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简单:奥尔夫音乐教学

简单:奥尔夫音乐教学


5、音乐欣赏: 1)画动物的声音线 2)看图说儿歌 3)通过动作来欣赏 4)通过图画来欣赏 5)通过图谱来欣赏 6)通过戏剧来欣赏
6、音乐游戏: 1)听力游戏 2)感受力练习—音色、力度、节奏与身体的结合。 提高幼儿对音乐的敏感程度。 3)控制力游戏
4)想象力游戏
5)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力游戏
“让孩子自己去寻找、自己去创造 音乐,是最重要的。” “音乐创造有简单复杂之分,但从 创造的本质意义上说,儿童音乐的创造 和音乐大师的创造具有同等意义,同等 价值”。
2、节奏是基础:
1) 恒速练习:节拍器 2)基础节奏 3)声势练习:捻指、拍手、拍腿、跺脚 4)加入乐器:自然乐器—身体、自然界的声响 生活乐器—能发出声音的物品 打击乐器—木质、金属、鼓类、 专用乐器—音条、音块、竖笛 5)节奏花样:节奏搭配、节奏问答、节奏接龙、卡农 练习 6)节奏谱:图形节奏谱、音符节奏谱、九宫格、十六 宫格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
意义: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于启发人的想象力和 创造潜能,并且把在音乐中产生的信心,推 广到日常生活中去,在合奏中培养群体意识。 融合音乐,舞蹈,诗歌,美术。戏剧等各种 艺术于一体,以达成健全的人格。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
基本点: 以本国文化为出发点,强调从儿童生活天地中取材。 强调游戏中学习。 启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培养一个和谐的社会人际关系。
3、运用肢体的: 1)律动 2)肢体探究 3)肢体自发性 4)身体道具 5)肢体创造的
4、乐理知识的融入:
音乐的基本要素——音高、音长(节奏、速度) 音量、音色。 卡农——“卡农”即模仿。歌唱中的卡农是轮唱, 是学习多声部歌唱很好的一种形式。 回弦曲式——各段音乐围绕一个核心作离心、向 心运动。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
卡尔 • 奥尔夫简介
卡尔.奥尔(1895—1982), 当代世界著名的德国作曲家, 音乐教育家。 1924年奥尔夫制造出了一套 可以合奏用的以打击方式为主 的小乐队编制乐器。这套已被 人们统称为奥尔夫乐器的教具 现已闻名全世界,成为奥尔夫 音乐教育体系的重要标志之一。
卡尔 • 奥尔夫简介
从1935年至1942年,奥尔夫的三部成名作问 世:《卡尔米娜•布拉纳》(1934—1937)、《月亮》 (1937—1939)、《聪明的女人》(1941—1943)相 继问世。奥尔夫从青年时代起就在追求的“完全 戏剧”——一种通向人本的、寻找最初的、原始 的、融音乐、舞蹈、戏剧为一体的那种艺术,在 这三部作品中得到体现,使他在“完全戏剧”(或 称整体艺术)的创作上已走向成熟,形成了真正的 奥尔夫风格。这里同样体现了奥尔夫在音乐教育 中所体现的那种原本性的原则和理念。 1961年在奥地利萨尔斯堡“莫扎特音乐及造 型艺术大学”成立了“奥尔夫学院”,建立起第 一个奥尔夫教学法的研究和培训中心。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原则





综合性 即兴性 亲自参与、诉诸感性、回归人本 适于开端。(适于孩子) 从本土文化出发多元文化教育 为全体学生的
1、综合性—— 同动作、舞蹈、 语言紧密结合。 传统的音乐 教育由于过度 重视智能和技 巧的发展而忽 略了感觉陶冶 的重要性。他 认为音乐中最 重要的而且和 生活最密切的 本质。
6、整体性——为全体学生的。 1)音乐是人的本能; 2)是人人需要的; 3)音乐应为每个人的成长提供帮助; 4)音乐教育应为不同水准和性格的儿童提供共 同活动的机会。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特征




从语言入手 节奏是基础 运用肢体的 乐理知识的融入 音乐欣赏 音乐游戏
1、从语言入手:
1)气息练习:长短、轻重例:《伊比呀呀》 2)发声练习 3)口技: 模仿与听辨 4)儿歌儿谣:儿歌、谜语、成语、谚语 5)童趣故事:精典的中外名著 简单的创编故事 故事接龙
4、参与性——适于开端。多种角色为能力不同的幼 儿提供机会(老人、成人、儿童)。从感性(感觉、 感情、感知、感悟)到理性。
1)没有难度
2)没有条件 3)多广度多角色的参与音乐 4)拓宽了音乐的领域
5、本土化——从母语出发,从本土文化出发。 1)地域与文化
2)民族传统调式
3)民族特点 4)语言习惯 5)地方语言
奥尔夫 音乐教育体系
嗓音活动
动作活动
乐器演奏
歌唱 语言节奏朗诵
律动,舞蹈 戏剧表演,声势
定音的乐器 噪音类的乐器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
形势与内容:


奥尔夫教学法注重以本国文化为基础,重儿 童生活中去取材,让他们沐浴在充满音乐气 氛的环境中去感受音乐,欣赏音乐,进而学 习音乐,研究音乐,创造音乐,增加学习兴 趣与效果。 在音乐中很愉快,很自然,很主动地去学习, 然后自然地去分析里面所包含的节拍,节奏, 旋律,和声,曲式,配器法,并能用身体形 态去表现不同含义。
—— 卡
谢谢
2、即兴性——突出幻想与创造。即兴是对一个人 一切禁锢的放纵。 1)语言的创造
2)肢体的创造
3)造型的想象
4)戏剧性的创造
5)旋律的创造 6)声音的创造
3、回归性——亲自参与,诉诸感性,回归人本。 自然简单并非天才教育。取自离生活最近经验。不 在于讲在于用。
1)节奏与说话
2)声势与节奏
3)动作与情绪 (敲门、兴奋地叫)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