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贾氏微刻
贾氏微刻,源于四川省宜宾市兴文县,是目前世界上刻写密度最大、艺术影响力最大、已经形成流派风格的微刻艺术。
贾氏微刻始创于清道光年间,传承至今已有上百年的历史。
贾氏微刻艺术完全承袭传统书画之精髓,选用竹木、铜铁、金银、玉石、印石、角骨等不同材料,使用自制的特殊刻笔,通过特殊的精湛微刻技艺,将微刻艺术以独特形式表现出来。
而在这些载体上进行镶嵌纯金金片再加工后进行微刻是贾氏微刻的显著特征,也是贾氏微刻艺术的独创形式和标志。
贾氏微刻书画艺术功底深厚,微刻表现形式多彩纷呈,已形成独特的流派风格。
其作品平均密度为每平方厘米6000—10000字,最大密度的作品达到了每平方厘米70000字。
2002年,贾宗赤微刻《老子•庄子》获得微刻书法基尼斯世界之最,该件作品同年被中国故宫博物院收藏。
2010年,贾宗赤微刻作品黄金版《红楼梦》再获基尼斯世界之最。
2003年,贾氏微刻在“第六届北京国际艺术博览会”上,获得广泛赞誉,并由此改写了微刻艺术的行业标准。
2004年,在北京举办的“首届中国收藏文化博览会”上,贾氏微刻又荣获“金艺奖”。
2011年5月,在四川省成都市举办的“第三届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上,贾氏微刻以其精湛的技艺和完美的艺术表现形式,获得了各界的一致赞誉。
新浪网、腾讯网、新华网、搜狐、网易、四川在线等为主的数十家主流网络媒体,以“红透第三届国际非遗节的‘贾氏微刻’”为题,多次对贾氏微刻进行了广泛报道。
从2000年起,随着四川省、宜宾市、兴文县等各级政府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众多媒体的不断深入报道,贾氏微刻艺术的影响力不断扩大、知名度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