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桥梁支座及其作用、特点、要求和分类

桥梁支座及其作用、特点、要求和分类

√桥梁支座及其作用、特点、要求和分类在桥梁结构中,支座是桥梁上、下部结构的连接点,其作用是将上部结构的荷载顺适、安全地传递到桥墩台上去,同时保证上部结构在荷载、温度变化、混凝土收缩等因素作用下的自由变形,以便使结构的实际受力情况符合计算图式,并保护梁端、墩台帽不受损伤。

这就要求它具有足够的竖向刚度和弹性,能将桥梁上部结构的全部荷载可靠地传递到墩台上,并同时承受由荷载作用引起的桥跨结构端部的水平位移、转角和变形,减轻和缓解桥墩承受的震动,适应因温度、湿度变化引起的桥跨结构胀缩。

就支座的安装位置而言,虽然在使用中可以进行更换,但更换的成本费用、技术性以及困难性均很大,桥梁中大部分支座可谓是永久性的安装,支座寿命应该与桥梁的寿命相吻合,否则会对桥梁的使用造成不良的后果。

尽管在桥梁的成本造价中支座成本仅占很小的比例,但作用远远超过其成本,为此,支座就成为桥梁建设和使用的重要材料之一。

近年来在桥梁支座使用过程中,支座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质量问题和质量隐患,究其原因可分为产品质量、施工质量和设计选型三方面。

板式橡胶支座的产品质量、施工质量和设计选型关系到橡胶支座的使用寿命,需要生产方、施工方和设计方的紧密配合,任何一方出现问题都将严重影响橡胶支座的使用寿命。

桥梁支座按照其结构可分为3大类:一是桥梁板式橡胶支座;二是盆式支座;三是球形支座。

此外,还可按其功能、用途、特性、发展阶段等等。

桥梁盆式橡胶支座的典型事故案例分析与防治周明华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南京 210096摘要:盆式橡胶支座与板式橡胶支座相比,具有承载力大,橡胶层在钢盆内不易老化,使用寿命长等突出优点,而在大跨度公路和铁路桥梁以及市政桥梁中得以广泛应用。

但在实际桥梁中发现应用不当,也经常会出现病害和质量事故。

本文通过实际工程中的盆式支座病害和事故案例分析,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盆式橡胶支座、支座安装连接板、支座布置、支座转角、钢盆开裂、梁体滑移、病害和事故案例、防治措施。

1、应用概述:盆式橡胶支座在我国公路与铁路桥梁上应用已有近30年历史,最早在上世纪70年代京包和京唐铁路的铁路大桥上应用;90年代在京九铁路上推广应用抗震盆式支座;1998年在南京长江二桥的北汊桥5跨连续箱梁(90m+3×165m+90m)上应用大吨位盆式支座,最大设计承载力达到6500吨,是当时国内设计承载力最大的盆式支座。

由于盆式支座具有承载力大,其橡胶层在钢盆内不易老化,维护保养简单,使用寿命长,特别适用于大跨度桥梁等突出优点,所以近十多年来,在全国高速公路上的桥梁、铁路桥梁和城市市政桥梁中得以大量推广应用。

在长江、黄河、珠江、黄浦江等所建成的跨江特大桥上使用的几乎都是盆式支座。

为了规范使用,上世纪90年代初和90年代末,铁道部和交通部相继出台了“盆式橡胶支座产品标准”,这对盆式支座的推广应用起了有力的促进作用。

然而随着盆式支座的大量推广应用,近几年也相继出现了不少盆式支座安装质量事故和产品质量事故。

通过事故案例分析,其事故原因有支座设计布置和选用不当、施工安装技术不到位和产品质量存在缺陷等多种因素所致,这些事故案例已引起专家们的密切关注。

2、典型事故案例与分析2.1案例一、2002年青岛某市政桥梁,在建设中发现箱梁安装后盆式支座的钢盆竖向开裂,图1所示。

出现钢盆开裂事故并不是个别现象,桥梁养护检查中发现已通车的桥梁中也不少。

案例分析:2.1.1钢盆铸造质量低劣,盆壁内部有缺陷;使用材料不当,应该是铸钢,而有的厂家采用的是铸铁,铸铁容易开裂;2.1.2支座垫石不平整和梁底支承接触面不平整,导致受力不均匀,局部应力集中,而使钢盆竖向开裂。

