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中考语文复习专题之古诗词赏析
中考语文复习专题之古诗词赏析
烟、水、月、沙四个景物,被这两个“笼” 字和谐巧妙地整合在一起,描绘出月色的柔 和,夜色的幽静;营造出一种如梦境般的朦 胧 意境。
温馨提示:
古人写诗都非常注重炼字,因此答这类题, 要特别关注动词、形容词等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和 能够体现诗歌意蕴的诗句,尤其是名句。一般而 言此类词多为营造气氛、展现情景、表达感情。
表达方式: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写、议论、 抒情四 种表达方式。
修辞手法:比喻、借代、夸张、双关、对比、反复等
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 借古讽今、用典、象征、对比等
四、牛刀小试
《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古体诗 乐府诗 古风
近体诗 律诗 五言律诗
七言律诗
五言绝句 绝句 七言绝句
宋词、元曲
内容 / 情感
题目
作者 朝代
送别诗,表达 《白雪歌送武判官 岑参
唐
依依不舍之情, 归京》
或劝勉友人乐 观开朗的感情。
《送杜少府之任蜀 州》
王勃
唐
离别之诗,抒 《渡荆门送别》 李白
唐
发对家乡的思
念。
《次北固山下》 王湾
《游山西村》
陆游
《西江月》
辛弃疾
《过零丁洋》
文天祥
《已亥杂诗》
龚自珍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渔家傲》
范仲淹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雁门太守行》
李贺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 辛弃疾 壮词以寄之》
东晋
宋 宋 宋 清 唐 宋 宋 唐 宋
即景抒情 / 言志
《登飞来峰》 《望岳》
王安石 宋 杜甫 唐
《使至塞上》
七、方法小结
诗歌赏析题整体解题方法: ①体味诗歌的遣词,应从诗歌语言的准确性、生 动性、形象性三方面来考虑用词的精妙之处。
②体味诗歌的意象(意境)。 ③体味诗歌所表现的情感旨趣、情物之美 ④体味试题的要求,把握解答的切入点, 把握试题的侧重点。
八、练一练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 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 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 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六、题型点击
1、情境赏析题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问:本诗颈联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答案:表现了诗人与主人开怀畅饮、愉快 交谈的情景]
温馨提示: 诗歌情景是生活中的场景在诗歌中
的文学性再现,它包括客观的事物和作 者的主观感受。所以赏析时不能单独品 味当时的场景,还要结合作者的心境。
B颔联写自己过了居延,就像“征蓬”一样,飞出了汉家 的边塞,又像北归的大雁一样飞人胡天的上空,蕴含 了作者内心的激动和兴奋之情。
C尾联写作者经长途跋涉,在萧关遇到了骑兵,却没有遇 到将官,(一问才知道),将官此时正在燕然前线。
D这首诗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实为边塞诗之 名作。
(2)全诗以大漠、秋天为背景,主要选取了哪 些意象来叙事、写景? 征蓬、归雁、孤烟、长河、落日(组成一幅塞外 风光图)Leabharlann 冰雪消融,春意正浓的景象。
五、指点迷津
这类题目的一般特点为: 一是抓住关键词、句; 二是考查的内容较多是常识记忆、内容感知,就 情感把握、技巧分析、语言品味等作一些理解分 析; 三是鉴赏诗歌最重要的是抓住景与情下功夫。
景——就是诗歌中的景物描写,也就是意象。 情——是诗歌中作者的感情、态度、观点等
王维 唐
《观沧海》
曹操 三国
抒发对自身遭 《酬乐天扬州初逢 刘禹锡 唐
遇的感慨
席上见赠》
《行路难》
李白 唐
《相见欢》
李煜 唐
抒发对春天等 《早春呈水部张十 韩愈 唐
美好景物的喜 八员外》
爱之情。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唐
表现对年华已 《浣溪沙》 逝,好景不长 的感伤。
晏殊 宋
对国事的关心,《木兰诗》 代父从军的叙 事诗
温馨提示: 诗歌对比赏析类的试题通常给出两首相关的诗歌, 它们或者主题相同或者意境相近。答此类题,需 仔细阅读所给诗歌,提炼意象,从写法、语言、 主旨、情感等方面细心比较其异同,答案往往就 在比较中。例如本题,即可从枯藤、老树、昏鸦、 断肠人等意象看出马致远的凄苦与感伤;而刘禹 锡的《秋词》里,春潮、晴云等意象让人看到的 则是乐观豁达、昂扬向上
词派的代表人物。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 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①这首诗用“草色遥看近却无”来描写早春, 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和趣味。请把该句所呈现的 景象描绘出来。
在细雨的滋润下,小草偷偷地钻出地面,远远望去, 大地呈现出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当你高兴地走近 细看时,小草又似乎悄悄地躲了起来,让你看不清什么 颜色了 。
②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对早春景色的喜爱之情 。
