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审计学知识点整理

审计学知识点整理

审计方法演进:账项基础审计、内控导向基础审计、风险导向审计审计要素:审计业务的三方关系、财务报表(鉴证对象)、财务报表编制基础(标准)、审计证据和审计报告审计概念:是一个客观地获取和评价与经济活动和经济事项的认定有关的证据,以确认这些认定与既定标准之间的符合程度,并把审计结果传达给有利害关系的用户的系统过程。

鉴证业务:注册会计师对鉴证对象信息提出结论,以增强除责任方之外的预期使用者对鉴证对象信息信任程度的业务。

鉴证业务的分类:按保证程度分为合理保证(以积极方式提出结论)和有限保证鉴证(以消极方式提出结论)业务。

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组织形式:有限责任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以各自财产对事务所债务承担无限责任)和合伙会计师事务所(事务所以其资产承担有限责任)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包括鉴证业务准则、相关服务准则和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准则。

质量控制制度:质量控制准则旨在规范会计师事务所建立并保持有关财务报表审计和审阅、其他鉴证和相关服务业务的质量控制制度。

质量控制制度的目标:1.会计师事务所及其人员遵守职业准则和适用的法律法规的规定2.会计师事务所和项目合伙人根据具体情况出具恰当的报告质量控制制度的要素:1.对业务质量承担的领导责任2.相关职业道德要求3.客户关系和具体业务接受与保持4.人力资源5.业务执行6.监控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诚信、独立、客观和公正、专业胜任能力和应有的关注、保密、良好的职业行为对职业道德基本原则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自身利益导致的不利影响,自我评价导致的不利影响,过度推介导致的不利影响,密切关系导致的不利影响,外在压力导致的不利影响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认定:1、违法行为①违反合同约定,②违反法律法规;2、过错行为①过失:普通过失,重大过失、共同过失;②欺诈注会法律责任的种类: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刑事责任。

会计师事务所和注会避免法律诉讼的应对措施:1、严格遵守职业道德守则;2、建立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制度;3、谨慎选择合伙人;4、招收合格的人员,并予以适当培训和督导;5、与委托人签订业务约定书;6、审慎选择被审计单位;7、严格遵守审计准则;8提取风险基金或购买责任保险。

认定的含义:认定是指管理层在财务报表中作出的明确或隐含的表达。

注册会计师的基本职责就是确定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对其财务报表的认定是否恰当管理层的认定:管理层在财务报表上的认定有些是明确表达的,有些则是隐含表达的。

明确的认定:1.记录的存货是存在的2.存货以恰当的金额包括在财务报表中,与之相关的计价或分摊调整已恰当记录。

隐含的认定:1.所有应当记录的存货均已记录2.记录的存货都由被审计单位拥有与所审计期间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认定:1.发生:记录的交易和事项已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 2.完整性:所有应当记录的交易和事项均已记录3.准确性:与交易和事项有关的金额及其他数据已恰当记录4.截止:交易和事项已记录于正确的会计期间5.分类:交易和事项已记录于恰当的账户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认定:1.存在:记录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是存在的2.权利和义务:记录的资产由被审计单位拥有或控制,记录的负债是被审计单位应当履行的偿还义务3.完整性:所有应当记录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均已记录4.计价和分摊: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以恰当的金额包括在财务报表中,与之相关的计价或分摊调整已恰当记录与列报和披露相关的认定:1.发生以及权利和义务:披露的交易、事项和其他情况已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2.完整性:所有应当包括在财务报表中的披露均已包括3.分类和可理解性:财务信息已被恰当地列报和描述,且披露内容表述清楚4.准确性和计价:财务信息和其他信息已公允披露,且金额恰当财务报表审计的总体目标:1.对财务报表整体是否不存在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的重大错报获取合理保证,使得注册会计师能够对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按照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编制发表审计意见2.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根据审计结果对财务报表出具审计报告,并与管理层和治理层沟通与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审计目标:1.发生:确认已记录的交易是真实的2.完整性:确认已发生的交易确实已经记录3.准确性:确认已记录的交易是按正确金额反映的4.截止:确认接近于资产负债表日的交易记录于恰当的期间5.分类:确认被审计单位记录的交易经过适当分类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审计目标:1.存在:确认记录的金额确实存在2.权利和义务:确认资产归属于被审计单位,负债属于被审计单位的义务3.完整性:确认已存在的金额均已记录4.计价和分摊: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以恰当的金额包括在财务报表中,与之相关的计价或分摊调整已恰当记录与列报和披露相关的审计目标:1.发生及权利和义务:将没有发生的交易、事项,或与被审计单位无关的交易和事项包括在财务报表中,则违反该目标2完整性:如果应当披露的事项没有包括在财务报表中,则违反该目标3.分类和可理解性:财务信息已被恰当地列报和描述,且披露内容表述清楚4.准确性和计价:财务信息和其他信息已公允披露,且金额恰当审计证据:指注册会计师为了得出审计结论、形成审计意见而使用的所有信息。

包括构成财务报表基础的会计记录所含有的信息和其他信息。

1.会计记录中含有的信息:原始凭证、记账凭证、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未在记账凭证中反映的对财务报表的其他调整,以及支持成本分配、计算、调节和披露的手工计算表和电子数据表2.其他信息:①注册会计师从被审计单位内部或外部获取的会计记录以外的信息②通过询问、观察和检查等审计程序获取的信息③自身编制或获取的可以通过合理推断得出结论的信息审计证据的种类:实物证据、书面证据(内部证据、外部证据、亲历证据)、口头证据、环境证据审计证据的特征:充分性与适当性,证据数量受质量的影响;但质量存在缺陷,仅靠提高数量可能难以弥补。

