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体发声器官生理机能概说学习心得

人体发声器官生理机能概说学习心得

人体发声器官生理机能概说学习心得
我们教师是靠一副嗓子吃饭的,嗓子对于教师来说是一种职业工具,它必须是健康耐用。

绝大部分教师因为用嗓过度,不懂得使用发声技巧,不懂得保护嗓子而患有不同水准的职业病。

通过《人体发声器官生理机能概说》视频学习,使我有机会对自己的人体发声器官有了一次亲密了解的机会,视频通过彭老师示范讲解,采用图片解析,多媒体辅助等多种手段的教学,形象直观,使我明白了很多知识。

1、人体的共鸣器官主要有胸腔、口腔和头腔三大共鸣腔体。

胸腔包括喉头以下的气管、支气管和整个肺部。

口腔包括喉、咽腔及口腔。

头腔包括鼻腔、上颌窦、额窦、蝶窦等。

2、咬字吐字器官咬字吐字器官(即语言器官)包括唇、舌、牙齿和上腭等。

这些器官活动时的位置和不同的着力部位,形成了辅音和元音(即语言)。

发声时,咬字、吐字器官各组成部分的动作比平时说话要更加敏捷而夸张。

敏捷是为了使咬字准确清晰,夸张是为了使美化的元音或韵母通畅地引长发挥。

所以语言器官是我们在吐字咬字时的物质基础,也是我们学习吐字咬字时出声、引长和归韵的重要器官。

3、言语声源产生在喉部,形成于声道,声道就是有咽腔、口腔、鼻腔及它们的附属器官组成的共鸣腔。

当声能脉冲气流通过咽腔、口腔、鼻腔时会产生各种共鸣,气流在口腔里受到构音器官各种活动的调节,就能发出不同的声音。

4、声道(口腔、鼻腔和咽腔)与喉腔相连,鼻腔与口腔相通。

口腔是最主动的构音器官,舌在口腔中的前后、高低运动,改变共鸣系统的声道形状,发出不同的元音。

舌的不同部位与齿列、齿龈、硬腭、软腭形成阻塞与狭窄,构成不同的辅音。

声道的运动是言语产生的共鸣源。

彭老师的本次讲座简洁易懂,内容符合我们的实际需要,向我们明确的阐述了教师在日常生活中时常会遇见的一些问题,并相对应地作出了很好的解释,真是受益良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