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春江花月夜(音画朗诵.欣赏.10分.自动)

春江花月夜(音画朗诵.欣赏.10分.自动)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配乐诗朗诵:引自"VeryCD论坛" E-mail文化传播网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一开篇便就题生发,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

春江水涨,江海难分。

月共潮生,光照万里。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静谧、清新、隐秘、皎洁、美丽。

月光下的景色梦一般地神奇,它蕴含着宇宙人生的许多秘密。

这一明净的春江月夜之美,使人沉浸于生命的美好的感受之中,进而思索人生。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此二句可看作承上启下的过渡句:总结月色的皎洁、夜空的明净。

用一“孤”字显出天宇之广阔。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这种问月的构思,影响了之后的许多诗人词人。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李白)•“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天问
一番“天问”表现了诗人对宇
宙奥秘的深思遐想和探索。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这四句的巧妙之处在于:由眼前飘然而过的一片白云起兴,用白云的“去悠悠”暗寓游子的离家远游,从而巧妙地引出了月下的人物。

以下诗句具体写月下人物愁思的情状: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此二句化用曹植《七哀》诗的诗意:“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

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


由月鉴人,“月徘徊”也是人徘徊。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玉户”二句,是明写
月光普照大地,无处不
在,暗喻思妇的愁思之
深无法排遣。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此时此刻,明月可以共望,音
讯却不相通。

但愿我能跟随这
流水似的月光,来到远方亲人
的身旁。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两人相距遥遥,连善于长途飞翔的鸿雁,也不能随月光飞度到她爱人的身边。

那潜游水中的鱼儿,同样也只能在水面上泛起层层波纹难以游到她思念的人跟前。

此两句生动地写出了闺中思妇望月怀人的痴情痴想和无可奈何。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闲潭梦落花”是“梦闲
潭落花”的倒文,可看作思
妇思极后的怀想之词。

“梦落花”暗示春将去,
故有“可怜”(可惜)之说。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江水流掉了春天,也流掉了游子思妇的青春和幸福,实在是辜负了这大好的“春江花月夜”!
月已斜,花已谢,春已去,但人未归。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碣石潇湘:是泛指,即指由此到彼,由北到南。

明月终于慢慢沉落藏于海雾之中,双方仍相隔天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不知在这美好的月夜,能有几个
游子乘月归家?只有那落月的余
晖,带着人间的离情洒满了江边
的花树。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春江花月夜》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全诗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
•(春江潮水连海平——汀上白沙看不见)•侧重写春江花月夜里的美妙景色。

•第二部分
•(江天一色无纤尘——但见长江送流水)•结合江月景色的描写抒发哲思。

•第三部分
•(白云一片去悠悠——落月摇情满江树)•侧重抒情,主要写两地相思的哀愁。

第一部分: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春江花月夜
这五种事物集中体现了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构成了奇妙的艺术世界。

《春江花月夜》给旧题以新意,化腐朽为神奇。

“春”是本诗的基调。

它不仅是季节和诗篇的“春”,也是人生与时代的“春”。

第二部分: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永恒而宁静的月亮,不仅引发着张若虚,也曾引发了无数文人骚客关于宇宙人生的哲理思考和悠悠情思!它表现在文学作品中,已不再有一般咏物作品的轻盈明快,而往往是一种深沉的浩叹。

张若虚在此浩叹: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诗人将宇宙人生联系起来并作出鲜明对比:人有死生,只
有代代相传才无穷尽;江上明
月,却是年年相似,长照万古。

诗人写出了人生世代常改而江月千古永恒的不变规律以及强烈的生命意识。

如对生命的留恋,对青春的珍惜,对“人生代代无穷已”的感慨。

张若虚笔下的月光,洗出了一个全新的艺术境界。

从张若虚开始,中国人对月华的审美和趣味上升到了一个纯艺术的境界。

第三部分:从“白云一片去悠悠”至篇末,集中抒写游子思妇的客愁闺思,着力表现闺中思妇望月怀人的脉脉深情。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清人沈德潜评:“题中五字,安放自然。

”全诗紧紧围绕“春”、“江”、“花”、“月”、“夜”五字布局谋篇,层层抒写。

诗歌情节也随此五字逐步展开和逐步归结。

“月”——月光,是全诗的灵魂。

诗歌的结构、抒情、写景三者都以月贯穿,使得全诗显得神气凝聚,浑然一体。

诗人不仅以清丽动人的生花妙笔,出色地描绘了一幅多姿态多彩的春花月夜、浩浩长江的巨幅画卷,而且由此生发了对宇宙无穷、人生短暂的思索和对游子思妇在明月今霄里天各一方的惋惜。

尽管诗中流露出青春苦短的伤感和怀人思远的淡淡哀愁,但哀而不伤,基调健康,笔调明朗,感情真切动人。

诗歌把春江月夜明丽的美的境界、深刻的人生哲理,与浓烈的情思融合在如梦一般诗的意境里。

这首诗的最大成就在于创造了完美的诗的意境。

《春江花月夜》的语言也十分华美又不失自然,初步洗刷了宫体诗的丽词艳句、浓脂厚粉。

The End 更多精彩请点击这里访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