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常见创伤的急救护理

常见创伤的急救护理

常见创伤的急救护理创伤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创伤是指机体受到外界某些物理性、化学性或生物性致伤因素作用后所引起的组织结构的破坏。

狭义的创伤是指机械致伤因子造成机体的结构完整性破坏。

按创伤的严重程度及依轻重缓急的处理顺序分为三类:危重伤、重伤、轻伤。

1.危重伤:创伤严重,伤员有生命危险,需行紧急救命手术或治疗。

生命体征表现:呼吸<10次/分或>35次/分,毛细血管充盈时间>2秒,脉搏≥120次/分或<50次/分,意识障碍严重。

如窒息、内脏大出血、颅脑伤合并颅内血肿或脑疝形成、张力性气胸等。

2.重伤:伤员生命体征稳定,需手术治疗,但可以在一定时间内做好术前准备及适当检查,可力争在伤后12小时内急救处理者。

如胸外伤不伴有呼吸衰竭、胸腹贯通伤而无大出血可能、深部软组织伤未发生休克等。

此类伤员需严密观察,防止因处理不及时而转为危重伤员。

3.轻伤:伤员意识清楚,无生命危险,现场无须特殊处理,手术可延至伤后12小时处理。

如为感染的软组织伤、闭合性四肢骨折、局限性烧伤等。

头部创伤颅脑损伤可涉及头皮、颅骨和脑,其中心问题是脑损伤。

一、发病机制1.加速性损伤(如木棒伤)主要发生在着力点下面的脑组织,故也称为冲击伤,而着力点对应部位产生的脑损伤称为对冲伤。

2.减速性损伤(如坠落伤)损伤着力点下方的脑组织,着力点侧因脑组织向着力点大幅运动,脑表面与颅前窝底或颅中窝底的粗糙凹凸不平骨面相摩擦,而产生对冲性脑损伤。

3.挤压性损伤(如头部被车轮碾轧伤)暴力从两个相对方向同时向颅中心部集中,除两个着力点部位的脑损伤外,脑中间结构损伤亦较严重,脑干受两侧来的外力挤压向下移位,中脑嵌于小脑幕裂孔和延髓嵌入枕骨大孔而致伤。

4.挥鞭样损伤暴力作用于躯体部造成头颈过度伸展,继而又向前过度屈曲造成躯干和颈髓上部损伤,此时颈部还可造成椎骨骨折或脱位,椎间盘脱出及高位颈髓和神经根损伤。

5.综合性损伤在以上四种因素中,同时三种或三种以上作用下颅脑所受的损伤称综合性损伤,这种损伤极严重,死亡率极高。

二、病情评估1.病史重点了解受伤机制和着力部位。

2.意识状态是反映颅脑伤严重程度的可靠指标,也是反映脑功能恢复的重要指标。

采用格拉斯昏迷评分法进行评定,并记录。

GCS计分标准睁眼反应(计分)言语反应(计分)运动反应(计分)自动睁眼 4 回答正确 5 按吩咐动作 6呼唤睁眼 3 答非所问 4 刺痛能定位 5刺激睁眼 2 胡言乱语 3 刺痛能躲避 4不睁眼 1 只能发音 2 刺痛肢体屈曲反应 3不能发音 1 刺痛肢体过伸反应 2不能运动 1 注:总分为13~15分为轻型颅脑损伤,9~12分为中型颅脑损伤,3~8分重型颅脑损伤,计分越低,预后越差。

3.生命体征包括血压、脉搏、呼吸和体温的观察。

4.瞳孔及眼部体征变化瞳孔变化对颅脑损伤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双侧瞳孔散大,光反应消失,眼球固定伴深昏迷或去大脑强直,多为原发性脑干损伤或临终前的表现,伤后就出现一侧瞳孔散大可能是外伤性散瞳,视神经或动眼神经损伤。

