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和鹰教学指导设计格式版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成吉思汗和鹰》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主题单元“面对错误”华山小学邱国尧【教材解读】《成吉思汗和鹰》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面对错误”主题单元的第二篇主体课文,主要讲了成吉思汗狩猎时饥渴难忍,终于找到了一个滴水的泉眼,艰难地接水却被鹰四次打翻水杯,一怒之下杀了宠鹰,当他发现真相时懊悔不已。
在教学过程中分别以成吉思汗和鹰为教学主线展开教学,引领学生去感悟教训是如何得来的和体会教训的深刻性。
语言通俗易懂,生动感人,可读性也很强,因此让学生充分地读、抓住鹰四次打翻杯子的动作及成吉思汗的心情变化是本课教学的好方法。
【学情分析】虽然故事发生的背景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很远,但没有任何理论分析,道理来的深入浅出,水到渠成。
五年级的小学生都或多或少地犯过错误,所以在读书的过程中学生的情感、会与课文所要表达的主题产生共鸣。
在读书方法上,学生抓关键词句来体会的能力还有所欠缺,所以可采取扶放结合、以读促悟的方式,继续培养学生抓重点词句品读,在读中自悟的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联系上下文,理解“气急败坏”、“懊悔不已”等字词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1.通过情节曲线把故事情节表现出来,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通过朗读感悟、剖析重点词等方法体会鹰的动作和成吉思汗心情的变化。
2.自读自悟,联系上下文体会成吉思汗在怒杀宠鹰后懊悔不已的心情和得到的沉痛教训。
情感态度也价值观:通过课文和拓展阅读,学习正确对待错误的态度,明白遇事不要冲动,要冷静分析的道理。
【设计理念】引导学生在文本中走一个来回,实现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有效对话,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表达交流、想像感悟、读写结合的内在语文能力。
使学生产生思维火花的碰创和情感认知的共鸣,把学习引申,把文本拓宽,使三维目标融为一体,统一在教学过程之中。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重点】抓住鹰四次撞翻杯子及成吉思汗的心情变化理解课文内容。
通过情节曲线把故事情节表现出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懂得用情节曲线把故事情节表现出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习单教学课时: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导入语:成吉思汗是中国历史上一位着名的君王和勇士。
鹰是草原上正义的象征,是草原人民的左膀右臂,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成吉思汗和鹰》。
2.板书课题。
生齐读课。
3.回顾课文,根据课文内容填空4.指名回答。
读一读。
(设计意图:自然衔接第一课时内容,整体感知,复习所学内容。
)二、整体感知,学画情节曲线。
1.《成吉思汗和鹰》课文中的这些主要的故事情节,可以用一种新的学习方法来表现,那就是情节曲线。
2.引出金钥匙。
课件出示金钥匙。
全班齐读。
3.学习画情节曲线,让学生根据情节曲线复述课文内容。
本文故事情节起伏,我们可以用曲线来表现故事的发展情节,它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把握文章。
可以用一些短语概括这些情节的主要内容。
比如故事发生的起因可以概括为:狩猎口渴,后来呢?发现泉眼…四次被鹰打翻杯子…一怒之下射鹰死……发现真相…后悔…得到教训。
4.同学们接着老师的话,将后面情节概括出来。
老师板书并画出课文的情节曲线。
(设计意图:因为学生是第一次学习情节曲线,所以先让学生概括课文内容,挑出表示情节的关键词语,板书出来,教师出示情节曲线的金钥匙并画给学生看,让他们对情节曲线有个初步的理解。
)3.让学生看着黑板上的情节曲线,顺着这条线将课文的内容复述一遍。
(提取大意要点,理清层次和画情节曲线合起来让学生演练。
本课中采用的画情节曲线,使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获得了文章总体认识,从而达到照着情节曲线陈述课文内容目的,这是一个新的知识点。
)三、学习重点,理清思路细读鹰四次打翻杯子的过程,找到描写鹰四次打翻杯子的相关段落。
1.现在请同学打开书本,看看课文哪一部分具体写成吉思汗四次接水都被鹰打翻的过程?(设计意图:自然衔接第一课时内容,由整体感知引入重点精读。
)2.学习9—18自然段出示学习要求。
接下来就请同学们按要求学习9—18自然段。
我们先来齐读学习要求:(1)快速浏览课文,读一读鹰四次打翻成吉思汗水杯的动作及成吉思汗心情变化的词句。
(2)汇报课前完成的学习单。
3.请学生汇报反馈所填表格内容。
4.小结、过渡:能在短短的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说明你们的学习效率非常高,老师相信你们在接下来的学习环节中会表现得更出色。
