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人口质量的现状和未来

中国人口质量的现状和未来

中国人口质量的现状和和对策摘要:人口是数量和质量的统一。

我国人口质政策在严格执行计划生育的同时,也在努力提高人口素质。

这其中,重要的是提高人们的受教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质量和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

关键词:人口素质计划生育受教育水平出生人口质量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正文:一,人口数量与人口质量的相互关系人口数量和人口质量是人口范畴的两个最基本的方面,一个是量的方面一,个是质的方面。

二者既相互区别又有内在联系,马克思主义认为人口是数量和质量的统一。

人口数量与人口质量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一种矛盾双方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人口数量与人口质量之间首先是一种互相依存的关系,任何时代的人口数量都是具有一定的质的数量离开一定的人口质量或者说没有人口质量的人口数量是不存在的,另一方面任何时代的人口质量都是具有一定的人口数量的人口质量离开一定的人口数量或者说没有人口数量的人口质量也是不存在的。

人口数量与人口质量之间的关系又表现为互相制约的关系,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人口数量的多少和人口质量的高低常常是互相制约的人口数量的过多或过少都不利于人口质量的提高甚至会阻碍人口质量的正常发展。

因为人口数量过多或过少都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从而不利于身体素质和文化科技水平的提高,反之如果控制和调整人口数量使其同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必然有利于人口质量的提高,另一方面人口质量低下不利于控制和调整人口数量,难以使人口发展同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反之人口质量的不断提高。

必然有利于控制人口数量增长使它能够同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一句话,控制人口数量是提高人口质量的前提提高人口素质有利于控制人口数量。

人口数量与人口质量之间的关系还可以表现为互相转化互相替代的关系,从微观的角度看在一般情况下当一个家庭的收入资源为既定时,如果它的生育抉择倾向于增加孩子数量时能用于提高孩子素质的资源必然相对减少,在一定程度上数量的增加替代了质量的提高反之如果家庭的生育抉择倾向于提高孩子素质时能用于增加孩子数量的资源必然相对减少在一定程度上质量的提高替代了数量的增加。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劳动力在数量上的需求相对减少而在质量上的要求不断提高在市场经济竞争原则的推动下。

宏观上存在着促使家庭的生育抉择有以孩子质量替代孩子数量的趋势。

二,人口素质概述1.人口素质的定义人口素质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定义,日本人口问题审议会1971年对人口素质的定义是:作为集团的人的遗传的素质形质性格智能或教育程度等各种属性,换句话说是对肉体的精神的以及社会的能源的状态等的机能侧面的各种性质的综合。

前苏联学者瓦连捷伊等人的定义是:表现人口本质人口特殊性和人口规定性的那些本质特征的总和。

人口质量就是使人们的劳动能力同它赖以运用起来并发挥出来的客观条件相适应并把这种适应关系保持下去的一种方式,它包括整整一套表明人口及其最重要部分劳动适龄人口的特征,这些特征指的是人口教育水平人口职业构成人口社会构成人口变动以及多民族国家中通晓一种或几种民族语言人口质量概念。

亦应包括人们之间和各类人口之间相互关系的性质人口质量还包括人口健康状况。

英国学者布劳格的定义是:人口质量指的是一个国家的健康状况营养水准技术和能力水平。

而我国人口学者中对人口质量较早做出定义的是张纯元他的定义是:人口质量是人本身具有的认识改造世界的条件和能力。

这一定义为许多人所接受并被作为一个基本定义而载入集人口学界20世纪80年代前期研究成果之大成的人口理论教程一书。

这与人口学词典中的定义人口学所讲的人口质量,一般指的是人口总体的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以及思想口科学辞典中的定义:人口质量亦称人口素质人口总体的质的规定性在不同的社会生产方式下人口在质的规定性方面的发展水平总是体现为人口总体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条件和能力人口。

具有多方面的质的规定性一般认为包括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素质三方面的内容66与上面的定义内涵都是大同小异的而且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都比较抽象。

2.人口素质的主要内容人口素质主要包括,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三个方面。

身体素质体现人口的自然属性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都体现了人口的社会属性。

身体素质身体素质主要是,考察身体发育是否健全,考察体质和智力的强弱。

为了便于对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人口身体素质进行比较分析,常常用一些相同的可比的指标进行测定与衡量衡量。

体质的指标很多,最常见的是身高、体重、胸围(机能)如肺活量、体力、耐力残疾人、比重、遗传病发病率、传染病发病率、死亡率尤其是婴儿死亡率以及平均预期寿命等。

间接的指标反映提高人口身体素质的物质条件的指标还有人口营养状况、膳食结构、每一医生负担的人口数、每一病床负担的人口数、人均粮食占有量、人均住房面积、卫生用水状况、闲暇时间的利用状况等影响人的体质的因素众多,综合起来可以概括为内因和外因两大类。

内因主要是遗传因素,外因是环境因素。

在大部分体质指标中,遗传起了主导作用,但也不能否定环境的作用。

在中国,北方人的身高、体重、胸围等指均明显高于南方各省。

同在一个地区,由于居住环境、生活方式的不同也会造成体质上的差别城市和乡村之间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环境上的差异就导致了体质上的差别。

