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五下音乐唱歌《梅花》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下音乐唱歌《梅花》教学设计

唱歌《梅花》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王安石是宋代的著名诗人。

与一般描写梅花的诗不同的是它不仅表现了梅花凌寒独自开的坚强性格,而且还表现了梅花幽香扑鼻,洁白如雪柔美的一面。

大意是:在寒冷的冬天,别的花都凋谢了,只有在院墙边上的几枝梅花,冒着寒冷独自绽开。

远远的看去一片雪白,难道是下起了雪?忽然闻到了淡淡的清香,原来是一片严寒中开放的白色的梅花。

歌曲为两段体,大调式。

第一乐段由两个乐句构成。

第一乐句的“墙”字很有特点。

从时值上看,是一拍半,但作曲家却没有按常规用四分附点音符,而是用了切分节奏,在以mi为主的一拍半中,又用了一个十六分音符的fa,不仅使音乐显得有生气和活力,而且强调了第一个字的语气,使音乐的开篇即有独到之处。

第二乐句给人一种柔美的感觉。

在节奏上是第一乐句的重复,保持了旋律进行的统一。

第二乐段的节奏和旋律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特别是第一乐句出现了最高音sol,同前一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把情绪推向了高潮,表现了“梅花凌寒独自开”的坚强性格。

接着的第二乐句旋律逐渐下行,情绪逐渐平稳,结束在主音上。

第二乐段又反复了一遍,更加突出了梅花坚强的性格。

【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通过学唱歌曲《梅花》,感受梅花不畏严寒在风雪中竞相开放的特征和坚强不屈的性格。

知识与技能: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能够用连贯、饱满、富有力度对比的声音演唱歌曲,表现歌曲的意境,力争做到声情并茂。

情感与态度: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演唱方式和表现方法对歌曲进行综合性表演。

【教学重点】:能用连贯的声音唱会并唱好歌曲《梅花》。

【教学难点】:掌握歌曲中的“××××”切分节奏;第三乐句的力度变化;第四乐句与结束句音准的区别。

【教学准备】:电子琴、多媒体课件、打击乐器、古筝【教学过程】一、赏梅花之美1、花儿都很娇嫩,但有一种花却很坚强,它能在寒雪中傲然怒放,那就是梅花(出示梅花图片)。

今天的音乐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梅花的世界,领略梅花独特的美吧!(播放梅花在寒雪中盛开的课件,师弹古筝名曲《梅花三弄》配乐)2、欣赏了这些梅花,你有什么想说的吗?(生回答)【设计意图:音乐课标指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

”本环节中,唯美的梅花图片再配上教师弹奏的古筝名曲《梅花三弄》,让学生从听觉、视觉上都获得了美的享受,进而激发学生主动地去发现美、创造美、表现美。

】二、品梅花之韵1、师:梅花不畏严寒,高风亮节的形象象征人们坚强的性格和崇高的品格,老师也想唱一首歌来赞美梅花,请同学们听一听,这首歌的歌词跟我们平常学的歌曲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后出示古诗《梅花》)2、朗诵古诗①播放古诗范读视频,学生跟着视频轻声朗诵。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古诗的意思吗?谁来说说?(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②师:能学着古人的样子有感情地朗诵古诗吗?想想此时的王安石会用怎样的感情、怎样的表情、怎样的动作吟诵这首诗?(学生试着感受体验)③老师弹古筝为你们配乐怎么样?我想请一名同学来领读,谁愿意。

(配乐朗诵古诗)【设计意图:首先老师用声情并茂的歌唱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创设出良好的学习氛围;其次学生通过反复朗诵古诗,了解其含义及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为下一步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做好情感铺垫。

】三、唱梅花之乐1、师:谢谢你们精彩的朗读。

接下来让我们再次感受歌曲的旋律,请同学们边跟着音乐开口默唱边想想这首歌的情绪是怎样的?(跟着音乐用激光教鞭指歌词)【设计意图:让学生从听觉出发整体感受音乐,通过认真聆听,感受歌曲的情绪及特点。

