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一年级语文作业设计江西省兴国县洪门小学李菊平作业是小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环节,是对课堂教学的巩固和运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所以作业设计一定要迎合学生的兴趣,符合学生的实际,在作业中体现开放性、创新性、人文性、发展性和教育性。
并通过丰富的作业内容与形式,便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充满乐趣和意义。
新课标准给老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学生个性化的培养成了目前教学的方向,作业是巩固知识、形成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途径。
《语文课程标准》还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该是语文实践。
”新教材的课后练习也安排了语文实践活动。
由此可见,开展实践作业无论是对学生学语文,用语文,还是丰富学生的情感,享受生活的乐趣都有很大的好处。
传统的一年级语文作业布置大多是写几遍生字,做几道组词说话练习题,总是脱离不开课本上的生字、内容,重复、机械、呆板。
这种形式的作业会扼杀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厌学及不完成作业现象。
因此,改革作业方式,提高作业质量是当前教师不可忽视的一项内容。
根据低年级学生学龄特点考虑,从趣味性这个方向入手,为了让学生对作业投入更多的热情,多一些主动性,我尝试了以下几种作业:
1、积极比赛作业
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是重点,所以抄抄写写免不了。
怎么能让孩子在抄写中寻找到快乐呢?我设计了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合作完成作业,比
比哪组的字写得最认真,得的五角星最多的一组每人一朵小红花。
这样,学生的积极性高了,集体荣誉感促使下他们写得比平时到时到时候认真,字也理所当然的有了进步。
2、愉快的绘画作业
学生对作业是否感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业的内容是否新鲜、有趣。
他们对于内容枯燥、形式单一的作业感到乏味。
因此,我努力给枯燥的作业注入几分活力。
如,学习《春雨的色彩》时,我让学生动手画画春天的颜色。
从而在动手中体会颜色美,在欣赏中巩固背诵课文。
3、真实的写话作业
一年级学生刚开始接触写话,难免有不知所措的感觉。
于是我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体裁。
如,母亲节到了,我布置了两个作业:第一是为妈妈做一件事。
第二是把你做的事用几句话写下来。
通过为妈妈做一件事来给学生孝敬长辈的教育。
并通过学生的亲身经历来丰富文章的内容,学生有了内容就有了发挥的余地,写的更真实,更生动。
4、有趣的游戏作业
游戏一直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将所学的知识寓含于游戏中,可以提高学生作业的积极性。
一年级的很多词语辨析,如何让学生很好的掌握这些词语,我尝试在游戏中巩固,如:请、清、情、青、晴、睛、蜻等字,给它们编上编号,再由老师或者学生说词语--- 青蛙、清水、青菜、晴天等,其他学生快速反应是编号几。
学生边玩边学,这种在玩中学习的方式,
既能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知识的魅力,又能收获成功的喜悦。
5、生动的表演作业
有一些课文故事情节性强,富有童趣,我选择合适的课文课外辅导学生表演。
如《要下雨了》、《看电视》、《胖乎乎的小手》等都是表演的好素材,这样的实践作业富有情趣性和吸引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鉴赏能力。
6、愉快的创新画作业:根据一些课文的特点,设计创新画作业,把有关文意,通过自己的想象用图画形式表现出来。
如学完《松鼠和松果》一课,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想象课文最后一节所描绘的画画,画一画埋松果的地方,以后会是什么样子。
学生完成这样的作业时,感到新鲜,产生兴趣。
这种兴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使他们迸发出创新的火花,把一次次作业变成一件件艺术品。
7、轻松的音乐作业
语文作业与音乐学科相整合,让作业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乐事、趣
事。
如完《月亮的心愿》一课后,我要求学生回家唱一首歌献给亲爱的妈妈。
对《快乐的节日》、《王二小》之类的课文,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家练唱,还可以课后再找些课唱一唱,听一听。
有条件的还可以选择适合课文内容的背景音乐,进行配乐朗诵。
学生在完成这类练习时,不但深入理解课文内涵,还能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体验丰富的情感,享受生活的乐趣。
实践说明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教师富有创意、别具一格的作业设计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符合学生特点和需要的灵活多样的
作业方式对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综合素质的提高必将产生有益的影响,定会收到事半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