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与整理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与整理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与整理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知识点归纳与整理【知识要点】1. 记忆方向的儿歌:早上起来,面对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东西南北,认清方向。

2.根据一个方向确定其它七个方向:(1)南与北相对,西与东相对;西北与东南相对,东北与西南相对。

(2)东、南、西、北按顺时针方向排列。

3. 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书:练习一第3、4题;)4.了解绘制简单示意图的方法:先确定好观察点,把选好的观察点画在平面图的中心位置,再确定好各物体相对于观察点的方向。

在纸上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用箭头“↑”标出北方。

(书:习二第2题。

)5、看简单的路线图描述行走路线。

(1)看简单路线图的方法:先要确定好自己所处的位置,以自己所处的位置为中心,再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律来确定目的地和周围事物所处的方向,最后根据目的地的方向和路程确定所要行走的路线。

(2)描述行走路线的方法:以出发点为基准,再看哪一条路通向目的地,最后把行走路线描述出来(先向哪走,再向哪走)。

有时还要说明路程有多远。

(书:p5和p9的做一做)(3)综合性题目:给出路线图,说出去某地的走法,并根据信息求出所用时间、应该按什么速度行驶、或几时能到达、付多少钱买车票等等。

6. 可以借助太阳等身边事物辨别方向,也可以借助指南针等工具辨别方向。

7. 并能看懂地图。

(p4例2:知道建筑或地点在整个地图的什么方向,地图上两个地点之间的位置关系:谁在谁的什么方向等)8. 我国的“五岳”分别是:中岳嵩山、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

9. 生活中的方向常识:(1)面对北斗星的方向是北方(2)燕子冬天从北方迁徙到南方(3)西北风是指从西北方向刮过来的风,它吹向东南方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知识点一【知识要点】一、口算除法:1、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口算方法:(1)用表内除法计算:用被除数0前面的数除以一位数,算出结果后,看被除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算出的结果后添几个0。

(2)想乘法,算除法:看一位数乘多少等于被除数,乘的数就是所求的商。

2、一位数除几百几十或几千的口算方法:用被除数的前两位除以一位数,在得数的末尾添上与被除数末尾同样多的0。

3、三位数除以位的估算方法:(1)除数不变,把三位数看成几百几十或整百的数,再用口算除法的基本方法计算。

(2)拆数估算法:把三位数拆成几百几十加几或几百几十加几十(拆成的数一般都是一位数的倍数),然后再把除得的商相加。

(3)想口诀估算:想一位数乘几最接近或等于被除数的最高位或前两位,几百或几十就是所要估算的商。

二、笔算除法:1、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先用一位数去除被除数十位上的数,如果有余数,要把余数和个位上的数合并,再用除数去除,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面。

2、一位数除三位数的笔算方法: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如果最高位不够商1,就看前两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面,如果不够商1,就在这一位商0占位;每次除得的余数必须比除数小,并且在余数右边一位写下被除数在这一位上的数,再继续除。

3、除法的验算方法:竖式计算52÷2.(1)没有余数的除法:商×除数=被除数;(2)有余数的除法:商×除数+余数=被除数;4、熟记关于0的一些规定:(1)0不能作除数。

(2)相同的两个数相除商是1。

(既然能相除这个数就不是0)(3)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例:如右图所示特别提醒:1.口算、估算、笔算,其中中间、末尾有0的要特别注意。

2.应用题看清要求,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

口算题可以直接列式计算;估算题要注意书写格式:124÷3≈40;笔算题最好写出除法竖式。

易错警示:看两种常见的错误竖式计算:例:竖式计算32÷2.错误式子一:错误式子二:正确的算法:分析:第一个式子中要注意“笔算过程的完整”,除法式子中,一定要用除数依次去除被除数每一位上的数。

第二个式子中没有把十位上除得的余数移下来。

笔算除法中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如果有余数,一定要将余数移下来,并与下一位的数合并后再继续用除数除。

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单元知识整理(二)具体内容口算除数⒈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口算方法:⑴用表内除法计算:用被除数0前面的数除以一位数,算出结果后,看被除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算出的结果后添几个0。

⑵想乘法,算除法:看一位数乘多少等于被除数,乘的数就是所求的商。

⒉一位数除几百几十或几千几百的口算方法:用被除数的前两位除以一位数,在得数的末尾添上与被除数末尾同样多的0。

⒊三位数除以一位的估算方法:⑴除数不变,把三位数看成几百几十或整百的数,再用口算除法的基本方法计算。

⑵拆数估算法:把三位数拆成几百几十加几或几百几十加几十(拆成的数一般都是一位数的倍数),然后再把除得的商相加。

⑶想口诀估算:想一位数乘几最接近或等于被除数的最高位或前两位,几百或几十就是所要估算的商。

笔算除法⒈一位数除两位数商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先用一位数去除被除数十位上的数,如果有余数,要把余数和个位上的数合并,再用除数去除,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面。

