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历史】七年级历史下册材料题(附答案)

【历史】七年级历史下册材料题(附答案)

一、七年级下册综合题辨析题论述题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朝《神童诗》云:“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宋朝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

”材料二有宋一代,文士地位的显赫尊崇是历代不曾有过的……宋朝大力发展科举,彻底取消了门第限制,社会各阶级的优秀子弟都被允许应试入仕。

提倡读书,重用文人,这里既有“不能马上治天下”的客观需要,更重要的是以此来抑制武将权势。

因此,历宋一朝,高级官员都使用文人,就连专门掌管全国军权及军令的枢密院长官也大都是由文官担任的。

(1)材料一反映了宋朝的一种社会风气,这种风气源于朝廷实行的什么政策?(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宋朝实行这一政策的目的及积极作用。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宋代注重文教,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对宋代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答案】(1)重文轻武的政策。

(2)目的:既有“不能马上治天下”的客观需要,更重要的是抑制武将权势。

积极作用: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定和社会的安定。

(3)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解析】【分析】【详解】(1)根据所学和材料一“……唯有读书高……做人莫做军……”可知,这种风气源于朝廷实行的重文轻武的政策。

(2)根据所学和材料二“……既有不能马上治天下的客观需要,更重要的是以此来抑制武将权势……”可知,目的是,既有“不能马上治天下”的客观需要,更重要的是抑制武将权势。

积极作用有,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定和社会的安定。

(3)根据所学和材料二“有宋一代,文士地位的显赫尊崇是历代不曾有过的……宋朝大力发展科举……”可知,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对宋代社会产生的影响是,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2.(l)请写出上图中A、B两点的地名(2)隋朝大运河是哪个皇帝下令开凿的?运河的开凿有何意义?【答案】(1)A.洛阳;B.涿郡。

(2)隋炀帝。

意义: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有利于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至今仍具有交通运输、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等价值。

(答出其中一点即可)【解析】【分析】【详解】(1)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为 A.洛阳;B.涿郡。

(2)第一小问: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隋炀帝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为隋炀帝。

第二小问: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为隋朝大运河开凿的意义是: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有利于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至今仍具有交通运输、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等价值。

(答出其中一点即可)3.宋元时期,封建经济继续发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两宋时期,“国家的财政收入约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国家根本,仰给东南”;“丝、棉纺织业、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苏湖熟,天下足”。

材料二宋代时期,中外交往主要依靠海路,那时海外贸易兴盛,政府鼓励海外贸易,收入颇丰,以至于宋高宗说:“司舶之利最厚,若措施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

”材料三:请回答:(1)从材料一可以看出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材料二中为鼓励海外贸易,政府在主要港口设立什么机构加以管理?(3)材料三中交子最早出现于北宋哪一地区?【答案】(1)经济重心南移(2)市舶司(3)四川【解析】【分析】【详解】(1)依据材料信息:“国家的财政收入约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可知,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2)依据材料信息:“政府鼓励海外贸易,收入颇丰,以至于宋高宗说:“司舶之利最厚,若措施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

””可知,为鼓励海外贸易,政府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3)在宋代,随着商业的繁荣、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传统的金属铸币不能满足商业的需要,北宋四川地区出现了纸币-----交子。

4.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台州是中国戏曲的发样地之一。

据《台州地区志》记述:“晚唐、五代时,台州已有参军戏或杂剧演出。

”至宋代,随着城市的繁案,合州戏曲开始兴盛,州县均有组织,“勾栏”业也等有民间艺人演出,经过长期演绎,台州戏曲于明末清初发展成合州乱弹。

材料二:台州乱弹跌宕起伏的发展历程。

(注)2006年,台州乱弹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材料三:2010年以来,台州乱弹艺人多方寻我新出路,实现新发展,有《成继光》、《昭君出塞》等许多优秀传统刷目,并在此基础上积极创作编写了《老村新路》等新剧目,歌颂新时代乡村振兴中的好人好事;主创人员开设戏曲名家工作室培养后备人才,深入校园开展普及性公益讲座;走进乡村大舞台、走入电视台、登上国家大剧院,展现地方剧种的独特演年魅力;走出国门,问鼎德国国际文化戏曲节,并在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上获得中外嘉宾的高度称赞。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合州戏曲在宋代开始兴盛的历史背景。

(2)台州乱弹发展历程中的两次“毁灭性打击”分别和哪些历史事实有关?(3)综合上述材料,从台州乱弹的发展历史看,我们能得出什么结论?【答案】(1)宋代城镇规模扩大和经济迅速发展,进一步促进了文化的繁荣;宋朝推行“崇文抑武”的政策,文人开始关注民间文化。

