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记录孩子的成长故事作文范文

记录孩子的成长故事作文范文

【孩子的成长故事篇一:】高尔基曾说过:"爱孩子,那是母鸡都会做的事,如何教育孩子才是一件大事。

"老先生的意思是爱孩子是动物和人的一种本能,就连低等平庸的老母鸡也会做。

但教育孩子是科学,是智慧,是艺术。

其实,老先生也就是以母爱意识比较强烈的母鸡说事,并无贬损老母鸡的意思,但是我们很多人却和老母鸡一样只是一味的爱孩子,不懂的教育的艺术,对孩子只有爱没有教育。

他们认为只要给孩子提供足够丰富的物质就可以了,殊不知孩子除了物质需要之外还需要精神上的帮助。

其实我也是一只老母鸡,并且是一只地地道道的纯粹的老母鸡。

我为我之前的一些做法感到羞愧。

孩子考试成绩差了我就一味批评,责怪,怪孩子没有努力,没有考好;孩子有了进步我没有鼓励只是一味的要求孩子可以再好一点,再好一点,没有,只有更好;当孩子犯了错误我不是和风细雨问问孩子的想法,也不是设身处地站在孩子的立场考虑问题,而是劈头盖脸一顿批评;孩子在房间里写作业,我一会送杯牛奶,一会送点水果,其实那都是对孩子不放心想去查岗......凡此种种,我罪行累累。

不知从何时起我和孩子之间有了一堵墙,厚厚的墙,孩子在这边我在那边,我们能听到对方的声音,却不能感知对方的体温。

也许是在我一遍遍查岗的时候,也许是在我一次次批评孩子的时候,也许是在孩子需要我拉一把而我却推了孩子一把的时候。

我总感觉孩子好像不是我的孩子了,他总站在我的对立面,怎么看孩子都觉得孩子哪儿不对了。

那一段心里很郁闷,但我无计可施,除了给孩子提供充足的物质保障之外。

同事的孩子上高三,在南开大学组织的自主招生中榜上有名,开心之余我们让同事讲讲他的育儿之道,他的话如醍醐灌顶,让我茅塞顿开,不是孩子不对了,是我不对了。

我对孩子少了鼓励与表扬,多了批评与指责,我不信任孩子,导致亲子之间信任缺失,孩子相对于大人来说是弱小的,困难来临时他需要家长的关爱与保护,需要家长把他揽在怀里而不是推而远之。

考试成绩出来了孩子的成绩差到无以复加,本想像原来一样大发雷霆,可是我知道那样只会适得其反,孩子没考好,他心里一定难受极了,这时候需要的是家长的表扬与鼓励。

其实在安慰孩子的时候我是口是心非的,我告诉他一次考差说明不了什么问题,只要努力下次一定可以赶上来的。

劝孩子的时候我是真诚的,这就像良好的心理暗示,让我觉得我说的都是真的,他下次一定就考好了。

孩子哭着对我说在学校里压力很大,有些孩子特别聪明一道很难的习题他们看一会就会做了,可是他看好半天还是不会做,他说为什么和别人同样的付出却得不到一样的回报。

看着孩子泪水涟涟的样子,我心疼极了。

我知道孩子是真的遇到困难了,我要多多关心他,帮他渡过难关。

我和他一起回忆他上小学上初中时的辉煌成绩帮他找回自信;我帮他分析他的实际情况,让他知道他其实一点都不比别人差;我把孙少平的故事告诉他,希望他能够从孙少平身上汲取力量;我给他讲笑话博他一笑,让他缓解压力;我给他讲威尔伯和夏洛的故事,我给他读金子美玲的诗。

除了一如既往的给他提供充足的物质保障之外,我要让孩子觉得爸爸妈妈对他的爱是没有任何附加条件的,他学习再差,长得再丑我们都爱他。

我告诉孩子:一个人绝对不可在遇到危险的威胁时,背过身去试图逃避。

若是这样做;只会使危险加倍。

但是如果立刻面对它豪不退缩,危险便会减半。

决不要逃避任何事物,决不!迎难而上的才是英雄。

我要让孩子从家里找到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力量。

我站在孩子的立场考虑知道孩子在学校学习累了想找个放松的渠道也不可得,就答应孩子把手机带到学校,前提是不能影响学习。

不知从何时起在孩子面前我不在跑跳如雷而是柔声细语,也许是在同意孩子带手机的时候,也许是在为孩子并不太理想的成绩叫好的时候,也许是在接到孩子发高烧的电话以最快的速度接孩子上医院的时候,也许是在我放心大胆让孩子上网的时候。

