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民医院改善医疗服务计划实施措施汇总

人民医院改善医疗服务计划实施措施汇总

开展多种形式的预约诊疗服务:电话、窗口、诊间、出院复诊、网络、现场预约等。门诊实行分时段预约,出院复诊患者实现了中长期预约。实行“预约优先”,对预约患者和预约转诊患者优先安排就诊。专家门诊、专科门诊、普通门诊均开展预约诊疗服务。
门诊部
医患服务部
(七)实现分时预约。全面推行分时段预约,合理安排患者就诊、检查时间,尽量缩短在医院候诊时间。至2O17年底,住院患者分时段预约检查比例达到100%,门诊患者分时段预约就诊率不低于预约就诊患者的50%。
3、医院员工车辆一律停放地下停车场或后院停车场;外来车辆由保安人员引导停车。
后勤保障部
行政办公

保卫处
医务部、护理部、宣训处
(三)设置醒目标识。就诊区域设置建筑平面图、科室分布图,指示标识清晰、明了;为危险、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品和放射源等设置醒目的安全警示。
在医院公共就诊区域设置建筑平面图、科室分布图、专家坐诊一览表,为有毒有害物质和放射源设置了醒目的安全警示。
门诊实行分时段预约,出院复诊患者实现了中长期预约。已上线门诊叫号系统,实施预约检查,对住院患者实施分时段预约检查。
医务部
门诊部
信息科
三、合理调配诊疗资源,畅通急诊绿色通道
(八)合理调配资源。根据门急诊就诊患者病种排序,科学安排各专业出诊医师数量,保证医师有足够的诊查时间。合理安排检验检查设各和人力资源,逐步缩短检查等候时间和出具检查报告时间,力争做到预约诊疗患者及时检查。中医医疗机构要根据中医诊疗特点优化服务流程,缩短患者取药等候时间。
门诊部
(二)保持环境整洁。做好就诊区域环境卫生整治,加强卫生间等基础环境管理,保持干净、整洁、安全、舒适。严格落实公共场所禁烟要求。加强车辆管理。
1、制订各部位卫生管理标准,并明确责任人,大楼管理处每日巡检、每周抽查、每月大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处理。
2、成立医院禁烟管理小组,制订管理规定,设立控烟巡查员不定时检查,加大控烟惩处力度;在院内露天场所设立吸烟区,禁止职工穿着工作服在吸烟区吸烟;禁烟管理人人有责,医院设有控烟劝导员、禁烟管理人员等职务,加大控烟管理力度,医院职工发现吸烟现象有立即劝阻的职责;患者住院期间病房医护人员向患者及家属进行禁烟教育;在公共场所进行禁烟宣教。
1、对门诊流量进行实时监测,落实医疗资源调配方案和门诊与辅助科室之间的协调机制,能满足患者就诊需要。
2、普通医技检查当日完成检查和报告,能满足门诊需要。
3、对门诊就诊情况每月进行分析评价,持续改进门诊工作。
相关制度:缩短患者等候时间的措施、门诊医疗资源调配方案、门诊与辅助科室协调机制、门诊就诊情况分析表
宣训处
(四)提供便民设施。完善自助预约、挂号、查询等服务,为患者提供饮水、应急电话、轮椅、纸、笔等便民设施;完善无障碍设施,放射检查时为患者提供更衣条件和符合规范的放射防护。
1、门诊设有咨询服务台,专人服务,相关人员熟知各服务流程,门诊大厅有医院就诊指南、医院建筑平面图和清晰、易懂的医院服务标识,有说明患者权利的图文介绍资料,有残疾人无障碍措施及辅助用轮椅、平车等设备,标识醒目。有为老年人、有困难的患者提供导医和帮助服务,有提供饮水、电话等服务的设施,在诊区服务台及候诊区域摆放健康教育处方和院报等资料,门诊卫生间清洁、无味,有防滑措施,有专供残疾人使用的卫生设施。
2、有适宜的供患者停放车辆的区域。有通畅无碍逇救护车通道。
3、有电梯服务管理人员,医院工作人员佩戴标识规范,易于患者识别。
4、门诊工作人员实行“首问负责制”。
5、门诊部对上述工作定期进行督导、检查、总结、反馈,制订改进措施。
6、逐步完善自助预约、挂号、查询等服务。
7、放射科设更衣间和检查服,配备有符合规范的放射防护铅衣。
2、落实门诊管理制度、各种便民措施和缩短患者等候时间的措施,落实”急危重症患者优先处置”的相关制度与程序,高峰时段有措施保障门诊诊疗的秩序和连贯性。
3、门诊大厅一、二楼都设置有西药房和一卡通充值缴费窗口,有效引导和分流患者。
4、对门诊管理工作定期进行分析评价,并持续改进。
相关制度:门诊管理制度、便民措施、缩短患者等候时间的措施、急危重患者优先处置制度及流程、高峰时段人员调配方案、门诊管理工作分析评价。
*****人民医院改善医疗服务计划实施细则
具体措施
责任部门
协作部门
一、优化诊区设施布局,营造温馨就诊环境
(一)优化诊室布局。根据门急诊患者病种排序及其常规诊查流程,合理分布各专业诊室和医技检查室,分楼层设置挂号、缴费窗口,有效引导和分流患者。
1、根据疾病种类和特点,重新调整了门诊布局,使各系统疾病内外科门诊集中,更方便多学科会诊,使患者就诊流程更加科学、合理、连贯、便捷。
2017年下半年拟上线 系统,可)推进双向转诊。推进分级诊疗,支持双向转诊,二级以上医院为基层医疗机构预留足够的号源用于转诊。通过网络、电话、窗口、诊间、社区等多种方式、多种途径,提供预约诊疗服务,方便患者预约。实行“预约优先”,对预约患者和预约转诊患者优先安排就诊。
门诊部
二、推进预约诊疗服务,有效分流就诊患者
(五)扩大预约比例。三级医院逐步增加用于预约的门诊号源,至2017年底,三级医院预约诊疗率≥50%,复诊预约率≥80%,口腔、产前检查复诊预约率≥90%。
制定并落实预约诊疗管理制度,完善出院复诊患者预约服务管理,登记资料完整。
门诊部
信息科
医务部
新增:科学实施预约诊疗,逐步扩大实名制预约诊疗试点,探索开展检查检验集中预约.
目前儿外科、口腔科、眼科、耳鼻喉科均已经逐步开始推行日间手术。下一步,根据经验总结,逐步扩大日间手术范围,加强管理。
医务部
新增:推行日间医疗服务,加强日间手术精细化管理,探索开展其他日间医疗服务.
医务部
门诊部
新增:加强医疗资源调配,根据就诊情况,灵活调配机构门诊\住院\药房等医疗资源.
各部门制定并落实各自的医疗资源调配方案.
医务部
护理部
药学部
门诊部
医学装备
后勤保障
(九)推行日间手术。医院在具备微创外科和麻醉支持的条件下,选择既往需要住院治疗的诊断明确单一、临床路径清晰、风险可控的中、小型择期手术,逐步推行日间手术,提高床位周转率,缩短住院患者等候时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