《使至塞上》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户在燕然。 (1)下面对王维的《使至塞上》一诗的赏析,不正确的
一项是 ( B )
A“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以简练的笔墨写此次出使 的经历:诗人轻车简从,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去 慰问边境将士。
《山坡羊·潼关怀 古》
张养浩
元
表达对战争的 《石壕吏》
厌恶,对和平 生活的向往。
《春望》
杜甫 唐
对统治者的批 《观刈麦》
判,对劳动人 民的同情。
《泊秦淮》
白居易 唐 杜牧 唐
对田园生活的向 往,表达闲适恬 淡的心情。
表达忧国之思、 报国之志、忧民 之心。
《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
《饮酒(其五)》
[答案: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抒发了作者 对友人被贬远行的忧虑关心之情。]
温馨提示:
古诗大多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 法,赏析时多从这两个角度来答题,但 也不要忘了平时要先掌握各种写作手法 的特点及作用,见到试题后才能快速而 准确的判断。
4、词句解读题
《泊秦淮》•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 首句用两个“笼”字,好在什么地方?
例题分析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1) 诗的第一句表明了作者对涧边草的什么情感?最 能体现这一情感的是哪个字?(2分)
其次是结合诗人的特点,爱国诗人的诗当然常 表现出忧国忧民的情感;被贬官员经常表现出怀 才不遇的情感;而寄情山水田园的诗人则常在诗 歌中表现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3、手法分析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问:请对“我寄愁心与明月”作简要赏析。
(5).对这首词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词的上阕描绘打猎的壮阔场面,下阕抒发由打猎激 发出来的胸襟抱负。全词由实而虚,由叙事而抒怀。 B.苏轼作此词时正值壮年,而以老夫自称,是因为作 者心怀壮志却仕途坎坷,深感岁月易逝,人生易老,所 以才要“聊发少年狂”。 C.作品融叙事、言志、用典为一体,调动多种艺术手 法,表现了作者宝刀未老、志在千里的英雄豪气。 D.此作是东坡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它对李清照词风 的形成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苏、李二人成为了宋朝豪放
1、对这首词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C )
A.该词起句着一“狂”字,贯穿全篇,统摄了全词。 B.“亲射虎,看孙郎”是词人以孙权比况自己虽“鬓 微霜”,但仍英武有为,希望能建功立业,报效朝廷。 C.“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词人以冯唐自比,表 示自己敢于为蒙冤受屈的将领直言,使他们重新复职。 D.“天狼”喻指西北方的敌人。
《乐府 南北 民歌》 朝
表达对爱情、 《关 雎》《蒹葭》 《诗经》 春秋
理想的追求。
2、诗意理解
(1)感情特色
忧国伤时、建功报国、思乡怀人、生活杂感
(2)语言特色 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委婉含 蓄、雄浑豪放等。
(3)意境特色 清新淡雅、孤寂冷清、恬静幽美、 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
3、赏析表达技巧
(3)描绘“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表现的 画面,并赏析这一千古名句。(或“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二句被近人王国维称为“千古壮观” 的名句。其中的“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 道,现在请你说说这两个字好在哪里?)
大漠无垠,一缕孤烟直冲云天;黄河如带,映衬西天落 日残红。塞外风光多么雄奇壮观。 对仗工整,写塞外 景象,开阔鲜明,气势雄浑(“直”表现孤烟之高, “圆”表现落日之低。二词表现大漠、长河地区的平
5、对比鉴赏题
《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秋词》·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潮。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问:同是写秋,两首诗表露出诗人的心境有何不 同?
[答案:刘禹锡的《秋词》是颂秋,表达了乐观豁 达、昂扬向上的心境;马致远的《秋思》是悲秋, 表达的是失意、凄苦、思乡、感伤的心境。]
4.赏析词句:
例:(1)“夹岸桃花蘸水开”中的“蘸”字用 的十分传神,请作简要赏析。 (2)“东风忽起垂杨舞”一句极为传神,请作 简要赏析。
5.体会情感:
例:(1)诗人在这首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诗人借描绘江郎山表达了怎样的人生理想?
解题方法:
1.寻找意象类题型的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