总之现在我看孩子哪哪都是对的,没有猜忌,没有误会,没有指责,有的只是鼓励表扬关心与爱护。

树在成长之初长得愈慢,其木材的质地就愈好。

这句话震撼着我的心灵,我认为这句话同样适用于人类的成长;我们都不希望看到孩子们早熟,就像树木一样,如果树木在幼苗时期长得飞快的话,只会出产质地柔软、易朽的木材;如果树木在最初慢慢地成长,好像与困难拼搏一样,就会成为坚固的、上好的木材,就如同树以正常的速度成长,最终必会长成参天大树。

感谢孩子成长路上的困难,让孩子长得更壮、更健康。

渐渐地,孩子脸上的笑容越来越灿烂,回到家话越来越多,成绩也慢慢提高了,我就有点小开心了。

【孩子的成长故事篇二:】十二年前当儿子第一声啼哭响起,向这个世界报到的一刹那,我的内心布满了喜悦和憧憬。

这不仅是因为我们生命的延续,更重要的是孩子更新了我们的生活。

在这次期末考试中乐镇东取得了全班第一的好成绩,在此感谢各位老师的耐心教育和悉心培养。

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都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所以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刻,我就懂得自己要承担的教育责任,学做一个合格的家长。

都说"性格决定命运",而良好的性格却取决于习惯。

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对孩子的将来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从孩子刚刚有自我意识起,我就重视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尽可能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学穿脱衣服、洗脸洗脚、整理房间玩具、叠被子、洗袜子......在生活中要处处多学习、多参与。

在家里让孩子承担自己的一份责任。

洗碗、拿碗筷、盛饭、扫地、给客人倒茶端水等,人家都说这孩子懂事能干。

如今的孩子不像我们小时候了,"两点一线"--出了校门进家门,在校外几乎只有跟爸爸妈妈接触了。

这种空间和时间的无形限制,很轻易使孩子形成孤僻的性格,不愿与别人沟通。

为了能使我的孩子养成开朗、积极向上的个性,我加强了与孩子的心理沟通,努力走进孩子的内心,真正去了解孩子,帮助、指导孩子,使他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在学习上,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育孩子当天的事当天完成,有时间观念,认真完成作业,多督促多检查。

孩子在学习上有困难,成绩不理想,作为父母自然很着急。

为了孩子学习,自己也的确投入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帮助孩子明确学习重要性,鼓励他主动学习。

学习好固然重要,但健康的体魄对一个人的一生的重要性更不言而喻,所以在起名字的时候,特意起了镇东,希望他能有强壮的身体和男子汉的气概,快乐地成长。

温室里的花朵是经不住风雨的,所以天天和孩子一起锻炼已成了一件必不可少的事。

有时间一定带孩子多亲近自然,和孩子一起玩耍嬉戏,踢毽子,打羽毛球,自己也仿佛回到了美好的童年。

提高孩子明辨是非能力的高低,孩子难免犯错,要害是孩子做错事后怎样对待。

在孩子犯错后,自己会耐心地帮助他分析错在何处,帮助他知道怎样做才更对、更好。

我认为,孩子犯错是一次教育良机,也是一次提高熟悉的机会,要相信孩子一定能够改正错误。

我总是用"妈妈相信你以后会做好,一定会做得更好"来激励孩子,对孩子我会尽量做到宽容、关心、理解、鼓励。

孩子上小学后,比以前接触的人和事也多了,孩子会有自己的评价和看法,这时我总是耐心地倾听,做孩子的听众,从中体察孩子的思想。

每当孩子讲完后,自己总不忘问一句:"要是换了你,你会怎样做?"孩子会认真思考,讲出自己的想法。

自己在适时点拨,日积月累,孩子的辩明是非的能力在日渐提高,并落实到行动之中,逐渐去学会做人做事。

"自信是成功的基石",为了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我在做法上是:1、相信孩子能做得好,多给孩子一些鼓励。