⒉一位数除三位数的笔算方法: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如果最高位不够商1,就看前两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面,如果不够商1,就在这一位商0占位;每次除得的余数必须比除数小,并且在余数右边一位写下被除数在这一位上的数,再继续除。

⒊除法的验算方法:⑴验算没有余数的除法:商×除数=被除数;⑵验算有余数的除法: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第三单元:复式统计表一、复式统计表把两个或两个以上有联系的单式统计表合编成一个统计表,就是复式统计表。

它可以更加清晰、明了地反映数据的情况及两个(或多个)数据变化的差异。

复式统计表由标题、制表日期、线条和表格等内容组成。

二、观察复式统计表观察、分析复式统计表要先看表头,弄清每一项的内容,横栏和竖栏一起看,再根据数据进行分析,三、求平均数公式总数÷总份数=平均数总数÷平均数=总份数平均数×总分数=总数第四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知识要点整理(一)一、口算。

口算整十、整百的数相乘,只需把0前面的数字相乘,再看两个因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后面添上几个0。

如:口算30×500,先算3×5 = 15,再看两个因数末尾一共有3个0,就在所得结果15后面添上3个0,得到30×500 = 15000。

二、估算。

估算两位数乘两位数,先用四舍五入法将其中一个因数(2个因数)看成整十数,再去计算。

如:估算22×18,方法(一)22×18 ≈ 22×20 = 440,(二)22×18 ≈ 20×20 = 400三、笔算。

1、先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去乘第一个因数,表示“多少个一”,得数末尾与第一个因数的个位对齐。

2、再用第二个因数的十位去乘第一个因数,表示“多少个十”,得数末尾与第一个因数的十位对齐。

3、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四、验算。

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再乘一次,积不变。

五、相关公式。

因数×因数 = 积积÷一个因数 = 另一个因数六、特殊算式。

25×4 = 100,125×8 = 1000第四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知识点一、口算乘法:整十、整百的数相乘,只需把0前面的数字相乘,再看两个因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后面添上几个0。

如:30×500=15000 可以这样想,3×5=15,两个因数末尾一共有3个0,在所得结果15后面添上3个0就得到30×500=15000 二、估算:两位数乘两位数,可以先把因数看成整十数,再去计算。

(可以把一个因数看成近似数,也可以把两个因数都同时看成近似数。

)如:22×18≈400 或 22×18≈360 或 22×18≈44020 20 20 20三、笔算乘法:①先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去乘第一个因数,(表示“多少个一”)得数末尾与第一个因数的个位对齐。

②再用第二个因数的十位去乘第一个因数,(表示“多少个十”)得数末尾与第一个因数的十位对齐。

③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四、友情提示:1、两位数乘两位数积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

2、验算: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

3、解决实际问题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估算。

4、列式计算,必须列综合算式,脱式计算。

5、几个特殊数的乘法(牢记):25×4=100 ,125×8=10006、相关公式:因数×因数 = 积积÷因数 = 另一个因数第五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知识点总结1、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

2、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填写面积单位可有三个参照物:大拇指指甲盖大约1平方厘米,成人手掌面积大约1平方分米,4个小朋友手拉手围成一个正方形大约1平方米。

3、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4、长方形:长方形的面积=长×宽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已知面积求长:长=长方形面积÷宽已知周长求长:长=长方形周长÷2-宽已知面积求宽:宽=长方形面积÷长已知周长求:宽=长方形周长÷2-长正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已知面积求边长:边长=正方形面积÷边长已知周长求边长:边长=正方形周长÷45、相邻的两个常用的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10;相邻的两个常用的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6、面积相等的长方形,周长不一定相等;周长相等的长方形,面积不一定相等。

注:面积和周长是不能相比较的;7、能正确进行面积单位间的换算:单位换算歌单位转换仔细瞧:低化高来很简单,除以进率记心间;高化低来并不难,乘进率时想周全。

8、铺地砖问题:①先算出所铺地面的总面积;②计算出每块地砖的面积;③将这两个面积统一成相同的面积单位;④地砖的总块数=所铺地面的总面积÷每块地砖的面积.9、刷墙的(有的中间有黑板、窗户等):求要用到的面积等于大面积减去小面积10、面积相等的长方形、正方形中,长方形的周长最长;周长相等的长方形、正方形中,正方形面积最大。

第六单元年、月、日知识点总结(1)一年有12个月,其中有7个大月,是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每月有31天,是4个星期零3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