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育学是研究,揭示的一门社会科学。
2、是教育研究的核心。
3、教育学的根本任务是。
4、孔子的思想集中体现在著作。
关于教育对象的主张:。
教育目的:。
教育内容:。
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是:。
5、是世界上最早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学记》中的教育思想(1),指出了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2)关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提出。
(3)——启发诱导原则“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即原则“当其可之谓时”体现原则——循序渐进原则“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即原则6、“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是的名言。
苏格拉底在教学方面的最大贡献是首创了,其步骤包括讽刺、助产、归纳和定义,这是西方最早的启发式教育。
7、柏拉图著作:教育的最高目标是:,其观点是国家主义教育思想的渊源。
卢梭曾盛赞是“最好的一部教育著作”。
6亚里士多德被称为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
师生关系: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的观点,主张按照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对儿童进行分阶段教育。
著作《政治学》7 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
是西方第一本教育专著,也是世界上第一部研究教学教法的著作。
是欧洲古代教育理论发展最高成就。
8. 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提了出来,其代表著作为《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9. 标志着教育学开始形成一门独立学科。
教育学之父是。
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10. 是最早在大学开设教育学讲座的人,将教育学列入大学课程。
11. 是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科学教育学)的建立。
现代教育学之父是。
12 杜威著作教育的本质教育目的新三中心论13. 《爱弥儿》提出教育14《林哈德与葛笃德》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的主张。
15 《教育漫话》白板说、绅士教育16主编的《教育学》,被公认为世界上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
17蔡元培办学原则:美育学界泰斗,人世楷模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万世师表18 被视为现代教学理论的三大流派。
19苏霍姆林斯基著作有。
其理论核心是;20布卢姆把教育目标分为三个目标领域,21巴班斯基著作,提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1.教育的本质属性是。
2.教育的功能能够把潜在的劳动力转化成现实的劳动力。
3.简述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
4.宋代以后,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是。
5.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主要体现在制约。
6.岁是口语学习的最佳时期,说明了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7.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作用。
8.教育的构成要素。
9.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是。
10. 决定教育的性质。
11.对人的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的是。
12. 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年人的无意识模仿,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
13.教育的个体功能包含。
14.古代埃及设置最多的是。
15.不搞一刀切的教育方式是尊重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
16.我国奴隶社会学校教育的内容主要是。
17.内发论的代表人物有。
18.教育的经济功能体现在是的基本途径,科学技术再生产的最有效形式,创新和发展新科技的重要基地。
19.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有。
20.教育的规模和速度归根结底是由决定的。
21.1965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采纳保罗朗格朗提出的思想。
这一思想成为许多国家教育改革的一种理论。
22.教育的最直接功能是教育的功能、又称教育的功能。
23.教育对文化具有反作用主要表现在教育的功能。
24.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是提出的。
25.揠苗助长、凌节而施有悖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
26.家庭教育的特点有。
27.教育功能分为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的依据是作用的。
28.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想脱离,是从时期开始的。
29.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要求我们采用的教育方式。
30.教育促进个体化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促进。
31.教育的功能能够促进年轻一带的政治社会化和民主化。
32.教育的社会功能是教育的功能33.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的代表人物有。
34.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的表现有。
35.古代印度,教育控制在教和教手中。
36.教育的领导权由决定。
37.教育的社会属性包括。
38. 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
39.你是怎么教育孩子的教育中的教育是作为一种的教育。
40.狭义的教育指。
41.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是。
42.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要求我们的教育。
43.教育在遵循社会发展规律的同时,也有自身运动的内在规律,这是指教育的。
44.学校作为专门的教育机构是在时期出现的。
45.教育中长善救失是尊重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46. 是促进个体发展从前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
1、教育目的必须回答的一个根本问题是。
2、既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也是教育活动的归宿,并且贯穿教育活动全过程的是。
3、教育目的的结构层次有上下位次之分,依次是:。
4、教育目的的作用:作用5、是评价教育实施结果的依据。
6、个人本位论代表人物有。
7、社会本位论代表人物有。
8、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
9、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10、是人的片面发展的根源。
