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吉安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8—2015年)

吉安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8—2015年)

吉安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8—2015年)第一章总则为加强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及保护利用的宏观调控和规范管理,指导矿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高矿产资源对经济社会永续发展的保障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及其配套法规、《全国矿产资源规划》、国土资源部《矿产资源规划管理暂行办法》、《江西省矿产资源开采管理条例》、《江西省保护性开采的特定矿种管理条例》、《江西省采石取土管理办法》、国土资源部《矿产资源规划管理暂行办法》、《江西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8—2015年)》、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以及我市相关行业和部门发展规划等,编制《吉安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8—2015年)》(以下简称《规划》)。

本《规划》是市政府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对我市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与保护、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等方面所作的总体安排;是调控矿业发展布局、发展矿业经济、引导矿业市场行为方向的指导性文件;是市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对本行政区内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与保护进行宏观调控和监督管理的重要依据。

本规划以2007年为基准年,2008年至2015年为规划期,展望到2020年。

《规划》适用范围为吉安市所辖行政区域。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中央关于人口、资源、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指导方针,加快矿产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从本市市情、矿情出发,建立和发展“铁矿采选业、盐化工、萤石氟化工、水泥建材产业、硅石材料工业”五大矿业支柱,提升矿业经济运行质量、效益和数量,为全市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计划和远景目标做出贡献。

加大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和矿山环境保护力度,实现全市矿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一)坚持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与吉安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原则。

统筹全市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与保护,充分利用本市资源优势与区位优势,科学发展矿业,实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

(二)坚持开源与节流并举、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原则。

把节约放在首位,综合勘查、综合找矿、综合开采、综合利用,提高矿产资源利用水平,促进矿产资源领域循环经济发展。

(三)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资源效益相协调原则。

正确处理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关系,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四)坚持总量调控原则。

鼓励勘查、开发国内短缺矿产,限制开发供过于求矿产。

(五)坚持突出地方特色和优势矿产资源的原则。

建设吉安市特色和优势矿产品加工生产基地,实现特色优势矿产加工业快速发展。

(六)坚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原则。

(七)坚持规划的政策性和可操作性原则。

第二章矿产资源及开发利用现状与形势一、经济社会发展和矿业经济发展概况(一)经济社会发展概况吉安市地处江西中西部,位于赣江中游,下设十县二区一市(井冈山)。

地理坐标:东经113°47′~115°45′,北纬25°28′32″~27°57′50″,国土总面积25258.75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15.20%,人口466.13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10.9%。

吉安市交通便利,有105国、319国道、大广高速、京九铁路,特别是井冈山机场通航,泰井高速开通,使吉安交通变得更为便捷。

赣江自南向北流经我市。

2007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406.01亿元,占全省的7.38%,比2000年的155.55亿元增长了161.01%,年均增长率达14.69%,国民经济第一、二、三产业结构由2000年的37.5:31.4:31.1调整到2007年的24.0:42.6:33.4。

根据市“十一五”规划,到2010年,GDP将达到607亿元,第一、二、三产业结构调整为16:50:34。

(二)矿业经济发展概况矿业是吉安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

2007年全市开发矿产达34种,年产矿石总量2059.85万吨,矿山采选业总产值11.188亿元,矿业总产值35.18亿元,占工业总产值(326.74亿元)的10.77%。

其中钨矿产值11125.8万元,上交利税890.06万元;水泥产值84092.8万元,上交利税7883.7万元;煤炭产值23775.32万元,上交税利1902.03万元;铁矿产值47165.94万元,上交税利3773.28万元。

我市具有较大工业开采经济价值的矿产有:煤、铁、萤石、岩盐;具有潜在开采经济价值的矿产有:硅石、石膏、含锂卤水、泥炭、水泥用灰岩、饰面用石材。

主要矿种矿产资源储量的潜在经济价值超过1000亿元。

已建成天河煤矿、大光山煤矿、浒坑钨矿、小龙钨矿、油盘铁矿、赣闽铁矿、乌石山铁矿、永丰萤石矿、新干盐矿、泰和南溪石膏矿、遂川禾源饰面用花岗岩矿等一批骨干矿山企业。

矿业直接为建筑业、加工工业、制造工业提供原材料,并已成为推动部分县域经济迅速发展的支柱产业。

二、矿产资源调查、开发利用与保护现状(一)矿产资源概况及基本特点1、矿产资源概况截止到2007年底,吉安市已发现的主要矿产有铁、钨、煤、金、萤石、石膏、岩盐、硅石、瓷土、高岭土、耐火粘土、饰面用花岗岩、饰面用大理岩、水泥用灰岩、卤水、矿泉水、地热水等,累计达55种,占全省已发现矿种数的33%,其中28种矿产有探明储量。

除稀土矿外,列入《江西省矿产资源储量表》的矿种有21种,矿产地95处,主要为水泥用灰岩、铁、钨、煤、石膏、萤石;资源储量居全省前列的矿种有铁、泥炭、石膏、饰面用花岗岩等4种,其它未列入矿产资源储量表的矿种主要为硅石、制灰用灰岩、滑石、钾长石、矿泉水。

