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工程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番茄汁单效连续加料蒸发装置的设计姓名:学号:班级:年月日设计任务书目录1.前言1.1 概述1.2蒸发器选型2.单效蒸发工艺计算2.1 物料衡算2.2 热量衡算2.3 传热面积计算2.4 计算结果列表3.蒸发器主体工艺设计3.1 加热管的选择和管数的初步估计3.1.1 加热管的选择和管数的初步估计3.1.2 循环管的选择3.1.3 加热室直径的确定3.1.4 分离室直径与高度的确定3.2 接管尺寸的确定3.3 进料方式及加热管排布方式的确定3.3.1进料方式的确定3.3.2加热管排布方式的确定3.4 仪表、视镜与人孔的确定3.5 蒸发器主要部件规格列表4.蒸发装置的辅助设备4.1 气液分离器4.2 蒸汽冷凝器5.结语致谢附表参考文献1.前言1·1 概述食品工程原理是食品工程与科学专业主要课程之一,食品工业包含诸多的单元操作,如蒸发、结晶、杀菌等,本课程均有介绍。
本次设计题目为番茄汁单效连续加料蒸发装置的设计。
通过设计,一方面提高学生对食品工业单元操作的认识,另一方面加深学生对食品工程原理课程的理解与掌握。
本设计涉及的单元操作为蒸发。
蒸发是典型的传热过程,即是将含有不挥发溶质的溶液加热沸腾,使其中的挥发性溶剂部分汽化从而将溶液浓缩的过程。
蒸发是一种分离操作,广泛应用于化工、轻工、制药和食品等许多工业中溶剂为挥发性而溶质为非挥发性的场合。
在许多场合,蒸发系统的热量经济性成为整个生产流程的关键因素。
工业上蒸发主要以浓缩和分离为主要目的。
本设计以浓缩为主要目的,设计出将番茄汁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由8%浓缩为40%的单效连续加料蒸发装置。
本设计首先确定浓缩罐的处理能力为6t/h番茄汁原浆。
根据选用蒸发器的特点进行物料衡算、热量衡算,进一步确定换热器的传热面积。
根据经验及相关文献,选取加热管的长度为1.3m,管径为50mm。
进而确定加热管数目,并确定排布方式。
根据加热管截面积与中央循环管的截面积的关系以及中央循环管直径与加热室直径的关系确定中央循环管的直径和加热室的直径。
从而完成加热室的设计;根据分离室与加热室的比例关系确定分离室的尺寸;根据物料流量及特性确定各输送管道的直径、选材以及其他部位的选材并确定定气液分离器以及冷凝器的型号;最后在需要的部位安装相关仪表、视镜以及人孔。
1·2蒸发器选型蒸发操作的蒸发器有悬筐式蒸发器、强制循环蒸发器、升膜式蒸发器、降膜式蒸发器、中央循环管式蒸发器等,本设计采用的是中央循环管式蒸发器,其简介如下:1·2·1结构和原理其下部的加热室由垂直管束组成,中间由一根直径较大的中央循环管。
当加热室内液体被加热沸腾时,中央循环管内气液混合物的平均密度较大;而其余加热管内气液混合物的平均密度较小。
在密度差的作用下,溶液由中央循环管下降,而由加热管上升,做自然循环流动。
溶液的循环流动提高了沸腾表面传热系数,强化了蒸发过程。
二次蒸汽于蒸发室中经气液分离器与溶液分离后上升,由冷凝器冷凝。
(如图1所示)1·2·2特点这种蒸发器结构紧凑,制造方便,传热较好,操作可靠等优点,应用十分广泛,有"标准蒸发器"之称。
为使溶液有良好的循环,中央循环管的截面积,一般为其余加热管总截面积的40%~100%;加热管的高度一般为1~2m ;加热管径多为25~75mm 之间。
但实际上,由于结构上的限制,其循环速度较低(一般在0.5m/s 以下);而且由于溶液在加热管内不断循环,使其浓度始终接近完成液浓度,因而溶液沸点交高、有效温差减小。
此外,设备的清洗和检修也不够方便。
2.单效蒸发工艺计算2·1 物料衡算物料衡算可以求出蒸发水量。
图1为单效蒸发的物料流程图。
对溶质作物料衡算可得:10)(w W F Fw -= (2-1-1))1(1w w F W -= (2-1-2) 式中F ——进料口原料液质量流量,kg/s ; W ——蒸发水量,kg/s ;0w ——原料液浓度, 1w ——完成液浓度,设计处理能力为6t/h,即 进料口原料液质量流量:s kg skgF /6667.136006000==原料液浓度:08.00=w 完成液浓度:40.01=w将上述数据带入式(2-2),可得:2·2 热量衡算热量衡算可求出加热蒸汽消耗量,设加热蒸汽的质量流量为D ,其汽化潜热为r ,加热s kg s kg W /3334.1)40.008.01(/6667.1=-=室内溶液比热容为0p c ,二次蒸汽的汽化潜热为r ’,热量损失为Q L ,根据能量守恒可知:rQ Wr t t Fc D Lp ++-=')(010 (2-2-1)式(2-2-1)即加热蒸汽消耗量的计算公式。
从公式可以看出,加热蒸汽放出的热量用于三个方面:将料液从t 0加热到沸点,将其汽化,以及弥补热损失。
