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主题单元备课

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主题单元备课

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主题单元备课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大才学校王君芳单元导读单元主题:认准目标,不懈努力。

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选编了《两个铁球同时着地》、《鱼游到了纸上》和《全神贯注》、《父亲的菜园》四篇课文,从伟大的科学家、艺术家到残疾人、普通人身上体会,学习那种执著专注、不懈努力的精神。

语文园地中以《我敬佩的一个人》为题,展开口语交际和习作训练,引导学生发现身边具有执著追求精神的人,并向他们学习。

单元学习重点:1.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受到心灵启示;2.品味语言,留心课文对人物的外貌、动作等方面的描写,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

单元导读教学过程:一、老师讲述或出示两个故事导入。

1.一个成功的故事,一个失败的故事,阅读。

2.说说读后的感受,引出——要想成功,须认准目标,不懈努力的主题。

现在我们走进第七单元,感受不同人身上的执著专注,努力追求的故事。

一、读导语,明确单元学习重点。

二、逐一浏览课文,整体感知。

1.课件出示目标:课文写谁?他(她)是如何不懈追求的?你从他身上感受到了什么?2.逐一读文,逐一交流展示,学生随机板书重点词语。

板书:认准目标不懈努力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伽利略敢挑战权威全神贯注罗丹专心痴迷于工作鱼游到了纸上聋哑青年刻苦学画入迷父亲的菜园父亲坚毅不放弃四、填空,总结升华主题。

1.填空(课件)本单元的课文分别讲了()、()、()、()四个人,有伟大的()、()、()和普通人。

我们从他们身上感受到了()。

2.听赏歌曲《阳光总在风雨后》。

五、布置口语交际与习作的内容:1.平时多留心、观察身边的人,谁是你敬佩的人?你为什么敬佩他?他做了什么事值得你敬佩?2.在平时的读书学习中积累形容人物不懈努力的词语。

课文解读课型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目标:1.认识3个字,会写12个字。

正确读写:辩论、寻常解答、信奉、容许、违背、曾经、拖住、解释、教授、宣布、固执、胆大妄为。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了解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实验过程,学习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著地探求科学真理的精神。

4.初步学习通过对具体事例及人物的动作、语言等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学习重点难点:理解伽利略试验的过程和结论,并受到启发;初步学习一些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通过具体事例,抓住人物动作、语言)。

预习:1.课前搜索并阅读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的有关资料、图片,了解背景。

2.自学生字词语,自制生字、词卡片。

3.找出课文中有关词语的近、反义词,多音字等。

4.读课文3遍。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故事导入。

1. 老师讲述布鲁诺的故事,或者大屏幕出示,学生阅读。

2.简单说说读后的感受(体会当时的时代背景,为体会人物不畏强权追求真理埋下铺垫)。

二、检查预习1.开火车读课文,检查是否正确、流利。

2.小组交流识字情况,展示学习成果。

3.课堂练习:多音字组词zhao ( ) geng ( ) de ( ) wei()着zhuo ( ) 更的为Zhe ( ) geng ( ) di ( ) wei ( ) 辨辩辫区分。

4.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质疑解疑:提问—自读—解疑。

(试验过程和结论)合作学习—展示交流成果或再提疑难。

四、齐读课文。

第二课时一、学生展示有关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的资料。

二、品读课文,感受人物。

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在当时人们的心中是怎样的?请从文中有关语句体会体会。

1.读、画,二人小组交流、展示。

2.补充资料:亚里士多德知识渊博,被誉为古希腊“最博学的人物”,而且是形式逻辑创始人,在医学,哲学,物理学,美学,心理学等方面都有着杰出贡献。

这样的人应该被尊重。

但尊重不代表盲目迷信。

二、体会伽利略是一个怎样的人。

1.文中的句子,体会。

2.找、画出伽利略在文中的有关语言、动作的描写,体会体会。

3.试验理解伽利略的试验的科学性。

4.有感情的朗读,体会人物精神(不迷信权威,大胆怀疑,相信科学,执着追求)。

三、以文带写(看插图,练笔。

)1.观察图,想象:当伽利略从比萨斜塔上下来后,人们围住了他,会怎样说,怎样做?2.学习通过语言、动作来描写。

3.展示欣赏。

作业:1.抄写课文最后一句,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体会。

2.从课文中找出一些反义词。

反思:通过补充人物资料来理解课文时较容易,不过要教给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方法。

26*.全神贯注教学目标:1.认识6个字,结合上下文体会新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体会并学习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及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重难点:通过人物言行体会“全神贯注”的含义,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联系实际体会课文最后一段的含义。

预习:1.自制字词卡片,自学生字词语。

2.熟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搜集罗丹或茨威格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默读课文1.查字典自学生字词。

2.交流资料(罗丹、茨威格)二、自读探究1.通读课文,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两人交流、展示)。

2.读、画、批注:画出最能表现罗丹工作时全神贯注的句子,写感受、体会。

三、交流、展示。

1.交流画出句子的感受。

(个人)2.反复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3.联系实际谈谈最后一段话的体会。

四、回读整合。

1.有感情地朗读,读出自己的体会。

2.小结(学生)收获。

3.拓展阅读:以文带文——主题读写《把耳朵叫醒》,简单浏览交流,画出描写人物言行的句子,体会(批注)。

作业:1.抄写生字词2.积累描写人物言行的句子。

27.鱼游到了纸上教学目标:1.认识4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正确读写:栏杆,罢了,境界,绣花,厂徽,聋哑人,清澈见底,赏心悦目,一丝不苟,融为一体。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4.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重难点:1.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体会文章说明的道理,受到启发;2.学习作者对人物的观察和描写方法。