(设计意图:抓住“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条理清晰的表格引领学生合作学习,快速理清课文重点局部的条理。
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又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走进文本,研读课文通过朗读,剖析重点词等方法体会鹰动作的猛烈和心情的着急1.通过填表,我们发现了鹰的动作一次比一次猛烈,心情一次比一次着急,所以在读这些句子的时候要读得短促而有力。
2.课件出示句子,请同学们读一读:3.同学们,假如你就是那只鹰,你会怎么想你会对成吉思汗说些什么呢4.学生反馈。
5.小结:在这个过程中,你们体会到了这是一只怎样的鹰呢?忠诚、忠心耿耿……6.全班齐读。
从朗读和重点词中感悟成吉思汗心情的变化1.课件出示:鹰一次又一次打翻成吉思汗的杯子,成吉思汗有什么反应呢?学生反馈。
2.课件出示相关句子。
3.生齐读。
4.理解气急败坏的意思。
气急败坏坏是什么意思?上气不接下气,形容十分恼怒、非常地生气,气坏了。
5.成吉思汗为什么气急败坏?他一开始并不生气,鹰一次又一次地打翻他的杯子,他越来越气,最后达到了气急败坏。
你能读出这个变化过程吗?生读。
6.你们从这个过程中又可以看出成吉思汗是一个怎样的人?7.过渡:气急败坏的成吉思汗把忠诚的鹰杀了,当他明白真相后是怎么做的呢?请同学们默读最后两段,用笔画出成吉思汗神态、动作、语言、心理的词句。
体会懊悔不已的意思。
8.体会懊悔不已的意思。
9.小结:成吉思汗此刻懊悔不已,他此刻才明白鹰为什么打掉他的杯子。
从这里你体会到了什么?重点抓住“愣住”、“呆呆”、“懊悔不已”体会出成吉思汗当时后悔、难过心情,你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它们的意思吗?谁来两段连起来读。
指名读。
指导朗读,读出后悔的心情。
全班齐读。
10.总结:成吉思汗懊悔不已,并得到了一个教训,一个沉痛的教训(师板书“沉痛教训”)。
让我们一起来记住这个沉痛的教训吧!读:永远不要在发怒的时候处理任何事情。
这句话告诉我们发怒的时候能处理事情吗为什么发怒的时候不能处理事情,因为在发怒时容易失去理智,作出错误的判断。
说得对,让我们记住这个沉痛的教训,再读这个沉痛的教训。
生齐读。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走进文本,抓住重点词,由词到句,品味语言,去体验成吉思汗心情的变化。
鼓励学生发挥合理想象,有利于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和文本对话)五、联系生活,拓展学用1.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谁都会犯错,那何况是我们这些普通人!我们应该要从课文中获得启发!2、用画情节曲线的方法来学习拓展阅读《误杀爱犬》,完成自主学习单:默读文章《误杀爱犬》,想想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事?用情节曲线表现出来,把握文章内容。
1.找出描写国王心理的词语。
2.试着用情节曲线来表现故事情节。
3.谈自己的收获或感受。
六、总结全文1.这节课学到了什么。
2.总结。
通过学习,现在我们明白了,不论是伟人还是普通人,都会犯错误。
希望同学们能向这些值得尊敬的人学习,正确地勇敢地面对错误,善于从错误中吸取教训,成为一个真正的强者。
(设计意图:联系自身谈感受,将语文和生活有机地结合,进一步理解单元教学主题。
将整个单元前后整合教学,体现了北师大教材“单元备课”的理念。
)六、布置作业采访身边的人,他们有犯过错误吗?又是怎么去面对错误的?板书设计误杀爱犬国王有一条忠心耿耿的爱犬。
有一天,他突然发现爱犬嘴角有血迹,浑身上下也沾满了污血,而且它像发了疯似的咆哮着。
国王好奇地跟着爱犬来到新生婴儿的卧室里,发现新生儿的摇篮里血迹斑斑,而婴儿已不知去向。
再看爱犬正在歇斯底里地跳叫着,嘴角还淌着血……国王以为是爱犬伤害了婴儿,一怒之下,当场拔出剑来将爱犬刺死。
与此同时,他突然听到婴儿的哭泣声。
国王闻声跑去一看,原来婴儿在另一间屋子的角落里,与一头死狼在一起。
死狼伤痕累累地倒在血泊中,婴儿则安然无恙。
没想到拼死保护婴儿的爱犬竟因国王一时的冲动而惨死,国王抱着婴儿,站在爱犬身旁,非常自责,感到悔恨不已。
人遇到外界的不良刺激时,难免情绪激动发火愤怒。
但这种激动的情绪不可放纵,因为它可能会使我们丧失冷静和理智,使我们不计后果地行事。
要想避免这类悲剧发生,我们就必须时刻检讨自己:是否对某人付出了自己全部的信任。
国王因为怀疑爱犬而在盛怒之下杀了它,我们也会因怀疑某人而无法做到公平公正。
很多人都以为自己不是一个疑心重的人,但当危机发生时,他们还是会向自己的爱将甚至朋友、知己投去怀疑的目光。
如果你不能完全信任别人,那么你必会失去别人对你的忠诚。
记住任何时候都不要冲动。
冲动是理智思考的大敌。
如果在危机面前不能冷静分析,而是任由怒火发泄的话,必会犯下不可挽回的错误。
不管在什么时候都要抑制自己的怒火,保持冷静。
只有理智地分析事情的来龙去脉,才能找到真正犯错误的人,才不会做出错误的判罚,伤了忠诚于自己的人的心。
如果已经犯下了刺痛别人的心灵的错误,那也不要一味地自责。
悔恨不已并不能挽回“爱犬”的生命。
重新检讨自己,改正错误,弥补不足,争取不再让其他“爱犬”受到伤害,才是对未来有益的选择。
《误杀爱犬》自主学习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