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结构加固与改造ppt课件

结构加固与改造ppt课件


5) 建筑物群体间的结构改造
除对建筑物单体进行结构改造之外,有时在几个单体之间增设新的
结构以改变其建筑功能,如加电梯、加消防楼梯、加门楼、加雨棚、
加天桥、加裙房、设连廊、填内庭等。
4
6)建筑物造型美化引起的结构改造
可以对外墙或外填充墙进行改造,增加扶墙垛、腰线、壁柱或其它挑 出构件;也可更换外墙材料,改善外墙的保温性能;屋面进行“平改 坡国实行的鉴定标准有两套系统, 一是《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292, 1999年发布实行和 《工业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 GB50144-2008 ,2009实施 《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 50292-2014,今年发行 另一是《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2009年发布实行。 在结构改造工程中往往存在对既有建筑的加固改造和部分新建、扩建 相结合,情况比完全新建或仅仅抗震加固要复杂的多,每个工程的改 造后的性能目标不一样,后续使用年限不一样,掌握的标准尺度皆不 一样。 因此,不可按《10抗规》的设防标准对既有建筑进行鉴定;也不能按 现有的建筑抗震鉴定的设防标准对改造工程,特别是其中新建部分进 行抗震设计;对具体改造工程还要区别对待。
7
对于结构改造工程,更多地应偏重于“概念鉴定”和“概念设计”。 由于地震作用更具有偶然性和突发性,在结构抗震分析上存在许多假 定和量的不确定性,就更凸显“概念鉴定”和“概念设计”的重要性。 应首先评定原有结构体系的规则性、整体性和整体牢固性(构件间的 连接性能),分析其现阶段的实际抗震性能和进一步改造加固的可行 性和难易程度,可以做出多种方案比较,结合业主的要求,作出结构 改造的正确、经济的评估。
5
二、改造前的技术鉴定和可行性论证
(一)改造工程的技术鉴定
既有建筑改造前的技术鉴定,指对既有建筑的可靠性鉴定。可靠性鉴 定的内容极为复杂,包括建筑物的安全性鉴定,适用性鉴定和耐久性 鉴定。在安全性鉴定时,在地震区又包括抗震鉴定。
从鉴定的目标区分,鉴定工作区分为两大类别,其一为正常性鉴定, 即为满足建筑结构改造目标而进行的技术鉴定;另一类为非常性鉴定, 如危房鉴定、灾后(地震、火灾、水灾和其它突然事件)鉴定等,后 者的鉴定目标为抢险。
结构加固与改造
一、结构加固改造工程的对象和内容
既有建筑需要保留并进行结构加固改造的建筑有 两大类:(一)既有历史建筑; (二)既有工业及 民用建筑
(一)既有历史建筑
1)文物建筑
指文物价值极高的古建筑,如宫殿、庙宇、古塔等,其中有的
已被认定为国家级或世界级的历史文化遗产。对这类文物的改
造加固,应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尽量忠实于原来的
要杜绝建筑“短命”现象,应首先由有关部门尽快出台法律法规和政 策,防止没有质量问题的既有建筑被拆毁;其次,应大力提倡建筑结 构的改造和加固,使许多既有建筑通过改造而新生,做到“延年益寿 ”。使我国的许多建筑物的实际使用寿命均能像一些发达国家一样, 远远超过其设计使用寿命。
根据我国国情,下列情况需对既有建筑进行结构改造:
8
(二)明确改造的性能目标和后续设计使用年限
我国2006年颁布的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 也开始在加固设计中引进这种设计思想,提出加固后的性能目标,包 括“加固后混凝土结构的安全等级,应根据结构破坏后果的严重性、 结构的重要性和加固设计使用年限,由委托方与设计方按实际情况共 同商定。”并建议结构加固后的使用年限“一般情况下,宜按30年考 虑;到期后,若重新进行的可靠性鉴定认为该结构工作正常,仍可继 续延长其使用年限。《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2013
7)“烂尾楼”复建引起的结构改造
一些“烂尾楼”在复建时,往往新业主从经济效益和经营效果出发, 对原设计提出许多新的变动,而且改动的内容很多,有的楼既要增层, 又要扩跨(外表层层挑出扩大使用面积),还要改动内部入口大厅空 间(抽柱断梁)等,这种“烂尾楼”虽然烂尾,但设计和施工年代较 近,原结构裸露,质量检测方便,改造起来比老建筑容易,业主希望 “脱胎换骨”,改造工程的特点往往是“内容复杂、规模庞大,效益 显著”。
(二)既有工业及民用建筑
量大面广的工业及民用建筑,是我国城镇建筑的主体部分,是广大人民 群众生活、生产、工作的场所,包容着我国巨大的社会财富和社会资源 。对这部分建筑的维护和改造,充分发掘其利用潜能,延长其使用寿命 ,是极大的节约。造成建筑约。
2
造成建筑“短命”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三:1.是规划设计方面;2.是 建筑质量方面;3.是法律法规及政策方面
1)建筑物功能布局改变引起的结构改造
(如:望江楼加固改造工程)
2)平移、纠倾、增层引起的结构改造
(如:望江楼加固改造工程)
3
3)增强建筑物抗震性能引起的结构改造
(如:梅州市曾宪梓中学智明楼科学馆加固工程)
4) 提高建筑物的耐久性引起的结构改造
结构的耐久性指经过正常设计、正常施工,并且在设计预定的环境中 正常使用的结构,不需经过昂贵的维修加固,能在保持预定使用功能 的条件下,达到设计使用年限的程度。 我国国家标准《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对各类建筑 的耐久性标准作了规定,一般大量的工业及民用建筑的设计使用年 限定为50年,特别重要的建筑可以提高到100年。设计使用年限也可 按建设单位的要求确定。
环境、原来的风貌、原来的内外装饰、原来的结构做法,但对
隐蔽部分,考虑到抗震和耐久性需要,可以用些现代材料和现
代结构手段。(如:南口侨乡村客家老建筑群)
1
2)历史风貌建筑
指近百年以来各种有独特风格和文化内涵的近现代建筑,它们代表着一 个城市的历史、文化,需要加以保护。对这类建筑的保护改造,应忠实 于原来的环境、原来的风貌,特别是原来的立面造型风格应严格保留 ,这些建筑往往修建年代很早,设计使用年限已过,而且当年并未考 虑抗震、防火,耐久性标准过低,结构安全度不足,因此在内部结构 上往往要动大手术,在内部房间布置上也允许作些变动,使之既能继续 安全使用,又留驻原有的建筑风貌。而不能片面强调要完全保留原来的 已过时的结构和材料。 (如:梅州农业学校东西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