设计中热损失忽略不计,并采取沸点进料(t 0=t 1),则得:rr WD '= (2-2-2) 水的汽化潜热随温度或压强的变化不大,可取'r r ≈,从而W D ≈, 即加热蒸汽量为:s kg D /3334.1=2·3 传热面积计算由传热速率方程得到蒸发室的加热面积为:)(1t T K Drt K Q S m -=∆=(2-3-1) 式中: S ——传热面积,m 2;Q ——传热量,J ;K ——传热系数,)/(15002K m W K ⋅=;m t ∆——加热蒸汽与操作液沸点之差,℃;T ——加热蒸汽温度,℃;t 1——操作液沸点,℃;式(2-3-1)中D 、K 已知,可查得200kPa 的压强下C T o2.120=,50kPa 的压强下C t o 2.81'1=;由于溶液的蒸汽压降低而导致的沸点升高'∆和液体静水压引起的沸点升高''∆的存在,操作液实际沸点为:''''11∆+∆+=t t (2-3-2)'∆的计算:吉辛科公式:''0∆=∆f (2-3-3)式中:'0∆——操作液浓度对应蔗糖溶液在0.1Mpa 下的沸点升高(可由附表1查出)f ——校正系数,其值为:rt f 2)'273(0162.0+⨯= (2-3-5)式中 r ——操作压强下水的汽化潜热,kJ/kg 。
可查得50kPa 下t ’=81.2℃,r=2304.5kJ/kg ,则:8819.05.2304)2.81273(0162.02=+⨯=f代入式(2-3-3)可得:C C o o 0583.12.18819.0'=⨯=∆''∆的计算:2gHp p m ρ+= (2-3-6)式中 ρ——液体的密度,kg/m 3;H ——总液层的高度,m 。
设计中:液面的高度:H =1.8m ;番茄汁的密度可由糖溶液物性的经验拟和式求出,)/(01809.0108453.1100315.2726.32473.06.100532323m kg x tx t x t +⨯-⨯-+-=--ρ (2-3-7)式中 t ——温度,℃;x ——糖的质量分数,%。
操作压强为50kPa ,对应水的沸点为81.2℃,可近似认为t=81.2℃,且已知x 为40,则有:31144.1151kg/m ρ=则:Pams m Pa gHp p m 60297.035028.1/10g/m 1144.1151k 50000223=⨯⨯+=+=ρ分别由压强p 和p m 查取水的相应沸点为t 和t m ,则静压效应的沸点升高''∆近似为t t m -=∆''(2-3-8)即 C C C ooo4.42.816.85''=-=∆ 则:CC C C t t o o o o 6583.864.40583.12.81''''11=++=∆+∆+= 代入公式(2-3-1)可得:22159)6583.862.120)(/(1500/10005.2304/3334.1)(m C C K m W kgJ s kg t T K Drt K Q S oo m ≈-⋅⨯⨯=-=∆=2·4 计算结果列表表2-4-1衡算及传热计算结果3.蒸发器主体工艺设计我们选取的中央循环管式蒸发器的计算方法如下。
3·1 加热管的选择和管数的初步估计 3·1·1 加热管的选择和管数的初步估计沸腾加热管多采用mm 7525~φ的管子,长度一般在m 2~6.0,管长与管径之比为40~20,材料为不锈钢或其他耐腐蚀材料。
管径与长度的选择应根据溶液结垢难易程度、溶液的起泡性和厂房的高度等因素来考虑,易结垢和易起泡沫溶液的蒸发易选用粗短管,反之,则采用细长管。
根据我们的设计任务和番茄汁的性质,我们选用以下的管子:管长 L =1.3m ,管径mm 5.2*50φ可以根据加热管的规格与长度初步估计所需的管子数n ,2893.105.014.3592≈⨯⨯=⋅⋅=m m m L d S n π (3-1-1)式中:S ——蒸发器的传热面积,m 2,由前面的工艺计算决定(优化后的面积) d ——加热管外径,m L ——加热管长度,m 3·1·2 循环管的选择中央循环管的截面积一般为总加热管束截面积的40%~100%。
循环管的截面积是根据使循环阻力尽量减小的原则考虑的,假设中央循环管的截面积一般为总加热管束截面积的70%,则:总加热管束截面积:2225672.0405.014.32894'm m d n S ≈⨯⨯=⋅⋅=π (3-1-2) 中央循环管的截面积:223970.05672.07.0'7.0m m S S ≈⨯==循环 (3-1-3) 中央循环管的直径:m m S d 7111.014.33970.0442≈⨯==循环循环π (3-1-4) 3·1·3 加热室高度及直径的确定加热室高度略低于液面高度,设为1.7m 。
中央循环管的直径一般为加热室直径的1/4~1/5,设计中取1/4。
则:加热室直径:m m d d 8444.27111.044=⨯⋅==循环加热室 (3-1-5) 3·1·4 分离室直径与高度的确定 分离室尺寸确定原则:(1)对于中央循环管式蒸发器,其分离室一般不能小于1.8m ,以保证足够的雾沫分离高度。
分离室的直径也不能太少,否则二次蒸汽流速过大,导致雾沫夹带现象严重。
一半分离室高度为加热室高度的1.1~1.5倍。
(2)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分离室的直径尽量与加热室相同,这样可使结构简单制造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