】2、我看到好多同学小脸憋得通红,是不是都想一展歌喉唱一唱呢,接下来我们就跟着音乐用讲悄悄话的方法轻声哼唱一遍。

3、你们的声音可真美,跟老师一句一句地来唱一唱这美妙的旋律吧,我们先来学唱第一部分(实物展示台显示歌谱,用铅笔功能标注歌曲的两个部分,再用幕布功能遮挡第二部分)①教唱第一句时,强调“墙”的唱法(一字三音、切分节奏)这是本首歌最难的地方,没想到同学们一遍就会唱了,真厉害,我们再唱一遍巩固一下吧!②接下来老师唱第二乐句,看同学们有什么发现没有?③现在我们加大难度,把这两个乐句连起来唱,不过老师还有一个要求,希望同学们能跟着音乐动动身体,面带微笑地来唱,能做到吗?看看谁唱得最投入。

4、学唱第二部分①第一部分同学们唱得很柔美、很抒情,现在我们进入第二部分的学习,先听一下第二部分的情绪有什么变化没有?(情绪更激动一些)②学唱第三乐句:刚才同学么听到的情绪最激动的乐句就是歌曲第三乐句,跟老师一起来唱一唱。

用怎样的力度表现激动的情绪呢?渐强(用图库功能插入渐强符号)③学唱第四乐句:接下来我们一起学习下一句,先听听这一句的力度有变化没有?(渐弱)请同学们也用渐弱的力度来唱一下这一句。

④动情演唱第三、四乐句,唱出力度的对比。

⑤揭示反复跳跃记号的演唱顺序,用两种颜色的笔标注;⑥分析两个结束句的异同:23 1—比较平,仿佛是放在鼻子下闻花,43 1—起伏大一点,仿佛是抬头闻枝头的梅花。

(学生边做闻花香的动作边唱)⑦有感情地演唱第二部分5、小组检查演唱:四人小组跟随伴奏音乐进行演唱,边唱边听一下其余同学唱得怎样,如果有同学唱得不对,在演唱完后,请给他指出来,并帮他纠正音准。

6、同学们的歌声让老师都有些陶醉了,但这还不够,我想请同学们用你最好的声音、最好的表情、完整地演唱一遍歌曲,希望你们能唱出对梅花的赞美之情。

【设计意图:以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富有激励性的教学语言以及电子白板充分有效的运用,引导学生关注音乐的节奏特点、力度变化等特点,用分析、对比、比喻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歌曲旋律、结构特点,让学生唱会唱准唱好歌曲。

】四、抒赞梅之情1、师:同学们歌声很美,音也很准,可惜表演方式有些单一,这不,老师带来了一些打击乐器来助兴,想不想来试一试。

①不过我们得先想好怎么打。

歌曲第一部分情绪抒情优美,你们觉得应该怎么打?第二部分呢?(设计好节奏后指导学生用打击乐器给歌曲伴奏)②部分学生使用打击乐器,部分学生演唱,老师弹古筝伴奏2、太美了,这真是天籁之音啊!但老师觉得咱们班同学应该还会有更加精彩的表现。

现在你们开动小脑袋瓜想一想,还可以用上哪些表现方式和演唱方式让这首歌曲听起来和看起来都更美,更能表达诗人对梅花的赞美之情呢?引导学生加入表演、朗诵、舞蹈、绘画、书法、打击乐器等方式综合表演。

【设计意图:以演唱为主,以朗诵、舞蹈等艺术表演元素为辅的综合活动,发展了学生的表演潜能及创造性潜能,使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情感的陶冶。

】五、拓展延伸1、梅花以它高尚的品格和可贵的精神感动了许多诗人和音乐家,所以关于梅花的诗词和音乐作品很多,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欣赏由著名歌唱家彭丽媛演唱的歌曲《红梅赞》,让我们在歌声中再次体会梅花的高风亮节。