预习:1.自制生字卡片,自学生字词语。

2.利用工具书理解词语意思:一丝不苟、赏心悦目、融为一体。

3.熟读课文。

准备:课件(名画等)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一、预习展示:1.小组展示生字词的学习成果。

2.课件出示词语,读一读,连词成段或说意思。

二、初读感知:1.自主读文后,谈谈自己对这位青年的初步印象。

(2人小组交流后反馈)2.说说理由。

(2人互相补充)三、细读品味1.再读课文,画出描写聋哑青年外貌、动作及神态的词句,在旁边批注自己的体会(简单)。

2.在四人小组交流,然后上台展示,与其余同学互动交流。

3.作者对青年的印象有什么变化吗?读,找,个体交流。

四、美读积累1.2人小组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2.美读展示(个体),读出青年的勤奋,专注,对他的欣赏和敬佩。

师生评价。

3.体会作者耐心、细致的观察,生动具体的描写。

抄写描写外貌、神态、动作的句子。

五、以文带写,随堂练笔。

1.观察插图,想象围观人群议论的情境。

2.动笔写,展示评价。

28*.父亲的菜园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并学习父亲的执著和勤劳。

重点:1.学习父亲认准目标,不懈努力的精神;2.提高学生的自读能力。

难点:理解“父亲的菜园”来之不易和其象征的意义。

预习:1.自制生字词卡片,自学生字词。

2.理解词语意思:坚毅,狰狞,气馁,贫瘠,疑惑不解。

教学过程:一、预习展示1.以小组展示的方式检查生字词语的学习。

2.课件出示词语,说说意思,或连词成段,或用上几个词语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坚毅平缓边缘可怖红肿榨干荒凉疑惑不解舒畅疑惑新辟狰狞贫瘠信心十足精心伺候二、自读感悟1.默读课文,交流:父亲是怎样开垦菜地的?写了几件开垦菜地的小事?在相应段落做批注,两人交流。

2.再自主读课文,勾画出描写父亲言行的句子,体会父亲是怎样的人。

二人小组交流并上台展示。

三、美读积累1.有感情地朗读父亲言行的句子。

2.抄写积累。

3.讨论:为什么作者不把课题写作“我家的菜园”或“我们的菜园”,要写成“父亲的菜园”。

换一下行不行?四人小组讨论交流,以辩论的方式展示。

(是父亲同自然环境做斗争的结果,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他代表的不仅仅是父亲在荒凉中创造的奇迹,更是父亲顽强的意志和不懈的努力的胜利。

后来想起菜园,就会想起父亲坚毅的精神和顽强的意志,给人启示。

)四、总结升华学生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位___________的“父亲”,我从他身上学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以文带文,阅读《蚂蚁与将军》。

读完你想说什么呢?拓展阅读课型教学目标:1.完成《最棒的玉米》、《百合花开》、《50年的守护》和《爱因斯坦与小女孩》的阅读。

2.勾画描写人物外貌、言行的语句。

体会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通过描写人物外貌,言行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一、主题回顾1.本单元我们认识了哪些人?课件:我们认识了______罗丹,_______伽利略,______聋哑青年和________的“父亲”,他们身上共同的品质是________________。

2.这节我们再去认识一些具有认准目标,不懈追求精神的人和物。

二、阅读浏览㈠《最棒的玉米》1.轻声读文。

2.说一说,棒玉米的哪些地方、哪件事让你很佩服?学生上台说,与同学互动交流。

3.齐读最后一段。

4.朗读卡耐基的话。

㈡《百合花开》1.齐读课文。

2.说说百合花的哪些地方让你佩服?为什么?上台展示,互动交流,补充。

3.把自己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4.欣赏歌曲《野百合也有春天》。

㈢《50年的守护》1.默读课文。

2.说一说,故事中的人物哪些地方、哪件事让你很佩服?学生上台说,与同学互动交流。

3.你的梦想是什么?你认为你会实现自己的梦想吗?㈣《爱因斯坦与小女孩》1.两人一起读,遇到对话分角色朗读。

2.读完后想说什么?各抒己见。

3.爱因斯坦的哪些地方让你佩服?小女孩呢?三、主题回归1.学生总结:说说读完这几篇课文的感受。

2.主题升华:欣赏歌曲《风雨过后是彩虹》。

3.写下自己的感悟。

教学反思:读几篇拓展课文,虽然只读一遍,很粗略,时间较短,但学生的感悟不错,他们说出的句子带着一定的哲理性。

如:自信是开启成功的第一把宝剑。

(赵有杰)如果你想成功,那么你就要坚持不懈。

(马佐蕊)如果你有目标。

就不要自暴自弃。

(李继垚)梦想是靠自己创造的。

(晏启福)梦想是由实干成就的。

(王政廷)梦想需要坚持,不能因为小小的挫折而放弃。

(李雪颖)梦想是拼搏的结晶。

(赵有杰)这就是海量阅读的结果,没有分析,没有讲解,只是简简单单的读。

同时我也觉得这是得益于“单元主题教学”,一个单元围绕一个主题,学生在读文时一下就能抓住文章所要告诉我们的意图,加上自己的理解和感悟,便有了这样的精彩语句。

口语交际内容:我敬佩的一个人设计思路及过程:1.在单元导读课中布置:平时留心观察身边具有执著追求的人,或拥有其他让你敬佩的品质的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