经济发达程度不同导致生活水平和方式的不同,营养和医疗卫生条件也就不同,体质就有差异除了遗传和环境因素外个人的努力锻炼也有助于提高人的体质。

科学文化素质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主要是指一个人口群体的受教育程度、文化知识、科学技术、水平劳动技能、经验等。

一般常用的衡量人口科学文化素质的指标包括人口文化水平教育程度构成、受过大学及以上教育者占总人口的比重、文盲率、识字率、各级学校就学率、从事科学技术研究和应用者人数占总人口的比重、科学研究工作者和技术人员构成劳动者的文化构成等。

另外,还可以间接地考察教育经费包括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和教育经费占公共总支出的比重学科设置和科学技术研究门类的齐全程度、与现代化程度各类图书的发行量、各类图书馆及其藏书状况、科研成果数量及其应用与推广程度重大技术革新项目的数量与推广程度等来分析人口整体的科技文化水平。

三思想道德素质人口的思想道德素质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人们的思想意识状态按照社会规范的要求所达到的水准。

虽然思想道德素质不像身体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那样可以用量化的指标加以衡量。

其要素的可比性差但这不足以成为否定思想道德素质是人口素质的主要内容的理由。

人口的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有机地辩证地结合在一起,共同构成了人口素质身体素质。

是人口素质的自然基础身体素质的增强为,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提供了基础条件,科学文化素质是人口素质的社会实体也是人口素质的核心是,人口素质高低的主要标志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必然会有利于提高身体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思想道德素质是人口素质的灵魂没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身体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再高也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

3.中国的人口再生产类型,在“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和计划生育30年实践工作的基础上,实现了“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转变,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降低到更替水平以下。

在短短的30年里,中国完成了发达国家需要100年左右的时间才能完成的向人口低生育水平的转变。

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中国的人口素质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的问题,这需要用较长的时间、付出较大的努力才能解决。

最近,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在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之后,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主要任务将转向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①。

提高人口素质与有效地控制人口增长、稳定低生育水平,在解决中国人口间题的工作中,具有同等重要的位置。

在稳定生育率水平的前提下,大力提高人口素质,是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大局和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长远利益出发的明智和必然的选择。

出生人口质量是决定人口素质的自然属性的基础或称物质基础。

由于种种原因,中国出生人口质量仍然存在着较大的缺憾,仅就出生缺陷来讲,每年有30万一40万有缺陷的新生儿出生。

另外,还有相当数量的其他亚健康新生儿出生。

这些非健康新生儿的生存与死亡严重影响了中国的人口质量。

尽管中国进入了低生育水平的人口再生产状态,但受人口惯性的影响,未来一段时间里,人口数量还将持续增长。

如果人口的出生质量不能得到根本的改善,亚健康出生的人口数量还会不断累加,成为社会发展的沉重负担和制约可持续发展的严重障碍。

因此,由出生人口质量导致的人口素质间题的严重性决不亚于人口数量的压力。

所以,在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同时,研究出生人口质量,积极探索提高出生人口质量的对策,对提高中国人口素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具有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出生人口质量的概念出生人口质量是指胎婴儿的质量。

胎婴儿的质量通过人群中缺陷基因与表型的频率及其变化规律来表达。

尽管还没有出生质量的评价标准和指标,但出生质量较高的标志应该是健康,即生理、心理和社会完好性的整体健康。

出生人口质量的负面结局包括两方面,一是出生缺陷,二是亚健康出生。

(一)出生缺陷出生缺陷是指胎婴儿出生前,在母亲的子宫内已发生了的发育异常,出生后表现为肉眼可见或辅助技术诊断的结构异常、功能异常和代谢异常等。

按医学分类标准可将出生缺陷分为变形缺陷、裂解缺陷、发育不良、畸形缺陷四种类型。

其中畸形缺陷是最常见、最严重的出生缺陷(李竹,1”3)。

国际疾病分类(ICD 一9)对先天畸形的大多数体表和内脏的解剖学上的异常作了编码,但有关功能和代谢异常的智力低下、聋、哑等病种却没有被国际疾病标准定义。

所以,出生缺陷包括了先天畸形在内的所有出生异常病种。

(二)亚健康出生正常出生的新生儿应该有约40周(280天)的孕期,身长、体重、体围、骨骼、神经精神、运动等都应该符合新生儿生长发育的标准范围。

同时,新生儿不应该有任何并发症等。

反之,出生的新生儿就不能处在健康状态。

如早产、窒息、过期产、低体重(小于25009)、新生儿疾病、性传播性感染(sTD、免疫缺陷(Hlv/Aids)等。

这种状态的新生儿的预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可能是健康的,也是不健康的。

所以,我们将此定义为亚健康出生。

干预出生人口质量的途径提高出生人口质量是提高人口素质的关键。

在目前出生人口质量仍有较多问题的情况下,如何进行有效的干预,是许多领域和部门都在探讨的热点间题。

从影响出生人口质量的已知因素和可能条件来看,引起出生人口质量问题的因素是多源的,而且是错综复杂的。

所以,探讨出生人口质量的有效干预途径必须要符合出生缺陷和亚健康出生的病因特殊性,建立多学科协作的出生人口质量干预框架,使出生缺陷和亚健康出生的发生率得到有效的控制和降低,使人口质量的改善真正落到实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