2.2案例二、2004年某现浇七跨50m 预应力砼连续箱梁,采用移动支架施工,第一联跨落梁时,箱梁在活动盆式支座上出现滑移,1小时后最大横向滑移量达46cm ,导致严重事故,见图2所示。

案例分析:2.2.1设计原因:①支座布置不合理,见图3所示。

七跨50m 现浇预应力砼连续箱梁桥的两端设计有伸缩缝,紧靠伸缩缝位置的第一联跨布置的4个支座都是多向活动支座是不合理的。

由于采用移动支架施工时,其施工顺序是从伸缩缝处的第一联跨开始,依次向跨中推进施工,当第一联跨箱梁落梁时,落在4个多向活动支座上,由于未设临时支座等于一根简支梁落在4个球上面,使箱梁成悬浮状态。

此时支座已不以承受竖向力控制,而是由支座接触面水平摩擦力来控制。

由于活动支座的摩擦系数很小,实测为0.005。

50m 跨箱梁的理论自重为1600吨,平均每个支座反力为400吨。

而每个支座的摩擦力为400×0.005=2吨,4个支座合起来为8吨,靠8吨的摩擦力支承1600吨的箱梁是不可能的。

图 2 箱梁在盆式支座上滑移(第一联图1 盆式支座钢盆竖向开的转角,4个多向活动支座上实际产生的转角有可能达到0.04rad,已超过支座设计转角的2倍,这对支座是很不利的。

因为支座的设计转角0.02rad,主要是考虑梁体恒载和活载作用下的转角,并未考虑梁体设置纵、横坡所产生的永久转角0.036rad。

由于转角过大安装支座时未加楔块调整,这是导致梁体在支座上发生滑移的第二个因素。

安装布置活动支座就是要求梁体在正常使用时能自由滑动,不滑动就不正常了。

由于上述两个因素,所以落梁后就开始滑动,1个小时横向滑移量为46cm,将支座内的橡胶体大部分挤出。

2.2.2、施工原因:由设计图可知第一联跨箱梁下面布置的是4个多向活动支座,制定施工方案时未考虑落梁时活动支座会产生滑移的防滑措施,未加设临时支座,施工方案考虑不周。

另外落梁时不同步,有高程先后,反应在梁体向纵坡上方向滑移,充分说明梁体上坡方向先落,下坡方向后落,造成高差使梁体产生向上坡方向的水平推力,导致梁体向上坡方向滑移。

案例分析:对大跨度变截面箱梁采用挂篮悬挑施工,在施工阶段箱梁为悬臂受力状态与合扰后体系转换为成桥,受力状态是完全不同的。

施工阶段支座受力很小,成桥后桥梁的自重完全由支座承担,所以在箱梁合拢后体系转换阶段必须将支座的安装连接板全部拆除,解除约束,使支座按设计受力状态发挥支座功能。

该工程未将连接板拆除,活动支座发挥滑移功能时受到约束,在成桥后的自重作用下将连接板的连接螺栓和连接板推断,活动支座的上滑板在约束力作用下被 压弯,使支座的作用功能丧失。

