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阅读理解小升初经典题型(经典版)带答案解析一、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理解1.课外阅读。
荒岛四十天萨沙乘着爸爸的考察船,在大海上航行。
他来到甲板上观赏景色,被一个大浪卷进了海里。
“救命啊!”萨沙大声呼救,但没人听见。
绝望的萨沙紧紧抱住一个从船上掉下的木箱,在大海上漂流着……不知过了多久,他发现自己躺在一个荒芜人烟的小岛上,岛上除了石头和树木什么也没有。
他在灌木丛中度过了来到荒岛的第一夜。
第二天清早,萨沙沿着河边走着,发现了一块大帆布和一个破气垫床,他如获至宝,帆布做帐篷,破气垫船做褥子,他有“房子”住了。
吃什么呢?萨沙想起老师讲过,树林里蘑菇是可以吃的,于是,他走进森林,摘回许多小雨滴状的蘑菇。
后来他又用口袋里的别针和一段渔线做了一个钓鱼竿,刚把渔线甩进水里就发觉有什么东西咬钩了,他猛地一挑鱼竿,哈!钓上了一只碗口大的螃蟹。
回到帐篷附近,他又想起原始人钻木取火的故事,就试着干起来,他在一个小石孔里塞满了木渣,用一根小木棍不停地在石孔里钻啊钻。
经过很长时间的努力,石孔中冒烟了,他连忙吹了几口气,啊,火苗起来啦!火越烧越旺,萨沙用树枝挑起螃蟹烤着,不一会儿,螃蟹烤熟了,萨沙美美地吃起来。
40天过去了,有一天,一艘军舰行驶在小岛附近的海面上,舰长看见岛上有火光,就派几名水兵乘着小船来岛上察看。
于是,萨沙得救了,很快回到了爸爸的身边。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考察——________ 绝望——________ 荒芜_——________(2)萨沙是个怎样的孩子?(3)萨沙在岛上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怎样克服的?(4)这40天,如果换成你,你将怎样度过?解析:(1)观察;失望;荒凉(2)萨沙是个坚强的孩子,他在荒岛上想法子活着,等别人来救援,他能用所学到的知识自救,是个爱动脑筋、爱动手的孩子。
(3)萨沙没有住处,他就把发现的大帆布做帐篷,破气垫船做褥子,没有吃的,他就摘树林里的的蘑菇,没有火,他就利用所学的知识,钻木起火,既可以用来烤食物,又可以用来做求助信号,最后他获救了。
(4)略【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
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
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
考察:实地观察调查。
绝望:断绝希望;毫无希望。
荒芜:因无人管理田地杂草丛生;无人耕种。
(2)评价人物性格要应做到通观全文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
(3)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短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4)仿照短文发挥想象,合情理即可。
故答案为:(1)观察、失望、荒凉(2)萨沙是个坚强的孩子,他在荒岛上想法子活着,等别人来救援,他能用所学到的知识自救,是个爱动脑筋、爱动手的孩子。
(3)萨沙没有住处,他就把发现的大帆布做帐篷,破气垫船做褥子,没有吃的,他就摘树林里的的蘑菇,没有火,他就利用所学的知识,钻木起火,既可以用来烤食物,又可以用来做求助信号,最后他获救了。
(4)略【点评】(1)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就容易了。
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2)本题考查评价分析人物性格的能力。
(3)此题考查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4)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2.课内阅读,我在行!(节选)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
一个人进进出出灶房,看到那一大锅正在叹气的粥,碗盏都已预备整齐,摆到灶边好久了,但妈妈总是说时候还早。
他妈妈正拿起一把锅铲在粥里搅和。
锅里的粥也像是益发浓稠了。
“妈,妈,要到什么时候……”“要到夜里!”其实他妈妈所说的夜里,并不是上灯以后。
但八儿听了这种松劲的话,眼睛可急红了。
锅中的粥,有声无力的叹气还在继续。
“那我饿了!”八儿要哭的样子。
“饿了,也得到太阳落下时才准吃。
”饿了,也得到太阳落下时才准吃。
你们想,妈妈的命令,看羊还不够资格的八儿,难道还能设什么法来反抗吗?并且八儿所说的饿,也不可靠,不过因为一进灶房,就听到那锅中叹气又像是正在嘟囔的东西,因好奇而急于想尝尝这奇怪东西罢了。
(1)本文题目是________,本文作者是________ 。
(2)选段写的是( )这件事。
A.做粥B.等粥C.喝粥D.议粥(3)在选段中找出一个描写腊八粥的句子。
并分析这样描写的好处。
(4)选段中的八儿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解析:(1)《腊八粥》;沈从文(2)B(3)锅中的粥,有声无力的叹气还在继续。
运用拟人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腊八粥在锅里煮沸时的形态特点,给人以深刻印象。
(4)活泼可爱、馋嘴。
【解析】【分析】(1)对作品的作者、内容的出处应该有准确地掌握,填空要根据要求和课文的内容来分析作答。
(2)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3)结合语境对句子进行赏析是重要的考点之一。
一般来说,要求学生赏析的句子往往具有某一特色,或是修辞,或是表达方式,或是遣词造句,这就要求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
通常解题思路是:先写出句子的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最后写出表达效果。
(4)评价人物性格要应做到通观全文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
故答案为:(1)《腊八粥》、沈从文;(2)B;(3)锅中的粥,有声无力的叹气还在继续。
运用拟人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腊八粥在锅里煮沸时的形态特点,给人以深刻印象。
(4)活泼可爱、馋嘴。