(播放视频的同时,出示歌曲《红梅赞》的创作背景以及要表达的思想)2、课后收集关于梅花的诗词和音乐作品。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红梅赞》,使学生对梅花的品格有更进一步的了解;鼓励学生课后收集有关梅花的艺术作品,培养了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反思】成功之处:音乐课堂最基本的目标便是培养学生审美鉴赏能力,提升学生音乐基本素养,但从哪些方面来实现这些目标,需要音乐教师扎扎实实上好每一堂音乐课,那上好一堂音乐课的标准又是什么?目前,让学生唱准旋律、打准节奏、声音优美自然便是我们所需要实现的。

本节课这些目标基本能够实现,但在部分环节还有待继续提升,让学生一步一步在这些方面得到提升,需要继续扎实每一环节,才能真正使学生受益。

不足之处:在课改之下,让课堂留给学生,教师要少讲、精讲,我也曾一次次试图这样做,尽量让自己在课堂没用的话少说,不要重复说同样的话,可一到关键时候,话总是不自觉的滔滔不绝,这是讲课当中不允许的。

反思后觉得,还是课前对课堂程序没有真正了解和掌握,心中没底,那么,课上就容易思绪乱飞,也就出现了怕断片,用语言一直补充画面的情况。

课堂中的各环节合理设置,决定一节课的成败与否,设计合理,课堂会变得顺畅、舒服,设计不合理反而会使课堂整体节奏变乱,使得课堂无法正常进行。

就拿本节课来说,整体设计还算合理,但最终问题却出现在了课堂结尾部分,由于教唱环节用时不合理,使得课堂最终时间不够用,结束草草了事,又过于牵强的感觉,或者是在课堂结尾部分设计还有待继续思考。

总之,一堂成功的音乐课,不仅需要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更需要在教学中的教育素养,专业素养是教育素养的前提,教育素养变成了专业素养实现的载体,只有两者有机结合,才能真正实现高效课堂,体现教师价值,是学生站在教学受益的最顶层。

唱歌《梅花》教案【教学目标】:1、听唱歌曲,能用自然、柔美的声音演唱歌曲《梅花》,知道梅花不畏严寒在风雪中竞相开放的特性,象征着坚强不屈的性格;2、通过古诗歌曲的演唱,感受音乐的情感和古诗文化的博大精深;3、参与到小组创编活动中,根据歌曲《梅花》的旋律重新填词演唱,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

【教学重点与难点】:1、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体会古诗与音乐相结合的意境;2、根据歌曲《梅花》的旋律重新填词演唱。

【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磁带、歌篇、各种打击乐器、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1、导入部分这一部分采用的是让学生听着歌曲《梅花》的伴奏进教室,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旋律;然后让学生体会梅花的诗,本引导学生感受梅花坚强不屈、不畏严寒的性格。

之后我用课件展示梅花,让学生充分领略梅花的美,激发学生对梅花的喜爱,引发对梅花由衷的赞美之情。

然后引导学生展示有关梅花的诗,增进学生对我国古诗文化的了解,感受其博大精深。

2、学唱歌曲首先,采用的是让学生随着音乐进行诗朗诵,让学生充分感受古诗的韵律,初步体会古诗与音乐相结合的意境。

然后引导学生准确地聆听歌曲,充分的感受歌曲的情绪,熟悉歌曲的旋律。

最后,用教唱法对歌曲《梅花》进行教唱,在个别难句的学唱中,引导他们学会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促进学生对歌曲的理解,调动他们有感情地演唱歌曲的积极性。

在学生学会演唱歌曲的基础上,学唱歌谱,让学生掌握旋律,并能更好地演唱歌曲。

3、分组创编古诗新唱这一环节采用的是分组指导教学,让学生用歌曲《梅花》的旋律来重新填词演唱,意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及创造能力。

课堂小结:利用简单概括的小结语,将本课的教学内容推向高潮。

最后,在歌声中结束,给学生一种意犹未尽的感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