伤后一段时间才出现的进行性一侧瞳孔散大,伴意识障碍加重、生命体征紊乱和对侧肢体瘫痪,是脑疝的典型改变。

同时有异常时需了解是否用过药物如吗啡、氯丙嗪可使瞳孔缩小,阿托品、麻黄素可使瞳孔散大。

眼球不能外展,主诉复视者,为外展神经受损;双眼同向凝视,提示额中回后部损伤;眼球震颤可见于小脑或脑干损伤。

5.头痛、呕吐剧烈头痛伴频繁呕吐,病人躁动,常为颅内压急剧增高的表现,应警惕颅内血肿和脑疝的可能性。

6.其他神经体征包括运动、癫痫、反射和脑膜刺激征,注意有无肢体瘫痪。

反射的检查包括角膜反射、腹壁反射和病理反射。

病理反射多见于原发性和继发性脑干伤。

暴力直接作用于枕部的伤员,需观察有无颅后窝血肿症状,并注意是否出现额部和颞部的对冲伤。

三、急救与护理1.按病情轻重,放置于复苏室或抢救室。

2.按不同病情采用不同的体位。

颅高压者可采用头高位(15~30°),有利于静脉血回流和减轻脑水肿。

意识不清并伴有呕吐或舌后坠者,应采用平卧位,头偏向一侧,或采用侧卧位,以利呕吐物和口腔分泌物的外引流。

休克者宜采用平卧位。

有脑脊液耳、鼻漏者应避免头低位,采用半卧位常能明显减轻脑脊液漏。

3.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除口、鼻、咽、气管内的血液、呕吐物及脑脊液,备好吸痰器及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用物。

4.持续或间断给氧,改善脑缺氧,降低脑血流量,预防或减轻脑水肿。

5.呼吸不规则或骤停时,正确开放气道.,立即行气管插管,使用人工呼吸机辅助呼吸。

6.迅速评估意识、瞳孔、脉搏及肢体活动,做好血压、心电监护和血氧饱和度监测,有条件者行颅内压监测,定时测量并记录。

7.头部损伤有严重出血时,可用压迫止血法,盖上消毒纱布后加压包扎;对大出血者积极抗休克处理,迅速进行静脉输液、配血、输血等,脑膨出者用消毒弯盘覆盖包扎;脑脊液漏者应保持局部清洁、通畅,忌用水冲洗或用棉球填塞,以防引起逆行感染而导致颅内感染。

8.用20%甘露醇、甘油果糖、速尿、白蛋白等药物行脱水疗法,注意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年老患者注意观察尿量的变化,防止发生肾衰竭。

9.控制液体的摄入量,不过多地输液,防止因血流量的增加而导致脑水肿加重、颅内压增高。

10.密切观察意识、瞳孔变化,突然意识障碍,昏迷加深,双侧瞳孔不等大或两侧同时散大,提示脑疝形成,应立即通知医生,紧急脱水,快速滴入20%甘露醇,以降低颅内压。

11.对烦躁不安的病人应做好安全护理,适当约束,床栏保护,禁用吗啡、杜冷丁镇静,可按医嘱给予安定,每次使用安定后应注意观察呼吸的变化。

12.保持大便通畅,防止颅内压增高。

便秘者可给予缓泻剂,嘱病人大便时不要过度用力,禁用高位灌肠。

如小便困难或尿潴留,应予以导尿,忌用腹部加压帮助排尿,以免诱发脑疝。

13.必要时可紧急钻孔减压。

14.协助做好各项检察(X线、CT等),以明确诊断。

15.需手术者,做好术前准备。

胸部创伤胸部创伤是创伤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具有危重症多、多发性损伤多、死亡率高的特点。

一、发病机制胸部创伤的主要原因是交通事故、高处坠落伤和挤压伤。

一般根据是否穿破壁层胸膜、造成胸膜腔与外界沟通,分为闭合性和开放性两大类。

1.闭合性损伤多由于暴力挤压、冲撞或钝器打击胸部所引起。

轻者只有胸壁软组织挫伤或(和)单纯肋骨骨折,重者多伴有胸腔内器官或血管损伤,导致气胸、血胸。

有时还可造成心脏挫伤、裂伤,产生心包腔内出血。

2.开放性损伤多因利器所致,可导致开放性气胸或血胸,影响呼吸和循环功能,伤情多较严重。

二、病情评估1.单纯肋骨骨折常发生在第4~7肋骨。

当第1、2肋骨骨折合并锁骨骨折时,应密切注意有无胸腔内脏器及大血管损伤、气管及支气管破裂、心脏挫裂等严重伤。

对有第11、12肋骨骨折的伤员,要注意腹腔内脏器损伤。

2.连枷胸三根或多根肋骨的双处骨折,或多发性肋骨骨折合并胸骨骨折或肋软骨脱位时,造成胸壁软化,形成浮动胸壁(连枷胸);气管向健侧移动,患者呼吸音减弱,呼吸困难,反常呼吸,发绀,导致严重的低氧血症和低血压。

3.张力性气胸因胸壁软组织或肺及支气管裂伤,呈活瓣状伤口,与胸膜腔相通,造成吸气时空气进入胸膜腔,呼气时由于活瓣闭合气体不能排出,致使胸膜腔内气体有增无减,形成张力且不断增高。

