章、金融衍生工具

《证券基础知识》第五章、金融衍生工具第五章金融衍生工具随着我国金融业的对外开放和金融市场的迅速发育,金融衍生工具已经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了我国的金融市场。

随着金融市场衍生工具品种的不断丰富,规模的不断扩大,金融衍生工具必将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

所谓衍生工具,是指一种价值取决于其他基本相关变量的工具;而金融衍生工具则是指股票、债券等传统金融工具基础上派生出来的新型金融工具。

金融衍生工具以传统金融工具为存在前提,以这些金融工具为交易对象,价格也由这些金融工具决定。

那些能够产生金融衍生工具的传统金融工具被称为基础工具。

金融衍生工具主要有金融期货、金融期权及其他一些工具。

其中,金融期货包括外汇期货、利率期货和股票指数期货三类;金融期权包括现货期权和期货期权两大类,也是主要以外汇、利率及股票指数为基础工具;其他一些金融衍生工具则主要包括可转换债券、认股权证以及备兑凭证等,一般认为这些属于期权的变通形式。

金融衍生工具是从本世纪70 年代开始发展起来的,它们的产生与发展既是经济发展推动的结果,也是金融业自身生存与发展的内在需要。

金融衍生工具的产生一方面促进了金融市场的证券化,大大地推动了国际债券和货币市场的发展,促使金融产品不断丰富,金融机构不断完善,金融服务不断提高,从而推进了金融的国际化进程;另一方面,金融衍生工具又给金融体系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比如,金融衍生工具在消除市场阻碍的同时,也强化了因市场依存性增强而增加的脆弱性,任何源于某一市场的冲击都会快速地被传递到其他市场;金融衍生工具的表外交易形式会使银行从事这方面业务的增量风险加大;作为金融创新的产物,有些金融衍生工具本身就是用以规避金融管制的,加上场外交易规模的不断扩大、品种的不断增加,情况也越趋复杂,从而进一步增加了金融监管的难度。

金融衍生工具是一把既有独特功能又有一定负作用的“双刃剑”,我们既不能因其负面作用而因噎废食,也不能因其独特功能而放松管制。

关键在于要对金融衍生工具扬长避短,使得这些在发达国家行之有效的新型金融工具在我国的市场经济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第一节金融期货与期权一、金融期货1.金融期货的定义金融期货也称金融期货合约,是指买卖双方在有组织的交易所内以公开竞价的形式达成的,在将来某一特定时间交、收标准数量特定金融工具的协议。

金融期货主要包括外汇期货、利率期货和股票指数期货三种。

2.金融期货的产生和发展金融期货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

70 年代初期,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崩溃,浮动汇率制取代了固定汇率制。

与此同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因经济迅速发展而积存的通货膨胀的压力也进一步增加,利率的波动幅度和波动频率进一步加大。

利率和汇率波动的加大,使得经济活动的不确定性和经济运行的风险也随之增加。

为了保证资产价值又因捉摸不定的利率和汇率的剧烈波动而遭受损失,许多公司和金融机构都想方设法要用新的手段来减少甚至避免利率和汇率风险。

而投机者也想通过对风险投下赌注谋求巨额利润。

在这种形势下,金融期货便应运而生。

此外,70 年代后期的西方国家进入了低经济增长阶段,企业活力下降,企业成长缓慢,这使企业的成本意识大力增加,纷纷寻找新的金融手段来保护自身利益,例如为避免现有资本降价而进行套期保值等,这也刺激了金融期货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当然,计算机和信息处理技术的改进及其在金融领域的运用,不仅使金融期货的产生有了技术上的可能,而且为金融期货在世界范围内迅猛发展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1972 年5 月,美国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在该交易所内另设专门从事金融期货业务的部门,即国际货币市场(IMM),并首次上市标准化通货期货合约,这是第一笔金融期货合约在交易所内上市交易,使期货交易产品从实物商品扩展到金融期货商品。

继CME 首次推出通货期货合约之后,1975年10 月,美国芝加哥交易所(CBOT)上市第一笔利率期货合约。

随后,其他类型的期货合约也纷纷引入到场内进行交易。

并逐渐超过了许多传统商品期货的交易量。

(2)外汇期货的种类及其交易方式。

到目前为止,在世界主要外汇期货市场上,几乎所有世界主要货币的期货交易都已经开办起来。

如在美国期货市场上,就有英镑、澳元、加元、德国马克、日元、瑞士法郎、法国法郎、欧洲货币单位等的期货。

外汇期货交易是指买进和卖出不同交割期限的外汇的买卖活动,主要有外汇掉期交易和外汇套期保值交易这两种形式。

外汇掉期交易是指交易者利用不同的交割日期、交易品种和汇率的差额进行外汇买空卖空的交易方式,它常同外汇套利交易一道配合运用,是外汇期货市场中十分独特的交易方式。

目前外汇市场上为避免外汇风险而最常使用的做法则是利用外汇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如对国际贸易中的应收款、给国外附属机构贷款、货币市场存款等,都可以在外汇期货市场上进行套期保值。

(3)外汇期货合约。

与其他期货合约相比,外汇期货合约无论是在结构上还是在内容上都有其自身的特点。

外汇期货合约的交易单位一般是用一定数量的外币计价单位来规定的。

不同的外汇币种其期货合约的交易单位也不同。

如美国芝加哥商品交易所不同币种期货合约的交易单位为:英镑期货合约62500 英镑/张;瑞士法郎期货合约125000 瑞士法郎/张等。

交易所一般还要对不同币种的外汇期货合约规定不同的最小变动价位。

如芝加哥商品交易所规定:英镑期货的最小变动价位为0.0002 英镑,每张合约12.50 英镑;马克期货的最小变动价位为0.0001 马克,每张合约12.50 马克。