审计证据的可靠性:审计证据的可靠性是指审计证据的可信程度判断证据可靠性时遵循的原则:1.从外部独立来源获取的审计证据比从其他来源获取的审计证据更可靠2.内部控制有效时内部生成的审计证据比内部控制薄弱时内部生成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3.直接获取的审计证据比间接获取或推论得出的审计证据更可靠4.以文件、记录形式存在的审计证据比口头形式的审计证据更可靠5.从原件获取的审计证据比从传真件或复印件获取的审计证据更可靠审计程序的种类:1.检查:指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或外部生成的,以纸质、电子或其他介质形式存在的记录和文件进行审查,或对资产进行实物审查2.观察:指注册会计师察看相关人员正在从事的活动或执行的程序3.询问:指注册会计师以书面或口头方式,向被审计单位内部或外部的知情人员获取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并对答复进行评价的过程4.函证:指注册会计师直接从第三方(被询证者)获取书面答复以作为审计证据的过程,书面答复可以采用纸质、电子或其他介质等形式5.重新计算:指注册会计师对记录或文件中的数据计算的准确性进行核对。

重新计算可通过手工方式或电子方式进行 6.重新执行:指注册会计师独立执行原本作为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组成部分的程序或控制7.分析程序:指注册会计师通过分析不同财务数据之间以及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数据之间的内在关系,对财务信息作出评价审计工作底稿:指注册会计师对制定的审计计划、实施的审计程序、获取的相关审计证据,以及得出的审计结论作出的记录审计工作底稿编制目的:1.提供充分、适当的记录,作为审计报告的基础2.提供证据,证明其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的规定执行了审计工作审计工作底稿的八大要素:1.审计工作底稿的标题2.审计过程记录3.审计结论4.审计标识及其说明5.索引号及编号6.编制者姓名及编制日期7.复核者姓名及复核日期8.其他应说明事项审计工作底稿归档后的变动:1.需要变动审计工作底稿的情形:①注册会计师已实施了必要的审计程序,取得了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并得出了恰当的审计结论,但审计工作底稿的记录不够充分②审计报告日后,发现例外情况要求注册会计师实施新的或追加审计程序,或导致注册会计师得出新的结论2.变动审计工作底稿时的记录要求:①修改或增加审计工作底稿的时间和人员,以及复核的时间和人员②修改或增加审计工作底稿的具体理由③修改或增加审计工作底稿对审计结论产生的影响审计工作底稿的归档期限:审计报告日后的六十天内或者审计业务终止后的六十天内。

审计工作底稿的保存期限:审计报告日起的10年或审计业务中止日起的10年。

计划审计工作包括三个步骤:1.开展初步业务活动;2.制定总体审计策略;3.制定具体审计计划。

总体审计策略的内容:1、审计范围 2、报告目标、时间安排及所需沟通的性质3、审计方向(确定重要性水平)4、审计资源具体审计计划三点:①风险评估程序②计划实施的进一步审计程序③计划其他审计程序审计业务约定书:指会计师事务所与被审计单位签订的,用以记录和确认审计业务的委托与受托关系、审计目标和范围、双方的责任以及报告的格式等事项的书面协议审计业务约定书的内容:1.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与范围2.注册会计师的责任3.管理层的责任4.指出用于编制财务报表所适用的财务报吿编制基础5.提及注册会计师拟出具的审计报告的预期形式和内容,以及对在特定情况下出具的审计报告可能不同于预期形式和内容的说明重大错报风险:指财务报表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

重大错报风险与被审计单位的风险相关,且独立存在于财务报表的审计。

1.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与财务报表整体存在广泛联系,可能影响多项认定。

此类风险通常与控制环境有关,但也可能与其他因索有关.如经济萧条。

2.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考虑的结果直接有助于注册会计师确定认定层次上实施的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

固有风险:指在考虑相关的内部控制之前,某类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的某一认定易于发生错报的可能性控制风险:指某类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的某一认定发生错报,该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是重大的,但没有被内部控制及时防止或发现并纠正的可能性检查风险:指如果存在某一错报,该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可能是重大的,注册会计师为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而实施程序后没有发现这种错报的风险审计风险:审计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注册会计师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审计风险取决于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

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

审计风险与重要性和审计证据之间的关系:审计风险与重要性之间存在反向关系;重要性水平与审计证据之间成反向关系;审计风险跟审计证据成正向关系;(在既定审计风险中,重大错报风险跟审计证据成正向关系,检查风险跟审计证据成反向关系)审计的固有限制:①管理层或其他人员可能有意或无意的不提供与财务报表编制相关的或注册会计师要求的全部信息②舞弊可能涉及精心策划和蓄意实施以进行隐瞒③审计不是对涉嫌违法行为的官方调查,没有被授予特定的法律权力重要性的含义:1.如果合理预期错报(包括漏报)单独或汇总起来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依倨财务报表作出的经济决策,则通常认为错报是重大的2.对重要性的判断是根据具体环境作出的,并受错报的金额或性质的影响,或受两者共同作用的影响3.判断某事项对财务报表使用者是否重大,是在考虑财务报表使用者整体共同的财务信息需求的基础上作出的错报的种类:①事实错报:毋庸置疑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