患者烦躁不安,发绀,极度呼吸困难,出现呼吸三凹症,血压下降;气管明显向健侧移位,患侧胸廓饱满,肋间隙增宽,叩诊呈高清音,呼吸音降低或消失;气体亦可进入胸壁软组织形成皮下气肿、纵隔气肿。

4.开放性气胸胸壁有开放性伤口与胸膜腔相通,呼吸时有空气进出伤口的响声。

患者烦躁不安,严重呼吸困难,脉搏细速,血压下降,患侧呼吸音减弱或消失,叩诊呈实音,气管明显向健侧移位。

5.心包填塞由于积存在心包内的血液急性压迫心脏,引起严重的循环障碍,心包腔内急速积聚200~250ml 液体或血液时,即可引起致命危险。

患者常表现为休克状态,出现呼吸困难、烦躁不安、面色苍白、皮肤湿冷、神志不清或意识尚失等。

应积极查找“三联征”:①低血压,脉压小,奇脉;②心音低而遥远;③经静脉怒张。

三、急救措施1.单纯肋骨骨折的处理1)胸带加压包扎。

2)卧床休息。

3)止痛。

4)防感染。

5)错位明显者行骨折内固定术。

2.连枷胸的处理1)适当止痛。

2)制止胸壁的反常呼吸。

(1)包扎固定法:适用于范围较小的连枷胸。

(2)胸壁外固定法:可采用布巾钳重力牵引。

(3)气道内固定法: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术,连接呼吸机行机械通气,使用低水平的PEEP (4~6cmH2O)或CPAP。

(4)手术内固定法。

3)给氧。

4)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气管切开。

5)有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倾向者应尽早气管插管,予人工呼吸机支持呼吸。

6)抗休克。

7)合并血气胸时,应立即放置胸腔引流管。

3.张力性气胸1)紧急处理时应立即排气减压,在患侧锁骨中线第2或第3肋间用16~18号粗针头刺入排气。

2)给氧。

3)胸腔闭式引流。

4)必要时剖胸探查。

4.开放性气胸1)立即封闭伤口,是开放性伤口变为闭合性。

可用大块无菌凡士林纱布5~6层,其大小超过伤口边缘5cm以上,在病人深呼气末时封闭伤口,再用棉垫加压包扎。

2)抗休克。

3)吸氧。

4)清创缝合术,放置胸腔闭式引流管。

5.心包填塞1)立即心包穿刺,用18G或20G套管针穿刺后留置,有利于心包腔引流。

2)床边心脏超声波或B超检查,以协助诊断。

3)持续心电监护,每天12导联心电图1次,严密观察有无心肌挫伤的可能。

4)合并胸内大血管损伤者,应立即解除心包填塞的症状,积极抗休克并做好紧急开胸准备。

四、护理要点1.根据病情,放置于复苏室或抢救室。

2.半卧位,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或异物。

3.高流量吸氧4~6L/min,保证氧浓度在45%以上。

4.迅速建立静脉通道,进行血型鉴定、交叉配血试验,做好输血准备,积极抗休克治疗。

若胸外伤合并大量血胸或可疑大血管损伤时,应开放下肢静脉通道。

5.持续心电监护、血氧饱和度监测、血气监测,密切观察心律、心率、呼吸、血压、中心静脉压的动态变化,根据病情及时合理给药,合理调整输液、输血速度。

6.对放置胸腔闭式引流管的病人,做好引流管的护理。

7.协助做好床边胸片等各项检查。

8.疼痛剧烈者可服用止痛片或肌注镇痛剂,如吗啡5~10mg,但对有呼吸困难、低血压者禁用或慎用。

9.使用呼吸机者应做好气道管理,防止呼吸道感染。

10.神志清醒患者,做好心理护理,安慰病人,使其消除紧张情绪,配合治疗。

11.需手术者做好术前准备。

腹部创伤腹部创伤较为常见,死亡率高。

其危险性主要是腹腔实质器官的大出血,以及空腔脏器破损造成的腹腔感染。

因此早期诊断和及时处理,是降低腹部创伤死亡率和伤残率的重要因素。

一、发病机制腹部创伤多见于交通事故、生活意外、斗殴、凶杀等,通常分为二类:1.闭合性损伤系受钝性暴力所致,若损伤仅造成单纯腹壁损伤,一般病情较轻;若合并内脏损伤,大多为严重创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