2.4案例四、2005年某特大型桥梁在交工验收检查时发现南北引桥的盆式支座安装连接板大部分未拆除,见图6所示。

盆式支座类似安装病害是普遍现象,许多桥梁在通车后,正常养护检查时才发现多数盆式支座的安装连接板未拆除,支座上压板被压弯,连接板被拉弯或拉断。

图6 盆式支座连接板未拆除案例分析:盆式支座出现上述病害,是由于安装连接板未拆除,导致成桥后支座不能自由滑动所致。

2.5案例五、盆式支座的橡胶体安装在钢盆内,一般检测时,不检测内部橡胶层,只是检测钢盆的竖向和径向变形以及活动支座的滑板水平摩擦系数。

养护检查时发现,不少桥梁的盆式支座由于橡胶体的竖向压缩变形大,支座的上压板完全作用在钢盆壁上,而失去橡胶支座的功能和作用,对梁体受力十分不利。

所以近几年,发现梁体普遍出现裂缝病害,与支座病害也有密切关系。

案例分析:出现上述内容,主要是橡胶配料存在不当或掺加再生胶,导致胶料压缩变形过大所致。

3、事故和病害防治措施3.1质量检测单向活动支多向活动支支座垫石要保证平整,模板和废弃砼要随即清除干净,防止积水导致钢盆锈蚀,影响支座使用功能。

参考文献1、庄军生编著《桥梁支座》第二版中国铁通出版社 2000.42、铁道部行业标准《铁路桥梁盆式橡胶支座》TB/T2331-04 中国铁道出版社 2004图7 七跨连续箱梁盆式支座的合理布置图3.3支座安装对多跨连续箱梁采用移动支架施工时,第一联跨箱梁安装支座时,在支座的两侧应设置临时支座,保证落梁时防止意外滑动事故,等到第二联跨箱梁落梁并张拉预应力后,第一联跨的临时支座和支座连接板方可拆除。

当多跨连续箱梁施工结束后,一定要检查将所有支座安装连接板全部拆除。

保证支座按设计要求发挥作用功能。

3.4支座连接板应及时解除对多跨预应力变截面连续箱梁,采用挂篮悬挑法施工时,施工阶段箱梁为悬臂受力状态,支座受力很小,当箱梁合拢后体系转换为成桥受力状态时,梁体自重全部作用在支座上。

所以体系转换阶段前应将盆式支座的安装连接板全部拆除、解除约束,使支座按设计受力状态正常发挥作用功能。

否则将会产生案例3的工程质量事故。

3.5清除垃圾及废弃砼支座垫石要保证平整,模板和废弃砼要随即清除干净,防止积水导致钢盆锈蚀,影响支座使用功能。

案例分析:2.1.1钢盆铸造质量低劣,盆壁内部有缺陷;使用材料不当,应该是铸钢,而有的厂家采用的是铸铁,铸铁容易开裂;2.1.2支座垫石不平整和梁底支承接触面不平整,导致受力不均匀,局部应力集中,而使钢盆竖向开裂。

2.2案例二、2004年某现浇七跨50m预应力砼连续箱梁,采用移动支架施工,第一联跨落梁时,箱梁在活动盆式支座上出现滑移,1小时后最大横向滑移量达46cm,导致严重事故,见图2所示。

3、交通部行业标准《公路桥梁盆式橡胶支座》JT391-1999 人民交通出版社1999桥梁盆式橡胶支座的典型事故4、胡选儒、欧阳先凯等《大吨位桥梁盆式橡胶支座的受力分析、加工质量控制与工程应用》中国路桥集团新津筑路机械厂 1999年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人民交通出版社19995、周明华《公路桥梁橡胶支座的使用寿命与应用对策》土木工程学报2005年第6期6、梅魁、刘利平《200t公路桥梁盆式橡胶支座的研制》云南化工 2003年第5期7、邢月英《公路桥梁盆式橡胶支座新标准修订介绍》[J]公路 1999年第9期8、周明华主编《土木工程结构试验与检测》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3.9作者信息:周明华,男,教授,高级工程师,东南大学工程结构与材料试验中心总工程师,土木工程学院教授,1996~1997日本爱知工业大学访问学者,长期从事锚具、橡胶支座、桥梁伸缩装置等的检测与试验研究,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出版专著2本。

Analysis of the trouble example & cure measurefor Basin-shapedRubber support seat in BreidgeZhou Ming Hua(College of civil Engineering Southeast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6)Abstract Compare with elastomeric laminated bearing, the pot-type elastomeric pad bearing have the outstanding advantage of great loading, the rubber layer is not easily aging in the steel basin, the long service life. As a result the pot bearing can be applied extensively in bridge on highway, railroads and the municipal engineering. But in actual bridge engineering exist the mis-usage, which usually cause disease and quantity trouble. Through analysis of the pot bearing disease and the trouble within actual bridge engineering example, this paper putting forward to corresponding prevention and cure measure.Keywords pot-type elastomeric pad bearing conjunction plank of bearing install Arrange of bearing angle of bearing steel pot crack girder slide disease and the trouble example cure measure。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