设置最小变动价位是为了保护交易者的利益,保障外汇期货交易的安全。

最小变动价位是在期货交易所进行外汇期货交易时的最低报价单位,外汇期货报价必须是最小变动价位的整数倍。

期货交易所还要进行每日波动限制,即对外汇期货价格的每日最大的允许波动幅度做出一定的规定和限制。

如芝加哥商品交易所规定的每日价格最大波动限制是:英镑期货为500 点;德国马克150 点等。

每日波动限制是为了有效地保护外汇期货交易者免遭外汇汇率的突发性剧变带来的风险,并保证期货交易所和会员单位的财务安全。

交易所还要对上市交易的外汇期货合约规定相同的合约到期月份的循环周期,合约月份的安排主要依据外汇交易者的实际用汇习惯和外汇收支结算特点等因素而定,以最大限度地方便交易者进行套期保值和风险投资活动。

外汇期货合约中的最后交易日是期货交易所允许该期货合约进行交易的最后期限,过了这一期限的未平仓外汇期货合约必须进行外汇现汇交割。

外汇期货合约中还规定了交割日期和交割地点。

所有到期的不平仓外汇期货合约都必须在交割日期进行现汇交割;交割地点一般是票据交换所指定的货币发行国银行。

(2)利率期货。

1)利率期货概述。

利率期货是一种在期货市场上通过标准化利率期货合约的买卖来规避利率风险的金融工具。

而利率期货合约则是指在有组织的交易所内,买卖双方通过公开竞价而达成的在未来某一日期按成交价格交收标准数量特定金融凭证的标准合约。

利率期货的产生是缘于规避利率风险的需要。

在金融市场上,借款人向贷款人开具的载明借款金额、利率水平和还款日期的单据是一种金融凭证,这种金融凭证是一种生息资产,可以在市场上买卖。

既然可以买卖,就必然有价格,其价格取决于多种因素,但基本因素是市场利率。

当市场利率高于凭证上标明的利率时,凭证的价格就会下跌;反之,其价格则会上涨。

因此,当市场利率波动较大时,就给凭证的买卖双方带来了风险,这就是利率风险。

利率风险的存在,使买卖双方都有可能遭受损失。

因此,金融市场上的借贷双方、金融凭证的买卖双方都迫切需要一种工具来减少甚至避免这种利率风险。

利率期货最早出现在本世纪70 年代的美国。

此前尽管美国金融市场的资金短缺,货币供应量明显不足,但由于美国政府及金融部门的限制,金融市场的利率水平一直比较低,美国财政部当时发行的长期公债券的利率水平也比较平稳。

但进入70 年代之后,由于石油危机的冲击,像其他西方国家一样,美国经济也开始出现“滞胀”。

为此,美国政府大幅度提高了资金利率。

这虽然暂时延缓了通胀的速度,但实质上却又加剧了美国经济的停滞,造成失业率上升和产业结构不平衡。

金融部门又不得不降低利率,以求经济发展速度的回升。

利率如此频繁的波动,使金融市场上有关金融凭证,尤其是国家债券的买卖双方的风险越来越大,投资者的经济利益也无法得到基本的保证。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1975 年10 月,美国芝加哥商品交易所首次推出了利率期货——美国国民抵押协会的抵押证期货。

这种利率期货的推出并交易成功在美国及世界各地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1967 年,美国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又推出美国政府90 天期的国库券期货交易,第二年又推出长期债券的期货交易。

美国推出利率期货之后,西方各国竞相效仿,英国伦敦、日本东京等地也相继开办了利率期货。

1990 年2 月7 日,香港期货交易所开办了港元利率期货;1993 年10 月25 日,上海证券交易所首先正式开办了国债期货交易。

2)利率期货的种类。

随着利率期货交易的迅速发展,利率期货交易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品种上都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从品种上看,不仅有短期的货币期货,还有长期的资本期货。

其中货币期货主要有短期国库券期货、欧洲美元期货及定期存单期货等;资本期货则主要有中、长期公债期货等。

迄今为止,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利率期货交易市场,交易品种多,交易规模大。

特别是美国联邦政府和地方当局目前发行的短期国库券、中期政府债券、长期政府债券、市政债券以及抵押证券等,建立在这些基础工具上的利率期货品种具有十分重要的代表性。

3)利率期货合约。

利率期货合约由交易所设计推出,投资者必须按照标准合约进行交易。

因此,利率期货合约的设计是否科学合理,决定了投资者的期货交易能否顺利进行,交易所的经营管理能否成功。

经过几十年的实践,美国的利率期货合约具有一定的示范价值。

这里介绍美国的两种主要利率期货合约。

美国90 天短期国库券期货合约,其标的物为美国90 天短期国库券;每份合约面值为100 万美元;交割日通常在交割月(3 月、6 月、9 月、12 月)的第三周;国库券以贴现方式发行;其收益率是国库券的面值与市场价格之差;短期国库券期货按照“国际货币市场指数”报价,用短期国库券的收益率与100 的差额表示;最小变动价位是25 美元;每日价格变动不能超过前一个交易日最高价的50 点(即1250 美元);或不能超过最低价的100 点(即2500 美元)。

美国长期国库券期货合约,每份基本交易单位为面值10 万美元;收益率为8%;交割月为3 月、6 月、9 月和12 月;交割日为交割月的任何工作日;以100 美元的面值报价;每日价格最大波动幅度限制为上一交易日收盘价格的24/32 个百分点;初始保证金为3000 美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