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大学语文-01
总共20题共100分
一. 单选(共8题,共40分)
1. 由个别情况归纳出一般性原理的论证方法是()。
(5分)
A.归纳论证
B.演绎论证
C.举例论证
D.对比论证
★标准答案:A
☆考生答案:
★考生得分:0 分评语:
2. 所谓“后叙”是指()。
(5分)
A.补写于文后的后记
B.置于文前的序
C.纯粹的议论性文字
D.纯粹的记叙性文字
★标准答案:A
☆考生答案:
★考生得分:0 分评语:
3.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用的修辞手法是()。
(5分)
A.比喻、夸张
B.比拟、借代
C.比喻、借代
D.比拟、夸张
★标准答案:A
☆考生答案:
★考生得分:0 分评语:
4. “中原干戈古已闻”中用的修辞手法是()。
(5分)
A.借代
B.比喻
C.拟人
D.夸张
★标准答案:A
☆考生答案:
★考生得分:0 分评语:
5. 下列唐代诗人属于晚唐的是()。
(5分)
A.李商隐
B.李白
C.王维
D.杜甫
★标准答案:A
☆考生答案:
★考生得分:0 分评语:
6. 下列作品中属于元曲的是()。
(5分)
A.《天净沙·秋思》。
B.《国殇》
C.《行路难》
D.《北方》
★标准答案:A
☆考生答案:
★考生得分:0 分评语:
7. 《白氏长庆集》的作者是()。
(5分)
A.白居易
B.韩愈
C.柳宗元
D.王维
★标准答案:A
☆考生答案:
★考生得分:0 分评语:
8. 下列诗人中属于古代田园诗派开创者的是()。
(5分)
A.陶渊明
B.李白
C.王维
D.曹操
★标准答案:A
☆考生答案:
★考生得分:0 分评语:
二. 判断(共10题,共20分)
1. 判断句中成语使用是否全部正确。
“这件事对我无异于晴空霹雳,如同一块珍藏多年价值连城的璧玉,顷刻间变成一块一文不名的瓦片。
” (2分)
错误
正确
★标准答案:错误
☆考生答案:
★考生得分:0 分评语:
2. 判断句中成语使用是否全部正确。
“陈寅恪先生上课时旁征博引,还不时夹着所引史料的数种语言文字,这使得外语尚未过关、文史基础知识贫乏的学生,简直不知所云。
” (2分)
错误
正确
★标准答案:错误
☆考生答案:
★考生得分:0 分评语:
3. 判断句中成语使用是否全部正确。
“明星出书无可厚非,但有的书错别字连篇累牍,简直让人不堪卒读。
” (2分)
错误
正确
★标准答案:错误
☆考生答案:
★考生得分:0 分评语:
4. 判断句中成语使用是否正确。
“尽管世界杯小组出线的前景微乎其微,‘米家军’的全体将士仍然准备再做最后一搏。
” (2分)错误
正确
★标准答案:错误
☆考生答案:
★考生得分:0 分评语:
5. 《上邪》从体裁上看,是一首乐府诗,从内容上看,又是爱情诗。
(2分)
错误
正确
★标准答案:正确
☆考生答案:
★考生得分:0 分评语:
6.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出自曹操的组诗《短歌行》。
(2分)错误
正确
★标准答案:正确
☆考生答案:
★考生得分:0 分评语:
7.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是一首送别诗。
(2分)
错误
正确
★标准答案:错误
☆考生答案:
★考生得分:0 分评语:
8. 判断对句中词语的解释是否正确。
“是社稷之臣也,何以成为?”(《季氏将伐颛臾》)社稷:国空。
(2分)
错误
正确
★标准答案:正确
☆考生答案:
★考生得分:0 分评语:
9. 判断对句中词语的解释是否正确。
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寡人之于国也》)走:使……走。
(2分)
错误
正确
★标准答案:错误
☆考生答案:
★考生得分:0 分评语:
10. 判断对句中词语的解释是否正确。
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
(《庄子·秋水》)少:认为……少;轻:认为……轻。
(2分)
错误
正确
★标准答案:正确
☆考生答案:
★考生得分:0 分评语:
三. 组合(共2题,共40分)
1. 阅读《麦琪的礼物》中的一段文字,完成以下四题。
这时德拉的美丽的头发披散在肩上,像一股褐色的小瀑布一样,波浪起伏,金光闪闪。
头发一直垂到膝盖下,仿佛给她披上一种衣服。
她
又神经质地很快地把头发梳起来。
她踌躇了一会儿,静静地站在那里,有一两滴泪水溅落在破旧的红地毯上。
(20分)(答题时限:00:01:00)
(1) 《麦琪的礼物》这部短篇小说的作者是()。
(5分)
A.欧·亨利
B.莫泊桑
C.契诃夫
D.高尔基
★标准答案:A
☆考生答案:
★考生得分:0 分评语:
(2) 文中表现了德拉在卖秀发问题上的怎样的复杂心理。
(5分)
A.想卖舍不得下了决心卖
B.想卖犹豫
C.犹豫伤心
D.犹豫舍不得
★标准答案:A
☆考生答案:
★考生得分:0 分评语:
(3) 以上文字运用了()修辞手法。
(5分)
A.比喻
B.对偶
C.夸张
D.排比
★标准答案:A
☆考生答案:
★考生得分:0 分评语:
(4) 这部小说主要通过哪些描写来表示人物的心理变化的?(5分)
A.动作及表情
B.动作及肖像
C.表情
★标准答案:A
☆考生答案:
★考生得分:0 分评语:
2. 阅读下列诗句,完成以下四题。
那些小河早已枯干了
河底也正画满了车辙,
北方的土地和人民
在渴望着
那滋润生命的流泉啊!
枯死的林木
与低矮的住房
稀疏地,阴郁地
散布在死暗的天幕下;
(20分)(答题时限:00:01:00)
(1) 这些诗句引自艾青《北方》的第( )节。
(5分)
A.第二节
C.第一节
D.第四节
★标准答案:A
☆考生答案:
★考生得分:0 分评语:
(2) 下列不是艾青的作品是()。
(5分)
A.《星空》
B.《黎明的通知》
C.《大堰河——我的保姆》
D.《北方》
★标准答案:A
☆考生答案:
★考生得分:0 分评语:
(3) 作者通过对北方干旱至极景象的描画,借以展示()。
(5分)
A.北方人民在日寇侵略下蒙受的灾难。
B.北方恶劣的生存环境。
C.北方人民对雨水的渴盼。
D.贫瘠而苍茫的土地。
★标准答案:A
☆考生答案:
★考生得分:0 分评语:
(4) “流泉”表达的正确意思是()。
(5分)
A.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力量
B.有源头的水
C.有生命力的水
D.与大自然抗争的力量
★标准答案:A
☆考生答案:
★考生得分:0 分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