【点评】(1)这道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作品和作者的掌握能力。
(2)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3)此题考查学生对画线句子的赏析能力。
(4)本题考查评价分析人物性格。
3.课外阅读。
能力的真谛①能力,就是做事的本事。
什么样的人最有能力?在一定意义上说,善于思考的人最有能力。
②为什么相似的工作条件,相当的智力状况,有的人能出类拔萃,创出骄人的业绩,有的人则工作平平,见不到特色和浪花?其实,每个人都有能力把本职工作干好,只不过有人还没有真正把握能力的真谛,而优秀者已经在思考的小路上踏出了闪光的足迹。
③船的力量在于帆桨,人的力量在于思考。
山因势而变,水因时而变,人因思而变。
一个善于并且会正确思考的人,才真正是一个有能力的人。
拿破仑曾说,世界上有两种东西最有力量,一是剑,二是思想。
而思想比剑更有力量。
④古今中外凡是有能力创造重大成就的人,都经过了一番艰苦的思考。
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的建立,就经过了“十年的思考”。
他说:“学习知识需要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学习方法成为科学家的。
”黑格尔在著书立说之前,曾缄默6年,不露锋芒。
在这6年中,他以思为主,专研哲学。
哲学史学家认为,这平静的6年,其实是黑格尔一生中最富有成效的思考时刻。
⑤现实生活中,仔细研究我们周围的成功者,无一不是善于思考者。
但也有一些人,要么整天忙忙碌碌地干这干那,要么无所事事地去东游西逛,就是不给自己留下一点思考的时间,也从来不注意培养自己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思维方法。
到头来,时间用上了,精力耗费了,工作却没有多大起色。
⑥只有努力养成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形成人人思考、自觉思考、终生思考的好风气,我们为人民服务的本领才能提高。
(1)本文的题目是“能力的真谛”,作者在文中告诉我们能力的真谛是什么?用波浪线在文中画出来。
(2)本文语言生动,意义丰富深刻。
请根据上下文说说第②段画线的句子的含义。
(3)第④自然段,作者列举了________和________的事例,说明了“________”的观点。
(4)第⑤自然段作者结合现实生活,运用________的写法,表明了________的观点。
解析:(1)善于思考的人最有能力。
(2)优秀者通过思考在工作上已经取得了成就。
(3)爱因斯坦;黑格尔;凡是有能力创造重大成就的人,都经过了一番艰苦的思考(4)对比;思考造就成功【解析】【分析】(1)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短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按要求找到答案。
(2)理解文章语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结合文中人物的情感。
根据词句原本意义,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分析、推断词句的不同含义,去深入理解词句的真正含义。
(3)本题主要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本题,需要仔细阅读短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或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4)此题意在明白对比这一修辞手法以及其作用。
所谓“对比”,就是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表现手法。
对比是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
故答案为:(1)善于思考的人最有能力。
(2)优秀者通过思考在工作上已经取得了成就。
(3)1、爱因斯坦2、黑格尔3、凡是有能力创造重大成就的人,都经过了一番艰苦的思考。
(4)对比、思考造就成功【点评】(1)此题考查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2)理解文章语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结合文中人物的情感。
根据词句原本意义,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分析、推断词句的不同含义,去深入理解词句的真正含义。
(3)这道题是按短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理解短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4)考查学生对对比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4.课外阅读。
威武不屈的方志敏①方志敏烈士在1935年8月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牺牲时才36岁。
为了共产主义,方志敏烈士奋斗了一生。
②1935年1月24日,方志敏在战斗中不幸被俘。
敌人如获至宝,马上在南昌豫章公园召开“庆祝大会”。
③这一天,南昌城守卫森严,方志敏戴着脚镣手铐,威武地站在一辆囚车上。
他环视四周,只见无数个枪口,正威逼着会场上的人群。
④当敌人把他推到台上示众时()他开口了()同志们()同胞们()我很高兴还能和大家见面()能和大家讲话()⑤人们眼流热泪,惊异地望着他,敌人吓呆了。
⑥“我们中国,”方志敏大声说,“外受帝国主义的侵略,内有贪官污吏、土豪劣绅的剥削,国已不国,民不聊生。
要救中国,要为人民谋生存,只有实现共产主义!”⑦“拉回去,拉回去!”敌人吓得慌了手脚。
⑧方志敏又继续大声说:“希望你们继续我未完成的事业,努力奋斗!”⑨敌人胆战心惊地把方志敏推进囚车,“庆祝大会”就这样收场了。
(1)给第④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
(2)解释词语。
惊异:________胆战心惊:________(3)用“‖”给文章分段,并写出段意。
(4)“我们中国,”方志敏大声说,“外受帝国主义的侵略,内有贪官污吏、土豪劣绅的剥削,国已不国,民不聊生。
要救中国,要为人民谋生存,只有实现共产主义!”这段话是对方志敏的________描写。
这段描写说明了________解析:(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