"你一定行!""你能干好!""你一定能做得更好!"这既是对孩子的激励,又是培养孩子自信的良方。

2、承认差异,孩子的优点与短处共在,优点与缺点并存。

不拿自己孩子的短处比别人孩子的优点,那样只能适得其反,使孩子产生自卑心理。

我认为,只要孩子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就应该肯定,给予鼓励。

帮助孩子培养克服困难的勇气,在战胜困难中培养自信,让孩子树立"我能行"的信念。

总之,如何培养教育孩子,是一个重要和复杂的问题,我认为,作为家长不仅仅是孩子父母,更应该是良师,是益友,是孩子人生的榜样!为人父母并不轻易,在教育孩子方面需要付出努力,不断学习,我愿与自己的孩子一起成长。

【孩子的成长故事篇三:】每个人都在感叹光阴似水,也许过去的五年或十年让我们领悟世界很多的道理,感怀着人生变幻莫测的历程,看着自己或身边人或事物悄悄的变化,懵然回首中,欣然却又感慨,深情却又淡然。

作为爸爸,看着女儿嗷嗷落地的那刻,襁褓中未知人事的婴童,到今天亭亭玉立的少女,世界观变得越来越成熟。

那并不悄然的成长,仿佛是一瞬间的时空演变,我的记忆似乎还在昨天,虽然中间的过程充满着每一刻的茁壮成长的变化,但内心潜意识里还是不敢相信,孩子真的大了?特别是当女儿可以跟朋友一样的跟我说着话,俨然像个大人般的会心疼起我这个老爸的时候,我的脑海里还会时常浮现出怀里抱着,手里牵着,啼笑无常的她小时候,哎~不仅感叹,那时女儿是幼稚的,女儿是会撒娇的,女儿是娇弱的,女儿是任性的......可是今天却长大了,变得越来越懂事了,变得越来越坚强了。

相信没有一个爸爸不愿意看到孩子渐渐长大的身影,不仅只会停留在今天,孩子还会继续长大,继续会去演绎人生不同的角色,我们自己本身就是个从孩子走来的过程。

只是在那一段,我终于意识到,女儿已经不是个小孩子了。

我有时候会常常问起女儿,你还记的小时候什么什么时候的样子么?其实在自己的记忆里,女儿小时候的每个阶段都会记忆深刻的,但女儿会有些记得,有些忘记了,虽然那时候孩子可能表现出来的举动非常壮观,但未必会都记的,拿出当时的照片,讲着当时的故事,那些女儿已经忘记的事今天她会听得津津有味,还时不时的提着问题,真不好!难道我在说着别人吗?我喜欢旅游,而且最喜欢带着女儿一起出行,记的小时候,女儿的出发时被动的,她只需要带上她就可以了,去哪都不重要了,只要能出去玩都是开心的,当然我们也会去选择一些趣味知识性强的地方,譬如海洋馆啊,儿童乐园等地方,带着孩子只需要热闹的地方就好。

前些年,女儿随着个性的独立,变会有意识去选择自己能玩的地方了,前提是一定要自己参与的项目,譬如风景优美的登山,大型的游乐主题公园,而且每个项目一个不落下,每次都要玩的不悦乐乎。

而现在我渐渐发现女儿会去选择一些比较安静的地方了,譬如海岛,譬如森林等地,聆听着大自然最真实的声音,感受着天地间最曼妙的气息,眺望着眼前脱离都市的喧嚣,我发现她学会了去品味,去感知了。

或许是城市的快节奏让女儿去学会调节自己,或许是真正的大自然让女儿学会了去欣赏,更或许是女儿内心懂得了需要什么。

我想:当孩子学会了去享受宁静,你认为她还小么?其实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做爸爸的本身也是个从懵懂到明理的过程,因为之前都是没有经历过的,特别是随着孩子的长大,朝夕相处的父女总有不断的新课题出现在家长与孩子之间,女儿小时候还好,只要哄着,陪着就可以了,当女儿特别不乖的时候还可以行使下做爸爸的威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