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梅花魂教案梅花魂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撩?、?眷?两个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通过品读、研读,感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梅花的品性,体会外祖父酷爱梅花,眷恋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通过品读、研读,感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
了解梅花的品性,体会外祖父酷爱梅花,眷恋祖国的情感。
教学难点:了解梅花的品性,体会外祖父酷爱梅花,眷恋祖国的情感。
教学准备:查找有关梅花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1、全班齐背古诗《梅花》。
2、交流自己搜集的有关梅花的知识。
师:?魂?是什么意思?梅花是一种植物,它的精神是什么?带着疑问让我们走进文本。
二、初读课文,扫出障碍。
1、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自学生字词。
2、准确地朗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想一想,作者通过写梅花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围绕梅花写哪几件事?3、讨论、交流。
第一件事:教小外孙女读唐诗宋词。
第二件事:特别爱惜?墨梅图?。
第三件事:因年老不能回国而难过。
第四件事:离别前把?墨梅图?送给外孙女。
第五件事:临别时又把绣着梅花的手绢送给外孙女。
四、小组合作、品读课文、交流评析1、自读课文画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并写下自己的感受。
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等语句来品读。
2、如果你有感受,就与小组内的同学说一说,把感受传递给别人。
3、谁愿意把感受与大家一起分享?(全班交流朗读感受,教师引导学生学会倾听,从他人的发言中汲取有价值的观点。
)根据学生读的,重点理解以下语句:(课件出示)(1)?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也不甚留意。
唯独书房罩那一幅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
比较句子:?惟独书房里那一幅墨梅画,他分外珍惜,家人碰也碰不得。
??书房里那一幅墨梅画,他很珍惜。
?说说这两个句子的异同,哪个句子更好?为什么?(从中体会作者用对比的手法来表现老人对梅花图的珍爱。
)(2)?我不小心在梅图上留下脏手印,外祖父顿时拉下脸来。
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沾污得的吗?’训罢,便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
?a、理解"清白""玷污"b、从外祖父的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从外祖父的动作中你看出了什么?你能读好它吗?(通过老人的语言,行动来体会他对梅图的珍爱。
)(3) ?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
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
?讨论:a、梅花的秉性像什么?b、由此可见,老人赞梅花,实则赞美的是什么?C、美读升华:你能似外祖父般把他的这番话读出来吗?。
(4)从?听到不能回国,外公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呜地哭起来了……?一句,体会老人一直思念着祖国,却不能回去,他难过地哭了,充分表现了他对祖国深深的眷恋。
(5)从?赤道吹来的撩乱了老人梳理得整整齐齐的银发,我觉得外祖父一下子衰老了许多。
?体会到思乡的深情,孤独的痛苦,一下子把他催老了。
(6)从?想不到泪眼蒙胧的外祖父也随着上了船。
递给我一个手绢,一色雪白的细亚麻布上面绣着血色的梅花。
?体会到老人把自己对祖国的一片眷恋之心让外孙女带回祖国,成了却自己的心愿。
(7)?小时候,外祖父常常叫我被唐诗宋词,每逢念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这些诗句外祖父总会落下泪来。
体会:a、常常教我读唐诗宋词?说明:老人时刻不忘自己是中国人,不忘中华民族文化,也要让自己的子孙也不忘自己祖国的文化。
b适当解释说明三句诗的出处、意思及其表达的情感,明确老人的思乡之情是他落泪的原因。
(因为这些诗句触动了老人的思乡之情。
他思念祖国,却身在异邦,不能回去,所以伤感地流泪了)?师小结:几千余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具有梅花品格的人物,他们都是一朵朵迎风挺立的梅花,他们的民族精神就是"梅花魂"。
这就是题目?梅花魂?的内涵。
五、感情朗读。
六、延伸拓展教师导语:?故乡、祖国?让多少身居在外的旅人、游子拥有无尽的相思与眷恋,几千年来,多少文人墨客吟诵出了无数?思乡爱国?的诗篇,你会吟诵吗?学生吟诵熟知的有关诗篇。
板书设计:1、吟诗落泪2、珍爱梅花图思念祖国15、梅花魂 3、不能回国而落泪爱国之心4、送墨梅图5、递梅花手绢6、梅花魂一、【教学目的】1、通过外祖父爱梅花,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感情。
2、懂得梅花的高尚品格,学习这种品格。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理解外祖父爱梅花,并在爱梅花中寄托了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外祖父对梅花品格的阐述。
二、【教学流程】(一)、情境导入,激发阅读兴趣1.出示一幅幅梅花图片,在《梅花三弄》背景音乐中,教师导入:同学们,你们见过梅花吗?梅花,历来是我国诗人、画家赞美的对象,你能背出一两句与梅花有关的诗句吗?2.指名学生背一背课前收集的诗句。
(正像诗人们赞美的一样,梅花不愧是花中君子。