11、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
12、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
13、我国教育目的实现的基本途径是。
14、在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中起主导作用15、是实施各育的思想基础,为其他各育起着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的作用,在全面发展教育中处于最优先的地位。
16、美育的主要途径是。
17、是美育的起点。
18、是美育的重点。
19、美育的大课堂是。
20、是美育核心,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手段与途径。
21、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是:。
22、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本质区别在于。
23、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24、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培养目标、入学条件、修业年限、管理体制以及各级各类学校的关系等。
25、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实施教育的机构体系及其组织运行的规则。
26、指一个国家配合政治、经济、科技体制而确定下来的学校办学形式、层次结构、组织管理等相对稳定的运行模式和规定。
27、是国民教育制度的核心,是国民教育制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体现了一个国家国民教育制度的实质。
28、我国主要采取学制29、是制度化教育建立的典型特征。
30、教育所推崇的理想是:“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
31、是我国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但未实施。
32、是第一个正式实施的现代学制,是实行新学制的开端。
33、由蔡元培主持,明显反映了资产阶级在学制方面的要求,第一次规定了男女同校。
34、是中国近代史上实施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学制。
35、从类别结构上看,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可划分为五个大类。
36、义务教育具有三个基本特征:。
37、世界上最早颁布义务教育法的国家是。
38、,并称为学习化社会的“四大支柱”,反应了素质教育的实质。
1、历史上最早把“课程”用作一个专门的教育术语的教育家是。
2、按课程的设计形式,课程可分为课程。
3、按,课程可分为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
4、:动物学、植物学、微生物学、生理学、解剖学、遗传学融合为生物学5、:社会研究课综合了历史、地理、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法学和人类学等相关学科内容6、由中央教育行政机构编制和审定的课程,属级课程,是基础课程的。
7、是学生的“第二课堂”,被称为“第二教师队伍”。
8、基础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三基能力,三基指的是。
9、根据古德莱德的课程分类,课程是由教育行政部规定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也就是列入学校课程表中的课程。
10、是任课老师所领会的课程。
11、经验的课程,即实际体验到的东西。
12、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
13、学科取向的课程有课程理论课程观。
14、新课程提倡的三维教学目标是指。
15、中小学“双基教学”是指的教学。
16、是确定课程目标的基本依据。
17、课程内容的文本表现形式主要包括三个层次。
18、体现了国家对学校的统一要求,是编写各科课程标准和教材的主要依据。
课程计划是依据一定的,由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19、课程计划的构成:。
20、是课程设置的依据和前提。
21、是课程计划的中心。
22、课程计划制定的依据是。
23、我国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应具有三个基本特征。
24、,亦即学科课程标准,是国家制定的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
25、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也是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26、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27、包括教科书、讲义、讲授提纲、参考书、活动指导书以及各种视听材料。
28、是教材的主体部分。
29、是教材编写的依据,教材是课程标准最主要的载体。
30、是学生在学校获得系统知识、进行教学的主要材料,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也是统筹教学与各种活动的根据。
31、编写教科书应遵循的原则主要有:。
32、在使用教科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
1、教师的根本任务:。
2、作用:。
3、职业性质:专业人员法律。
4、教师在新课改中的角色:多选简答5、教师职业劳动的创造性表现哪些方面?。
6、反映了教师职业劳动的特点。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7、反映了教师职业劳动的特点。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8、教师职业素养包含:。
9、教师职业道德:。
(为什么关爱学生?如何关爱学生?)10、知识素养包含:。
10、教师应具备的能力素养(简答):。
11、教师专业发展的自我更新取向:。
12、福勒布朗的教师专业发展阶段:。
13、教师个人为实现专业化应做的主观努力(简答):。
14、学生主体的表现(多选):。
15、学生是教育的客体是因为学生具有:。
教师示范性起作用的原因是学生具有。
16、学生观17、教学活动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
教师中心的代表人物:。
学生中心的代表人物:。
18、师生关系的内容(多选):。
19、师生关系类型:。
21、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
22、良好关系(案例分析题)。
1、学校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也是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
2、教学的基本任务:。
3、教学原则:重要主观题。
内涵与要求。
4、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教育性)5、理论联系实际6、直观性8、循序渐进9、巩固性10、及时反馈(强化)11、因材施教12、量力性13、教学方法包括。
14、常见教学方法:。
15、学校教学中最常用、最基本的传统教学方法是。
16、谈话法又叫。
17、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育方法主要有(多选):。
18、演示法与实验法的最主要区别(单选会区别)19、孔子最早提出教学过程的思想,讲教学过程概括为统一的过程。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以致用)20、赫尔巴特的四段教学法:。
21、杜威的五步教学法:。
22、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简答):。
23、实质教育论:赫尔巴特、斯宾塞形式教育论:智力24、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简答):。
25、备课(起始环节)三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