(2)民国时期多战乱;文化大革命。

(3)国家强盛,社会稳定,则文化繁荣。

【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一“至宋代,随着城市的繁案,合州戏曲开始兴盛,州县均有组织,‘勾栏’业也等有民间艺人演出,经过长期演绎,台州戏曲于明末清初发展成合州乱弹”的信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合州戏曲在宋代开始兴盛的历史背景是宋代城镇规模扩大和经济迅速发展,进一步促进了文化的繁荣;宋朝推行“崇文抑武”的政策,文人开始关注民间文化。

(2)依据材料二的表格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台州乱弹发展历程中的两次“毁灭性打击”分别和民国时期多战乱;文化大革命等历史事实有关。

(3)综合上述材料的内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从台州乱弹的发展历史看,我们能得出的结论是国家强盛,社会稳定,则文化繁荣。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白居易《长恨歌》材料二从贞观年间开始,就任用蕃将节度方镇,边疆安定,夷狄归附,边将大多入朝为相。

李林甫为防止边将入朝,安禄山、高仙芝、哥舒翰等十四年不得升迁。

杨国忠又与安禄山交恶,遂引发安史之乱。

——新浪网×××博客(1)结合课本与你的课外知识,写出与材料一有关的三位人物。

(2)结合材料二与所学知识,说说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有哪些?(3)从唐朝的由盛转衰中你得到什么启示?【答案】(1)唐玄宗(李隆基)、杨玉环(杨贵妃)、杨国忠。

(2)①唐玄宗晚年贪图享乐,怠于朝政。

②李林甫、杨国忠奸佞误国,统治阶级内部矛盾重重。

③唐玄宗后期的政策失误,节度使权力过重,中央集权受到削弱(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我们要有忧患意识;把权力关在笼子里,加强权力监督,防止专权乱政。

(言之有理即可)【解析】【分析】【详解】(1)依据材料一“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与材料一有关的三位人物是唐玄宗(李隆基)、杨玉环(杨贵妃)、杨国忠。

(2)结合材料二“就任用蕃将节度方镇,边疆安定,夷狄归附,边将大多入朝为相。

李林甫为防止边将入朝,安禄山、高仙芝、哥舒翰等十四年不得升迁。

杨国忠又与安禄山交恶,遂引发安史之乱”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有唐玄宗晚年贪图享乐,怠于朝政;李林甫、杨国忠奸佞误国,统治阶级内部矛盾重重;唐玄宗后期的政策失误,节度使权力过重,中央集权受到削弱。

(3)本题是开放式试题,只要学生能够从史实出发,结合史实总结教训和启示,能够自圆其说即可,例如从唐朝的由盛转衰中得到的启示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我们要有忧患意识;要把权力关在笼子里,加强权力监督,防止专权乱政。

6.千百年来,大运河一直是我国最重要的南北水上运输通道,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隋朝大运河示意图》(1)材料一中A B C代表城市名字A: B: C:(2)假如隋朝考生从C城到B参加科举考试,需经过运河名称。

(按顺序)----- -----材料二 2014年 6月 23日大运河的申遗成功——大运河沿线的北京、河南等8个省35个城市的大运河遗产整体申报世界遗产,2014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3)申报大运河为“世界文化遗产”有何现实意义?【答案】(1)A:涿郡B: 洛阳 C:余杭(2)G江南河---F邗沟-----E通济渠(3)促进大运河的保护,促进旅游事业的发展【解析】【分析】【详解】(1)根据材料一《隋朝大运河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炀帝时征发几百万人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纵贯南北全长两千多公里的大运河。

结合图片可知,A是涿郡,B是洛阳,C是余杭。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隋朝大运河由北向南分别是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由C余杭到B洛阳,需要经过江南河、邗沟、通济渠三段,字母分别是G、F、E。

(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申报大运河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现实意义是促进大运河的保护,促进旅游事业的发展。

7.读谚习史谚语是我们了解历史的重要途径之一,请阅读下面三则谚语,并回答问题。

谚曰:“苏湖熟,天下足。

”——(南宋)范成大《吴郡志》语曰:“苏常熟,天下足。

”——《陆游集·渭南文集》谚曰:“湖广熟,天下足。

”——(明)李釜源《地图综要》(1)结合所学,归纳“苏湖熟,天下足”这一局面出现的原因。

(2)“苏湖熟,天下足”,“苏常熟,天下足”在南宋文人笔下反复出现,说明了什么问题?(3)从“苏湖熟,天下足”,到“湖广熟,天下足”,你能得出什么结论?【答案】(1)南方战乱较少,政治相对安定;中原人南迁,带去先进技术,增加劳动力;自然条件相对优越;引进、推广优良品种。

(2)宋代,太湖流域成为重要粮仓。

(3)南方经济持续发展。

【解析】【详解】(1)根据“苏湖熟,天下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到宋朝时,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出现“苏湖熟,天下足”等谚语,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是南方战乱较少,政治相对安定;中原人为逃避战乱大量南迁,带去先进技术,增加南方的劳动力;南方自然条件相对优越;引进、推广优良品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