每当梅花盛开的时候,那朵朵冷艳、缕缕幽芳,总会使作家陈慧瑛想起漂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
让我们来读一读她讲的故事。
)3.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教师在一幅幅梅花图片和音乐中娓娓导入新课,意在让学生在视觉与听觉的刺激中激起情感,调动知识储备,为进一步学习课文,做好知识和情感的铺垫。
】(二)、初读课文,建构故事框架出示课题,质疑:梅花有魂吗?这个“魂”在课文中指的是什么呢?请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哪些内容。
在感受深的地方画一画、写一写。
(学生默读、自学、画批)1.认读本课新词。
秉性训斥撩乱朦胧灵魂玷污名节颇负盛名2.课文是通过哪几件事向我们展现了一位有着浓浓爱梅情结、思念故乡的老人的?请你再读读课文,找一找。
3.指名学生说一说,并引导学生读好相关的内容,教师提炼板书:(1)读诗落泪。
(2)珍爱梅图。
(3)不能回国。
(4)赠送梅图。
(5)送梅花巾。
4.用连结事例的方法说说课文大意。
【设计意图:在初读阶段,理清课文的结构,并以小标题的形式概括段意,意图有二:第一,引领学生整体感知,高屋见瓴,整体把握课文的思想内容;第二,在理清结构的同时,把课文读通、读好,为更深层次地理解和体会文章的情感打好基础。
这样,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对课文的整体印象,把握了课文的基本内容和情感基调。
】(三)、解读梅魂,感受民族气节1.整篇文章寄托了一位华侨老人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
这份情感与梅花之间又有什么联系呢?请大家从课文中找出表现外祖父喜爱梅花的句子。
多读几遍,想想你读懂了什么。
(4人小组讨论)2.全班交流(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有关句段)出示:“我五岁那年,有一回到书房玩耍??又用红绸子慢慢抹净。
”①出示“墨梅图”,学生自由读本小节,思考: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什么?(祖父十分爱惜墨梅图)②你从哪些诗句感受到祖父十分爱惜墨梅图呢?画出有关词句。
(学生圈画并交流:拉下脸、训斥、轻轻刮去、慢慢抹净)③“清白”是什么意思?“玷污”又是什么意思?这清白的梅花为什么不能玷污?指导朗读,读出反问的语气。
“轻轻”、“慢慢”这两个词该怎样读,为什么?④一幅墨梅图有什么稀罕?一向宽容慈爱的外祖父为什么如此大怒?出示:“想不到泪眼朦胧的外祖父也随着上了船,递给我一块手绢——一包雪白的细亚麻布上绣着血色的梅花。
”①指名读。
②外祖父为什么送梅花手绢给“我”?(让“我”保持梅花般的秉性,保持中 __气节,也把他自己对祖国的眷恋之心让“我”带回祖国)3.讨论:此时,你对课题《梅花魂》中的“魂”有了更深的了解吗?引导学生理解,“梅花”不仅仅是指梅花的精神,更象征着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
【设计意图:本片断教学设计先关注学生自己读懂了什么,再从学生的感受中,由梅花引出有气节的人。
两次谈感悟,紧扣一个“魂”字,层层推进,启迪学生感悟“魂”的深刻含义。
】附:板书设计:6、梅花魂借物抒情梅花中华民族愈压愈强顶天立地越是困境越顽强坚定思乡情爱国心6、梅花魂一、【教学目的】1、通过外祖父爱梅花,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感情。
2、懂得梅花的高尚品格,学习这种品格。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理解外祖父爱梅花,并在爱梅花中寄托了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外祖父对梅花品格的阐述。
二、【教学安排】二课时三、【课前预习】1、收集有关梅花的诗句。
2、自学生词,联系上下文理解:颇负盛名、漂泊、气节、欺凌、珍藏、顶天立地、玷污、秉性、眷恋。
3、读通读顺课文。
根据“现实——回忆——现实”的提示把课文分成三部分。
_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梅花魂教案。
4、课文围绕梅花写了哪几件事情?四、【教学流程】(一)、复习导入1.我们继续学习第六课《梅花魂》2.指名学生回忆课文讲的哪五件事?1)读诗落泪。
(2)珍爱梅图。
(3)不能回国。
(4)赠送梅图。
(5)送梅花巾。
3.了解这五件事情,你感觉外祖父有着一颗怎样的心。
(眷恋祖国的心)【设计意图:调动知识储备,为进一步学习课文,做好知识和情感的铺垫。
】(二)、初读课文默读课文,用波浪线划出文中三处描写外祖父落泪的语句。
(做批注)1.读诗时无声落泪。
体会外祖父读诗落泪的情感。
读第二自然段,画出使外祖父伤心落泪的诗句。
课件出示: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之类的句子,常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
①指名感情朗读。
你怎样理解这些诗句的意思?穿插诗句出处。
②外祖父为什么教我读唐诗宋词?③外祖父为什么读到这些诗句时就会落泪?你从中体会出外祖父怎样的感情?(逐层感悟,让学生明白外祖父教我读唐诗宋词的用意:是他 __、__文化的眷念和向往)2.不能回国,呜呜哭泣。
探究外祖父无法回国的伤感。
①教师朗读第十一自然段,学生闭上眼睛想象:你看见了什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你能理解这位老人此刻的心情吗?(一个时刻眷念祖国的老人是多么想回到日夜思念的祖国啊,但是年迈的他因身体的原因不能回去,所以忍不住失声痛苦)3.送别时泪眼朦胧,体验外祖父眷念祖国之情。
①指名读第十五自然段,思考:此刻外祖父为何又泪眼朦胧呢?①分别的时刻到来了,船开了,越去越远。
双眼含泪的外祖父久久地伫立在岸边。
此时此刻,海天相接,一方是星岛,一方是祖国。
这一下子衰老了许多的老人有多少话还想和莺儿说,有多少话想和远在大洋彼岸的祖国说。
你们能把老人的心里话说出来吗?学生练说,交流。
【设计意图:学生对“梅花魂”的理解仅仅停留在第一个层面还远远不够,还要引导学生通过外祖父的三次流泪进行深入挖掘,进而明白:这梅花又是包含了老人一片热爱祖国的情和眷恋祖国的心。
通过这样几个梯度的阅读理解,学生自然而然对“梅花魂”有了一个全面的准确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