全市矿产地828处。

经勘查探明资源储量的有小型煤矿49处、中型煤矿1处,煤炭保有资源储量50734.47千吨,品位一般为5000—6000MJ/Kg;小型铁矿25处、中型1处,保有资源储量362532.5千吨,平均品位为28%;小型钨矿8处,保有资源储量1985051WO3吨,平均品位(WO3)为0.57%;小型稀土矿1处,保有资源储量16399.73氧化物吨,平均品位(TR2O3%)为0.0527%;小型岩金矿2处,保有资源储量3166.122Au千克,平均品位为 2.61金克/矿石吨;小型石膏矿13处,保有资源储量145724.35千吨,平均品位(CaSO4.2H2O)为92.4%;小型岩盐矿1处,保有资源储量235915千吨,平均品位(NaCl)为78.98%;小型萤石矿8处、中型1处,保有资源储量5728.716/12446.575CaF2千吨/矿石千吨,平均品位(CaF2)为51.21%;小型高岭土矿6处、中型1处,保有资源储量5565.05千吨,平均品位(Al2O3%)为22.17%;小型水泥用灰岩35处,保有资源储量1223144.98千吨,平均品位(CaO)为51.57%;小型硅石矿10处,保有资源储量148.633万吨,平均品位(SiO2)为96%以上;小型粉石英矿8处,保有资源储量5851.69千吨,平均品位(SiO2)为96%以上;小型泥炭矿1处,保有资源储量2563千吨,平均品位(腐植酸总量%)为15.75%;小型饰面用花岗岩19处、中型3处,保有资源储量13147.1千立方米,平均品位(成材率)为75%。

2、基本特点我市矿产资源具有三大特点:一是点多面广,但大型矿床少,小型矿床多(占探明资源储量矿床的70%以上);二是金属矿产少,非金属矿产多,但矿石可选性较好;三是优势矿种少、矿床小,但种类较多,具有较好的配套性。

(二)矿产资源调查及勘查现状吉安市开展地质调查和找矿工作较早,早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期就曾成立了吉安专区地质勘探大队。

地矿、煤炭、冶金、有色、建材等行业也有专业地质队伍在本辖区内开展了不同程度的地质找矿工作。

经过五十多年来各地质队伍的矿产资源调查和勘查工作,已完成了1:20万和部分1:5万图幅的地质调查,提交了一批大、中、小型矿床地质勘查报告,如安福杨家桥铁矿区、浒坑钨矿区、大光山煤矿区,吉安县天河煤矿区、永新县乌石山铁矿区等。

在已发现的590余处矿产地中,大型矿床9处,中型矿床14处,一些重要的大中型矿床达到详查和勘探工作程度。

“十五”期间围绕重要成矿区带和具较好找矿前景区域进行了矿产地质调查评价和勘查工作,各类矿化信息较丰富。

磁铁矿、萤石、岩盐、硅石、石膏、水泥用灰岩、饰面用花岗岩、建筑用石料等都具有较大的资源潜力和开发潜力及开发价值。

截止2007年底,铁矿(点)区中有6.25%为勘探工作程度;钨矿(点)区中有28%达勘探工作程度;煤炭矿(点)区中有6.26%达详查工作程度;萤石矿(点)区中有37.5%为详查工作程度;水泥用灰岩、石膏、岩盐、粉石英等及其它矿种多为普查或矿点检查工作程度。

对开发利用的矿种,需加大勘查力度,提高资源保障程度。

矿种钨、铁、铜、铅、石膏、萤石以及硅石、矿泉水、地热水,有进一步扩大储量的潜力。

(三)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全市2007年已开发利用矿种34种,占已发现矿种的近61.8%。

目前已发证矿山企业总数为725家,其中中型16家,其余均为小型矿山。

中型矿山中煤和铁矿各有一家,其余为非金属;小型矿山有煤、铁、铜、金、铅锌、岩盐、石膏、饰面用花岗岩、硅石、水泥用灰岩、瓷土等,且大多数为建筑用石料及砖瓦用粘土等非金属矿山。

主要矿种开发情况:煤矿采选能力208.5万吨/年,年产原煤111.23万吨;钨矿采选能力59.17万吨/年,年产钨精矿(WO3 65%)2617.54吨;铁矿采选能力502.5万吨/年,年产79.9万吨铁精矿;萤石矿采选能力7.45万吨/年,年产矿石量6.67万吨;石膏矿采选能力36.7万吨/年,年产矿石量23.16万吨;岩盐采选能力65.0万吨/年,年产精盐(NaCl)1.15万吨;水泥用灰岩矿采选能力232.7万吨/年,年产矿石量139.94万吨;饰面用花岗岩年开采量能力28.28万立方米,年开采量9.34万立方米。

2007年全市矿山企业开采回采率平均在80%以上,其中主要矿种煤78.3%、铁85%、钨85.84%、萤石82.22%、石膏77.23%、水泥用灰岩83.56%、饰面用花岗岩49.17%、硅石与粉石英87.31%。

采矿贫化率为煤<3.5%、铁<15%、钨<56%、萤石<35%、岩盐72.9%,其它非金属矿产均<3%;选矿回收率平均为75.89%,其中铁73.8%、钨87.2%。

全市金属矿产中共伴生矿产种类不多,主要集中在钨矿区。

国有矿山矿产资源综合回收率75%~80%,但多数小型矿山企业综合回收利用率偏低或未进行回收利用。

(四)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现状到2007年底,全市矿山累计废(矸)石存放量2386.55万吨,尾矿存放总量1040.94万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