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神经内科护理PPT培训课件

神经内科护理PPT培训课件


2.病情观察 根据病情测量患者血压、 脉搏、呼吸,特别是全麻或病情较重 患者,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如有异 常,及时报告医生。
3.饮食护理 鼓励患者大量饮水以促进造 影剂排出,术后2小时可饮水,4h内 饮水1000ml,总量约2500ml。术后 即可吃饭,但要避免食用甜汤、鸡蛋, 以防胀气。
4.活动 监督患者卧床24h,期间每2h按 摩一次穿刺侧肢体,防止静脉血栓形成。 24h后如无异常去除加压后包扎,穿刺 点常规消毒,纱布覆盖,可下床行走。
(2)咳嗽、大小便时用手压迫穿刺点防止出 血,并协助做好生活护理。
(3)每小时观察记录穿刺点有无出血、 青紫、血肿,足背动脉搏动情况,足 部皮肤的色泽、温度,6-12h后去除 沙袋,查看包扎处松紧情况(应可插 入2-3指)。观察穿刺部位有无出血或 肿胀、肢体远侧脉搏、皮肤颜色、温 度和功能情况,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 报告医师处理。
(2)术前1d做碘过敏试验,并记录结果。 (3)术前1d备皮,备皮后患者可洗澡或
擦洗,使皮肤清洁,但要注意保暖, 预防受凉感冒。
(4)术前24h不能进不易消化的食物,术 前12h禁止摄入食物但不禁药物(降 糖药不可服用)术前4小时禁水。
(5)术前晚间要保证患者充足的睡眠,必 要时使用镇静、催眠药物。
备皮:备皮范围上至肚脐,下 至大腿上1/3,两侧至腋中线, 包括会阴部,切勿损伤皮肤, 以防感染。
Hale Waihona Puke 谢 谢!5.预防并发症 术后对穿刺处加强观察,注 意穿刺处包扎的松紧,防止穿刺点局部 皮下血肿。发现皮下血肿应及时报告医 生进行处理,以防皮下血肿体积太大, 压迫股动脉造成下肢缺血。
健康教育
1.注意劳逸结合,不宜过度疲劳,避免强 烈的精神刺激,控制情绪波动,改善睡 眠状态,加强自我保护意识。
2.饮食指导:注意饮食调节,禁烟、酒及 刺激性的食物,保持排便畅通
神经内科 护理
介入病人的护理
脑血管造影术是在注射造影剂后进 行X线摄影,可显示脑内的动脉循环与 静脉循环。通过数字减影处理,注射 少量造影剂就能获得高分辨度的成像。 脑血管造影术对CT与MRI能起到补充 作用,可以清楚的显现出颅内病变的 位置及其血液供应情况,从而对诊断 动脉的狭窄或闭塞、先天性血管缺失、 动脉瘤与动静脉畸形来说被认为是 “金标准”。
3.遵医嘱按时服药,尤其是行动脉瘤 栓塞或支架置入术术后的病人,防 止血管再狭窄和血栓形成。服药期 间定期监测出、凝血时间,注意有 无出血倾向。
4.定期复查,出现异常随时复诊。
碘过敏试验:取造影剂(泛影普胺)1 ml,0.1ml点入眼睛,15~20 min后 观察有无涩痒、结膜充血等症状,没有 则将剩余0.9ml缓慢注入静脉,再观察 15~20 min,若出现荨麻疹、恶心、 呕吐、呼吸困难等症状,说明为阳性。
术中配合
病情观察:观察患者表情、意识状态、 生命体征等,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 做好记录。
保持输液通道通畅:管理好输液,保持 静脉通道畅通,对肝素化病人根据手术 时间及时追加肝素。观察动脉加压输液 情况,随时补充压力。
术后护理
1.穿刺处护理
(1)术后6h(造影)或12h(治疗)内穿刺 点加压沙袋包扎,在此期间穿刺下肢严格 制动并不能翻身(沙袋撤除后患者可向术 侧翻身侧卧,但术侧下肢还需制动)。
一、方法
患者取平卧位,术区消毒后用利多卡因 局麻腹股沟区动脉搏动最明显区域,用 穿刺针扎进股动脉,插入导丝及血管鞘, 然后用5F的造影管,先后进入左右两侧 颈总动脉或颈内动脉、颈外动脉和椎动 脉,在DSA监视下行全脑血管造影。
二、护理
术前准备 术中配合 术后护理 健康教育
术前准备
(1)术前2d训练患者在床上大小便,耐 心向患者解释排尿训练的重要性,防 止术后引起尿潴留。
(6)术晨为病人左脚留置套管针,需 要导尿的病人放置尿管。需要行动脉 瘤栓塞或支架置入术的病人遵医嘱给 予放置胃管并且右手同时留置套管针。
(7)心理护理 术前由责任护士做好术 前指导,向患者说明、解释有关手术、 麻醉情况。由于多数患者对介入手术 了解不多,因此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 工作,向患者说明手术只经过轻度镇 静、局部麻醉后,将导管经股动脉插 入,导向主动脉弓,而后进入两侧的 颈动脉与椎动脉,每次注射造影剂后 可使血管显影,此时患者会有一阵灼 热感,告知患者不必紧张害怕,积极 配合造影治疗。
相关主题